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这个名字看着面生,但要说起“雍正十二美人图”就感觉亲切的多。这套画作因出现了雍正为皇子时所号“破尘居士”落款的条幅,曾被称为《胤禛妃行乐图屏》。后来据内务府雍正朝档案考证“只是‘美人绢画十二张’而已。”因此,这十二幅画卷便有了一个更为恰当的定名——《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立持如意 轴
清宫廷画师绘  故宫博物院藏
这套图原是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围屏上的装饰画。雍正帝当年为了妥善保管,传旨将它们从屏风上拆下 “着垫纸衬平,各配做卷杆”后藏于宫内。12位身着汉服的宫苑女子不仅再现了清代宫苑中的发型、首饰,图卷中出现的装饰、家具也十分细致。
黄小仙
本期《观复猫——钻进古画说文化之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立持如意轴》由我们个性与可爱于一身的黄小仙为大家演绎哦~小仙虽说没能逃过十橘九胖的魔咒,但严肃拒绝粉丝说改名叫黄大仙的提议。我们还是小仙女!娇俏可爱的那种!
黄小仙:嗯,还行。本仙表示满意。
知识点加载中
01
牡丹花开富贵
现在正是赏牡丹的季节,竹条编制的篱笆边繁花似锦,而这之中紫、粉、白、红等各色牡丹尤为突出。牡丹以花叶丰满、香味浓郁和体态雍容华丽而被称作“百花之王”,并成为一种繁荣昌盛的象征。画家借绘牡丹和仕女手中所持的灵芝如意暗寓了“富贵如意”的美好愿望。
02
累丝烧蓝嵌红宝石蝶恋花纹金钗
累丝是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是金属工艺中最精巧的一种。它是将金银拉成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网状,再焊接的过程。立体的累丝作品制作必须有一道“堆灰”的工序。先用炭末、植物等调和堆砌成造型,再进行累丝、焊接,最后要把器物放进火中把“堆灰”的模具烧毁。
烧蓝则是珐琅制作工序之一。将点蓝后的器物放入炉中,以火焰焙烧,重复多次才能成型。
原画中的发饰使用的是点翠工艺,用点翠工艺装饰的器物色彩鲜艳,精美华丽。但其是用翠鸟的毛粘成的,一套点翠饰品动辄需要数百只翠鸟,而且必须“活拔毛”。如今翠鸟是“三有”保护动物,点翠这种残忍的技艺也逐渐被烧蓝等工艺替代。
03
铜鎏金如意
左侧小仙cos,右侧为原图
灵芝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中有着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一般会被渲染成国泰民安的预兆。《瑞应图》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非常容易出现在建筑彩绘之中,或被制作成为各种材质的艺术品。
清代初期,如意大量出现在皇宫。直到溥仪时期,如意仍是皇帝后妃们钟爱的把玩之物,寝殿中、宝座旁随处可见,取吉祥、顺心的寓意。原画中仕女手持的是竹雕灵芝如意,小仙手里的可是明代的铜鎏金如意,造型相似但分量不同呀。
04
黑漆嵌螺钿莲花拐子纹六方节盒
拐子纹是一种硬角连续拐弯的传统纹饰,家具、工艺品上都很常见。节盒上的拐子纹及莲花,使用了螺钿进行镶嵌。螺钿取材于各种贝壳,选取色泽最佳的部位经过分层和裁制等步骤以后,镶嵌于木器漆器之上作为装饰。我国古代漆器的经典著作--《髹饰录》中描述道:“螺钿……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
原画中右边的一对节盒为黑漆描金,是一种在黑色漆地上加描金花纹的工艺技法。和前面那只黑漆嵌螺钿的节盒一样,都是漆器的一种。
05
紫檀嵌玉雕拐子龙纹百宝箱
百宝嵌是一种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翡翠、玛瑙、螺钿、松石等作为原料,拼凑镶嵌出各种浮雕形象的工艺,多见于木或漆器之上。大的百宝嵌器物有屏风、罗汉床之类,小的则有笔筒、各种箱子盒子。百宝嵌大多构图精美,给人以华贵之感。
请假装照片里小仙赏的是牡丹不是水仙谢谢。
这回的钻进古画说文化,观复猫黄小仙倾情演绎清代仕女,手持如意处身繁花之中。她或许想起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沉浸在一片浓郁热烈的春色之中。又或许低吟一句“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感叹春天即将逝去,空余盛放的牡丹。
是喜是哀还是淡然
都在观画的你一念之间
本期出镜文物
累丝烧蓝嵌红宝石蝶恋花纹金钗一对
清代  观复博物馆藏
铜鎏金如意
明代   观复博物馆藏
黑漆嵌螺钿莲花拐子纹六方节盒
清代  观复博物馆藏
紫檀嵌玉雕拐子龙纹百宝箱
清乾隆  观复博物馆藏
插画:观复檀仁
文案编辑:观复阿若
(↑这是一个超链接没看过的快戳它)
关注“观复猫”微博及微信
喜欢要置顶
精彩不间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