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纪录片,从1964年到2019年,拍了半个多世纪,每隔7年一更。
记录的是什么? 
一群孩子,从7岁到63岁,他们的出生的阶层、所做的选择、收获的人生。
没错,这是一场大型真实人生秀。
想必你已经猜到了,它就是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从第一部到第九部,豆瓣评分没下过9.2。
1964年,半个世纪以前,导演迈克尔·艾普特选取了14个来自不同阶级的7岁孩子,采访他们,倾听他们的故事。
此后每隔7年,迈克尔都会再次去采访他们,记录他们人生的轨迹。
像是种下了14粒种子,以7年为时间纬度,观察他们的成长。
今年,《人生七年》第九季《63 up》更新。
当初7岁的孩子,如今已经63岁。
七年又七年,把一个人的一生连在一起一口气看完,很多人看了以后直言:
好恐怖。
恐怖来源于真实,每个人的人生都纤毫毕现,太过震撼,太过真实,引起了一些人的不适。
桃蛋妈知道,为人父母,无不为孩子计深远。
可是人生,会按剧本来么?
你也许会在片中,看到你正在焦虑纠结的问题,感受个人意志与出身阶级博弈的痛苦,惊叹每种选择推动命运转折的神奇。
桃蛋妈花了几天时间看完了《人生七年》,有这么几段人生,特别想分享给你。
01
纪录片的初衷,是研究阶层对人的影响。
阶层之间,隔着财富、认知、习惯上的巨大差距。
1964年,摄制组找来了14个来自不同阶级的7岁孩子。
导演迈克尔说:
我们把这些孩子们聚到一起,因为我们想在2000年时看看英格兰的一个缩影。
其实就是探讨,我们现在最热衷探讨的问题:
阶层固化了吗?
7岁时,尽管这14个孩子对世界懵懵懂懂,他们的想法就已经千差万别。
先来看富人的孩子。
被称为“高富帅三人组”的约翰、安德鲁和查尔斯,来自伦敦著名的富人区南肯辛顿区,他们是精英阶层的孩子。
7岁时,他们就开始阅读《金融时报》、《泰晤士报》、《观察报》。
(约翰、安德鲁、查尔斯)
小小年纪,已经对未来有着清晰的人生规划,先去私立寄宿学校,然后考剑桥、或者牛津。
他们喝茶、弹钢琴、谈论甲壳虫乐队,知道股票是什么。
虽然只有7岁,但生活规律,已经具备了小小精英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再来看穷人的孩子。
被父母遗弃的保罗,不知道大学是什么,说话磕磕巴巴,显然没有多少词汇量。
7岁的托尼,来自伦敦东区,就读于一所贫民窟小学,他的愿望是当一个赛马骑师。
富人的孩子认为打架是粗鲁的。
而穷孩子托尼觉得,打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他们生活不规律,每天疯玩,上课还爱迟到。
但有一个孩子跟其他人不一样,尼克。
同样来自贫穷家庭,尼克却树立了一个远大理想——研究月球。
羽毛贫瘠的小鸟,想飞去更大的宇宙,谈何容易?
当时只有7岁的他,每天都要早早地起床,走4英里的路,才能到距离村庄最近的一所学校上学。
光阴一晃而逝,这些孩子来到了20~35岁这个年龄。
他们的人生逐渐清晰。
高富帅三人组中的约翰,如愿考入牛津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成功考取律师执照,进入法院工作,还娶了前保加利亚外交官的女儿为妻。
高富帅三人组中其他两位也过得不错。
一个进入剑桥法律专业,后来成为BBC的知名导演。
另一个进入剑桥法律专业,在一家大公司做律师。
穷人家的孩子呢?
想当赛马骑师的托尼,赛马的最好成绩是第三名。
明白了自己没有天赋后,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另谋生计——开出租车。
其他孩子长大后,也都从事着搬砖工、机车货物搬运工等体力工作。
他们大多很早结婚,二十几岁已经成了几个孩子的父亲。
而他们的孩子,也很少有读到大学的,人生轨迹跟他们自己也没有太多不同。
其中一位叫西蒙的孩子,长大后一直做着辛苦的工作。
直到五十多岁,他才明白阶层是怎么一回事。
片中的大多数孩子,都在按部就班地,顺着自己所出生阶层的轨迹前进。
也许你会说,这样的人生毫无惊喜,实在没劲?
那么坐好,惊喜来了。
出生贫民家庭,想去研究月球的尼克,他的履历足以令人一振:
21岁,考取牛津大学。
7年后,不到30岁,移居美国,进入威斯康星大学研究核聚变。
成为教授,实现阶层跃迁。
有向光而生者,就有跌入深渊者。
比如,来自中产阶层的小男孩尼尔。
7岁时的尼尔,是一枚可爱的小正太,天真烂漫,家境不错。
21岁考取牛津大学,失利。
然后他的精神就出了问题,只好辍学。
然后,没有学历的他,当了建筑工人。
再后来,成了流浪汉。
一度想自杀。
我们明知道,大多数人,都挣不脱父母所在的阶层。
但我们总盼望着逆袭的奇迹,也总看不厌伤仲永的故事。
《人生七年》,让这一切都真实地尽收眼底。

