在早先FindingSchool举办的名家圆桌访谈系列中,邀请到了两位来自顶尖美高Phillips Exeter Academy健康中心的心理博士传授疫情下的家长心理调适及美高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解决技巧,身为父母,加上多年心理咨询经验,两位老师结合实际案例,深入简出地解释,在特殊时局下,为大家打开一扇心理世界的大门。
访谈嘉宾:
Szu-Hui Lee博士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心理健康中心主任 
第一寄宿美高Phillips Exeter Academy就职7年,心理学博士,负责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10岁时随着家人来美,当时也是国际生,理解小孩心灵成长的过程,现在为人母,更体会到了当父母的辛苦、负担还有担心。
Chris Thurber博士
Phillips Exeter Academy 心理健康中心副主任
Phillips Exeter Academy工作21年,大儿子今年从PEA毕业,小儿子现就读于PEA 11年级。
主题一:疫情中求学的特殊性和对策
1、今年的留学家庭,面对大量的未知因素,先是一段忙乱的网课,后是暑假,还要担心上学是否安全,能否按时入学。虽然大家在世界不同地方,但父母的焦虑大抵类似,是否可以从专业角度谈谈疫情下父母们的焦虑?
Chris:首先,家长感到焦虑、为孩子担心是正常的。家长们在今年这种环境下需要处理很多棘手的事情,会有很多的困惑,因为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
产生焦虑感的原因有很多:学校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还是两者皆有?如果感染,能否接受更好的治疗?疫苗何时会有?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自我防护与保持卫生?这些问题都很必要,但都是短时间内没有确切答案的。所以家长心里要有底:什么是这个家庭不变的?什么事情是可控的?
家人相亲相爱,教育很重要,家庭可以一起做决定,确保每个人身体健康,这些都是不变的。不论学校提供线上还是线下课堂,休息好、跟老师保持沟通、保持日常作息规律,这些在学业上取得成功的因素不会改变。让孩子保持健康、快乐、学业成功,是一个家庭不会变的目标。
Szu-Hui:当下有很多问题没有正确或者完美的答案,对家长来说压力会很大,这个时候,我们把时间和心思放在能够控制的事情上面,会比较好。
主题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和解决技巧
Chris:不论孩子是呆在家里上网课还是离开家里甚至是越洋来上美高,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没有父母的看护和指导下做到独立自立,这个夏天是训练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好时机。人都会习惯于身边的人、熟悉的文化、食物、气候、日常作息、起居房子,甚至是物件的摆设和气味,即便去的地方不是很远,这些熟悉的人和物都会不一样,这会令人兴奋,但如果没有准备好,也会使人产生很多焦虑。
如何培养独立性,有两个建议给到大家:第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孩子离开父母,跟亲戚或者朋友住一周或一段时间;第二,尽可能多的了解孩子即将去到的学校以及所在城市,甚至是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特点,不仅限于学校的网站。
Szu-Hui:家长们可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家里,吃完饭后就把碗放在一边,这样子在寄宿学校是不会被允许的,可能孩子在寄宿学校表现很好,吃完饭也会主动收拾,但回到家后变回老样子了,孩子这样行为是在寻求一种安稳,知道妈妈爱着自己,会帮自己。作为家长,我们要跟孩子沟通,立规矩:家里的行为要跟学校一致,就像学校要求晚上以后不用手机,在家里也不能用。而且父母要以身作则,跟孩子一起练习,一起成长,培养好习惯,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Chris:拖延症会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通常大家觉得解决拖延症的方法是要有内在驱动力,有了动力就会去做,但实际上这件事情并不是你最想做的,它的优先级没有那么高。在PEA也会有很多学生因为未能及时完成作业感到焦虑和沮丧,还有一个小时就要上课了,作业还没开动该怎么办?我建议学生先行动起来,哪怕是收拾桌面,摆放一支笔一张纸,打开课本,从第一道题或者第一页开始,先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慢慢做作业的动力就会被激发出来了。
看起来孩子在磨蹭,又是打游戏又是看各种视频,或者跟朋友聊天,其实他们是不开心的,他们缺乏的是开始行动,只有开始着手做,不好的情绪就会被遗忘掉。
Szu-Hui:这跟那些追求完美者是一样的,比如说要写一篇文章,他会觉得自己没准备好,还没收集到足够的资料,不知道如何开头,还是先不要下笔,结果在那准备了两三个小时,面前还是一张白纸。这个时候,哪怕你写一个字,一个句子,一段开头,不管好坏,就开始写,这样过一会你就会有个起头,有了写的动力,不然就会浪费时间在那里转圈圈。
