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后的美国政局,迎来了一次转折。
结束了半个月以来的僵局,美国当地时间11月23日,美国总务署(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简称GSA)正式通知当选总统拜登办理交接
总务署署长长艾米丽·墨菲(Emily Murphy)虽然是川普任命的,这次特别强调或解释,自己并没有受到白宫或是其他行政人员直接或间接的压力:
「请注意,我是根据法律和现有事实独立做出的决定。」
(Please know that I came to my decision independently, based on the law and available facts.)
|
 美国总务署署长艾米丽·墨菲发表演讲。

图片来源:AP
墨菲向拜登发送信件,标志着总统权力的过渡交接正式开始。
|
 美国总务署署长墨菲给拜登写的信。

图片来源:AP
川普没有反对交接,但他仍在推特上发文表示:
「请记住,总务署一直很出色,艾米丽·墨菲也做得很好。但总务署并不能决定谁是下一任美国总统。」
(Remember, the GSA has been terrific, and Emily Murphy has done a great job, but the GSA does not determine who the next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will be.)
口头上,川普仍然没有承认败选。
不过在昨天(11月25日),白宫批准拜登可以接收总统的每日简报,一位白宫工作人员称「这是作为支持过渡的一部分」。
总统每日简报象征着美国的高级机密,由中情局(CIA)、国安局(NSA)等情报机构共同制作,收到这份简报通常是总统当选以后的第一项权利。
现任白宫幕僚长马克·梅多斯(Mark Meadows)也在给员工的信中写到「政府会做出一切行动,来确保权力平稳转移。
白宫一行动,拜登立马跟上,宣布自己提名的部分内阁成员。
第一批内阁成员亮相
11月24日,拜登在自己的常居地特拉华州威尔明顿(Wilmington)举行演讲,介绍自己提名的第一批内阁成员。
|
拜登在公布内阁人选。

图片来源:AP
内阁成员由副总统以及15个行政部门的部长组成,这些部门包括农业部、商业部、教育部、国防部等。
除此之外,拜登还在此次发布会上任命了一些其他高级官员,例如美国常驻联合国大使、国家情报局局长等。
除了选票投出来的当选副总统卡马拉·哈里斯(Kamala Devi Harris外,拜登自己提名的团队成员有以下几位:
| 拜登内阁成员提名情况。CNN制作本表时,财政部长提名尚未确定,所以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没出现在表格里。
编译自:CNN
最重要的一个,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
布林肯是犹太移民的后代,祖父来自俄罗斯,父亲在二战期间当过空军,后来做了美国驻匈牙利大使,叔叔也曾担任美国驻比利时大使。
可以说,布林肯是标准的外交家二代。
父母离异后,他随母亲和继父在巴黎生活读书,见识到了美国之外的世界,也了解到了美国在世界的位置与角色。
| 安东尼·布林肯在拜登的提名演讲大会上发布讲话。
图片来源:NBC News
布林肯在接受提名的演讲里,还特地提到了他继父的经历。
他的继父是纳粹集中营900个孩子里唯一的幸存者,在美国人手里得救的那一刻,他情不自禁地跪倒在地,对着美国大兵说了自己仅会的一句英文:「God Bless America」。
从法国回到美国后,布林肯的人生道路开启了标准的美国政治家模式:在藤校念法学,毕业后做律师,再进入政坛。
从克林顿执政开始,布林肯就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并逐步积累白宫经验。小布什上台后,布林肯转入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为当时的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拜登做助手。
从那时起,两人共事了近20年。
随后,布林肯迎来自己职业生涯最重要的转折,在奥巴马第二任总统时期担任第二号外交官:美国副国务卿。
拜登当选后,这一回,布林肯成了头号。
拜登对布林肯的信任,毋庸置疑。这也意味着,拜登之后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会受布林肯影响。
布林肯经常被称为欧洲主义者、多边主义者、国际主义者,他笃信大西洋两岸民主国家的联盟,视欧洲为重要的合作伙伴(a vital partner),他对川普要从德国撤军有非常激烈的反对,斥之为「愚蠢的,这是恶意的,而且是战略上的失败者。削弱了北约,帮助了普京,伤害了我们在欧洲最重要的盟友德国」。
而且由于他的家庭曾经历过的暴政,他对于非民主国家的民众生存状态有同情心,也因此对于非民主国家的态度,偏于强硬。美国在伊拉克动武、在叙利亚武装干预,他都是同意的。
他的外交观点是:外交需要「以威慑为辅」,「武力可以成为有效外交的必要辅助手段」。
有媒体甚至称他为:犹太人的根基,欧洲人的良心(Jewish roots, European conscience)。
国土安全部长:由前国土安全部副部长亚历杭德罗·马约卡斯(Alejandro Mayorkas)担任,他出生于古巴哈瓦那,如果顺利,他将是美国首位拉丁裔国土安全部长;
白宫幕僚长:由民主党高级官员罗恩·克莱恩(Ron Klain)担任,他曾在奥巴马时期对抗埃博拉病毒,被称为「埃博拉沙皇」;
国家情报局局长:由艾薇儿·海恩斯(Avril Haines)担任,她将是美国首位女性情报长官,她此前曾是中情局(CIA)的副局长;
国家安全顾问:由拜登的前助手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担任,他曾是前国务卿希拉里的幕僚,在2015年的伊朗核协议中起到重要作用,当年拜登还是副总统的时候,他就是国家安全顾问了;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由资深外交官琳达·格林菲尔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这是一位备受瞩目的黑人女性外交官;
总统气候特使:这是首位高级别的气候特使,由前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Forbes Kerry)担任;
财政部长:由在奥巴马时期担任美联储主席的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担任,她将是首位女性财政部长。
可以发现,这个名单中有多位少数族裔和女性。
这也是拜登团队向外界强烈表达的一点:世界各地的移民逃难到了美国这个应许之地(promised land,如同奥巴马自传的书名那样),是因为美国的开放性,对世界所传递希望。
所以,尚未赴任的格林菲尔德便在发布会上直接说到:
「美国回来了。多边主义回来了。外交回来了。」
(America Is Back. Multilateralism Is Back. Diplomacy Is Back.)
|
被提名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格林菲尔德进行演讲。

