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订阅更多精彩内容
我在美国看病 (上)
作者 | 翟小雨
(本文作者已授权)
在此之前,我一直对美国的医疗有点看法,觉得不少医生只会诊病,不会治病。
记得前年秋天第一次来美国,快圣诞节的时候,饭团爸爸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开始只是轻轻的咳嗽鼻塞,我就催他看医生,让医生给开点口服的药。他说没事儿,告诉我即便看医生,也不会给开什么药,多喝水过了一周慢慢就好了。我说家里有没有头孢之类的消炎药吃点。饭团妈妈马上接过话说,没有医生的医嘱,可不能乱吃药,再说家里也没有那些药。人家媳妇都这么说了,我当妈妈的也只好闭嘴。
大量的喝了一周的水,却咳嗽得更加厉害,还伴有发热,我又急头掰脸的催促他去医院,他禁不住我的反复催促,就给他的家庭医生打个电话约诊,电话里叽里哇啦的说了老半天,最后的医嘱就是:大量喝水,如果发烧超过39度,就吃点泰诺退烧,减缓病痛,不用来医院。
我听后当时就急了,都发烧了,一定是身体某个部位有炎症,还不去医院打点滴消炎?饭团爸爸平静的说,听医生的吧,去了也是这个治疗方法。望着病容满面的儿子,我心疼的不知怎么办才好。我琢磨儿子一定是不舍得花钱,据说美国看病可贵了。
没办法,我走出家门,去公园的草坪采回一些婆婆丁,煮些水给他喝。中医中药文献显示:婆婆丁是天然的抗生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公园草坪的婆婆丁挺多,可我不好意思大把的采摘,而破坏绿油油的草地,也是怕有人说三道四,所以每次都像做贼一样,鬼鬼祟祟的假装蹲下系鞋带或捡东西,慌慌张张地薅几把。
好在十多天后,儿子的病算彻底的好了。我一直念叨是我采的婆婆丁起的作用,儿子媳妇都诡异的笑着,不置可否。
去年冬天我第二次来美国,14个月的小孙儿饭团一直咳嗽。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睡熟的宝宝经常会被剧烈的咳嗽咳醒,小脸憋的通红,有的时候咳得上气不接下气,就是这样,也不见儿子和媳妇给宝宝吃一粒药,只是让我多给孩子喝水,把我气的都糊涂了,以为美国的自来水就是消炎药呢。
我实在是心疼宝宝,又一次急赤白脸的要求他们带宝宝去看医生,恰好赶上宝宝要打预防针,这次算是很顺利的及时去了医院。
在美国,从你出生开始,只要你每年都购买医疗保险,就会有一个专职医生,为你建立医疗档案,负责你一生的大病小痛。一般看不是很着急的病,要提前电话预约的。我问儿子,要是不预约就去看病会怎样?儿子说那就看不上呗!我问,如果是突发急病呐?有急诊,但是也得事先打个电话约一下,儿子悠悠地说。那在这里还是别生病了,太麻烦了。我愁眉苦脸的想。
我们预约的时间是上午11点,提前10分钟我们到达医院。医院是一座四层楼房,我比较一下,和我原来工作学校的厂职工医院差不多大小。我们的车停在空旷的地下停车场,然后乘电梯直达二楼的儿科。电梯门打开,是一个很宽敞的堂厅,静悄悄的,加上我们四口,差不多有十个人。在一处类似国内医院护士站的地方,里面有三个护士,穿着淡蓝色的护士服,其中一个坐着打电话,另外两个站着在接待病儿的家长。
服务台的左侧是等待区,摆着几组沙发和茶几,每个沙发扶手边上都有一个小书架,散放着几本儿童读物,再往前还有一个儿童游乐区。如果事先不说是医院,那还真一点也不像是医院。
儿子把我们安置在这里,他就去了那个服务台。我问他是去告诉他们咱们来了吗?他说做个登记。
