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蓝字“24楼影院”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记得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今年的年度期待,是一部来自台湾的LGBT题材电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从方方面面来看,它都具有爆款之相。


率先流出的主题曲MV,在网络上掀起了一波翻唱的热潮。

预告片口气不小,直接打出几行跳动的字幕:

1987年,《莫里斯的情人》
1993年,《霸王别姬》
1997年,《春光乍泄》
2001年,《蓝宇》
2005年,《断背山》
2012年,《女朋友,男朋友》
2017年,《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2020年,《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寥寥数句,就把《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抬到了BL经典之作的梯队里。

当然,更让人期待的是两位男主角:
曾敬骅陈昊森
。预告片片段里,他们眼中有戏,锐气逼人,其清新俊朗的外形也符合观众的想象。



两位新人作品不多,但均有相关奖项提名傍身。对于BL题材影视剧而言,找对演员是尤为重要的一步。


相信很多观众抱着和我一样的期待,准时蹲守前日在网飞上线的《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期待是真的,失望也是真的。短短几个小时内,观影人数骤增,但评分却骤降。从开分的8.3分到目前的
7.2分,且仍有下降趋势。

好在哪?坏在哪?观众期待与导演执行之间到底差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道说道。
01
爱情

1987年,张家汉
(陈昊森 饰)在一所男子高中念高二,他认识了转学生王柏德(曾敬骅 饰)。转学生让大家喊他Birdy,因为他爱看电影《鸟人》,也向往着自由。

阿汉
所在的小团体经常胡作非为,尤其喜欢捉弄同性恋男同学,他打心眼里不愿与他们为伍。特立独行的Birdy被他们称为怪胎,但阿汉却不由自主地被敢作敢为的Birdy所吸引。

台北之旅让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暧昧地游走在朋友与恋人之间。相处伊始,Birdy比阿汉更加大胆主动。他借助三毛的名言表明心迹:“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


虽然台湾已经解严,但回到民风相对闭塞的南部后,两人不得不面临校园里“谈同性恋而色变”的严苛风气。同学的为难、教官的责罚,让他们的感情变得如履薄冰。


新学期来临,学校开始招收女学生。学妹班班闯入了阿汉和Birdy的二人世界,主动向Birdy示好。更让阿汉心碎的是,Birdy居然开始和学妹谈起亦真亦假的恋爱,对自己的态度变得忽冷忽热。


虽然Birdy的本意是想把阿汉推回异性恋之轨,但阿汉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与怀疑中。随着联考的逼近,两人的感情也走向了阴晴不定的未来。

02
野心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带来的感官刺激是合格的。

两个青春正好的男主角演起对手戏来互不相让,对大尺度戏也毫不忸怩。影片花絮里两人坦言,为了演好岛上的高潮戏,他们几个小时都全裸着吹海风,导演还清场了摄影师外的工作人员。

当他们四目相对,或真情流露或倔强冷战的时刻,我都只能想起一个俗气的形容词:
CP感。他们的CP感太强,使人轻易相信了阿汉和Birdy的爱情。

本片的风光采摄也非常出色:宁静静谧的海岛、幽深暧昧的影院、飞珠溅玉的瀑布……好看到似是置身于
唯美MV的现场。台湾青春电影的小清新情调,仍在本片中得以延续。

人帅景雅,插曲悦耳,夸一句“绝美”也不为过。但《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不满足于拍摄一部BL糖水片,而是抱有更大的野心,
想用同性感情折射时代症候

故事发生于1987年,恰好是台湾解除解严的时候。但海面上的冰山融化了,海面下的冰山仍然坚挺,同性恋依旧没有生存空间。阿汉和Birdy只是大大的时代背景中一对随风飘摇的恋人。
祁家威是台湾现实生活中首位出轨的同志,他曾多次走上街头为争取同性婚姻而努力。《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特意加入了一段小插曲:Birdy和阿汉同游台北时,在天桥上遇见了扛着宣传标语的祁家威。

