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亿,占总人口的18.1%
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残、失能、致死的首要原因,严重威胁着老年人身心健康与日常生活,也加重了家庭和社会负担
不少老人生活在老旧小区里,适老性差、出行难、活动空间匮乏等问题日益凸显,适老化改造成了一项迫在眉睫的“抢救性”工程
“全社会对居家适老化改造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知不足,是前些年阻碍行业发展的最大难题。”
延伸阅读:适老化改造,钱不够咋办?不妨看看这些国家
城市适老化改造的三大难题
来源:《环球》杂志
文/ 张海鑫
李老研究了一辈子室内设计,如今已85岁高龄的他,却无奈被困在了室内。
半年前,李老不慎跌倒,导致骨折,尽管恢复得不错,却再也离不开助行器,在没有电梯的老旧楼房里,居家成了一种“禁闭”。
“腿脚不好,也不想给儿女们‘添乱’,所以没什么事我基本不下楼,每天就坐在家里看电视。”李老说,行动不便使上厕所都成了难题,为了减少上厕所次数,他甚至都不敢多喝水。
如今在城市中,像李老这样“不接地气”的“悬空老人”越来越多。
▲ 不少老人生活在老旧小区里,适老性差、出行难、活动空间匮乏等问题日益凸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亿,占总人口的18.1%。不少老人生活在老旧小区里,适老性差、出行难、活动空间匮乏等问题日益凸显,适老化改造成了一项迫在眉睫的“抢救性”工程。
7月15日,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让一向低调的适老化改造行业一夜间站上了风口。
观念难变,历经“漫长培育期”
北京易享生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吴晓蓉与清华大学退休教师柴青(化名)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清华物理系组织的讲座上。由于不习惯国外的生活,当时柴老师告别在美国工作生活的子女,回国养老,但国内住了30年的老房暴露出许多问题。
“讲座结束后,柴老师主动找到我,希望我们帮他家的房子做整体适老化改造。”吴晓蓉向《环球》杂志记者表示,老旧小区屋内高差过大,门洞过窄,地板不防滑,如厕洗浴没有支撑等,在这里生活的老人,几乎家家都需要不同程度的适老化改造。
“虽然适老化改造概念已宣传多年,但像柴老师这样‘找上门’的客户仍然很少。”吴晓蓉说,“很多老人一辈子生活节俭,较少为自己考虑。所以当老年人被问到‘是否需要居家适老化改造’时,很多都是拒绝的。适老宜居环境对老年人来说本该是刚性需求,结果在大部分家庭的老人观念中却成了‘奢饰品’。
“全社会对居家适老化改造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知不足,是前些年阻碍行业发展的最大难题。”适老化改造企业北京安馨养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鄂俊宇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这也是很多适老化改造企业不愿开展C(个体消费者)端业务,更愿意承接政府、养老机构改造项目的原因所在。”
▲ 在北京朝阳常营地区民族家园社区,100岁的老人哈云成(左)在家中扶着新安装的沿墙扶手行走
7年前,鄂俊宇是地产上市公司亿城股份的董事总裁。就在房地产行业高歌猛进的2013年,鄂俊宇因为母亲在家的一次意外跌倒,一头扎进了养老服务行业。
老年人活动最多的地方就是家,但居家无障碍设施空白,却让人们最熟悉的家变成了风险空间。鄂俊宇介绍,根据2011年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测算,我国每年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一次跌倒,其中一半发生在家中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残、失能、致死的首要原因,严重威胁着老年人身心健康与日常生活,也加重了家庭和社会负担。
面对社会养老观念扭转难的问题,行业内的企业也有不同的应对之策。比如易享生活起初便以高知人群为目标群体,打开适老化改造个人业务市场。“我们从清华等高校或者企事业单位的老年人群开始,他们更容易接受这些新观念,然后逐步打开市场,目前已完成社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超过3000个。”
安馨则根据市场调研提出了“不动不离”(即不大动房屋装修,老人也不必离开房屋)的适老化改造模式。“老人不愿接受房屋适老化改造,除了怕花钱,更怕麻烦。如果要大动房屋装修,老人必须搬离住所,这就涉及到临时安置的问题了。很多老人既不愿多花钱,又懒得折腾。”鄂俊宇说。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于一凡,曾做过一项针对上海市既有居住环境的调研,显示受访老年人对适老化改造的参与热情并不高,仅有不足一半的受访老年人愿意参与适老化改造的意见征集。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实施改造的资金和改造期间的临时安置问题是受访老人的最大顾虑。”于一凡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大部分老年人缺少在施工期间的临时安置去处,对改造能够带来的改善缺少乐观预期。