图片来源:AP
美国回没回来还不知道,但多位奥巴马时期的重要官员的确是回来了。
由布林肯、沙利文、格林菲尔德三人组成的外交团队,都是奥巴马老部下。他们在拜登大选中鼎力支持,也被认为是拜登外交政策的核心三人组。
批评者认为,三人的优势在于有白宫经验,缺点也正来自这些经验。
拜登本人表示,对自己建立的团队非常满意:
「这个新团队表明了美国已经回来了,我们准备好领导世界,而不是退出世界……准备好与面对对手,而不是拒绝盟友,准备好捍卫我们的价值观。」
(It’s a team that reflects the fact that 'America is back', ready to lead the world, not retreat from it……ready to confront our adversaries, and not reject our allies, ready to stand up for our values.)
但这个提名并不让所有人满意。
明面上的质疑声来自共和党人。
佛罗里达州的参议员马可·卢比奥(Marco Rubio)就表示,拜登的选择意味着:
「美国会在这批很整齐、很彬彬有礼的人的照顾下走向衰落。」
(will be polite & orderly caretakers of America’s decline)。
「我没有兴趣回到让我们依赖中国的『正常』状态。」
( I have no interest in returning to the ‘normal’ that left us dependent on China.)

|
 卢比奥在推特上表示对拜登团队的质疑。

图片来源:Twitter
卢比奥语带嘲讽,暗示拜登领导的美国,会把美国从正确识别并强硬回应美国敌人的状态,回到礼貌但无力的状态,美国的衰落将难以阻挡。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共和党人士都不喜欢拜登,参议员本·萨斯(Benjamin Eric Sasse)就表示:
「我很高兴他在迄今为止大部分的选举中都抵制了极端左派。」
(I'm glad he's resisting the far left on most of the picks to date.)
|
共和党参议员本·萨斯。

