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权时代,文艺作品题材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由女性担当主角的影视作品愈来愈多,但要说起真正的“大女主剧”,似乎扳着指头也数不出几部。

至少在中国,所谓“女性向爽剧”的通用模式大多是:
完美“女强人”下凡渡劫,为寻“真爱”历尽世间磋磨。
观众很难爽到不说,反而容易看得咬牙切齿,恨从心来。
最近,一部网飞出品的“大女主爽剧”在豆瓣获得了惊人的9.3 分
“她”的横空出世,击碎了观众们对女性主角必须一边谈情说爱,一边独立到完美无缺的刻板印象。
虽是天赋异禀的神童,性格却缺陷满载;

在由男性主宰的“国际象棋”竞技里一路高歌猛进,搞事业搞到金字塔之巅;
先后更换数位男友,走肾走心,爱情的分量却始终没重过下棋。
……
那个女人背后的男人们
统共七集,开局入戏,结尾利落。
贯彻原创短剧精致气质的同时,网飞也在大声告诉观众:
只有这样的作品,才配被称作“大女主爽剧”。
《后翼弃兵》
THE QUEEN'S GAMBIT
《后翼弃兵》的主线故事十分简单。
贝丝·哈蒙(安雅·泰勒-乔伊 饰),一个因母亲车祸去世而被寄养孤儿院的高智商女孩。
一次偶然机会,贝丝在孤儿院地下室里,看见了独自一人下着国际象棋的电修工夏贝
这或许就是“命运的邂逅”。
仅此一眼,便将小女孩未来的生活与“64个黑白格”组成的世界紧紧相连。
不过多久,老电修工发现贝丝·哈蒙拥有惊人的国际象棋天赋。
年仅9岁的她,仅通过观察与目测,便摸索出了这项棋盘游戏的基本规则。
通过几句简单的指导,她就能迅速学会国际象棋的各种开局技巧;
甚至还举一反三,找出空隙,斗败了练棋多年的夏贝。

如此才华,当然不能被埋没。
于是,夏贝联系了一位棋友,同时还是一位高中国际象棋的教练,让他来见识见识贝丝的天赋。
对弈中,她背身站在一旁,直接在脑海中模拟棋盘,报出下一步走法。
不过几步,便风轻云淡地将杀了对手。
象棋教练对此惊叹不已:
一位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仅仅从老电修工那儿学会下棋的小女孩,竟然如此厉害。
这天赋,贝丝·哈蒙肯定会是一名国际象棋巨星。
他将贝丝带到高中里的国际象棋社,让她同时与十几位男性棋手对弈。

毫无意外,贝丝只用了80分钟便将社员们全部将杀。
不过,当时的孤儿院每天会给孩子们发放一粒蓝色小药丸,这是一种镇静剂,吃下能让人情绪平稳。
白天服用会恶心、头昏,但在晚上服用这种蓝色小药丸后,贝丝便能全神贯注,在宿舍的天花板、自己的脑海里“下棋”。

贝丝十分迷恋这种感觉,逐渐开始偷藏药物,从一次吃一颗到一次吞一把。
不规范的服药的时间和剂量,使她对此成瘾。
不久,州政府不再允许孩子服用镇静剂,贝丝无法对抗自己的瘾症。
她在偷镇静剂的时候,却被当场抓住。
从此,院长禁止她继续下棋。
几年之后,贝丝被一个貌合神离的家庭所领养。
这个家庭看似富裕,实则经济大权皆由养父把握。
养父对酗酒多病的养母烦恶不已,特意领养来一个年纪稍大的孩子陪伴她。
自己则以“出差”为由,远走高飞。
被抛下的养母,并没有靠谱的经济来源。
贝丝不仅过不上想象中甜蜜无忧的生活,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难以被满足。
另一方面,贝丝从未彻底放下国际象棋。
她在杂志上看见了国际象棋锦标赛的报名通知;而赢得锦标赛冠军,就能获得100美元奖金。
对于贝丝而言,既能下棋又能赚钱,这无疑是双赢之事。