Chris:家长们都希望看到孩子学业成功,包括孩子自己也是,这给学生增加了不少的压力。良性的压力是关注付出,而非结果,虽然这对于全世界的家长来说都很难。过于关注结果会使孩子焦虑,我在PEA的心理健康中心就碰到很多这样的案例,孩子被父母过度关注和期待:你要当选这个社团的领导,你要进那个校队,你要拿到高分成绩...相对却忽视了孩子投入的过程。
我的建议是家长要多传递些诸如“我们希望你试着去努力”“我们希望你尝试新的东西”“我们希望你善于利用周边的资源,跟老师交流,勤去图书馆,在网上调研”“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的信息给孩子,这些都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智慧的家长会跟孩子聊自己年轻时的学习经历和方法,越多关于学习过程的探讨,越能够激发孩子的动力,孩子即使有压力也会保持在一种健康的状态。
如果孩子竞选班长,家长多跟孩子聊聊如何去竞选,如何让同学们知道你想参加竞选,如何跟同学们传递你的想法,谁能加入到你的阵营来帮你等等,这些才是家长跟孩子之间有益的交流。
Szu-Hui:常常碰到有些孩子很担心很内疚,觉得自己让大家失望了,如果我们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有要求,如果自己有尝试并且已经把自己最好的展现出来,那就够了!”这样孩子会有更多空间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因为他们知道,不管怎么样,父母都是支持我的。即便孩子已经是青少年,孩子自己也觉得长大了,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心理上还是需要知道爸妈是无条件地爱着他们。
主题三:家长身心调适,建立健康关系
1、如果家长觉得自己做到了比如跟孩子说过程比结果重要,不给孩子太大压力等等,但孩子还是觉得家长给了太大压力,把自己跟同学比,孩子觉得家长不够爱自己,这时候该怎么办?
Chris:首先,孩子愿意跟父母沟通,在感受不好时讲出心里话,这点是很好的。其次,父母要习惯于不会从孩子那得到很多赞赏。再次,父母可以这样回答孩子:感谢你告诉我自己的而想法,其实我的本意是为了鼓励你而不是让你有压力,你哪些时候觉得我在真正地支持你、让你感觉有帮助而不是压力?
其实压力始终会伴随大家,而不仅仅是在学业上。如果对结果有期待,一点点压力是有帮助的。比如昨天我在自家院子种一颗小树苗,我得思考并做一番小研究:土要挖多深?要先施肥吗?要浇水吗?近期雨水充沛吗?是否要栽种在阳光充沛的地方?还是要在阴凉处?我感到一丝丝压力因为我希望这颗树苗成活,但是这些疑问远没有让我感到焦虑。有时孩子感到压力并不是你的原因,也许孩子会怪你,那是因为孩子觉得带来压力的事情很重要。
我经常问自己的孩子:你觉得爸爸什么时候做的好?或者问孩子如果让你来当家长,你会怎么来处理这件事情。我常常不太同意孩子们的回答,但是这些能够给家长提供很多有益的信息。比如你会发现,不是因为你说了什么,而是因为你说的时间是在晚上,孩子已经很累而且心里还装着很多其它事情,你可以换个时间再说这件事情;或者是因为你说话的语调;再或者孩子同意你的所有说法,但是下次他们希望是自己主动向你寻求建议。
Szu-Hui:跟孩子沟通的时机,家长没有办法每次都抓的对,不能因此怕跟孩子讲话,怕影响孩子的情绪,反而就不讲了,不要因为怕犯错而不跟孩子沟通,万一犯错了,跟孩子解释自己是无心的,或者让孩子教家长,他希望家长怎么讲,他不希望听到家长说什么话,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多了解,这个过程也是相互磨合的,也是个成长的过程
家长第一还是要照顾好自己的心情,如果家长心情不好压力大,孩子们会感受到的。家长的压力也需要疏解,也要感觉到有人支持、照顾和帮助,那样才会是最好的自己,才能够去跟孩子们沟通。
主题四:父母付出=孩子成功吗
Szu-Hui:我觉得成功的定义应该是一个人能不能快乐,能否面对问题还保有理想和自我认知。家长也不要害怕,孩子看着很脆弱,该怎么去调整心情,怎么去面对困难,这些技巧都还在学习和加强中。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的快乐和成功定义了家长好坏指数:如果是好父母,孩子就不会痛苦,如果父母做的好,孩子就不会失望,如果父母教导的对,孩子就不会失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家长的付出和教导不能替代孩子的实践,尤其是青少年,孩子需要机会去学习:失望的时候怎么面对,碰到困难的时候怎么解决,这时家长需要做的是跟孩子互动,跟孩子一起学习。
Chris:为了孩子,家长可以将所有的爱、金钱和时间倾囊而出,自然而然地,家长对自我的一部分认知会和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子密切关联。但家长时刻要记住的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会越来越走向成熟,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爱好和发展。所以,家长的成功或孩子的成功需要各自来定义,每个人对成功的标准非常不一样。
Szu-Hui:如果孩子的兴趣和以后走哪条路跟家长想的不一样,这些没关系,但有些东西家长是可以要求的,比如希望孩子怎么做人,这些道理和价值观还是很重要的,可以跟孩子达成一致。