“所以我们强调‘不动不离’,在适老化改造中尽量做减法,仅就应改必改的部分做调整,将改造对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除去前期介助(日文引进词,指辅助帮助)咨询评估的过程,快的半天或一天就能完成改造施工,这样老人会比较容易接受。”鄂俊宇说,“实际上,近些年随着各类适老化改造政策的出台,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此次九部门《指导意见》作为我国首份国家层面出台的居家适老化改造纲领性文件的印发,将开启适老化改造行业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以预见未来3~5年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
标准滞后,难分良币劣币
居家适老化改造在当下已不算是新鲜概念,但想在市场上买到真正的适老化产品却并不容易。
以卧床老人最需要的护理床为例,记者在电商平台上以相应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检索到的护理床品牌有上百种,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然而真正标注老年用品的却寥寥无几。不仅是适老化家居产品,在建筑设计和装修方面,由于很多企业都是从装饰设计公司转型过来,更是无法提供专业化的适老化改造服务,常常是“你让我怎么装我就怎么装”,导致想象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实际上,早在1999年建设部(现住建部)就颁布了第一部与‘适老化’住宅设计有关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2018年3月30日住建部又颁布了《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但这两部国家标准都是围绕为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服务的公共建筑和场所而制定,对于占主流的、在老旧小区的居家养老,一直以来都缺少建设的相关通则和标准,难以针对相应老年群体做出适应性强的设计。这就造成‘一企一标’,产品服务质量也参差不齐。”中国建材市场协会适老产业分会秘书长何徐凌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
“比如说一个看似简单的洗澡椅,市面上(标价)几百几千的都有,但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对人体力学的考量及创新材料的应用则千差万别。最开始我们引入的是一家日本企业的洗澡椅,但后来发现这款洗澡椅型号太小,不能满足国内大量肥胖老人的需求,因此尝试与日本制造企业沟通调整型号,对方反馈说新产品研发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因为在产品推向市场前,他们要对座椅面积、扶手高度等参数进行无数次试验与市场检验。”何徐凌说,“但如果我们只是追求低成本,这样的研发生产企业就不可能有市场空间。”
再如防滑地板,北京今朝装饰集团副总经理戴仙艳说,“目前国内市面上基本没有专门做防滑地板的企业,生产地板的商家会按照自己所了解的消费者需求增加防滑这一功能。但由于没有具体行业指标,我们会从市面上能够搜寻到的产品中筛选更符合要求的产品,然后再对接给老年人进行挑选。”
标准的缺乏,最终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鄂俊宇补充道,“适老化改造本质上不是装修,而是动态的服务过程。我们在实施适老化改造前,都需要介助咨询师入户进行适老化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老人身体状况、居室环境、心理需求等多个方面,目前对于适老环境的评估以及评估人员的资质能力要求,都未出台相关标准,这就造成不同企业提供的适老化改造服务的差别也很大。”
“生产适老化产品、进行适老化改造是一件非常专业的工作。适老化改造内容包括建筑硬件改造、家装改造、辅具和智能化用具配备等内容。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与地区,有专业部门与专门人士进行研究、生产、销售,形成一个产业。我国适老化改造集约化程度较低。一些非标或特制辅具部件,生产与安装成本长期居高不下,既增加老人家庭成本,也提高企业成本。”何徐凌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中国建材市场协会在2019年率先进行《适老电动护理床技术要求》标准的编写,并于202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有了可参考的团体标准后,房地产公司的康养项目、各类养老院及个人在适老电动护理床的采购、安装、质量要求上都有了依据,可以放心下单订购适老电动护理床。
行业内的改变也推动了国家政策的出台。据悉,安馨养老和易享生活等企业也参与了此次九部门《指导意见》的前期调研工作。《指导意见》特别提出了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和老年用品配置推荐清单,明确了7项基础类项目和23项可选类项目,指导各地有针对性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改造需求。
“不仅是产品标准,未来还应进一步建立适老化改造的咨询与评估、安装与验收的行业标准。”鄂俊宇说,“比如房子盖完了,有专门的单位负责工程验收,适老化改造也应该如此,不然扶手安装完成过一两年就坏了,责任谁负,维护费用谁出呢?”
