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封面人物
 不忘初心·长相逢 
《留学》杂志创刊七周年
2020年已接近尾声
2021年已在来的路上
回望2020,挑战与机遇并存
困难与希望同在
《留学》杂志的2020
是极具考验的一年
也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一年
是跌宕起伏的一年
也是努力拼搏、满载而归的一年
《留学》以“年度回忆”的形式推送2020封面人物文章
不平凡的2020
让我们和你们在《留学》相逢
解读北外DNA密码
探索国际教育破局之道
专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首席学术官曹文
《留学》总第152期
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直属教学单位,北外国际教育集团既有北外之名,亦有北外之实。深厚的外语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底蕴,基础教育领域的创新空间,赋予北外国际无限的发展可能。
海淀区西三环北路,有“共和国外交官摇篮”之称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坐落于此,为这里平添了浓厚的学术气息与国际化氛围。学校共开设101种外国语言课程,吸纳上千名来华留学生在此深造,近50万平方米的校园中,世界不同角落的文化、思想、智慧交流碰撞,俨然成为一个浓缩版的“小世界”。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北外国际”)成立于2014年,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直属的教学单位,设址于大学西校区,在这片得天独厚的高等教育沃土上汲取养料。依托于大学的外语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与文化,北外国际在传承“北外基因”的同时,亦开创了一片基础教育的崭新天 地。
优雅随和、文质彬彬、开朗风趣,是曹文给《留学》记者的第一印象。采访过程中,曹文分享了自己与北外难解难分的“一生缘”,勾勒出北外国际的发展轨迹与蓝图,也畅谈了对于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前景的理解与感 悟。
根深蒂固的“北外DNA”
1977年,曹文进入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在这里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最后被保送进入北外,攻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曹文留校任教,除去公派出国留学的一段时间,一直工作到现在,从未离开北外的校园。如今,曹文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结缘已逾四十载。西三环北路19号的北外西校区院落,承载了她童年与青春时期的大部分回忆。曹文说,北外就是自己“全部的人生”。
回想起儿时懵懂进入北外附校、一路与北外相依相守的经历,曹文坦言这并非自己主动的选择。她笑称,“不是我选择了北外,而是北外选择了我。”然而,她从不为自己的经历感到后悔。对曹文来说,北外赋予了她太多的馈赠,这个平台成就了她的学业、事业,乃至人生。
多年来,“北外DNA”早已在曹文身上根深蒂固。何谓北外DNA?曹文用两个数据进行了解读。第一,北外开设了101种外语;第二,北外为共和国培养了400多位驻外大使。曹文表示,这两个数据让北外成为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学,所以,外语教育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北外与生俱来的DNA。“不仅是我,而且是北外国际的团队,都自然而然地被赋予了这个DNA。其外化表现就是对外语教育规律的坚守,对把孩子培养成为‘中国的国际人和国际的中国人’的执 念。”
曹文在求学时期继承了北外的DNA,也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将这份DNA传递给更多的学生。如今,北外国际为十几所京内外的北外附属学校提供支持。曹文感慨道,“这些年,北外的发展不可同日而语。新时代的孩子们注定会赋予北外这一品牌更强的生命力。”
三次留学实现人生转型
在北外工作期间,曹文有三段难忘的留学经历。她作为公派留学生赴英深造,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诺丁汉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近期,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剑桥大学完成进修。留学期间,曹文实现了事业与家庭方面的几次重要转型。
曹文的前两次留学都是“听从组织安排”。她说,那时并不像现在大多数出国留学的孩子们一样,可以自己选择心仪的国家、学校、专业。尽管如此,曹文仍然感到收获巨大。“每次留学经历都成为了我人生的里程碑,让我受益终生。”
