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020深圳BT(生物技术)产业领袖峰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
本届BT产业领袖峰会以“峰在哪里——生物医药技术与安全”为主题,涵盖生物技术与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中医药、政策监管创新、投融资、BT+IT双驱动新基建等内容。
本届BT产业领袖峰会的嘉宾规格创历届之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以在线视频方式为峰会致辞。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袖、投资机构代表、500强生物企业高管等大咖们齐聚鹏城,前瞻新时代世界医药发展,共话深圳桥头堡创新未来。下一步,组委会将继续做好宣传工作,力争将BT产业领袖峰会打造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最高规格的盛会,助力深圳加速迈入生物经济新时代。
据悉,目前深圳已建成生物医药产业相关创新载体511家,形成了以南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双核心,其他片区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增长达22.8%。
开幕式上,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及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同时发布。
值得注意的是,参会嘉宾围绕全球生物科技发展的“新风口”、生物产业监管与安全治理等热点话题进行研讨和分享,深入讨论后疫情时代如何把握生物科技发展的下一个风口机遇,在生物前沿技术应用转化与生物安全监管治理等方面作出先行示范等内容,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知识盛宴。

2020深圳BT(生物技术)产业领袖峰会开幕

共建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之路

11月18日上午,2020深圳BT(生物技术)产业领袖峰会(以下简称“BT产业领袖峰会”)在深正式开幕。
来自全国各地近500名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齐聚,共同展望粤港澳大湾区BT(生物技术)产业的崭新未来。开幕式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院士通过视频为大会致辞。副市长艾学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届峰会以“‘峰’在哪里——生物医药技术与安全”为主题,邀请了两院院士和国内外知名生物企业家在内的80多位重要嘉宾,围绕生物技术“新风口”、生物安全治理等热点话题进行研讨和分享,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领域再上新台阶,为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技术力量。
艾学峰在致辞中表示,目前深圳已建成生物医药产业相关创新载体511家,形成了以南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双核心,其他片区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迸发,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等技术跻身世界前沿。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增长达22.8%。下一步,深圳将进一步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在源头创新能力建设、“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生物安全治理等领域重点突破,使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深圳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开幕式上,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及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同时发布。

钟南山:深圳以最快速度、最科学严谨态度

为全国抗疫作出表率

11月18日,2020深圳BT(生物技术)产业领袖峰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开幕式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通过视频为大会致辞。
钟南山院士通过视频为大会致辞。
钟南山表示,深圳是一座创新的城市,也是一座有作为的城市,在疫情期间,面对复杂严峻的防控形势,深圳以最快的速度、最科学严谨的态度为全国作出了表率,深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但是对国内、也对国外作出了贡献。
“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高度评价深圳经济特区创造的辉煌成就,对新时代特区推进改革开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钟南山说,目前深圳正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一个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一批高质量的特色产业集群,为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引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钟南山评价,坪山目前正在谋划生物医药产业全新的医学科学院和全新的创新创业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这是促进生物医药领域技术和人才加速向环境、资源、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和渗透的一个重要举措。(内容来源:南方+,作者:张光岩、鲁力等)