▲ 参观者在第七届中国老年产业博览会上体验英伦无障碍车
借道旧改,避免“公地悲剧”
“卫生间的改造是适老化改造最普遍也是难度最大的,我们做过很多案例,解决了老人洗手间的大部分安全隐患。但还是有一个遗憾,就是2000年前有的老旧小区洗手间地面和其他房间地面有超过20公分的高差,我们把坐便和手盆部分的高差降下来了,但还没有把淋浴区的高差降下来。”吴晓蓉解释,因为淋浴区的高度是由地漏和淋浴区的排水管高度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要改动,那么建筑的整体排污管道都要改,这给以单户实施适老化改造的工程造成了很大困难。
吴晓蓉呼吁,在全国大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要与小区户内的适老化改造同步进行,存在洗手间高差过大的小区,要考虑小区内卫生间的整体改造。有条件的,可引进装配式洗手间改造工程。通过以上措施,从根本上高效解决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问题。
戴仙艳也认为,“适老化改造不能只考虑居民的室内改造,小区内也要同步进行适老化改造,如加装电梯轮椅通道、加设休息座椅等。这样才能让老人更安全地出入家门。但对于小区内公共区域的适老化改造并不容易,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小区整体环境的美观性,还会给没有老人的家庭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以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为例,住在一、二层或者家里没有老人的住户,往往不会同意改造,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爬楼的困难,且加装电梯还会占用更多的公共空间。
而根据物权法的规定,诸如电梯改造等工程需征得单元楼甚至社区院落全体居民的同意。这让很多小区的公共区域改造陷入“公地悲剧”的尴尬。
鄂俊宇建议,如果能将适老化改造列入老旧小区改造的基础项,则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上述困境。“过去,老旧小区改造集中在房屋主体结构修缮等方面,忽视了居住老人的适老化需求,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居家养老、就近养老的‘居养协同’模式。”
延伸阅读

适老化改造,钱不够咋办?不妨看看这些国家

来源:《环球》杂志
文/于一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在熟悉的家中安度晚年,是国内外老年人的普遍选择。但相较于其他较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中国长期以来城乡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年轻型人口结构。城市环境、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多面向成年人和年轻人,预先为老龄化社会到来所做准备还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对居住生活环境的特殊需要。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2016年)显示,中国有58.7%的城乡老年人认为住房存在不适老的问题,农村这一比例高达63.2%。按照上海市2012年实施的“为低保困难老人家庭提供居室适老化改造项目”户均改造资金2万元的标准计算,全国改造资金缺口达万亿元。
▲ 两名老年人在英国伦敦的一个公园长椅上小憩
面对现有居住环境对适老化改造的巨大需求,单一公共财政的投入难以维系,而完全依靠市场解决又不符合老年人收入水平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如何为城市适老化改造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成为改造的关键。
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大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适老化改造法律法规体系,包括落实改造实施和监管的责任主体,明确适老化改造的资金来源,形成从评估、设计、施工、部品研发到工业化生产等环节的服务链等,对此深入研究,可为中国的适老化改造实践提供参考。
1

美国的《住宅与城市发展法》规定,地方政府应承担为老年人提供房屋修缮与改造的贷款、为实施改造的企业提供担保和补贴等义务。适老化改造的具体实施由老龄化办公室统一协调,通过全美622家地区老龄化办公室推动实施。
以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为例,在老龄化办公室基础上成立的非营利机构——费城老龄化合作组织(PCA)是当地适老化改造的主要执行者。PCA利用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UD)提供的专项启动资金、地方彩票基金资金,以及来自卫生、医保、福利和社区发展等部门的资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面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免费的住房适老化改造。提出改造申请的居民需符合以下条件:拥有永久居民身份、拥有产权或获得产权人的许可、待改造的住宅结构坚固、申请人符合低收入标准等。
应指出的是,PCA提供的改造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的安全需要为主,通常只包括基本的无障碍改造和简单的部品更新。经济条件较宽裕的老年人可以通过市场行为选择满足自身需要的较高水平的改造服务。
