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真正的战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依老母亲们看,敢于陪娃与作业“斗争”,才是真正的勇士!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经常上演不说,一不小心,还可能搭上咱的老命。
最近又有一位老母亲,差点在这项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倒下。
11月1日晚,湖北襄阳的王女士像往常一样,在辅导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写作业。
给讲一道数学题,孩子反反复复很多遍后,孩子依然不会,王女士突感心脏不适。幸亏在丈夫的陪同下及时赶往医院,才没生命之忧。
检查后,医生说王女士因情绪波动过大,诱发了严重心梗,如果没有及时到医院的话,很有可能猝死。
被惊出一身冷汗的王女士感慨,真是为辅导孩子做作业生了不少气……

其实,陪孩子写作业写到心梗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闻了,这次新闻一出,好多吐槽旧梗又纷纷卷土重来:
除了肺活量飙升,其他什么都衰退了;
孩子作业什么的就顺其自然吧,还是保命重要;
能治愈婆媳矛盾最有效的招数,就是陪娃写作业;
......
甚至,有人为“熊孩子”征起了婚:
还有人神总结了家长圈的三大“战役”:催孩子写作业、陪孩子写作业、检查孩子的作业。
以前,我更多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情(不好意思啊),现在自己也步入战场,笑早已变成苦笑
看着娃在椅子上扭来扭去,写一笔发半天呆,10分钟的事愣是磨蹭到天荒地老,内心万马奔腾,一步步从“这真是我亲生的玩意”的疑问走到了“亲生的、亲生的”的自我安慰。即使如此,稍不留意,老母亲的小宇宙还是会爆炸。
怎么办?!老母亲也想健康地再活五百年啊~
学习研究管理20年,面对自己的儿子还是犯了难,真心难“管”。在长期的斗智斗勇和偶然的灵机一动后,我开始把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提出的目标管理法(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运用到陪娃写作业这项伟大事业中。
究竟怎么用,听我后面慢慢说,主要分三步走。
1
写作业前:不要总吹冲锋号
老话说人有三急,那催孩子写作业的急,可以排第四急了。
不能憋,也不能忍,这不,就愣是把一个美国爸爸急得飙起了蹩脚中文。
不逼到一定程度,这个外国爸爸都不知道自己的语言技能还有这么大的发展空间吧~
看来,陪娃写作业带来的崩溃,是不分国界的。
很多时候,看着磨蹭的孩子,咱们压抑着怒火,嘴里“文明”地催促着:
吃完饭了,赶紧去写作业吧;
别玩了,都几点了;
快写作业,今晚写不完不准睡觉“;
内心的os却是,“赶紧冲鸭,冲上作业这片‘上甘岭’有这么难嘛!”
可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即使咱们的“冲锋号”吹得震天响,孩子就是岿然不动。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人喜欢“被命令”做事,所有人都喜欢掌控的权力感。
写作业本来就是孩子的事情,当我们越俎代庖,把它变成我们的事情,然后命令孩子“帮我们”做,他们肯定会不愿意。
所以,运用目标管理法第一步:授权。把写作业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他明白这是他的事情。
比如:
1.允许孩子讲明不想写作业的原因,营造一个父母可沟通的环境。
2.少用祈使句,多用疑问句。
如,尽量少用“开始写作业吧,先写英语、再写数学、再写语文”,多用“你想先写哪科作业?”
把“写作业认真点”换成“写作业时,要注意什么?”......
3.不直接命令,而是和孩子讨论,决定做作业的时间和方式。
当然,这些手段只对一部分孩子管用,对于比较有主见(顽固)的孩子来说,简单一句“这是你的作业,现在不写,明天就交不了。你自己去跟老师解释”可能更加管用
,立马让他意识到这是他的事情。
不过,真的敢不做作业的孩子几乎没有,他们最多就是磨蹭一点、不认真一些。当我们持续用命令的方式,推着他们写作业,他们的主动性会进一步慢慢减弱,“主动写作业”愈加变成不可能的事情。

倒不如,让孩子自己成为作业的主人,我们退位到一个温和而坚定的旁观者,真正“陪”他们完成。
2
写作业中:带上这只番茄钟
是不是孩子写作业的积极性被激发了,就会像演员海清的儿子蛋妞那样,放学后,开始主动要求写作业啦。
别高兴的太早。
战役才刚刚开始打响。像蛋妞那样能自律又高效完成作业的孩子,就像干鱼肚里寻胆一样——少有。
你会发现,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会开发出很多有趣的事,陷入自娱自乐的狂欢之中:

我的桌子好好玩;

