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8日,陈云致信毛泽东:说前一段心脏病发作后,躺了两个星期,现已能坐起来,但说话仍感吃力。医生说要使心脏功能恢复需要3个月,故拟离京休息一段时间。
毛泽东批示:“我认为首先应坚决易地完全休息三个月,然后看情况决定是否恢复工作。”还批示:“放心休养,不要顾虑。”此后,陈云先后到江苏的无锡、苏州,山东的曲阜、济南、青岛等地疗养。                                                                                                      
7月2日,毛泽东在庐山主持召开“神仙会”,毛对当前形势作出的估计是:“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7月14日,彭德怀上书毛泽东,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看法。7月16日,毛泽东在彭德怀信上加上“彭德怀同志意见书”的题名,批示:“印发各同志参考。”(《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同日,毛泽东写信给刘少奇、周恩来、杨尚昆,建议将原来各大区小组重新编组,以便广博见闻。另一封信是要刘少奇等通知在北京的彭真、陈毅、黄克诚、安子文等上庐山开会;并征询在大连休养的陈云的意见,“能来则来,不能来则不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
《陈云传》对陈云未上庐山参会的情节作了如下叙述:“陈云是在大连疗养期间阅读庐山会议文件,了解到庐山会议情况的。
鉴于毛泽东把右倾思想同反冒进联系起来,多次点到反冒进的错误,对庐山会议作出的‘反右倾’、鼓干劲、继续‘大跃进’的各项决议,病中的陈云不便也不能公开表示不同意见。”
《邓子恢传》更有如下记载:庐山会议前不久,“邓子恢又感身体不适,经卫生部组织会诊,他肝硬化有加重,糖尿病有发展,又只得去休养”。“在大连休养地,邓子恢接到参加庐山会议的通知。
这时,陈云也在大连。他拿着通知到陈云那里,问去不去参加会议?陈云告诉了邓子恢庐山会议的一些情况,劝他不要去。庐山会议过后,邓子恢同身边工作人员谈起这件事,说:幸亏陈云同志,不然,后果不堪设想。”(《邓子恢传》,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可见,陈云的态度是,在当时的大形势下,既不能直诉己见,又不愿违心表态,采取回避就是上上策了。
陈云生平
1905年6月13日(农历乙巳年五月十一日),陈云出生于青浦县练塘镇下塘街西首靠河的闵家小屋。
  青浦县原属江苏省,今属上海市,地处长江之南太湖平原东侧。因县内有青龙江流过,故名青浦。
陈云是出生于贫苦人家的子弟:
他的父亲陈梅堂务农兼做手工业,是练塘近乡人。陈云出生的房子叫“闵家小屋”,而不叫“陈家小屋”,这说明是租住的房子,房主是南面开米行的闵龙祖,陈梅堂没有固定产业。
他的母亲廖顺妹祖籍广东,生在练塘。陈云的外公是广东人,早年参加太平天国起义,以后转战江南;太平军失败后落户练塘地区,在练塘镇下塘街买下了一个门面房;1870年和廖陈氏结婚,生下廖顺妹、廖文光等子女,去世时遗体运回广东安葬。