张伯礼:深圳生物医药产业一定会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

11月18日,2020深圳BT(生物技术)产业领袖峰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开幕式前,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通过视频为大会致辞。
院士张伯礼通过视频为大会致辞。
张伯礼指出,今年新春,一场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搏杀悄然打响,这次疫情是对全球的一场大考,不但考防疫,也考政治、考经济、考文化,也考价值观。在这场战疫中,当时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和参与,在抗疫的各个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20年恰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张伯礼表示,深圳作为中国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不负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一边发展社会生产力,一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引领区、全国生物先进先导示范城市和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与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地。
深圳提出坚持要素聚集和空间聚集的双核驱动,聚焦重点、突破短板、完善生态,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整合、价值链的提升、市场链的优化。张伯礼认为,这些政策和措施都非常契合深圳的实际,符合国家战略。作为创新之都、科技之城,他相信深圳的生物医药产业,一定会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内容来源:南方+,记者:张光岩、刘珊、鲁力)
发布8大公共服务平台
打造国际一流开放共享体系
会上,深圳对外正式发布一批新的生物医药产业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包括:“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基础设施平台”“深圳市坪山区实验动物资源与技术研发基地”“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深圳BT产业信息与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深圳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与标准研究平台”“深圳市生物医药安全评价中心”。
8大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发布,整合产业链上的资源优势,弥补了单个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对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打造国际一流生物医药开放共享体系。
其中,“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建成国内首个将软件控制、硬件集成与合成生物学应用进行系统整合的大型规模化合成生物研究基础设施;
“生物医药安全评价中心”将填补深圳市非临床药物安全性评价GLP实验室的空白;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与标准研究平台”将提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学研究;
BE试验以及标准和复核检验服务“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将为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领域的共性技术问题提供全流程实验条件;
“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将成为脑疾病治疗新技术、脑功能提升、脑机融合智能等脑科学前沿技术发展创新示范高地;
“动物资源与技术研发基地”将创建临床前新药动物效应数据库以及培育深圳本土生物医药领域CRO/CDMO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作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主阵地,深圳正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等新产业新业态。
今年1月,深圳市出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1+3”重磅政策文件,明确在核心技术攻关、重大平台建设、企业集群打造、园区规划布局等方面着力,将深圳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与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 >>国之重器!深圳又一个2000亿计划发布!这5大片区未来5年将率先爆发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及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在会上签订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深圳生物医药集聚发展和技术创新,提升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全球首发!位于龙岗的这个“先导区”来了!
11月18日,伴随着“峰在哪里——生物医药技术与安全”深圳BT产业领袖峰会的召开,全市“十四五”期间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打造的五大园区之一、深圳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生物药为产业定位的专业化园区——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以下简称“先导区”)盛大发布,面向全球迎四方客。
我们来了解一下