在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硕士时,曹文研究远程教学领域,从传统的面授老师转型成为网络教育老师,为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曹文也结识了自己的爱人。“我们在那里相爱、结婚、度蜜月,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她含笑说道。
赴诺丁汉大学攻读博士时,曹文带着8岁的儿子一起来到英国。儿子对英国的喜爱、学习英语的飞速进步给曹文带来了莫大的惊喜,也给予了她教学工作方面的启发与灵感。曹文开始将工作方向从大学教育转移到基础教育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儿子中学毕业后成功申请了剑桥大学本科自然科学专业,马上要读大三了。也许,正是儿时在英国获得的启蒙教育,在他心中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前不久,曹文在剑桥大学完成了访学工作。这一次,她主动选择申请剑桥大学,并笑称“想和儿子做一回同学”。剑桥访学经历让曹文的视线从英语教育转至国际教育,更进一步探索了基础教育国际化特色办学的方 向。
留学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对此,曹文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在她看来,留学可以帮助一个人实现人生的蜕变与转型。“当然,不论身处国内还是国外,我们都会经历成长与转变。但是,出国留学会让这些转变来得更快,更能够出成果,而且更有根基。”
曹文认为,学习知识并不是留学的主要目的,因为知识会很快过时。她在读博士期间对此感触很深。“我第一年做文献综述,留下了很多笔记,到第三年动笔写论文的时候,发现几乎要推翻重来。因为理论和实践在不断的更新中,我自己对事情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
在曹文看来,思维的拓展和文化的体验才是留学真正的意义所在。这是在国内学习很难做到的,因为人们往往会被熟悉的模式和环境禁锢。当留学和国内的经历形成巨大反差的时候,往往就是奇思妙想最能够被点燃的时候。
“只要有条件,一个人一生经历一次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曹文强调,“哪怕去教育并不是很发达的国家,也可以起到拓展思维和体验文化的作用。如果一个人能用两个或者多个视角看待世界,看待生活,看待工作,一定比只用一个视角更加客观、全面和包容,当今世界正需要这样的多维视角。”
聚焦基础教育
打造双品牌双线业务布局
在北外任教期间,曹文曾先后担任北外应用英语学院副院长、北外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北外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管理经验。2010年起,她开始关注基础教育领域,聚焦在课程设计、教师发展和学术科研等方面。
2014年5月28日,北外国际正式成立,明确定位为专注基础教育领域的外语和国际化特色办学。曹文作为集团的首席学术官,领导着集团的学术工作,使其一如既往地稳步前进、不断开拓。
经过六年的发展,北外国际围绕青少教育、国际教育、教育合作三大业务板块,以教师发展、课程研发、教育研究、国际考试为学术依托,形成了双品牌双线的业务布局。
课内线使用UNIPLUS北外国际的品牌,专注于为全日制学校提供支持服务,包括十几所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以及其他希望打造外语和国际化特色的学校,涵盖领导与管理、课程与教学、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四大方面50多项外语和国际化特色服务。目前,从办学理念到招生宣传,从外语标识到校园文化,从外语课程设计到全套资源,从教师的选聘到培训和评价,从学生的入学诊断到学业测评和能力测评,北外国际已经形成了一个赋能外语和国际化特色办学的完整体系。
课外线使用E PLUS北外壹佳的品牌,开展以英语为切入点的国际素养教育,目前已经在北京、南京等15座城市开设了54个校区,在读学生超过4.2万人。北外国际推出了K-12国际素养成长路线图,将孩子的成长分为启蒙、成长、攻坚、提升和超越五大阶段,涵盖语言、学术和人文三大素养,将体系与大阅读课程、长期与短期课程、面授与在线、中教与外教、英语学习与国学经典、课堂教学与课外研学等相结合,实现孩子的全面成长。
做国际教育真正的领航者
六大特性赋予底气
与曹文本人一样,北外国际也继承了纯正的“北外DNA”。曹文告诉《留学》记者,北外国际的愿景是做国际教育的领航者,这是北外国际依托北外品牌必须也是能够担当的角色。“我们不能只顶着北外之名,而无北外之实。”她说,“现在好像声称要做领航者的机构很多,但我们不是说说而已。”
对于领航者的概念,曹文总结了六个特性。“在我们所从事的领域创文化、出概念、定标准、搭平台、施服务、做评价。我们的工作就是实践和实现这六个特性。”对此,曹文一一进行了阐释。
一是文化。无论是课内线还是课外线,北外国际一直坚持做“有高度”和“有温度”的教育,强调学术引领、产品驱动,不跟风,不冒进,不玩资本,扎扎实实做教育。北外国际先后出版了三部家庭英语教育系列丛书,主持了《2016中国外语基础教育年度报告》及《2017中国外语基础教育年度报告》国际教育和英语培训专栏,推出了UNIPLUS基础教育国际化特色办学系列丛书,广泛传播集团对于英语教育和国际教育的主张。