影片把阿汉和Birdy的爱情悲剧归因于两点:其一是
时局;其二是父辈。在很多时候,两者可以划上微妙的等号,均是权威的象征物。

Birdy的父亲和阿汉的父亲均未以正面形象出现,前者在学校的办公室里无情殴打他,后者在家里吃饭时永远在训斥他。

仔细观察:Birdy的父亲说得是台语,想必是台湾本土原住民。阿汉的父亲在老家在大陆,想来是迁台军人。本省人和外省人矛盾重重,但在反对同性恋一事上达成了高度一致,无形间压迫了儿子的性取向。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白先勇的同志文学《孽子》。


父辈们认为“我那一手教养成人,最心爱、最器重的儿子……居然会做出那般可耻非人的禽兽行为……你们这些孩子,哪里能够体谅得到父亲内心的沉痛呢…天下父母心,你们懂么?你们能懂么?”


子辈们认为“我们共同有的是一具具让欲望焚炼得痛不可当的躯体,一颗颗寂寞得发疯发狂的心……我们如同一群梦游症的患者,一个踏着一个影子,开始狂热的追逐……追逐我们那个巨大无比充满了爱与欲的梦魔。”


父辈之山,时局之山,沉重地压在年轻情人的身上。他们无法申辩,他们无力反抗,他们无处躲藏。
这一层含义,也是《刻在心底的名字》想表达(却表达不出)的野心。
03
残局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最大的问题便是:
想要很多,执行力却不足。最后的成片既无糖水片之轻松,亦无反思片之沉重,造成了两头均不靠的残局。

拍糖水片,重在人设之融洽、感情转变之流畅。

最好的例子便是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的泰剧《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它没什么远大志向,只是拍好了一段纯粹而细致的爱情。德和欧儿之间的缘起缘落,都有明确前因后果。两人互补的性格,又增添了相处的张力。

反观《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阿汉一角的人设还算有始有终,但
Birdy的人设却让人有些云里雾里。前期,他敢为被霸凌的同志朋友挺身而出,敢顶撞不讲道理的教官,敢不顾大众的有色眼镜。后期,他深爱阿汉,却要把他推得远远的,甚至不惜和女生恋爱结婚。

三十年后,两人重逢。Birdy谈及自己所作所为的理由,“是为了矫正阿汉的(性取向)啊”。按理说,阿汉是在爱上Birdy后才确定自己的性取向;而Birdy在此之前就确定了自己的性取向,那么何来矫正之说?


Birdy不仅在中学时代让女生当工具人,还在成年后让她当了
同妻。这样的行为,无论如何也与前半部分塑造的敢爱敢恨、有担当的形象无法自洽。

也许是剪辑问题,也许是剧本问题,但最终呈现的效果就是:阿汉的行为符合逻辑,但Birdy的行为没头没尾。


拍反思片,重在时代对人的影响和重塑。

例如把同志恋情作为支线的《模仿游戏》:图灵是毋庸置疑的数学天才,他能破解秘密、左右战局;却不能爱其所爱、左右命运。他因同性恋被控诉犯罪,化学阉割也切碎了他的尊严,最后选择自杀。

个体与时代应该被处理为两根灯芯,互相攀附,互相缠绕。而不是像《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中》仅有
蜻蜓点水般的桥段,全靠观众脑补导演意图。

无论是后解严时代的背景,还是祁家威街头抗议的场景,均
流于表面,或者说沦为被忽略的屏风墙。虽切入点不错,但导演还是没有好好利用。

对《春光乍泄》色调的模仿、对《蓝色大门》场景的借鉴,没给人致敬之感,只剩下浓浓的尴尬。

影片后段,两位根本不在状态的中年演员代替年轻演员上场,演绎30年后的重逢,更是丢掉了最后一点青春逼人的氛围与惨绿少年的体面。

种种缺陷,注定了《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无法成为经典之作,亦无法担起“史诗般的同志电影”的名号。


遗憾有很多,但最大的遗憾是:
它本可以更好。


好文推荐
点赞、在看、分享,一键三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