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欢迎你来。
我是佐佑爸,北京人,英国爱丁堡大学纪录片导演专业硕士,曾在央视工作,现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集团总部负责品牌宣传,依旧做着导演的本行。
去年的平安夜,我老婆平安诞下双胞胎妹妹小佐小佑,考虑到我们两家祖上三代都没有双胞胎基因,这无异于老天送我的30岁大礼。
从此圣诞节有了新的意义
不过,回想过去的30年,上天一直待我不薄。
我是个做事完全追随兴趣的人,翻译过来就是“贪玩”。求学之路一路走来,我爸说我是“九分玩、一分学”
喜欢足球,我便玩命训练,后来成为了二级运动员,在鸟巢拿到了北京市百队杯冠军。
这个画面上了那天的北京晚间新闻
右一的我当时还很瘦
喜欢音乐,我就开始钻研吉他、写歌、编曲,和同学组乐队进行演出。现在大家都已各自成家,但依然偶尔会用那把象征青春的琴,给宝宝唱歌。
租着廉价的排练室

体会了一把underground的感觉
后来我又喜欢上了电影和纪录片。我认为它是一种非常含蓄且舒适的自我表达方式,毅然选择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那时上学,为了省钱拍片子,我一个人背着器材坐了20多个小时无座的火车、和留守儿童们在山里的希望小学住了一个多月。
这是我当时在山里拍片住的地方
晚上没灯、洗澡要靠“热得快
这些年,我去过很多地方拍摄,有些甚至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电。我握过形形色色的手,经历过无数相遇与告别,下到5岁的小孩,上至90多岁的老人,我都采访过——一个北京土生土长的城市孩子,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走了出去,见识到了世界的广袤。
作品入围,带我妈去参加电影节
2016年阿迪达斯火拼夏日活动开场片
总之,上学那些年,我似乎都在“玩”,天天为了“玩”拼尽全力。除了上面那些,包括篮球、橄榄球、书法、篆刻等等,我也都有所涉猎、有所收获。
但在求学的结果上,老天也没让我遇到太多挫折,一路各种名校加持,保证了我在投简历的时候,“学历”那一栏从不吃亏。
让我骄傲的,也是最让我感觉被上天眷顾的,是我的家庭。
我和我老婆是现在人称“海淀六小强”中——北京十一学校的同学。她高中就去了美国、我后来又留学英国,在没有微信、通信需要用电话卡的时代,我们经历了5年的异国恋,最终修成正果。
把婚后算上,我们已经谈了十几年的恋爱了。但直到今天,我俩依然每天会有聊不完的话题——她不仅是我最亲密的爱人,也是我最好的朋友。
然而,我总是在想,如果那一天出现一点偏差,我的人生便完全不会与她的人生产生交集。
那是2002年,18年前的一天。
“地狱”到“天堂”的反转
我小学就读于丰台区,一个北京市城六区(当年叫城八区)公认的教育弱区。2002年,是我小升初的那一年。彼时的我,是大家眼中公认的“别人家的孩子”,顶着北京市三好学生的名号,对于考上丰台孩子心中的圣地——北京十二中志在必得。
北京十二中
丰台孩子心中的NO.1
然而,我落榜了。甚至都不是排名靠后,而是彻彻底底地连大名单都没进去。那是一次通过电脑完成的上机考试,我十分不适应,当天从考场出来之后,我就对结果有预感了。
同一天的下午,我又参加了海淀区北京十一学校的小升初考试。那时的我,对这所学校一点概念都没有,是我妈之前悄悄给我报的名。
考试的题目在当时来看非常怪(现在我们知道这叫综合素质测试):比如要求用不同的英文词来形容“好”,语文有很多让你阅读后提出新观点的题。数学考试更是“奇葩”,直接发我们一张大白纸,然后老师当场讲了一堂45分钟的数学课,而考试的内容居然是要把老师刚刚讲的内容在白纸上复述一遍!
我现在还记得,那天天气一直阴沉沉的,在考试中大雨倾泻下来,正好到考试结束时,雨停了。
那45分钟,我把老师讲的内容尽数背了下来。我甚至连老师中途咳嗽、说的两句题外话都记住了,写了下来。
2019年十一学校综合素质测评题目
考人工智能吗?