二是概念。北外国际提出以“教育生态圈”理论设计北外国际整体课程体系;以“用中外融合的标准定义孩子的成长”制定课程的标准;以“做中国的国际人,国际的中国人”为育人目标;强调“老师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推出了“成长契约”,为出国留学的学生提供升学规划服务。
三是标准。北外国际根据外语和国际化特色办学的需求,推出了北外国际学生能力发展认证体系(SEC-SD)、教师发展认证体系(SEC-TD)、升学规划师认证体系(SEC-CD)和国际考试考务人员认证体系(SEC-EA)。据曹文介绍,这些认证体系不是简单的一次考试,而是强调了人的过程性发展,包括了诊断、培训、评价和证书等内容。
四是平台。北外国际为所服务的外语和国际化特色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渠道,每年举办一次北外国际校长圆桌对话,到2020年将是第七届。同时,北外国际携手上外教育集团和广外教育集团等单位,举办过三次全国性的国际化学校行业年会和数次主题论坛,促进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北外国际和海外学校以及教育组织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五是服务。北外国际的服务以产品驱动为核心,把教育中的各个关联人、各个关联项以教育生态圈的理念联系了一起,实现它们之间的有机连接、持续互动和协同发展。
六是评价。从2017年开始,北外国际一直在研发“国际化学校质量保障标准体系”,对国内外学校认证和评价标准做了全面调研,收集了大量中国国际化学校实证性的数据,致力于推出一个体现中国国际化办学特色的评价标准体系。
以上六点折射出北外国际做国际教育领航者的愿景“有名有实”,曹文也相信,北外国际的学生、家长、老师和合作方都可以通过这些行动感知到北外的DNA。
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
使命的牵引,必然的选择
不同于北外直属的其他教学单位,北外国际聚焦于基础教育领域。曹文时常开玩笑说,“人越变越老,教的学生却越来越小了。”有人质疑,大学教授去教小孩子,不是不务正业吗?曹文对此并不认同。她很庆幸自己实现了这一转变,并向《留学》记者从三个方面解读了这种转变的优势所在。
第一,从教育的使命来看。曹文认为,以大学视角参与基础教育,是所有大学和大学老师的社会责任,而且一定会达到非同凡响的效果。她举例,在中国的很多城市,最好的学校都是大学的附属学校,比如北京的清华附中、北大附中、人大附中、北师大附中等。在曹文看来,这些学校的教育浸染了大学的育人理念和实践,尤其是充分借用了大学人才和教学资源的附属学校。孩子们能够从小按这些高校的人才观念培养教育,肯定具备天然的优势。
第二,从外语教育的规律来看。“语言学习更多的是模仿,而不是创造,只要起步早、走对路、坚持住,就能够保证人人学得出色。越早开始学习,越能够以母语习得的方式学好一门外语。因此,外语教学不能等到大学,必须向下延伸。”曹文认为,学外语是讲究童子功的,尤其是在语音习得方面。最自然的路线是以大量“听”开始,逐渐过渡到“说”,接着是“读”和“写”,这些训练需要从小做起。“英语的听说教学应该在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做足功夫,否则就会错过外语语音学习的最佳临界期,以后就‘乡音难改’ 了。”
第三,从自己孩子的成长来看。曹文表示,如果不是进入了基础教育领域,可能她还高高在上地用大学教英语的一套方式来规划自己孩子的英语学习。是儿子以自我的成长颠覆了她对英语教育的认知。“比如大阅读,就是不以学习英语为目的、完全以兴趣驱动的英语读本阅读;比如自然拼读,英语是拼音文字,26个字母的发音是有规律可循的,不需要学音标,就可以做到见字能读,听音能写,从而提升英语的学习效率。这些按说是很浅显的语言学习的道理,但是,因为大学教育对学术性的强调,让我们几乎忽略了孩子学英语的自然路径。”
基于以上的原因,曹文坚信,大学教授关注基础教育,不是不务正业,反而是最需要从事的事业,这能够让一代一代人实现跨越式的成长。
“做中国的国际人,
国际的中国人”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愈发重要,国际教育日益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做好国际教育?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为具备国际眼光、面向未来的人才?这成为每个教育者的任务和使命。曹文认为,做好国际教育,需要正本清源,首先明确“国际”的概念。
“现在很多人对‘国际’这个词的理解存在误区。好像一谈国际,就是国外;一谈国际化人才培养,就是出国留学。我不这么认为。”曹文坚定地表达了立场,“如果从字面意思讲,‘国际’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现在,以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无论是做教育还是做商业,不把中国纳入国际的范畴,那就根本谈不上是国际。”
曹文强调,“国际”是一个双向概念,一定要有中国的参与。国际教育也不等同于引进海外课程或是出国留学,而是能让孩子从中外不同的的视角看待问题。北外国际提出了“做中国的国际人,国际的中国人”的育人目标。“做中国人是核心,但国际化赋予了我们另外一个使命,就是把中国介绍给世界,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曹文说。