02
如果以阶层为题,基本上在这些孩子们35岁时,就可以盖棺定论了。
但是人生,又开始洗牌了。
继续观察,他们的生活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这次来看,女孩们。
早期,纪录片选取了平民阶层的三个女孩。
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她们,在事业上没什么野心,从小就更关心自己将来会嫁给谁?
苏,35岁时遭遇婚姻危机。
她当机立断离了婚。
那时候,她没有正经工作,还拖着个孩子。
当你觉得她生活无望时,她反倒又生机勃勃地触底反弹了。
孩子稍微大一点,苏在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找到一份全职助教的工作。
49岁时,当上了法学院研究生项目的管理员。
63岁时,仍然和在一起超过20年的男友甜甜蜜蜜。
一直没有再结婚。
心态年轻,又乐观自信,在最新的一部中,63岁的她仍旧充满活力。
一部纪录片,跨越半个世纪,想必你能预感到,有人会离开。
苏的朋友,《人生七年》的另一个主角林恩,在拍第九季时,不幸离开了人世。
7岁的时候,苏曾问林恩:
如果你有两英镑,你会做什么?
林恩说
我会拿来帮助穷人。
林恩是有钱人吗?
不是,她跟苏一样,来自普通的平民家庭。

7岁的她只是随口说说吗?
更不是,她用一生践行了这句话。
21岁时,林恩成为一名儿童图书馆管理员。
此后几十年,她一直留在图书馆,跟孩子打交道。
中途,面临过几次裁员,她都主动地要求留下来。
没有晋升、没有加薪。
唯一的解释是:我爱孩子。
如果不是因为意外离开人世,她应该还会继续在岗位上,为孩子们付出。
平淡又满足、努力并笃定。
63岁了,从贫民逆袭成美国大学教授的尼克怎么样了?
他结婚,又跟妻子离婚,然后娶了身材、颜值、气质俱佳的第二任妻子。
名望地位,娇妻财富,人生志得意满。
然后,他得了喉癌。
拍纪录片时,他弯个腰都会咳嗽不停,身边时刻放着一杯水用来缓解疼痛。
尼克已经从研发岗位转为教学岗位,同时要应付行政上的琐事,他说那些琐事搞得他精疲力尽。
曾经意得志满、面对镜头侃侃而谈的他,现在隔着屏幕都感到疲累。
从无名的乡村小孩,走到美国大学教授,这半个世纪,尼克经历了许多人体会不到的成功瞬间:考上牛津、移居美国、当上教授、迎娶娇妻......
他大半辈子,就像一条紧咬目标不停追逐的猎犬,目标清晰,路径明确。
如今,他实现了目标。财富、声望、家庭,尽数收入囊中。
到了暮年,他却感慨了一句:
为什么生活没有像想象的那样展开?
问他,人生中感到纯粹的快乐是什么时候?
他说,只有一个瞬间。
我一生中感到纯粹喜悦的那一刻,就是将刚出生的儿子,抱到怀里的那一刻。我从没感到过如此乐观,纯粹地不再担心任何事情。
说着,他比了一个抱孩子的姿势。
看到这里,桃蛋妈五味杂陈。
人们总说“我想要”,但很少有人记得下半句“我愿意为之付出……”。