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
先导区旨在打造“国际生物示范城”,核心为建立“学研产医”自循环产业生态。其作为专业化产业园区,将瞄准生物药产业发展最前沿,以抗体药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为核心产业,以高端医疗器械、制药设备、基因检测等为配套产业,着力打造“3+X”产业体系。
先导区将按照
四大“精准匹配”原则
创新园区建设模式↓
● 创新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与开发模式,实现产业需求与空间供给的精准匹配;
● 创新园区科研设备投入机制,实现产业需求与公共服务精准匹配;
● 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实现产业需求与园区管理的精准匹配;
● 创新园区产业政策扶持体系,实现产业需求与园区政策的精准匹配。
此外,先导区以打造生物药产业“两区两地”为发展愿景——
  • 近中期打造深圳生物药产业核心集聚区、湾区生物药产业创新先导区;
  • 中远期打造全国生物药产业的前沿阵地和国际生物药产业的转化高地。
发布会现场。龙岗融媒首席记者 张祥 摄
依照园区规划,先导区立足生物药产业特殊需求,综合统筹全区交通区位、产业空间、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多项因素进行高标准规划布局,着力打造“一带一轴四区多点”的发展格局,规划范围近12平方米公里。
核心启动区
以核心研发区和智能制造区为依托
均为连片可直接开发建设用地
占地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
宝龙科技城片区。资料图片
此外,先导区坚持
“生活、生产、生态”三生共融发展理念
着力为入园企业和人才团队
打造宜居宜业宜研的幸福之城
1.交通及区位优势
便捷的交通运输和区域核心的区位优势,赋予了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旺盛的活力。厦深高铁、轨道14、16、33号线,外环高速、东部过境高速等交通战略通道为先导区与深圳市中心、宝安机场、莲塘口岸等构建30分钟交通通勤圈,为先导区加速要素互联互通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建设中的地铁14号线宝龙站。资料图片
2.产业基础
在产业基础方面,龙岗及宝龙多年在医疗器械、生物药等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积累,电子信息产业更是龙岗区的优势主导产业,这为先导区推动IT+BT融合发展,打造上下游联动的生物药产业链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此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产业配套环境已经在园区周边初步形成,进一步提升了园区对于高端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3.人才优势
邻近先导区的国际大学园将成为先导区的科教智核,这里已经布局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高水平院校,将成为先导区生物技术创新的第一策源地。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资料图片
4.生态资源优势
此外,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坐拥水库、湖泊、山体、绿地等丰富生态资源,宝龙街道片区被誉为包括生态宜居新城和东部中心森林之城的美誉,拥有松子坑森林公园、水库、八仙岭公园、正中高尔夫球场等大型文体设施,产业成景观,园区即公园。
宝龙片区。资料图片
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正筑巢引凤、蓄势待发。现先导区面向全球发出招商邀请,欢迎全球企业关注先导区、参与先导区,助力龙岗区、深圳市乃至大湾区勇攀生物医药产业之“峰”!(来源:龙岗发布 龙岗融媒 首席记者 张祥 首席编辑 王安平
专家学者纵论后疫情时代
深圳医药创新与产业前瞻 
2020深圳BT(生物技术)产业领袖峰会现场邀请嘉宾举行“峰”在哪里——深圳生物技术的下一个五年高端对话。
在2020深圳BT(生物技术)产业领袖峰会上,多位院士、学者和企业家聚首,纵论后疫情时代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与产业前瞻,探讨深圳生物技术发展的“创新”与“合作”,为深圳打造成为全球生物技术创新高地及生物产业发展策源地建言献策,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知识盛宴。
生物技术发展安全意识应放首位