主题五:什么是真正的同理心
Chris:同理心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与别人建立联系,能够快速帮助别人冷静下来的方法。家长经常错误地认为:我比孩子年长又比孩子有经验,当孩子在挣扎时,就是要立马出手,给孩子解决方法。当孩子很小时,这个想法是适用的,但是随着孩子长大,我们不建议家长立马伸出援手,而应该先给予同理心。
我曾带着两个儿子去滑雪,他们当时一个5岁一个7岁。当我们往下滑时,5岁的儿子突然摔倒了,身上的装备散落一地,他大哭起来。我问他是否还好,他突然非常气愤地喊道:我讨厌滑雪,你是个坏爸爸,带我们到这来,看看都发生了什么!作为家长我犯过很多错误,但那一刻我做了正确地决定,我没跟他说接下来他该怎么做、我花了多少钱多少精力才带他们到这儿来等等,相反,我说:“你希望从来没有来过这儿”。他立马停止了哭泣。我接着说:“你一点儿也不喜欢滑雪”。他回答:“也不是,我只是不喜欢摔倒”。我回答:“我也是”。接下来,我们一起收拾装备,大家又继续滑行。如果我们过于关注提出解决方案,就会失去与他人建立关联的机会,就像我儿子在摔倒的那一刻,他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建议。
主题六:如何建立良好亲子互动
Chris:我同意Lee博士提到的,让孩子参与家庭讨论。虽然最后还是父母来决定何时是安全的、可以让孩子长途跋涉去学校学习,但在决定的过程中,要让孩子表达建议,让孩子的想法被聆听,即便孩子知道决策权不在自己,但他们能够感受到参与的氛围,觉得自己被父母接纳了,这才是一个家庭健康的互动成长方式。
Szu-Hui:孩子们需要在父母那儿得到接纳,家长可以不同意孩子的想法,但是要接纳孩子的心情和想法,也接受孩子想法和心情的改变。我们常常听到孩子说:“我父母一定会生气,他们不会懂的。”“糟了,我让父母失望了。”这些都是孩子在害怕自己不能被家长接纳和认可。家长要给孩子信心:不管你今天是犯错也好,还是怎样,父母都会去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试着去帮忙,去聆听。家长要给孩子这种安全感,不然孩子就不太愿意跟家长沟通,怕家长忽视他们的想法和看法。
Chris:疫情带来了很多变化和不确定性,我们要抓住那些不变的东西。可能是价值观,传统,习惯或者爱好。人是善于应对挑战的,在变化的世界中,人类会产生创意。春假时,从接到网课通知到施行,可能老师只有一周的时间去适应,但是经过几个月的网课实践,加上老师在暑假也会接受大量培训,即便9月份课程还是安排有网课,相信也会跟之前有很大改进。
Szu-Hui:举个例子,可能一个小孩喜欢踢足球,他对自己成功的定义就是:我要当足球队队长,足球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疫情,他不能踢足球了,没有比赛了,这个时候就要看他怎么成长。如果他想办法继续锻炼,跟球队的人保持互动,这时,他对成功的定义是:能不能在面对困难时想新的办法,同样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或者保存对你重要的东西或者人?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清楚对你最重要的、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Chris: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将智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你如何获取信息并基于以往的经验来理解这些信息。另一块就是灵活程度,如何在现有知识无法运用的情况下来解决问题。比如,开在世界各地的咖啡馆——星巴克,点单的流程几乎都是一样的,不论北京、上海还是洛杉矶。但是如果你来到PEA的校内咖啡馆——一家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咖啡馆,你会发现这里的点单流程是你在收银台拿到一个空杯子,然后自己去选择接哪种咖啡,自行搭配口味。在未知的情况下,你需要先观察,然后去模仿和尝试。
如何保持一个健康的关系?首先是要平衡,家长鼓励作为国际生的孩子,既要交一些从相同国家相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也要交一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其次,家长经常问问孩子:你觉得我这么做怎么样?多听听孩子的反馈,从孩子的视角去反思,这样孩子也会真诚地跟家长讲更多关于自己的感受。
Szu-Hui:我们做父母的,最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快乐,那就要说话算话了,孩子们对平安健康快乐的定义,很可能跟家长想的不一样,很多孩子为了让父母开心,报恩父母,就会接受父母的定义,可能最后也做得到,但是过程很困难和痛苦,因为那些不是他们自己想要的。做父母的要告诉孩子,我们一起去寻找你定义的“平安健康快乐”,我们会支持你,不然的话,父母就是在骗自己、骗孩子了。

扫码后可进入FindingSchool直播间收听上下两场心理博士圆桌访谈


更多FindingSchool线上讲座及云访校敬请关注!
8月21日 寄宿美高排名第6的St. Paul's School云访谈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