如果我们能够与人生坐在一个谈判桌上讨价还价,当它问你:
你想改变人生、改变阶层,但你愿意付出什么?
你会如何回答?
你愿意将什么献祭?
六十而知天命,有的人在此发现,自己从没有真正快乐过,有的人却在此获得了,从没有过的幸福感。
贫民男孩托尼,赛马骑师梦碎后,改开出租车。
21岁时,他生活贫苦,而且酗酒、赌博。
导演预测:下一个七年,托尼很有可能会坐牢。
但是,托尼没按剧本演。
他一直安分守己地做的士司机,56岁时,还去了西班牙投资酒吧。
后来酒吧又倒闭了,他卖掉西班牙的房子,回来继续开的士。
然后,他在英国郊区买了一幢房子。
63岁还在辛苦工作,但他的状态却好得出奇。
托尼的日常包括:开开的士,跑跑步,亲近自然,和家人在一起。
真正吸引我的是自然,当我开完的士下班回家,凌晨一点钟,看到狐狸四处跑动,还有麋鹿,没有什么比这更惬意的了。
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多数时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骑过马,投资过酒吧,开过出租,甚至还拍过电影。
三个字:活得野。
他乐于见识形形色色的人:
开出租让我明白,每个人都不一样,我学会了判断人性。上流人士,中产阶级,不管任何人,我都是根据人品,而不是出身去判断他。
通过观察生活,他甚至还鬼使神差般地预测到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
贫民男孩西蒙,早早结婚生子,一直过着底层的生活,中间还离过一次婚。
42岁和第二任妻子结婚后,他的人生似乎突然找到了信仰和目标。
两人一起参加收养孩子的资格培训,到了56岁的时候,已经帮助过几千名孩子。
身为工薪阶层,他其实并没有多少余力去帮助他人。
但他却以自己的方式热爱着生活。
7岁时不知道大学是什么的保罗,20岁时,他和妻子变卖家产,周游澳大利亚。
后来,他的女儿考上了大学,成为整个家族第一个上大学的人。
人生的洗牌究竟会在何时发生?你永远不知道。
03
有的人似乎从来没有被生活伤害过。
出生在精英阶层,后来也稳定在精英阶层的约翰,是片中看起来最顺风顺水的人。
迈入老年时,他突然告诉观众一个真相:
事实上,我的父亲在我9岁时便离世了,家庭因此陷入经济窘境,是母亲外出工作,才供得起我们上学的。
考入牛津大学后,我也不敢有丝毫松懈。
因为必须靠奖学金,我才能完成学业。
人们总以为,我们这个阶层的人生就拥有哪些权利,想去哪所学校读书就去哪所学校。
但是人们并没有看到他们付出大量努力、拼命熬夜读书的日子,这是一种误解。
从村庄走到大学教授的尼克,42岁那年,潜心研究多年的课题宣告失败,不得不重振旗鼓,开始别的工作。
如今身患癌症的他,知道自己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尽管如此,他依旧在努力准备新学校的教案。
60岁还在为养家糊口开出租车的托尼,被问到“对有钱人什么看法?”,作为观众,桃蛋妈本来觉得他对有钱人也许不抱好感。
结果,见识过形形色色人的他说道:
如果出身富贵,会得到更有吸引力的工作,更轻松的生活,也更容易成功。但那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努力。
在片中,无论阶层、性别,在历经一生起落后,相隔千万里的他们都趋向了同一个观点——
任何人,都需要努力。
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连7岁稚子都知道。
没错,17岁时怀疑过它,27岁时唾弃过它,快70岁时,终于可以和它和解。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人生七年》拍了半个世纪。
在大学教书是一种努力,开的士养家糊口是一种努力,一生为孩子做图书管理员是一种努力。
努力不一定要得到波澜壮阔。
护所爱之人周全、保持活力与快乐,拥有价值与认同……这些皆是人生的成就,用它来衡量人生,比用阶层来衡量更贴切。
年轻时渴望波澜一生,行至耄耋之年,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尾声
之所跟大家分享《人生七年》,是因为桃蛋妈深深感到——
拍摄它的这份耐心与坚持,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用价值连城来形容都不为过。
有句歌词:众生皆苦人最苦。
小时候不懂,现在似乎懂了。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长跑。从小升初、中考、高考、到工作、到事业、到婚姻……没有停歇的时间,每个人,为了多争取一点点跟人生谈判的筹码,都必须拼尽全力。
跑着跑着,就发现,一生就这样过去了。

看着片中一双双明亮清澈的眼睛慢慢变得混浊无神,眼泪就控制不住地流下来。
因为,我看到了他们,也看到了自己。
因为,每一个普通人的故事,都是一部史诗。
PS:《人生七年》腾讯视频可以看,如果你也对这个纪录片有感,欢迎留言给桃蛋妈~
你可能还想看:

《00后身价千万,你会让孩子从事这个职业么?》

牛娃成长记 
长按二维码关注并星标我
与20万家长共同育儿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