在北外国际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中,始终贯彻着这一育人目标。曹文向《留学》记者分享了中外融通教育的一个典型案例。从2015年开始,北外国际推出“少年研究员”培养计划,由北外老师带领中国高中生,以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设计选题,文献检索,实证调研,数据分析,到演讲分享,最后用中英文双语完成一份调研报告。最近一期的成果已经编辑出版。
“出国留学的黄金时代
正在到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包括留学在内的国际教育交流遇到阻碍,出现了很多关于出国留学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的文章。曹文则唱了一个“反调”,她向《留学》记者表示,“出国留学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曹文指出,所谓“黄金”,肯定不是“遍地都是,人手一份”的概念,而是稀缺、保值、有实力的人才可以拥有的东西。这次疫情成为一个试金石,区分出了“真留学”和“假留 学”。
所谓“假留学”,是指出于跟风、逃避的目的选择出国留学。“有些人没有弄明白出国留学是怎么回事,看着周围的人都做,自己也跟着做;有些在国内的教育体系中学不下去了,家长和孩子都认为学了国际课程,出国留学,会更轻松一些。这些对出国留学的误区式判断会让出国留学这件事大打折扣,不着边际的需求满天飞,让真正想要做好国际教育的人很累。这次疫情正好能够筛掉一些盲目选择出国留学的人群。”
在混乱的现实中,仍然坚定地规划或者走向留学之路的家庭,真正想明白了自己到底要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做。在曹文看来,这是真正需要留学的群体。“理性看待各种可能的选择,力求将留学经历的价值最大化,实现自己的目标。拥有这番想法的人不仅本身可贵,而且他们具备了将这番经历打造成黄金的潜力。这是做国际教育的我们的福 音。”
曹文强调,北外国际的育人目标,不是以出国还是不出国来划分的。“我们要培养的是有故事的‘四真’少年:他们真正知道自己的梦想,真心喜欢自己的选择,真诚坚守自己的信仰,真情分享自己的所有。”
Q
A
&
采访摘要
Q:《留学》记者
A:曹文
Q
北外国际要做线上教育吗?
您认为在线教育会成为趋势吗?
A:北外国际的教育体系中一直包含线上教育的形式,而且比重越来越大。但是,我们从来不认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媒介的应用有着逻辑关系。
这要提及我们“教育生态圈”的理论:教育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可能“单打独斗”地成就孩子。比如,孩子要把英语学好,不是仅靠在线外教就大功告成。我们强调的是实现教育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连接、持续互动和协同发展。片面地追求什么都上网,盲目地崇拜AI等技术,都是教育的外行做法。
Q
作为一名剑桥学子的妈妈,您能否分享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与心得?在您看来,教育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A:大家会以为是我培养了儿子,但我真心觉得是儿子培养了我。因为我从高等教育转到基础教育,从只关注英语教育到研究国际教育,是他的成长启发了我的转变。如果父母把孩子当作朋友,当作互动成长的伙伴,而不是说教的对象,也许能够赋予孩子更大的责任感和能动性,我们也会成为受益者。
学习层面,我推崇至极的就是阅读,不是读教材或者作业中“豆腐块”式的文章,而是以兴趣为引导的大量的中英文阅读。在我刚刚出版的《为了最好的遇见 ——走进世界顶级大学有故事的孩子启示录》中,书中八位主人公无一例外地从很小开始就爱上了英语阅读,到初中就能够阅读英文原版著作。他们阅读的书籍涵盖古今中外,跨多个领域,全方位地滋养了这些孩子的成长。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我们要做的不是盯着这些大学的录取要求是什么,而是要关注孩子真心喜欢的是什么,并为他们搭建拓展的平台。
看完了以上来自《留学》杂志的采访内容,你有想对她说的话吗?对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信息吗?对于“出国留学的黄金时代”,你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欢迎各位读者在《留学》的平台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小编将在后台评论区随机抽取幸运粉丝,赠送神秘礼物~
来源:《留学》杂志总第152期

编辑:戴晨 
监制:
李璨
责任编辑:刘薇禛平
扫描二维码
关注
【留学事务所】
微信公众平台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留学杂志↓↓↓

联系我们
读者热线:400-803-1977
商务合作WeChat:lovecanli
关注留学行业最新消息
客观深入报道行业事件
提供有价值的优质服务
想你所想 为你而来
入驻光明网、网易、腾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各大平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