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某日,接到一位妈妈的来信,叙述她15岁的儿子的近况:
“……寒假之后,突然说不上学了。把自己关在房间谁也不让进,疯狂玩电脑手机,除了上厕所基本不出来。到现在两个多月了,昼夜颠倒,一天两顿饭。不和我们交流,不信任何人,也不接触心理老师……”
妈妈不明白,孩子从小听话、懂事,小学年年三好生,一直是爸爸妈妈的骄傲,“怎么说不上学就不上学了呢?”
而且,辍学后,孩子变得很暴戾,顶撞父母,动不动发脾气。有一次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一言不合,和心理医生打起来,砸了人家的东西,把警察都招来了。
更让这位母亲恐惧的是,孩子告诉她,玩游戏到半夜,会感觉背后站着一个人,是老师。“孩子出现幻觉,问题非常严重了,会不会是精神分裂症……”
她最后说:“张进老师,我们想救孩子,可是我们不知该怎么做。为了孩子,我们哪怕付出生命都在所不惜,所以冒昧向您求救……”
5月8日,我赴西北采访,途经这个孩子所在的小城,下车,见了这个孩子。
(二)
一进门,爸爸妈妈、姥爷姥姥都在等我,或坐或站,大气也不敢出。气氛压抑而紧张。
我来的消息,家人没敢告诉孩子,怕孩子一口拒绝,“那就没有回旋余地了。”妈妈说。
经商量,由孩子较为尊敬的姥爷去说明情况。全家人眼巴巴看着姥爷敲门进入孩子的房间,随即传出低语声。好一会,门开了一条缝,姥爷闪出来,示意我进去。门随即在我身后关上了。
我看到一个纤弱的少年坐在床沿。孩子显然已经有了准备,笔直地坐着,两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盖上,略带紧张地看着我,眼神空洞而迷茫。
我心有所感:这孩子可不像他妈妈说的那么暴戾啊。
谈话是艰难的。慢慢地,气氛有所松动,最后总共谈了一个多小时,完全颠覆了孩子妈妈说给我的印象。
我感叹:即使是父母,要理解孩子也多么难!
(三)
谈话中,我特别想搞清楚,孩子的“网瘾”到底到了什么程度。
我问:“假如到了一个地方,完全没有上网的条件,上不了网,你会怎么难受?”
孩子答:“也没什么。其实我不是喜欢游戏本身,是喜欢和许多人一起打游戏的感觉。”
我问:“那能不能不玩或少玩?”
他反问:“不玩游戏干什么呢?”
我问:“你现实中没有朋友吗?”
他摇摇头:“没有。”
我问:“那你过去在老家有朋友吗?”
他答:“有。”
这里需要交待一个背景:孩子一家,不是本地人。据孩子妈妈说,全家投奔亲戚,迁居此地,主要原因是为了孩子,将来能从这里考上一个好大学。
我问孩子:“当初你家让你到这来上学,你愿意吗?”
孩子说:“心里不愿意,但没怎么说。我在老家有7年的同学,就这么扯断了。”
说到这里,孩子僵硬的表情松动了。慢慢地,眼眶湿润起来,眼泪在下巴上汇聚,滴落下来。
我心里一动,打乱问话次序:“你和你妈妈说,夜里打游戏时,感觉你老师站在你身后,是怎么回事?”
他答:“那是紧张吧。老师和家长都不让打游戏。我打游戏到半夜,有时候,心里也内疚,就觉得老师在后面看着我。”
我长舒一口气:孩子能流泪,说明有细腻的感情;内疚,说明有自知力。这应该不会是精神分裂症。 
(四)
话题转到辍学上。
妈妈告诉我,孩子在初一上学期,成绩还排在全年级前列;到了下学期,有所下滑,但也还在中游。再到寒假,就不想做作业。老师发短信催促,他向老师保证:“老师,我开学的时候,一定会把作业补上。”
可是,开学了,在交作业的前一天,半夜,妈妈突然醒来,发现孩子站在房门口,不说话。她问:“你怎么了?”孩子答:“妈妈,我打算走了。”妈妈大惊:“你要去哪里?”孩子说:“我不想上学了,我要一个人去流浪。”
从此,孩子再也没去上学。
但孩子对我说,他的辍学,并非突如其来。早在小学,尽管成绩很好,就开始厌学了。
他说,小学时,就整天学习,有无数的课外班。妈妈和老师配合,管得特别紧,一周只允许玩半个小时电脑;如果作业没做完,无论多晚,也必须做完作业才能睡觉。
他内心有一块隐痛:小学三年级时,一次考试,成绩不好,被老师当众羞辱,还挨了一巴掌。回家后,非常难受,想自杀,在手腕上割了好几条血道道。
我后来问孩子妈妈:你知道这事吗?她说隐隐约约知道,但实在没想到居然成为孩子内心的一块伤痕。
尽管如此,在老师和家长的双重护航下,孩子平安度过了小学阶段。进了初中,孩子感到学习越来越吃力。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东西,上课时尚能听懂老师的话,一下课,立刻忘得无影无踪。于是,更加厌学,恶性循环。
孩子还和我说了另一件让他难受的事情:正式辍学之前,他就曾经多次借口头疼,不去上学。一次,爸爸妈妈强行把他从床上拽起来,塞到车上,拉到学校。班主任在门口等他,责骂。他还是不肯进学校。妈妈崩溃了,倒在地上,抱着他的双腿,求他上学。大庭广众之下,他无可奈何进了校门,又羞又怒
打那之后,他逐渐下了决心:坚决不上学了。
所以,他的辍学,并非突如其来,而是积蓄已久的厌学情绪的爆发。
(五)
我问孩子:“现在不再上学,感到轻松了吗?”
孩子摇摇头:“内心深处无时无刻不在挣扎。”
他告诉我,他也知道自己的现状很糟糕,非常内疚,非常自卑,但无力自拔,因为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他也尝试自救。就在前几天,他决定改变作息时间,晚上11点睡觉,早上8点起床。但坚持没几天,放弃了。
我问他为什么放弃。他答:“我看不到坚持下去有什么意义。看不到希望。”
我问孩子:“你这些心里话,为什么不对爸爸妈妈讲?”
他摇摇头:“他们不懂,无法交流。”
说到这里,孩子的眼眶第二次湿润了。
但我的心情却略有放松。我判断:第一,孩子应该不是精神分裂症,理由如前述;第二,孩子的“网瘾”也不太重。他打游戏,是因为生活的空白无法填补,内心对人际温情的渴望没有替代;好在尚无躯体症状,并不痴迷,能够自救,只是缺乏激励完成自救。
而且,他妈妈说的“暴戾”,无非是偶尔暴躁、发脾气。站在他的角度想:长时期如此压抑、痛苦,情绪没有出口,偶尔爆发一下又算什么呢?
我眼前又浮现出他的坐姿:腰杆笔直,双膝并拢,两只手规规矩矩放在膝盖上。是的,他不但不暴戾;相反,本质上是一个乖孩子。
我想到一句话:“当一个孩子从小就被大人夸奖‘懂事’时,抑郁的种子就已经悄悄埋下。”
至于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困境?学习障碍如何解决?未来怎么办?
我无力回答。我只是痛感:孩子完整丰富的内心世界,大人如何去知晓、去理解、去沟通?孩子目前凝滞了的情绪,如何让它松动、流动起来?
而做到这些,是改变的第一步!

苹果手机用户专属赞赏二维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