不,考的是阅读能力、思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之后直到发榜的一个月,我几乎把考过十一学校这件事淡忘了,一直沉溺在“我上不了十二中”的悲痛之中。当时的我,一心想考个好学校为家里分忧,我感觉对不起爸妈、对不起老师、自己的人生即将一片黑暗。
果然,奇迹没有发生,十二中的名单上没有我。虽然早有预感,但成为现实的时候,我还是哭了一天。
不过,老天注定是想给我上一课。当天傍晚,我接到了十一学校打来的电话——我考上了六年一贯制实验班,并且因为成绩不错,免除了学费。
我只记得撂下电话后,我兴奋地满地打滚,压抑的情绪瞬间崩溃。这些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太刺激了。
那一天的偶然和必然性
去年,在我家双胞胎出生之前,我带老婆回了趟十一学校。
现在的十一学校,已经成为了素质教育的标杆——实行走班制,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喜好来选择课程。课程本身和兴趣社团也是琳琅满目,马术、射箭、创业……你能想象到关于“后浪”玩儿的一切,都能在这里找到。
很多问题
需要穷极一生寻找答案
广告栏的隔空Battle
那天夜里,我走在学校,感慨良多。
我庆幸自己曾在那里度过了整个青春期,它影响了我对于事物的看法,也让我结识了很多一辈子的良师益友、遇见了我的一生挚爱。
所以无数次,我都会回想起“上午被十二中拒绝、下午接到十一学校电话”的那一天。
那一天充满了偶然性。它影响了我的命运进程——如果十一没有向我张开怀抱,那么如今我的爱情、家庭都将不存在,生活的轨迹将会完全不同。
它教会了我在面临挫折时应有的态度,让我之后无论是在作品获奖的高光时刻,还是在工作不顺家里蹲的短暂低谷,都拥有泰然处之的自信。
再继续深入思考下,其实这种偶然,又带着某种必然。
首先,虽然我不喜欢“鸡娃”这个词,但我小学时还真是实打实被鸡的娃。我小的时候家里不算富裕,我妈却四处花钱让我学音乐、学书法、学数学……若不是她坐着公交车跑到海淀,求人半天拿到了报名表、替我报了名,我甚至考十一的机会都没有。
下课坐着公交车,喝个妈妈买的艾德熊雪山乐啤露
是我每个周末最难忘的时光
其次,我认真分析过自己的基础技能点,发现我最强的能力之一便是记忆力。这是我能考上十一学校的关键,也同样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四岁之后,我爸经常会带我去书店玩儿,加上那会儿的娱乐方式也比较匮乏,久而久之我便养成了自己去书店看书消遣的习惯。
好看的书实在是太多了,你总不能全买了吧,于是我便想着看每一本就把这本书背下来,并且还会通过一些机会给爸妈、朋友们讲述书中的精妙情节。一来一回,就把书背得更清楚了。
这种书其实特别高效
觉得有意思的 我再去看原著
这就是为什么我也认为当年考上十一,是必然的。在考十一之前,我就已经具备阅读、记忆、思辨这些基础能力了。而这一切离不开父母从小对我润物细无声地付出和培养,看似爱好广泛、生活随心所欲的我,其实也曾像《楚门的世界》一样,被父母精心安排过学习和生活。
只不过他们做得很巧妙,也尊重了我的意愿,包括后来在我长大后,支持我练足球、搞乐队等等。以现在的视角来看,他们这水平简直就是“鸡娃”的最高境界。
我问过爸妈,在那个信息获取难度更高的时代,他们是如何获得这些经验知识的呢?他们说,就是问那些培养出优秀孩子的人是怎么做的、以及不断自己总结和摸索。
我们现在拥有发达的互联网,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了,但孩子教育的环境,却和当年大相径庭。
如今成为父母,我们该怎么做?
最近身边发生了几件事,让我对于现今的孩子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思考。
我的领导收入7位数,却一直在为孩子在西城区上合适的幼儿园发愁。他跟我说,曾经带着孩子去了7个幼儿园参加面试,但最终都无疾而终。西城区的一些幼儿园,火爆到每天要分别接纳上下午两拨孩子,就这样,还有大量的孩子面临无学可上的境地…
这几天,我姐和我姐夫经过心理斗争,又把刚刚三岁的小外甥送进了昂贵的国际幼儿园,只为让孩子从小跟外教学习英语…
小外甥在幼儿园的第一堂外语课
见到朋友,她问我们的第一句话——想好孩子跟哪上小学了吗……天呐,我的孩子才八个月。
现实确实残酷。如今在北京,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比我们那时激烈得多。
一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被更加看重,应试能力正在逐渐转化为综合能力培养的附属品。像十一学校这样的考试和学习的方法,正在从“异类”成为主流。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在学习中找到乐趣,通过兴趣来激励自己,成为了一件不可或缺的事。
另一方面,现有的升学制度依旧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选拔”机制。因此,为了适应游戏规则,家长和学生必须全力以赴。努力,依旧是永恒的主题。
“既要赢得竞争、又要获得快乐”——我们应该怎么做?有没有什么捷径?谁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思路,只能不断依靠学习、实践和思考去修正方法。外练招式,内修心法,寻找乐趣与鸡血之间的平衡点,不光之于孩子,同样之于父母。
我媳妇比我醒得早、也比我努力,尽管主观意识上她不承认自己是个鸡血向的妈妈,但从孩子出生前的物品准备、心理准备,到孩子出生后的喂养知识、线上线下早教、英语启蒙、辅食制作等等,她早已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总结成为了行家。
这个高中就选择出国交换、五年读完美国本硕的女人,如今已经为了宝宝全力以赴。
妈妈给佐佑的早教时间
我和佐佑的妈妈将一起用心撰写这个号,在每周二、周五、周日的晚8点推送文章,争取不鸽。
她将会在这个公众号中,把她精心总结的早教、辅食、英文教育的干货分享给大家。除了好的经验,那些曾经踩过的坑、流过的泪、脑子进过的水,也会分享给大家避雷。大家可以相信她身为大众点评VIP8的品位。
而我,将尽我所能,持续分享在孩子教育中、亲子生活中的见闻、探索和思考接下来的人生,我想和娃一起,享受快乐,努力成长。
希望这些对你有用,也希望你能喜欢。乐趣与成果,我们全都要。
ps.下一篇是我老婆的第一篇。前段时间,水果姐和Papi酱的产后露面,在网上掀起了血雨腥风,这深深触痛了我老婆——这个双胞胎产后妈妈的神经。所以,这篇开篇文章她写得很用心,想要通过自己血淋淋的真实经历,揭露女人生产、哺乳的真相,探寻和提出解决之法。我预览了下,文章就如她这个人一样硬核,希望大家喜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