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贯满盈”段延庆的老家大理,又作恶了。
因为“应急征用”途经当地,发往重庆、黄石、成都等地的多批防疫物资——口罩,这座地处西南边陲的18线小城市,这两天被骂出了翔。就连新华网都贴出大字报:大理,你“欠理”了!
在重庆、黄石方面地不断催要下,在舆论一轮又一轮地抨击怒斥下,大理官方不仅改口答应归还口罩,还挨了云南省的一顿通报批评。真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活该!
从这出闹剧中,有人看到权力的无法无天,有人反思危急关头地方割据、以邻为壑,但似乎很少有人想过一个问题:为啥是大理,而不是诸如温州、武汉等城市“应急征用”过路口罩呢?
是因为大理疫情更严峻吗?但再怎么严峻,能跟温州、武汉比?我查了下最新的数据,截至2月6日下午14点,大理州总共确诊8例,整个云南是128例,还不及温州一市的三分之一。虽然不能说安全无虞高枕无忧,但在全国显然不是最严峻、物资最紧张的地方,甚至连“之一”都算不上。
是因为后者的政府更文明守法吗?开什么玩笑,鄂省官场、红会、CDC都是些什么货色,还没看清吗?再说了,性命关头,易子而食的事情都发生过,谁还顾得上五讲四美三热爱?
那么,大理为啥会这样慌不择路?
在三土看来,大理的最大焦虑在于,自己既缺乏医疗救治及物资生产的能力,又完全没有外援,处于被遗忘的境地。
不可否认,像非典、新冠这种突发传染病,即便是北京、武汉这些医疗资源极其充沛的城市,刚开始也可能被打个措手不及。但因为具备强大的抗击打能力,所以在经受住第一波疫病攻击后,这些城市的反弹力和迅速动员能力是惊人的。
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有着强大的外援,并非一座城在战斗。
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危急关头,多个朋友多条路。人是如此,城市亦然。中国城市的外援模式,大抵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温州型。这类城市大多有着悠久的海外经商或移民传统,因而拥有数量庞大的外海侨民。
目前,海外温州人达到68万,分布在131个国家和地区,这不仅使得温州成为中国少数GNP大于GDP的城市,而且一旦温州甚至浙江有难,迅速可以调动全球资源,帮助地方共渡难关。
以这一次抗击新冠肺炎为例,从1月24日开始,海外温州人就已经积极行动了起来:
1月24日,西班牙温州总商会采购10万个医用口罩,运往湖北、温州;
1月25日,在泰国的温籍侨胞分赴泰国各药店及相关医疗企业,采购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服。泰国温州商会执行会长缪仁照将筹集到的第一批捐赠物——11万个口罩和5000副手套,通过南航空运到广州,再转运至温州机场;
1月26日,由在美国硅谷工作的温籍青年组成的微信群“硅谷温州职业青年”开启捐款接龙,并组织采购口罩,由回温的群友或亲友直接带回国内,定向捐给温州医院;
1月27日,法国中法服装实业商会名誉会长、瑞安市侨联副主席胡仁爱带着5大箱2800个FFP2口罩来到巴黎戴高乐机场交付托运,第二天抵达温州龙湾国际机场;
1月29日,意大利北部文成同乡会捐赠的首批发往温州的医用口罩、防护服在米兰机场启运。
……
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有了这支强大的海外援军,温州那位从嘉兴起家的姚同志,才有底气与白岩松在央视上谈笑风生。“网红市长”的军功章里,有海外温州人的一半功劳。
另一种是武汉型。这类中心城市往往拥有大批一流的高校与企业,而这些高校、企业又大多构建有属于自己的全球人脉、资源网络,一旦所在城市突发危机,这些非政府的全球网络将被动员起来,以支援、协助官方。
像这一次武汉疫情爆发后,武大全球校友的表现就堪称优秀。
在听说武汉从医院到市民,口罩供应严重短缺后,他们不仅一家店一家店的扫货,几乎把美欧很多国家的口罩买空了。而且在武汉封城后,校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航空公司、各地机场、物流公司,到民航局、领事馆,想尽各种办法解决口罩的物流寄送问题。
而身为武大校友的小米创始人雷军,不仅在疫情爆发之初就发表公开信,表示小米从1月23日启动对武汉紧急援助。而且还积极联络各地校友,建立“武大海外采购群”,疯狂“扫货”募集物资。
2月4日凌晨1点,一批重达85吨的紧急物资运抵武汉天河机场,其中包括11.7万件防护服、155万件医用口罩、以及6.1万个护目镜,它们被定向捐赠给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等医疗机构。
这批价值2000万元的防护物资,由雷军、毛振华、蒋锦志等一批武大校友采购自韩国。据说,当时他们定下的一条采购原则是:
有多少买多少,不设采购金额上限“扫货”!
伟哉,武大!壮哉,武大人!
跟温州、武汉相比,大理就要可怜多了,可说是“内无粮草,外无援兵”。
虽然作为旅游城市,这里常年不乏来自各地的游客,但游客之于旅游地的心态,大抵类似于恩客之于青楼小姐。平时可以一起嗨皮,但大难临头,首先想到的肯定还是家中的正室。
所以这一回,虽然疫情并不算特别严峻,但大理还是急了,然后,智商降了,昏招出了,挨批评了……
这事给我们的启示是:选城市,还是得选那些有钱、有资源、有外援的大城市。这样的城市,即便遭遇突发的疫病灾祸,也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及时的救援。
至于像大理这种18线小城市,玩玩可以,要是都学某些文艺傻白甜那样,卖掉北京的房子,移居当地常住下来,那就实在蠢不可及了。资产缩水不说,万一有个什么突发状况,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到时候你就知道比起保命,诗和远方就是个屁。
还是那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中国的未来、个人的前途都在大城市。小地方,即使没有疫情,也应尽早逃离。
│END│
本公号为“三土演义”的升级号,新增了留言互动功能,更多三土过去所写的“城市笔记”,也欢迎关注老号,或添加微信:tgnf1987
MORE
往期精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