图片来源:The Washington Post
但比起共和党的反对或认可,民主党内部的态度显然对拜登更为重要。
事实上,民主党内部对拜登内阁提名,已经出现微辞。毕竟拜登的过渡团队已经多达2000人以上,而并非所有帮助拜登选举、促使他入主白宫的人都得到了满意的岗位。
一位拜登在竞选时期的顾问在接受《政客》(Politico)时就表示:
「大家都太气了……我以为自己会得到相应的待遇,但啥也没有。我真的很想知道,你是怎么知道自己怎么在白宫得到一官半职的。」
(People are pissed……I think I’m going to be taken care of but I have not been taken care of yet. I am really interested to find out how you even find out how you got a job in this White House.)
拜登的任命没有让所有人都满意,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民主党本身就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声音,也有左中右之分。
但这次大选中,为了对付川普这同一个目标,民主党内部停止彼此纷争,空前的团结起来,以「反川大联盟」的态度,倾全党之力送拜登到总统宝座上,虽然不如预想的那么轻松,但好歹还是赢了。
但目标一旦达成,到总统权力真正开始交接,自然民主党内部各种声音也随之不再压抑,开始表达。
拜登组阁,只是考验他的第一个时刻。
|这个曾经的殖民地,如何用200年时间,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知鸦特别推出《去美国该看什么》通识课程,通过「权利」「制度」的演变,和「美国精神」「美国梦」这些最代表美国的要素,了解有趣的美国历史文化,开启认识美国的第一步。现在扫码订阅,立享5折特惠
外交政策上的三种声音
在最重要的外交政策上,民主党内部的分裂并不是现在才有。
托马斯·赖特(Thomas Wright,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有很好的观察,他跟拜登团队多位成员有交流,先后写了数篇文章,介绍拜登面临的外交政策选择,以及他团队内部存在的不同看法。
他会延续奥巴马模式?还是自己走出一条新的路来?
|
拜登组建新内阁,将会走出怎样的路?

图片来源:CNN
简单说,拜登团队在外交上有三种不同声音、不同路线。
第一种声音是回归派( restorationists )。
这一派倾向于采取延续奥巴马时代的外交政策。他们坚持对中国的立场,但并不希望将两国之间的策略定位为「强国斗争」。同时,他们也对中国方面寄予希望,希望中国能在气候变化、环境卫生等问题上伸出援手。
拜登提出要在2021年召集「民主国家峰会」(summit of democracies),这个会议旨在「团结志同道合的自由民主国家,共同反对独裁者」(rally like-minded free democratic nations in common purpose to both push back against authoritarian competitors)。
对于拜登的这一做法,回归派也十分支持。除此之外,他们也赞成美国重返伊朗核协议,发挥国家在中东的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回归派采用的是较为谨慎的策略。
第二种声音来自于改革派reformists)。
这个派别倾向于打破奥巴马政府的传统策略。他们认为,要做出根本改变,才足以应对川普和他背后的「民粹主义」,才足以应对拜登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改革派认为,中国是美国政府要应对的决定性挑战(defining challenge),所以要采取比奥巴马时期更有对抗性的策略。为此,美国与其他自由国家的联盟,将是外交政策的核心工作。
在经济问题上,改革派也不排斥川普政府的一些做法,认为不应将眼光局限于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上,而是要注意数据、网络等安全。
第三种声音来自进步派progressive)。
这个派别的主张认为,外交应该服务于国内的政治、经济目标。因此,反对高昂的国防开支,反对外交政策走向军事干预。
但另一方面,这派人士也对全球专制主义的兴起感到震惊,希望能对专制主义进行反击。但方式是从外部向中国、伊朗等施压力
这个派别的代表性人物是民主党初选中表现突出的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以及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拜登团队在外交上的重要人物,布林肯以及文,与沃伦桑德都有非常密切的意见交换。
当然,拜登阵营内的这三种声音,并非一成不变,即便是回归派的策略,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调整反应。
此次大选,拜登获得的普选票超过8000万张,是有史以来获得最多普选票的当选总统。但川普也获得了7300多万张选
票,是美国在任总统寻求连任竞选时选票最多的。

大选前民调显示的拜登大胜的局面并没有出现。拜登不但没有获得碾压式的胜利,在实际投票时还一度出现十分胶着的局面。所以,尽管民主党反川大联盟」打败了川普,但拜登所要面临的形势,依然极具挑战性:一个撕裂的国家,步步紧逼的共和党,内部争执的民主党,还未结束的新冠疫情,以及动荡不安的世界。
他所组建的有白宫经验的、打多元牌的团队,是利还是弊,目前还无法有结论。
想一想,我们甚至连2020年都还没完全过完。未来会怎样,如何敢断言?
但拜登上台,相信世界上有些黑魆魆的角落里,应该会有些人松了一口气。
▽更多美国大选观察▽
在短短的200年间,美国如何踏上从荒蛮之地跻身世界超级大国的史诗级「上位」之路?
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真正实现「三权分立」的国家,它如何做到让司法权与「枪杆子」「钱袋子」平起平坐呢?
「知鸦」有一门通识课程《去美国该看什么?》,从美国诞生开始,讲述美国「权利」「制度」的演变,以及美国精神、美国梦这些最代表美国的要素。带您了解美国,认识一个不完美,但始终在追求完美的国度。
▽点击下图片,了解「制宪会议的较量与妥协」。
——更多知鸦通识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