我的笔也好好玩;
我的指甲也是蛮好玩的;
...
我们把做作业的自主权还给孩子,并不意味我们要彻底放手,让他们沉浸在盲目的自嗨中。
就像目标管理法MBO所提示的,我不管你具体怎么做作业,但我要把控进度和节奏,保证目标按时完成。
这时,可以借助一下“番茄钟”。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有个叫弗朗西斯科·克里洛的大学生,和咱们的孩子一样,学不进去,做作业的时候总分心,有一天他终于受不了自己的低效率。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逼自己一把,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哪怕10分钟也好。该怎么计时呢?他在厨房中找到了一种形似番茄的定时器。
这也是他创立的”番茄工作法“的由来。
具体该怎么操作呢?其实我在之前的文章详细写过👉与其羡慕别人家孩子的专注力,不如先学会这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这里再简单回顾下:
首先,可以在孩子写作业之前,和他共同做一个时间规划,以25分钟左右为单位(番茄时间),将孩子的作业时间分隔成若干个番茄。
其次,执行的过程中,要求孩子全心力地投入到作业中,不许做任何其他的事分散注意力。25分钟后,孩子可休息5分钟(苹果时间)。然后再进入下一个番茄时间。
反复这样“工作-休息”的循环,孩子习惯了专注做事情,潜移默化中就提高了专注的能力。
孩子的专注时间有限,可以先从10分钟番茄时间、10分钟苹果时间开始,逐渐延长番茄时间、缩短苹果时间,日子就了就会发现,孩子坐在椅子上、屁股不挪窝的时间慢慢在延长。
刚开始的时候,为了鼓励小川克制自己坐得住,我会记录他的番茄个数(一个番茄时间记一个番茄),累积到一定数量或获取他想要的奖励,比如看一部动画片或纪录片。

不过后来,他似乎忘记了奖励这件事,把番茄时间当成了一种习惯。
3
写作业后:让孩子学建”防火墙“

孩子的作业终于不用拖到后半夜完成了,咱们是不是可以松口气了?
事实上,不能。

作业是写完了,他到底写的怎么样,更加关键。现在很多学校都要求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
小川学校鼓励孩子写记事本,记录一项项作业,每个都要求家长签字。
于是一道题一道题地看过去,看到错误再一道错题一道错题的讲过去。
讲了孩子懂还好,若听不明白,咱”心梗“的毛病说犯就犯。
看着这么尽职尽责地”帮“孩子,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在“害”孩子。
从管理的角度看,写作业的自主权是下放给孩子了,责任还是留在了家长身上。
久而久之,孩子过度“依赖”父母,而养成粗心的习惯:飞速地写完作业,就甩手教给我们检查修改,甚至还会把这种习惯带到考试中。
这样肯定不行,按照MBO的原则,孩子才是最终的责任人,我们只在必要的时候,帮助他去发现问题所在,寻找解决方案。
所以,我辅导小川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坚持以下原则:
1.只检查是否“完成”,不检查“对错”。
2.建立作业”自签字“制度,让他自己检查对错,如果他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了,我再给他签字。
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出了丑。他说没问题了,我就签了字,却被老师的检查打脸了
。他也很难受,但我很坚持,于是后面他只能自己复查的更加仔细。
3.在他检查作业的过程中,当然我也并不是完全放手不管,我给他找来了美国教师都在用的“工具”——作业检查清单(checklist)。
美国孩子在交作业前都会用到一张“检查清单”,对照上面的要求逐项检查,如果都完成了就交上去,如果没做到,则会进一步完善该进。
作业检查清单常常采用这样通用的模板:
上面大致有下面几个问题:
我真的搞定了吗?搞定之前问问自己:
我写名字了吗?
我做了所有流程吗?
我整体检查一遍了吗?
还有任何地方可以改进吗?
我是只完成了最低标准,还是可以做得更好?
我可以自豪地说拼劲全力了吗?
除了通用的模板外,针对各科还有各种各样的细化检查清单。
比如,针对写作的~
写作完成后,可以问问自己:
每个句子的首字母是否大写了?
每个单词是否空了一格?
句子结尾是否用了符号?
是否使用单词墙帮助自己拼写了?
……

还有针对数学应用题的清单~
有没有认真审题?
画出关键词或数了吗?
划掉无用的干扰信息了吗?
写对正确的运算符号了吗?
有没有做逆向验算?
……

其实,类似这样的检查清单还有很多。咱们可以去Pinterest网站上下载,有好多现成的模板(需要翻墙)。
我提前下载了一些模板,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得:
咱们也可以自己制作检查清单,在制作的时候,要谨记三个原则:
  • 设计简单高效,上面只写关键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高效执行;

  • 在执行上要有明确的检查点,简单来说,要检查的步骤明确,不要写泛泛之词;
  • 清单内容上要不断地更新,每次根据孩子的易错点进行更新。
川妈说说
小川上了小学,带来的变化不是一点点。虽然,提前做了不能说万全,但肯定细心且全面的准备,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当然也有一些惊喜。
第一次数学单元测试“滑铁卢”,刚过90的分数几乎倒数,到后来几次语文数学考试,每次都得100分。我们的心情随之跌宕起伏,还要假装镇定,陪着他挖原因、找对策。
他和老师同学的相处方式,也和之前幼儿园大不相同。之前写过和老师的,
“妈妈,老师不喜欢我”,我的回答让孩子自信走进学校
。还有和同学的,和他谈心,越来越发现他真的长大了,心思不一样了。

似乎就在突然之间,小川再也不找我给他读书,几乎所有的书杂志,他都能独立阅读。虽然我知道他有一定的识字量,但是实际数量还是让我有些吃惊。之前有段时间,他把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乐高、编程上,不那么爱看书了,我还一度很焦心。现在每天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也一定要看书。
他在学校里还做起了“纸张生意”,差别定价、会员制、联盟这些手段用的熟练的很。我在一旁看着,特别逗趣。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学管理的我的儿子,现在就会做生意。

反正挺多有意思的上学事,后面可以慢慢跟大家分享。大家想看的哪个?留言告诉我,或者点个“在看”吧~
推荐阅读 
我是川妈,曾经的女博士,现在的大学老师。飘过美国、澳洲,目前坐标北京。
践行自然教育,追求科学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