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同样为老年人提供公共资金支撑的适老化改造。在丹麦,需要适老化改造的老年人要向所在自治市的负责机构提交申请。鉴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可能不断变化,同一申请人可以提出多次改造申请。瑞典的老年人需要向负责为自己提供健康咨询的理疗师或所在社区提出适老化改造申请,通过审核后,由相应机构提供改造服务。
尽管申请的次数没有限制,但单次改造均设资助金额上限,且改造使用的材料和部品均以经济、节约为原则,优先使用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如果申请人有更高的改造要求,需要自己负担差价。
2

日本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开展面向普通住宅的适老化改造,用于改造的经费最初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至2000年,超过70%的地方政府均设立了住宅适老化改造项目和专项资金。由于单纯依赖公共财政的投入难以满足大规模适老化改造的需求,2000年开始实施的长期护理保险计划决定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最高限额为20万日元的住宅适老化改造保险金。
基于保险金的适老化改造以申请者身体机能为评估依据,不强调申请者及其家庭的收入状况,以及是否存在非正式服务,这与基于保障原则的资源配置方法不太一样。
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日本的适老化改造资金渠道日渐多样,目前包括财政补贴、低息贷款、退休金、保险金和政府债券,以及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构建的住宅金融公库等。
同样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开展适老化改造的国家,还有德国和荷兰。德国在1994年通过了一项涉及长期照护的法案——《社会抚养保险法案》,并据此建立起覆盖全民的长期照护保险计划,为养老服务的筹资和成本控制建立了基础。出自保险金的改造费用对于各项援助大多有比较严格的金额限制,其中用于住宅改造的保险费用上限是2500欧元/次。
被保险人在申请频率不高于每年一次且改造内容不重复的前提下可以提出多次申请。医疗服务机构对住宅改造的必要性做出评估,实施改造的依据是无障碍设计等技术规定。由于德国的住宅产业工业化程度较高,改造的可行性和完成质量均能得到较好保障。
荷兰也是以长期照护保险为主要适老化改造资金来源的国家。需要进行住宅改造的老年人提交申请后,社区理疗师会对老年人进行家访,形成调查报告并提交审核。审核通过后,施工方根据改造需求实施改造,现场有建筑师进行监理。
工程结束后,政府会对申请者开展满意度回访,以确保改造的效果。考虑到改造的经济性,当所需改造费用超过保险上限时,通常会提议老年人移居到适合的公共住宅中并提供相应补贴。如老年人不接受移居建议,保险则提供上限为2950欧元的现金供申请者自行实施改造。
▲ 2018年1月30日,在山东济南一家老年生活体验馆,工作人员展示适合老年人的家居用品。新华社发(赵晓明 摄)
3

纵观全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长期战略任务。独立的部门和组织难以凭借有限的经验突破系统的局限,因此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研究机构携起手来共同应对。
为适应大规模居住环境适老化改造的需要,政府需要适当提高公共财政的支出比例,直接用于促进适老化改造的实践;与此同时,有必要研究制订具体的投入计划和监管措施,为适老化改造提供稳固的政策环境。
结合中国国情,可开辟包括公共财政、福彩公益金、保险金和社会资金共同构建的资金渠道,通过积极宣传、政策优惠的方式,增强企事业党委、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对老龄事业的投资或捐赠。此外,促进民间资本投入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为民间资本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也是推进适老化改造的重要内容。
对既有居住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是老龄化社会和政府为满足社会发展和民生需要而采取的一项公共行动,完成它,需要明确政策执行的主体、政策执行的对象、政策的资源和运行机制。
公共政策指导下的适老化改造不是随意、随机的行动,而是在特定经济、社会制度框架下采取的制度化行动,因此需要对执行过程做出制度化的安排:包括按照适宜的方式调动所需资源,为特定的对象提供相应的服务,并通过技术标准规范服务的质量,等等。
利用公共政策和空间规划对养老服务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是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基本举措,不仅可以行之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更有利于提高服务的绩效、节省大笔开支,并为持续发展带来长远的利益。
此外,老年友好城市的核心理念与城市更新的基本原则不谋而合,如提高环境的健康效益、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土地利用的功能混合、改善城市的步行环境等,这对于全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延伸阅读
☞ 瞭望丨应对老龄化,日本这么做
长按上图,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新媒体,给你权威的新闻洞察力
总监制 | 史湘洲
监 制 | 杨桃元
编 辑 | 喻千桓

如有收获,请点一下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