几分钟后,服务台一侧,从一个比正常门稍宽一些的玻璃门,出来个女护士,微笑着走到我们面前,叽里咕噜的说了一句话,我琢磨是告诉到我们了。果然她侧身用手做了个请的姿势,比我们稍快一点,在前面做指引,把我们带入进了那个玻璃门。
进入到里面,是一个窄窄的走廊,走廊两侧都是房间。护士带着我们拐向左边,走了一段距离,打开一个房间的门,让我们进去,然后告诉我们等一下。
房间有10平方米大小,方方正正的,一张标准的诊治床,一个小写字桌,一台电脑,两把椅子,还有仪器台和洗手池等。
几分钟后进来个护士,给饭团量体重、身高和头围。饭团从进医院就哭,这会儿哭的更厉害了,好容易大家七手八脚的完成这些基本检查。
这些检查做完,进来一个中年男人,是个白人,穿着深粉色衬衫,掖在牛仔裤里,打着领带,腰身挺直,干净利落,面带笑容的和我们每个人都打了招呼。和他一同进来的还有一个年轻的女孩,手里拿着一个病历书写夹。
儿子和我说这是医生,然后用英语向医生介绍我,并强调我不会英语。这个一点也不像医生的医生,很热情的再次和我打招呼。
一通寒暄之后,医生拿过来护士刚刚做过的常规检查数据,满面笑容的赞誉宝宝发育的很正常,夸奖我们带孩子有方法,表情很夸张。我赶紧低声让儿子问饭团咳嗽的事。
儿子把孩子晚上咳嗽的情况向医生复述了一遍,医生很认真地听着,然后俯下身用听诊器听听饭团宝宝的胸部,又用压舌板看看孩子的口腔和喉咙,把宝宝吓得更是哭的高一声低一声的。看完之后,又从桌子上拿了一个口腔和咽喉连接的截面模型,叽里哇啦连比划在说的,我是一句也听不懂,但是看他把那个模型翻过来掉过去的指点,我估计是在讲宝宝的上呼吸道的器官构造和咳嗽的原因。说了能有十多分钟,儿子和媳妇一个劲的“yes,yes”。
整个诊治大约四十分钟。医生一直在说,全程都是站着,而且每说一句话都要环顾一下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这个什么也听不懂的。和蔼可亲,礼貌周全。
最后医生又亲自给宝宝打了两个预防针,结束了诊治。护士又客客气气的把我们送出那个玻璃门,亲切的和我们道别。
这会儿我都有些恍惚,不觉得是来医院看病,而是刚刚参加了一项什么party。
出了门我就急着问儿子医生怎么说。儿子说医生说因为宝宝的器官和食道的连接处还没有发育好,所以躺着喝水形成倒灌,导致咳嗽,不用治,大了就好了。
这个理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结果是啥药也没给开,啥病也没看明白。我又问儿子到底多大是大了?没大就一直咳嗽没有办法?那个医生说那么半天,都说什么了?儿子笑着说,就是育儿指导,告诉我们如何训练宝宝不用奶瓶喝奶。
没办法,儿子和媳妇信任医生,我也不敢像给儿子煮婆婆丁水那样,用土方法,只好任由宝宝咳嗽,一粒药也没有给孩子吃。反正只要孩子一咳嗽,我就吐槽美国医生只会“话疗”。
大概在宝宝十六个多月的时候,竟然一声也不咳嗽了。
在这期间我们去夏威夷,洗海水浴宝宝耳朵进水,导致发炎高烧,在夏威夷看个急诊,因为有炎症,医生才给开一小瓶口服液体阿奇霉素,一小瓶泰诺,按照医嘱用药,然后大量喝水,两天就退烧了,之后又连续服药三天,痊愈了。
这会儿我对美国医生刮目相看了,确实有点水平,不乱用药和过度治疗。也明白了他们治疗的基本策略,是支持你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战胜病魔,修复身体。