一场新冠疫情,让生物安全走进了大众视野。在全球生物安全面临挑战下,深圳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深圳是一座创新的城市,也是一座有作为的城市,在疫情期间,面对复杂严峻的防控形势,深圳以最快的速度、最科学严谨的态度为全国作出了表率,深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但是对国内,也对国外作出了贡献。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表示,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变化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引发了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了法律上的风险和伦理上的危机。“所以法律和技术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对既有的法律制度提出挑战,阻碍了技术的发展,需要法律进行相应的变革来推动促进科技的进步;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又需要法律加以规范、保障和引导。”
申卫星认为,法律本身并不能够产生技术,也不能够治病,但是它可以确保人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包括医疗和卫生技术创新在内的事业能够行稳致远。更重要的是生物技术跟其他技术并不一样,它有可能会引发生物武器的侵袭、生物多样化的破坏以及外来物种的侵袭等等,“因此既要重视技术的发展,更要把安全的意识放在首位。未来的生物技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深圳是大有可为的。”
申卫星表示,深圳应加大能力建设,主要体现在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鼓励和扶持自主研发创新,以及科技企业发展等多途径对生物安全工作给予相应的经费和政策上的支持,从而促进和加强生物安全工作的能力建设。
紧抓湾区机遇鼓励企业加快转型
“此次新冠疫情的突然来袭,给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创造了同台合作、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局面,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表示,事实证明,在此次新冠肺炎的不同阶段,中医药学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作为经验医学,特别是传统中药复方制剂作为上市药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还有漫长的路程要走。”姚新生表示,传统中药复方制剂产品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推进“官、产、学、研”相互结合,保证产品质量,转变观念,清醒认识今后无论药品是什么形式,要想上市销售,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必须按照国际共识,通过科学研究达到有效、安全、新颖、稳定和可控五大基本条件。
此外,开展中药产品防治疾病的作用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的科学、有效的研究,政府要采取政策和资金引导,鼓励企业尽快转型,逐步成为创新研究的主体。“深圳要紧抓机遇,积极开展粤港澳多区域合作及国际合作,实行积极的开放政策。不久的将来,我也计划在湾区建设一个国际中药学合作研究中心,希望得到各界的支持。”
利用创新“基因” 将科学转化成产业 深圳的生物医药产业面临怎样的发展前景?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作为创新之都、科技之城,深圳的生物医药产业一定会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
“在中国的医药历史中,全球的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是在深圳诞生的,中国的第一个原创药也在深圳诞生,深圳未来要做什么呢?”深圳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表示,医药产业是实体经济,因此首先必须要解决的就是产业发展空间问题。此外,医药行业所需的人才领域是非常广泛的,但目前深圳的人才涉及的领域还比较局限。
“深圳制药行业发展较为落后,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深圳信立泰药业董事长、总经理叶宇翔认为,中国现代制药产业走过的周期还较短,前10年中国制药企业首要的任务不是创新,更多的是把产品质量做好,而随着产业发展,对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是医药产业永恒的话题,深圳目前已经出现了一批很优秀的企业,但是整个产业的生态链还存在不少缺陷。”
“我们提到创新首先想到的是科学驱动,虽然科学驱动是重要的,但在当下,数据驱动更值得思考。”复星医药全球研发总裁回爱民表示,在药物研发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机会去创新,深圳具有天然的优势,“怎么利用改革开放的土壤,有创业精神的科学家、企业家,利用‘创新’的这个基因,一方面重视原始的科学研发,另一方面加强转化,把科学转化成产业,转化成产品”。(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 邹媛
高端医疗装备融合创新论坛聚焦人工智能