陈云是江南之子,深受江南水乡经济文化的熏陶。同时,他的血液中也流着广东人的血,受到开放较早的广东经济文化的影响。
解放初期的陈云故居
陈云的童年经历了一般人所没有的艰辛:他2岁丧父,4岁丧母。双亲亡后,陈云和比他大8岁的姐姐陈星,由外婆从闵家小屋接到练塘镇下塘街家里抚养。陈云的舅父廖文光结婚多年,却膝下无后,因此对陈云和陈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十分爱护。陈云6岁那年,外婆病故,临终前叮嘱廖文光,将陈云立嗣为子,并抚养好陈星。廖文光很孝顺母亲,遂把陈云作为自己养子,改名廖陈云。陈云仍叫廖文光为舅父。
由于陈云外婆患病时寻医求药,逝世后丧葬费等花费甚多,加上当时农村连年歉收,廖文光的裁缝铺顾客日益减少,生意清淡。廖文光和妻子经过再三考虑,决定不做裁缝,在铺面开个小酒店,炒菜供酒,卖卖点心,维持生活。小酒店的菜由陈云舅母烹饪,如油爆鳝丝、氽豆片等,做得别有风味。氽豆片是将大白蚕豆浸在水中涨胖后,用榔头慢慢敲扁,成一铜板大小,然后放在热油里氽,氽至豆片稍黄时捞起,拌上佐料装盆,供应顾客下酒。这种氽豆片香脆可口,色味俱佳,深受顾客欢迎。陈云也是店里的一个小帮手,帮助舅母敲扁豆,或者做劈柴、洗菜、淘米等杂活。
开裁缝铺和开小酒店,与耕织结合的自给经济不同,是一种买卖关系的经营活动。其手艺和产品不是供自己消费的,而是通过买卖换取货币为他人消费服务的。这是一种商品经济关系,而不是自然经济关系。在这种经济关系中,经营者如不能实现货币形式上的入多出少,即不能实现盈利,就无法经营下去,就要走向破产。这就要求经营者必须会算账,能够精打细算、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将产品按有利的价格卖出去。陈云小时候就是在这种经济关系中生活的。他耳闻目睹的是这个小铺店如何实现货币上的入多出少。虽然这个小铺店是小本经营,但却使他从小就有了对商品、货币、市场关系和经营活动的感性认识。
陈云8岁时,舅父廖文光把他送到镇上刘敏安办的私塾里去接受启蒙教育。私塾里小学生们读传统的《三字经》、《百家姓》等书,每天练习毛笔字。陈云勤奋读书、用心写字,毛笔字写得很端正,深得刘敏安先生器重。后来,他能写一手秀气的毛笔字和钢笔字,这与他那时打下的扎实的功底是分不开的。
读了一年多私塾后,1914年夏,廖文光又将陈云送到镇上贻善小学读书。校方根据陈云的文化程度,让他从三年级开始读。陈云求知欲强,对学校设置的语文、数学、手工、体育等无不感到新奇,总是认真学习每一门功课,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加上品行端正、诚挚待人,老师对他十分赞赏。陈云在贻善小学读了两年,直至初小毕业。廖文光本想让陈云升学读高小,可是,1916年10月,陈云舅母生了一个男孩后,风湿病越来越严重,男孩也因体弱终日啼哭,廖文光四处求医花了不少钱,廖家经济日益困难,已无力供陈云上学,所以只得让他辍学在家,帮助干活
半年后,陈云舅母和表弟的病情渐有好转。廖文光怕耽误陈云的前程,舍不得他在家做事,千方百计托人让陈云学点谋生技术。这一决定得到陈云舅母的弟弟刘福如的赞许和资助。经过一番努力,1917年夏,廖文光送陈云进青浦县立乙种商业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在商店里做做账房等事。在这里,陈云除学习一般高小课程外,还学习打算盘、簿记等。他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勤奋好学,积极上进,很短时间便学会打一手好算盘,还初步学会了记账。
   陈云在那里只读了两个月又因经济原因而辍学回家
就在陈云再次辍学回舅父的小酒店做小伙计时,杜衡伯帮了个大忙。
杜衡伯又名杜枢,是当地有影响的进步教育家,受聘担任练塘镇首届公立颜安小学校长。颜安小学前身是颜安书院,辛亥革命后改为国民高等小学校。杜衡伯上任后,适应时代需要,废读经,加珠算、手工等学科,规定“勤”、“诚”两字为颜安小学的校训,办学很有成绩。杜衡伯是廖文光小酒店的常客。有一次,杜校长看到陈云在灶前烧饭,就和陈云交谈起来。交谈中,陈云口齿伶俐,记忆力很强,对初级小学的知识对答如流,这引起了杜校长的注意。后来,杜校长又从廖文光那里了解到陈云辍学的原因,觉得让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辍学在家十分可惜。杜校长便向廖文光提出,要免费收陈云到颜安小学高小部继续学习。这样,陈云又重返校园,进颜安小学高小部读书。
陈云在颜安高小,凭着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刻苦,各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品学兼优奖状,他还接受了不少新文化、新思想的教育。特别是张行恭老师的课给陈云以很大影响。张老师讲课不仅语言生动流畅,还常讲鸦片战争、康有为和梁启超变法维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等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时,青浦练塘这个江南水乡也深受影响。5月11日,青浦县全县停课三天,支持北京五四爱国运动。陈云与高小部同学在老师带领下,组成童子军和救国十人团及宣传队,连日赴小镇街头和近乡小蒸、泖口等地宣讲国耻,表演短剧,张贴标语,号召抵制日货。他们还发起组织救国储金会,到街头募捐,为爱国宣传活动筹措资金。
1919年5月7日,上海各界群众声援北京学生运动。

1919年,因家贫无力继续求学,经老师张行恭介绍,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了解、学习书局的商业运作与财务交易,这段经历是他从事经济职业生涯的开始。

1925年五卅运动时期,陈云被推选为商务印书馆罢工临时委员会委员长,与沈雁冰等一起领导全馆职工大罢工

在领导了上海工人运动后,随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随部参加长征,1937年4月,陈云从苏联回国,援接西路军余部进入新疆。相继担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

△毛泽东欢迎陈绍禹、康生、陈云回延安
随后赴东北,任东北局副书记。随后担任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大家都在看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是汉加风平台之子品牌,聚焦于加拿大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email protected]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