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990 篇文章
题图:来自网络。
作者:李源,“有意思教练”特约作者/教练,俩男孩爹。就职于某 500 强外企。瑜伽和正念静观习练者。本文来自:有意思教练(ID:MessageCoach)。
4 月的时候,我发表过一篇文章谈如何在日常如何练习“感恩与欣赏” — 《感恩除了“矫情”,还能有啥用?》。后来我意识到,这事的确挺难的。每个人都不容易,照顾自己情绪都已经很不容易了,哪里还有心思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
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如果对方本来就是经常让你抓狂失控的那位“祸根”本根,还要让你去“欣赏”他,“鼓励”他,这不是要逼你成佛成仙吗?
其实,我们大家可能对“欣赏”和“鼓励”有一些误解。表达“欣赏”和“鼓励”的时候,不一定要表现得很佛系,假惺惺地如同观音或者弥勒佛一样慈眉善目。我们其实可以“真性情”的既愤怒,还抓狂的同时,表达“欣赏”和“鼓励”。
你大概觉得这样很分裂。那我给你讲两个故事:
01
第一个故事
我有一位来访者,我们这里叫她恩绮好了,她先生喜欢晚上出去跟朋友或者生意伙伴喝酒,经常喝到很晚,每次喝高了之后回家还要拽着让她帮忙沏茶然后胡言乱语什么的,折腾好一通才睡。恩绮每天工作本来就很辛苦,还要照顾老人小孩,经常都睡着了之后被夜归的,又醉又闹的老公吵醒,然后忍受他的胡言乱语。
恩绮对于老公这个爱好非常反感。他们也吵过很多次。
▲ Photo by Artem Kovalev on Unsplash.
老公虽然觉得抱歉,但是觉得自己没什么别的嗜好,而且一喝就很难停下来,让他戒掉吃喝社交也不现实。恩绮觉得自己更委屈。他们因此经常闹得非常不愉快。
恩绮非常有智慧,她自己去学习了情绪管理,慢慢地她可以不那么被喝醉酒的老公的言语激怒。但是对于老公一喝就高,一喝就喝到后半夜的状况仍然无法接受。
我问恩绮,你老公知道你不高兴他这样喝酒,那他有没有尝试作出什么改变呢?
恩绮说,他说他有克制少喝一点,而且答应会慢慢改,而且他说他自己也经常有很大压力,需要喝喝酒减压。可是他还是每次回家都很晚,还是酒后胡说八道。
我问恩绮,那你觉得他有真的少喝一点吗?恩绮说,那倒是有,他没有那么醉了,我能看出来。
我问恩绮,那你对他的这个“小小”的努力表示鼓励吗?
恩绮说,我做不到。我在那个当下,能控制我自己不发火就不错了,做不到鼓励他。
我说,特别理解。不过,鼓励和发火不矛盾。你并不一定需要掩饰和隐藏你的“失望”和“烦恼”。你可以在表达“不满”之后,补充一句鼓励“我看见你今晚尝试克制,少喝了一些,谢谢你重视我们之前的讨论”。你如果当下做不到,你还可以等情绪稳定下来,再补给对方一个“鼓励”。
恩绮说,啊?还可以这样?我说,是的。生气的你,和鼓励他“小小”努力的你,都是真的。而且对他而言,都很重要。你的“小小”的鼓励,才会让他更有动力慢慢地每次再少喝一点。他不是说了吗,他也觉得自己很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需要你看见我的努力,我需要你的鼓励”。
恩绮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 Photo by Thomas Griesbeck on Unsplash.