“AI+医疗”诞生万亿级市场

专家对话高端医疗装备融合创新论坛。
长生不老,人机合一,人类版阿凡达……11月18日,在2020深圳BT (生物技术)产业领袖峰会举行的高端医疗装备融合创新论坛上,业界专家共同探讨了当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的发展,更畅想了人工智能给医疗领域带来的众多可能。
今年新冠疫情暴发,作为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的龙头公司,迈瑞医疗收到大量海外的呼吸机订单,国产器械正式“出海”。论坛上,迈瑞首席科学家王炜介绍道,疫情也让公司2017年就已推出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瑞智联”,真正找到用武之地。“瑞智联可以让病床旁的设备实现互联互通,这是我们根据医院需求,结合AI等技术研发的,在疫情期间减少了医患接触,提高看诊效率。”王炜说。
作为国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的代表,联影医疗同样在发力诊断系统。公司项目总监王洋表示,联影开发的智能胸部多病种AI辅助诊断产品,可基于胸部CT扫描,实现肺结节、肺炎与肋骨骨折等多疾病诊断,从而辅助放射科医生。
AI技术的发展为高性能医疗器械企业带来软件方面的加持,更为医疗产品研发带来更多想象。论坛上,华大智造高级副总裁刘健表示,公司三年前推出的远程超声机器人,基于5G+AI,可以让深圳的医生为远在新疆的患者进行诊断操作。南方科技大学教授蒋兴宇联合阜外医院研发的柔性电子血管,有望对血管疾病的原位进行精准检测和治疗。
此后的讨论中,与会专家认为,AI+医疗这两大“风口”结合,将为人类健康带来积极影响,未来可以畅想出现阿凡达一样的增强人类。“目前医疗器械更多是面向to B应用,结合AI+5G,有望让医疗器械走向小型化、智能化、可穿戴化。医疗级产品进入每个家庭,那或许是个万亿级市场。”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秘书长蔡翘梧说。
“但不论产品还是研发,都需要与临床结合,找到落地应用。比如瑞智联,也是在疫情期间真正打开了市场。”王炜表示。
论坛上,2021中国医疗器械高端培育大赛正式启动。(内容来源:深圳商报 记者 袁斯茹 文/图)
推动我国医疗装备制造走向高端
昨日,BT产业领袖峰会之高端医疗装备融合创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院士专家、行业学者及企业家代表参会,共探医疗装备产业的最新前沿科技,推动我国医疗装备制造走向高端。
据悉,论坛旨在推进“健康中国2030”“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致力于搭建交流学习和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展示医疗装备产业的最新前沿科技,推动我国医疗装备制造走向高端,并与相关学科融合发展,发挥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资源共聚,协调发展”的重要功能,进一步推动深圳医疗器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主席、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表示,医疗健康保障是重大国家战略,高端医疗设备和器械是重大疾病诊疗的关键支撑和依靠。但因其技术门槛高、附加值高、自主研发难度大,我国此前长期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经历了“补课式”的发展过程后,我们已经有一批像迈瑞、联影这样的企业发展壮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齐高端医疗装备的短板。
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夏佳文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学思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张学记院士,分别围绕“人体自然力与医学管理”“重离子无创质量肿瘤技术”“可吸收医用高分子材料与器件”“智能传感及纳米诊疗问题及进展”等主题,就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高端诊疗等领域开展深入研讨。
深圳医疗器械制造不断迈向高端。据介绍,落户于深圳的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今年4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是医疗器械领域唯一一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深圳市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将充分发挥深圳市医疗器械产业优势基础,集聚产学研优势力量,聚焦高端医疗器械发展的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力争实现我国医疗装备自主可控。(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 闻坤 实习生 陈婉莹 李秀青 