于是,她写信给孤儿院老电修工夏贝先生借报名费,偷偷报上了名。
拿到这笔奖金,贝丝也能向最初反对她下棋的养母证明:
下棋,甚至可以养家糊口。
慢慢的,养母也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开始理解并支持她的选择。
她一边以母亲身份帮她跟学校请假,一边以“经纪人”身份陪她飞往各个城市,参加象棋比赛。
就这样,从一个零积分、完全不懂竞赛规则的小白选手开始,贝丝一路升级打怪,走出美国,走向世界。
在一方小小的黑白天地里,她能够扫清任何障碍,斗败每一个比他年长的异性;
同时,也通过小小的棋子,认识了各种各样好心的朋友与棋友,逐渐在他人的关怀下敞开心扉。
最终,在国际象棋强国——苏联的地盘上,贝丝将杀了曾战胜她数次的最强对手,成为世界冠军。
故事,至此结束。
没错,就这样一个走向简单直白,如传奇传记般的故事,却能靠着精准的节奏控制,对主线、支线剧情比例的完美把握,斩获 9.3 分的超高成绩。
其中的千回百转,飒爽有力,藏在每一个镜头,每一次干脆利落的转场里。
这样成熟的技法把控,令观众能一气看完,大呼过瘾。
豆瓣词条上,本剧最初的中文译名是《女王的棋局》,经观众反馈,才改成了现在英文直译的《后翼弃兵》。
显然,之前的标题更加浅显易懂,利于传播,也确实概括了剧情内容。
那么,为什么要改回来?
因为“后翼弃兵”这个原名,一言双关,精妙准确,与故事丝缕相连。
后翼弃兵,国际象棋的一种开局方法。
简而言之,指的是棋手通过抛弃王后侧翼的兵,换取棋局中部位置,取得局面优势。
白色棋子以d4开局,黑色以d5回应,之后白色棋子走到c5,即为后翼弃兵,由于c4的兵可能会被吃子,因此得名。
在英文里Queen就是皇后,而Gambit则有“赌博”的意思,意指“以皇后上方的兵作为诱饵”开局。
“后翼弃兵”是国际象棋里最知名的开局打法,同时也是最普遍的“牺牲打”战术。
一般被视为侵略性极强的开局,也能从一开始就替对手施加压力。
进攻、侵略性打法也是贝丝下棋的风格,与苏联国际冠军对垒时被对手看穿、利用,而惨遭败北。
另一方面,这样一招以“弃”换成功的技巧,正好能够充分对喻贝丝的人生状态。
实际中,贝丝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抛弃”与“被抛弃”。
生父抛弃了生母,生母又抛下自己独自离世,甚至本预备带她一起自杀。
这样的经历,在小小的贝丝心底留下了难以抹除的阴霾。

其实,《后翼弃兵》全篇都没有直接谈论这些遗留问题。
从表面上看,这就是一个单纯的大女主完成个人事业的故事。
但仔细读来,在事业线、感情线融合的间隙之中,悄悄隐藏着女主角自身的成长轨迹。
故事最初的她,沉迷于镇静剂与酒精,在严重的精神创伤中长大。
全剧,贝丝与苏联世界冠军、“终极BOSS”博戈夫对战了三次。
第一次,博戈夫精湛的棋艺令贝丝迅速落败,狼狈不堪。
她回到酒店,本想要向养母寻求慰藉;
却发现,那个全世界唯一能与自己相依为命、互相支撑的养母,因旧疾复发,死在了酒店的床上。
即使形式不同,养母也和生母一样“抛弃”了自己,独留她一人。
从此,与博戈夫的对决,成为了贝丝心中那根象征苦难的刺。
第二战,她由于酗酒;
最终导致宿醉迟到,惨败。
之后,输棋的贝丝回到了与养母共同居住的老房子。
然而,又一位“抛弃者”突然出现。
当初连养母的丧葬费都不愿负担的养父,如今却想要强行要回这套虽未过户、却已由贝丝还清了房贷的房子。
愤怒的贝丝几乎花干了所有积蓄,直接买下这套房子。
事业、金钱双双受挫的她,从此一蹶不振,精神状态跌至低谷。
那之后,是那些她以为早已失去,实际上却从未抛弃过她的朋友们,帮她走出了阴霾,重拾信心。
第三战,也是整篇故事的最后一战。
远赴莫斯科的贝丝,接受了前男友与棋友们的倾囊相助。
虽然这个“智囊团”棋艺水平不足,全员都“押题”失败;
但这一次,她已经不再慌乱,不再恐惧,也不会再逃避。
她已经下定决心,抛弃过去那些包袱,不再依赖酒精或药物的帮助。
“后翼弃兵”的她独自在棋盘上力挽狂澜,杀出一条血路。
如此紧张的比赛中,贝丝抬头望向天花板,再次看见了那陪伴她长大的黑白棋盘。
贝丝的一生,经历了无数“抛弃”,也亲自“抛弃”了许多东西。
她曾说,棋盘就像一个安全的、可预测的“世界”。
只有在这里,她才能控制、主宰一切。
言下之意便是:
只有躲在国际象棋的世界里,贝丝才能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因此,从小恐惧于被抛弃的她,迫切想从复杂的人情社会逃走,永远钻进那个条理清晰的、可预测的安全空间中。
故事的最后,贝丝在他人温暖的鼓励、陪伴下,走出了棋盘世界,直面自己的人生。
这段传奇而艰辛的路上,每个人似乎都只能陪她走上短短的一段路。
但那些信任,祝福与关爱,却是留给这位孤独的女孩一生的宝物。
它们能让她不再畏惧失去,不再在受伤时一味自我责怪,不再放任自己沉入深渊。
短短7集的《后翼弃兵》,将一个人成长中的动荡、摇摆,选择与希望,跃然铺陈于荧幕之上。
导演巧妙平衡了平铺直叙与艺术表达的比例,将事业线、成长线与爱情线、亲情线互相穿插。
既呈现了波澜的过程,也没有给观众横插一脚似的错乱感。
如此处理使得成片完成度极高,充满瑰秀、隽永而温和的人文气质
一切服务于主题,一切有关“棋”与“人”。
像这样专注于搞事业,不为小情小爱所困;
既能在精彩故事背后探讨成长中的孤独,挣扎与逃避,又不失女权主义精神的“大女主”剧,观众已经等待太久了。
当然,棋局上的女王的小半生,或许就这样拉紧了幕帘。
观众们自己的人生故事,还得由我们来亲手书写。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