02
第二个故事
恩绮学得很快,不过先用到她孩子身上了。
恩绮的孩子在上小学,写作业总是容易抱怨作业多作业难,有时候情绪上来了还哭一场。搞得恩绮也很抓狂。
有一天,恩绮加班回来,发现老人脸色很难看,心里一沉。原来是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情绪又崩了,跟老人发火,老人也受不了,于是各自生闷气都不说话了。
当妈真是太难了,自己都没吃完饭,又累又饿,那也得强打精神,先安慰老人去睡,然后抱着娃。娃一看见妈,就委屈的哭了,说作业太难,然后还被爷爷批评效率低。
恩绮心里说,你委屈,我比你更委屈。不过这话不能说,只好先抱着娃一阵同理,心里也烦得要死。
恩绮快崩不住了,于是跟娃说,给你三个选择,第一,现在就继续写;第二,今天就到这,去睡觉,明早再写;第三,明天跟老师说作业忘做了,明天补。
娃说,都不要。恩绮的耐心快到头了,跟娃开始“面露凶光”,心说,给你三选择都不要,你要逼死为娘吗?恩绮在爆炸前一秒,想出第四个选择,妈妈带你下楼买根棒棒糖,你一天在学校也没有休息,还写这么多,挺不容易的,咱们去喘口气,然后再上来写。
娃眼睛一亮,竟然同意了。
睡觉前,恩绮对娃说,我知道你也很难,希望妈妈能在家陪你写作业是不是?娃动情的点点头。恩绮继续说,妈妈不是神仙,我也会很累的时候,心情不好,你这么跟爷爷闹,我也很生气,而且我还没来得及吃饭,你说我能好心情吗。娃低头不语。
恩绮接着说,但是,我非常感谢你接受了第四个选择,而且在这么困的情况下还写完了作业,我觉得你特别有毅力。
娃,有点意外,他知道他惹妈妈生气了,但是他没有想到还能收获一点鼓励。娃微笑着紧紧地抱住恩绮。
▲ Photo by Alvaro Reyes on Unsplash.
03
“鼓励”其实是一种“看见”
恩绮对我说,她觉得鼓励孩子比鼓励老公要容易做一些。我问她为什么。她想了想,说,我觉得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并不是真的要跟我对着干,或者给我找麻烦,所以我更能够同理他,而且我觉得小孩子比较需要鼓励,鼓励对他也更有用。
但是,要去同理让自己烦恼的老公,觉得这个太难了,他是成年人,喝酒本来就不好,他才是那个应该主动改变的人,自己已经付出这么多努力,还去学情绪管理,他做了什么?这么说起来,就觉得自己很委屈,太不公平了。
没错,如果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的确非常容易理解恩绮的委屈。看起来,恩绮和老公的付出完全不成正比;类似的,孩子只是写完一晚上的作业,这个努力和恩绮这一天的努力似乎也不成正比。那我们为什么还要“鼓励”老公和孩子的“小小”努力呢?
其实,我们都希望对方变得更“好用”更“合用”(就是合自己的意),不过不管是老公老婆,还是孩子老人,或者任何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人,都不是假如用得不爽就可以 7 天内无条件退货的商品。
世界上最难改变的就是“别人”。但是,只要你们在一起,那么你做什么,对你们双方就都可能有影响。这个最容易被忽视的也是最有效的动作,就是“看见”对方。恩绮希望自己的付出被老公看见,反过来,老公其实也希望自己的付出被恩绮看见。
也许你会发现,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对方,都是多面的,对方可能有让我们失望的地方,不过他们也有为了我们之间的关系而改变的意愿,这个意愿就像一颗小苗,它有时候很脆弱,很容易被我们扼杀,因为我们有时候倾向于认为对方无法改变。
当我们说“鼓励”和“欣赏”的时候,其实更朴素地说,就是“看见你的努力”。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最美丽的花才值得被“欣赏”被“看见”。
▲ Photo by corina ardeleanu on Unsplash.
每个人都很难,所以有时候忍不住要表达一下抱怨和不满,不过,别忘了同时给那个希望的小苗浇点水,告诉它,我看见你在努力生长,不管今天这个改变多微小。不管你是谁,我想对你说,你值得。
-  END  -
推荐阅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给邮箱 [email protected]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
喜欢吗?期待你点“在看”支持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