中国创新药物研发 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有超过7000家制药公司,97%生产的是仿制药品;上百家中国新药研发机构,很大程度上开发的也是仿制药。2010年,中国医药市场上60%的品种源自于跨国药企,中国医药市场60%的利润归属于跨国药企。”
11月18日,在2020深圳BT(生物技术)产业领袖峰会的“领航—生物技术创新论坛”上,深圳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
这组数据道出了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医药产业的尴尬——一直在模仿,很少能超越。鲁先平认为,“研发新药需要有巨大的投入,有些药企十年投入十亿美元,而且还要面临极大的失败风险”,鲁先平坦言,原创新药是一个科学上不断拓展、市场导入上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政策的扶持,的确很少有企业能踏踏实实投身研发。他认为,微芯生物2019年成为科创板“创新药第一股”,这是重要里程碑,这为国内专注创新药研发、对资金需求大、尚未盈利或处于亏损状态的药企提供了一个更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激励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向前发展,新药审批速度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4+7”带量采购及扩面等推动我国医药企业加快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江苏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已经感受到了这些举措带来的变化。他说,政府主导推动新药审批加速,保证了审批的专业和高效,创新药在中美上市的时间差在缩小,罗沙司他等药物甚至是率先在中国上市。2019年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获批上市的新药产品中,有7个来自中国,占全球总量的12%。
中国创新药物的研发正在迎头赶上,那么有没有希望实现“弯道超车”?杨大俊充满期望地说:“中国应该要培养药物研发界的腾讯、华为、阿里巴巴!”他认为,相对低廉的成本、无与伦比的庞大市场、“知识红利”亟待释放以及举国体制下的超高效率,都为药物研发提供了独具优势的“中国式”创新路径。凌腾医药联合创始人、CEO李金泽也认为,全世界药企要进行创新,都要寻找新的靶点。“庞大的临床资源是中国独有的优势,如果我们能够用好那么丰富的临床样本,就有可能把握潜在的领跑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内容来源:深圳商报 首席记者 吴吉)
在传承中实现中医药创新发展
中医药成BT产业领袖峰会关注热点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度高、成效显著。在2020深圳BT(生物技术)产业领袖峰会的监管政策改革论坛、中医药发展创新论坛上,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成为热点话题。从中药质量评价、中医药监管政策,到中药生产、经方创新研发,再到中药产业化发展等,多位来自医药领域的知名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展开了多角度的精彩演讲和深入讨论。
2020年版《中国药典》将于12月30日正式颁布实施。新版药典收载中药数量新增117种,达2711种。在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控制等方面,新版药典紧跟国际药品标准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质量标准控制的提升和强化。“药材好,药效才好。”国家药典委员会原秘书长张伟认为,新版药典夯实中药安全性标准研究及其限度制定的基础,引导规范化种植,强化源头治理,保证药材、饮片以及中成药的质量。他指出,在中药方面,新版药典加强中药材(饮片)33种禁用农残、真菌霉菌的控制,以及中药品内源性毒素成分药材的质量控制。建立专属性高的指标成分控制项目,体现中药炮制“生熟异治”传统特色,并基于研究建立了与临床疗效相关的成分含量控制。
中医药产业正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成为行业共识。在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中,医药的复杂性、与生俱来的缺陷等所引发对中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探索和实践从未停止。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副院长王铁杰表示,影响中药质量因素众多,质量参差不齐,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是热点也是难点问题。基于对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的研究,他提出了“三位一体”的中药质量评价新模式,即化学信息、药效信息、计算机算法。
“传统中医药延续几千年的关键在于安全性和有效性。”华润江中药业集团副总经理刘旭海认为,先进技术和制定标准是传统中药工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建立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实施精准的过程控制,提升药材利用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其中提升中药质量是关键环节。“取样不具代表性,滞后性,成分复杂与指标成分单一是中药生产质量的三大痛点。”他指出,可通过建立基于中医整体观、实时性、检测全覆盖为特点的监测方法与标准解决这三大痛点。“质量是生产出来的,检验不能提高质量。”在刘旭海看来,质量源于生产。质量控制必须在生产过程阶段,要培养全员质量意识,将现代化制药装备技术、在线监测技术以及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决策等应用到中药制造生产中。
中药经典名方一直是历代医家进行方剂理论研究的对象和模板。“源于证,基于病,拓于理,落于药。”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审评专家余伯阳表示,源于传统、基于现代、创新拓展是经方现代研究的发展理念。如何获得知识产权保护是经方研发面临的挑战,可将组成药比例、组方优化作为切入点。他认为,“方-证-病”关联性研究是评价中药复方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 吴亚男