这种治疗方法,我觉得适合不会影响生命的慢性病;而像新冠病毒感染,若不用医疗手段干预,还是想依靠自身的免疫系统修复,就很难了,所以我一直以为,这次疫情美国死亡的人数多,也是和他们的医疗理念有关,只诊不治。当然这也是我自己胡乱琢磨的。
留言及评论提示:
根据微信公众号官方通知,此前本公众号使用的“读者讨论”功能,进入调整阶段,现暂停使用。
相关留言评论可通过本公众号留言转给本文作者。
- END -
投稿、候鸟长辈群、老乡群、回国群、来美群、带娃回国群、在美生活指南
请扫码添加「北美候鸟」好友

▼向下滑动,查看精彩内容
「候鸟长辈生活感受分享」
《太浩湖快乐之旅》小礼
《回国心曲及在美生活诗词十首》人到中年
《回国的感觉真好》陶春莲
《疫情前的美好回忆 — 纽约初雪》浅耕夫
《人生如画》赵萍
《归期为新冠所误歌 | 七绝· 客乡秋思 | 五绝·杂吟六首》杨必智
《旅美随笔:归去来兮(上)》章笑非
《旅美随笔:归去来兮(下)》章笑非 
《行走在路上》马莎
《2020,那些刻骨铭心的遇见与改变》黑妹
《达拉斯的春天与秋天》杨铁峰
《我的2020》如花美眷
《家》小礼
《善待暮年》周梅
《谢幕的荷》韩莉华
《疫情中的万圣节》董葛——暨2020在美万圣节摄影及作品展
《相隔太平洋 | 此时  即天涯》牧歌
《”疫”行万里》微微
《我想回家》杨铁峰
《归期 | 思念在风中飘荡 | 双节感怀》作词:无心插柳,作曲&演唱:子健
《煲整鸡汤》赵萍
《致我的爱人》月亮
《嘀嗒嘀嗒》黑妹
《隔进小窗的日子—上海隔离14天日记》浅耕夫
本文包含作者3篇诗词:《归期为新冠所误歌》、《七绝· 客乡秋思(四首)》、《五绝·杂吟六首》作者简介:杨必智
北美川渝候鸟的领头雁——杨洁》浅耕夫
《远去的云》茅琦夏
《简爱 | 青春易逝 气质不老》赵萍
《红叶赋》何大银
《先斟满自己的杯子》马莎
《爱,在咫尺天涯》 周梅
《疫情下的“候鸟”之旅 》福哥
《等我们老了》 杨铁峰
《滞美团圆节忆母亲》小礼
《简单着就快乐着》马莎
《艰难的归途》寇会萍
《在美种植百香果的妙处》于玲
《道别不是再见》快乐兔
《诗词歌赋绘生活,记诗人、词作家刘文海》
《华人长辈作品展 | 候鸟诵中秋》
《别样的中秋节》月亮
《天涯共此时》如花美眷
《候鸟的快乐与艰辛》小礼
《女人如花,盛开在时光里》马莎
《俱乐部里女人花》北美过客
《逆流而上》周梅
《归期》如花美眷,沉默朗诵
我的66岁健身纪录和人生新目标》许聪明
《我从哪里来 ?又往哪里去?》马莎
《普吉特湾捕蟹纪实》金龙
《美国城镇之巅的微型婚典》陈光
《苦与乐》马莎
《老美种草我种菜》何大银
《经历》如花美眷
《放飞女儿》周梅
《活得有趣》马莎
异域有芳邻》周梅
 《习惯》青荷
《黄花猫“皮艮”》孙明启
《七夕遥念父母情》远方的守护者
已近古稀之年》候鸟
《但愿月明人团圆》Masha
《我的 “锅碗瓢盆交响曲”》Masha
《思乡》如花美眷
西雅图日记,和滞留一起记录下来的碎碎念》曼陀罗
《疫情三月,他写了一本诗集》知足常乐
《用100张照片讲述大雁的生活》吴旭东
《读书—亲近人生的一种方式》原上草(马莎)
《在美生活之奇闻趣事》上善若水L
《候鸟生活中的美好和小确幸》开心王
《加州生活散记》青荷
《候鸟生活感受》吴敏
「智者思源」读书会及好文分享
《【说文解字】 从“胡说八道”说起》孙明启
《读一本书,看一个节目有感》天意A
《南渡北归》枯木逢春-北卡-北京
《从无字句处读书》北美过客
《肖申克的救赎》快乐兔
候鸟研究:海外候鸟老人到底有多难?
「候鸟日记专辑」
《岳阳女子在美国——疫情日记》专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