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15日夜,美国驻台“大使”安克志来到台湾“总统”官邸,要求紧急会见蒋经国。
深夜来访,显然是有大事。

面对贵客登门,蒋经国的侍从秘书十分为难,只得硬着头皮来到蒋经国卧室,报告美国“大使”门外求见。
见面后,安克志开门见山向蒋通报:“美国政府决定1979年1月1日起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以上信息将于明天一早官宣”。
蒋经国非常气愤,当即提出“最严正的抗议”。

12月16日上午,《人民日报》以“号外”的形式宣布同美国建交;台湾方面则对外发表声明,谴责“美国背信毁约”。
1979年是台湾对外关系史上的一次滑铁卢。
大家都清楚,1949之后台湾孤悬海外,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美国。
那个年代台湾的学生和精英阶层普遍以“留美”、“移民美国”为人生目标。直到今天,岛内“有头有脸的人物”也大都有留美经历。
断交之后,岛内一片混乱。
1979年,台湾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移民潮。

为了稳定人心,蒋经国在除夕谈话中反复提到“渡过难关”,这个词给那个年代的台湾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台湾的“新闻局长”是今天大家熟悉的宋楚瑜,那一年他只有37岁。
在记者会上表达对断交的“严正立场”时,宋楚瑜器宇轩昂、高大英挺,一夕间爆红全台。

蒋经国与年轻的宋楚瑜
就在多事之秋、岛内人心惶惶的时候,台湾某知名民歌歌手发表了一首歌——《龙的传人》。

歌词大家都很熟悉: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
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
多少年炮声仍隆隆
多少年又是多少年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凭借着对近代中国苦难经历的宏大叙述,这首歌在这一特殊时期被台湾当局选中,大力推广。
推广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宣扬“中华正统”,另一方面也是用以“激励人心”。

败退台湾后的蒋介石一家
事情的发展非常滑稽。
就在《龙的传人》大红大紫的时候,1983年,该台湾歌手潜赴大陆发展,打了台当局一个措手不及。
由于觉得脸上无光,台湾宣传部门把这首《龙的传人》当做禁歌给全面封杀,颇有一点“自绝于龙的传人”的意味。
此后这首歌在大陆逐渐流传开来,并于1985和1988年两度在春晚演唱,风靡一时。

从歌曲的“转移”映射到历史进程,不禁让人些许感慨。

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七十年代的台湾

1985年,全国政协经过驻美国大使馆的介绍,邀请了美籍华人市长黄锦波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而他带来的歌曲,正是这首《龙的传人》。
黄锦波祖籍广东台山,1941年出生在香港。
由于其父早年加入美国国籍,因此他一出生便是美国公民。
1961年黄锦波于香港皇仁中学毕业,18岁的他带着200美元,只身从香港前往美国发展。
经过二十余年的打拼,黄锦波于1983年成功竞选出任美国加州喜瑞都市市长,成为美国首位华裔市长。
喜瑞都 (City of Cerritos)是一个位于洛杉矶郡的小城市,大概有五万人口,其中近三分之二为亚裔。
黄锦波现场演唱《龙的传人》

1985年的春晚导演黄一鹤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只可惜这次创新结果比较失败……
这一年黄导尝试把春晚的舞台搬到了北京工人体育馆。
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现场灯光效果很差;再加上那个年代中国人家里几乎都是黑白电视机,整个画面黑乎乎的。
当时春晚剧组的经费非常有限,连对讲机都没有;指挥只能靠有线耳机,偌大的会场一片混乱。
春晚失败后,大年初三的《新闻联播》还专门就此向全国观众道歉。
八十年代是台湾作为“亚洲四小龙”实现经济奇迹的时期,财力、国际影响力都不容小觑。

大陆邀请黄锦波这样的著名华人回国演唱,本身也带有与台湾竞争国际影响力的政治意味。

这一时期台湾对赴大陆演出的演员采取高压政策——只要是去过大陆的港台乃至东南亚艺人,通通在岛内封杀。

今天或许我们觉得被台湾封杀有啥大不了的,不去了呗。不过在八十年代,台湾可是“华语圈”的一个重要大市场。
因为参加春晚,黄锦波也被台湾当局列入黑名单。
那个年代台湾人在美国政坛的影响力很大,黄锦波后来没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黄锦波办公照
时间再回到蒋经国会见安克志的那天晚上。

当美国人通知蒋经国即将与台湾断交的时候,陪伴在小蒋旁边的幕僚有两个人:一个是“新闻局长”宋楚瑜,另一个是“外交次长”钱复。
钱复祖籍杭州,出身名门。
其祖父钱鸿业、父亲钱思亮及兄长钱纯、钱煦,俱为政界名流或学界翘楚。
钱复初中毕业于上海大同中学,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为其师兄,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为其师弟。
在台湾,他是众人尽知的“蒋家亲信”,与连战、陈履安和沈君山并称台湾“四大公子”。
蒋经国和李登辉时期,钱复是岛内重要的“外交操盘手”,有“台湾外交才子”之称。

钱复与蒋经国
钱复给蒋介石做翻译

在经历了台美断交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后,钱复总结出一条适用于台湾的对外交往“定律”,并传授给了马英九。

这条“定律”便是:“两岸政策”是台湾“外事政策”的上位政策。
从马英九八年的执政来看,他显然是学到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