一图读懂:前三季度增长达22.8%!

从BT峰会看深圳生物医药产业

BT+IT,深圳“双峰会”模式是这样形成的
高交会、文博会……进入11月,深圳迎来一系列重大活动,彰显这座年轻城市的活力,以及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果。

11月18日,又一个重要活动在深圳启动:
2020深圳BT(生物技术)产业领袖峰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包括一场高端对话、两大主题演讲、三大项目路演、四大仪式发布、五场圆桌讨论、六大专业论坛、三十余场专业演讲等丰富的内容。
本届BT产业领袖峰会的嘉宾规格创历届之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以在线视频方式为峰会致辞。
深圳是一座创新的城市,也是一座有作为的城市,在疫情期间,面对复杂严峻的防控形势,深圳以最快的速度、最科学严谨的态度为全国作出了表率,深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但是对国内,也对国外作出了贡献。

目前深圳正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一批高质量的特色产业集群,为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引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钟南山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也是对全球的一场大考。不但考防疫,也考政治,考经济、考文化,也考价值观。在这场战疫中,当时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和参与,在抗疫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中国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提出坚持要素聚集和空间聚集的双核驱动,聚焦重点,突破短板,完善生态,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链的整合、价值链的提升、市场链的优化。这些提法、这些政策和措施都是非常契合深圳的实际,也与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当中以创新为核心,以科技自强自立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支撑战略相符合。
——张伯礼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峰会还重磅发布八大公共服务平台,在生物医疗和医疗器械领域、工程生物产业创新领域、生物研究重大科技设施、动物资源与研发基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与标准研究、生物医药安全评价领域以及生物医药人才、信息综合服务领域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
这些平台的建立,将进一步助力和推动深圳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将为深圳生物医药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直以来,在深圳,和BT领袖峰会相提并论的,是IT领袖峰会。
从2005年开始,数字中国联合会分别在美国和中国举办数字中国高峰论坛闭门论坛,单年在美国旧金山,双年在北京。通过四年的举办,曾经成功促成了阿里巴巴与雅虎的深度合作等众多业内重大收购、并购、入资等事件。从2009年起,深圳市人民政府与数字中国联合会作为共同主办单位,将原高峰论坛更名为IT领袖峰会,移师深圳。
IT领袖峰会举办的时间一般相对固定,都在每年的3月下旬。春天,寓意着新生命的伊始。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选择此时举办,寓意着峰会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转折性影响及战略性意义。
截止到2019年,IT领袖峰会成功举办了11届。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IT领袖峰会还未举办。
经过多年来的积淀和发展,深圳IT领袖峰会已逐渐成为产业研判的重要智库来源。精彩迭出的峰会论坛上,嘉宾与听众热闹互动,深入探讨技术方向与行业趋势,诸多实战性建议对产业发展大有裨益。历届峰会,100多位业内巨擘和著名投资家同台论道,火花四溅,为产业发展贡献宝贵的智力财富。
峰会的举办,强力助推深圳进一步聚焦一流电子信息产业,建设国家重要互联网产业基地和IT重镇。数据显示,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6、占全球1/10。
以会为媒,多个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深圳,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借峰会的契机,城市形象一次次精彩亮相,每年三月,近百名高端嘉宾到访深圳、上百家媒体云集深圳、数以百万计的资讯传播深圳,无疑给深圳,这一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最大限度地提供了充分展示的舞台,吸引更广泛的关注。
历届“IT领袖峰会”主题:
2009年
主题:金融海啸后的中国高科技产业
主题论坛:3G时代;互联网与多媒体;投资
2010年
主题:后危机时代 IT引领转型发展新模式
高端对话:IT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互联网风云
2011年
主题:转型发展—IT新使命
高端对话:互联网竞争与发展
2012年
主题:转型中的谋略之道
高端对话:老IT新路;B.A.T.S蝙蝠群侠网天下
2013年
主题:IT创新推动人类进步
高端对话:产品改变社会
2014年
主题:IT新价值与产业互联网

高端对话: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产业互联网
2015年
主题:IT重塑经济结构
高端对话:未来——下一个风口在哪儿;IT全球化与“一带一路”
2016年
主题:IT·智能·共享
高端对话:“IT创新与共享经济”、“互联网与智能时代”
2017年
主题:迈进智能新时代
高端对话:人工智能:中国机遇与挑战;颠覆性技术与人类未来
2018年
主题:新时代:数字中国与未来世界 
高端对话:数字中国与未来世界;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
2019年
主题演讲:IT新未来:5G与人工智能
时针指向2013年9月,这一年,IT领袖峰会在深圳连续举办了五届。
这一年,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展览在深圳举办了二届。这个展览就是深圳国际生物科技创新论坛暨展览会。
这个展览是由深圳市政府、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基因产学研资联盟主办,是高交会孵化出来的第一个专业展会,已举办四届,并从2012年开始独立成展。
更为重要的一个背景是,从全球范围来看,继信息技术产业之后,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发展最迅速、前景最广阔、影响最深刻的领域之一。
始终站在产业和技术前沿的深圳,多年来把生物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分别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予以重点培育支持,通过政策环境打造和规划引领,加快集聚优质技术和产业资源,在生物医药、农业育种、基因信息及服务等领域形成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第二届深圳国际生物展举办的首日, BT(生物技术)领袖峰会筹备会闭门会议召开,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首届BT领袖峰会将于2014年9月在第三届深圳国际生物展期间举办。
2014年深圳BT领袖峰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
发布会上同时宣布,该峰会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董事长汪建、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祥担任召集人。汪建在会上表示,希望BT领袖峰会能成为生物科学、生物产业发表言论的地方,找到生物基因发展的共同规律,少走弯路,造福人类,并特别关注新经济模式的产生。
一年后,2014年9月10日上午,为期3天的2014深圳国际BT(BT为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的缩写)领袖峰会和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展览会、第九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会展中心正式开幕,主题为“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美好生活”。
历届“BT领袖峰会”主题:
2014年
主题: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美好生活
2015年
主题:沿用“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美好生活”

2016年

主题:沿用“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

2017年

主题:发展智慧大健康,打造产业新引擎 
2018年
主题:引领精准医疗,共享健康生态
2019年
主题:聚力科技新契机,扬帆健康大湾区
2020年
主题:“峰在哪里”——生物医药技术与安全
峰会、展会以及基因组学大会活动期间,包括悉尼·布伦纳、杰克·绍斯塔克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3名国内外院士在内的数十位重量级嘉宾将在会上进行演讲和交流。
深圳由此开启“BT+IT”双峰会模式,这成为促进IT与BT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为什么要在IT的基础之上,加上BT?为什么深圳可以?
对于这一问题,在首届BT领袖峰会上,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长彭玉说,深圳在信息产业上具有深厚基础,在生物产业领域也形成了突出优势、掌握了充足的“话语权”,在生物和信息产业融合发展上也取得了很多经验,这使得深圳能够构建“BT+IT”双峰会模式,推动生物和信息产业融合发展。
从一组数据上,也能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
2014年,深圳的生物产业规模突破了1000亿,基因次序的产出能力占全球50%以上,拥有全国惟一的国家基因库,集聚了华大基因、袁隆平院士团队、迈瑞、海普瑞等一批高层次的创新团队和知名的企业。
一直到今天,生物技术产业,都是深圳所重点支持发展的。
今年年初,深圳市政府出台了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1+3”政策文件,其中明确提出要聚焦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共性需求与薄弱环节,打造覆盖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的专业服务平台,为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和企业集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市主要领导在调研中也多次指示部署要加快布局一批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生物医药开放共享体系。
BT和IT,不是两条独立的平行线。
IT和BT技术都是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技术,两个领域相互交叉融合,密不可分。一方面,IT技术为基因工程研究提供了快速计算能力和海量数据支撑;另一方面,BT技术为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更好地实现人机结合、人机友好,拓展人类智慧,提供了基础研究支撑。
首届BT领袖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BT和IT融合发展。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IBM研究所副总裁马哈迈德·纳格辛等嘉宾在参加有关专题讨论时都认为,IT和BT的融合有其必然需求,将给人类和世界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
首届BT领袖峰会后的次年3月,IT领袖峰会又在深圳举行,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以及当时任华大基因院长的王俊分别围绕人工智能以及IT、BT融合发展发表主题演讲,描述了生命的数字化、一位描述了数字化的生命。
吴恩达来自IT业界,王俊来自BT业界,在同一个演讲台上,让IT、BT两大领域进行碰撞,这是主办方的精心安排。
IT和BT的融合将会带来技术、科学和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跨越式进步。
这是当时专家的预判、深圳的预判,时隔多年再回头,更能切实感受到这一预见的准确性和远见之所在。
2019年,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337.81亿元,增速达13.3%。目前,深圳在生物医药领域组建了超过300家创新载体,涌现了迈瑞医疗、信立泰、微芯生物等一批代表性企业,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分析等技术跻身世界前沿。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深圳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引领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而至。
疫情让IT领袖峰会不得不按下了暂停键,受影响影响,今年的IT领袖峰会至今没有举办。
疫情也同时让推迟举行的BT领袖峰会,有了新的话题和焦点,小政注意到,绝大多数的主题演讲都和“疫情”、“生物安全”等直接相关,这也让今年的BT领袖峰会被寄予了更多的期待和希望。
2020年,深圳面临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以及综合改革试点等一系列重大机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赋予深圳新的定位,也对BT产业发展寄予了更多期待。刚刚发布的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首批的改革清单里面,其中就有很多政策都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很多政策指向性非常明确,比如说支持用好用足经济特区立法权、优化科研机构技术转移机制、完善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放宽国际临床急需的新药准入、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机制等等,这样一些政策对生物医药产业来讲毫无疑问会极大起到一个刺激、鼓励、支持的作用。
有充分的理由让我们对深圳BT的发展充满信心!(来源:深政观察,图片:吴铠峰、王磊、部分来自网络),编辑:陈小慧)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图片来源:深圳BT领袖峰会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