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去看了《沐浴之王》,完成得挺好,甚至有些超出预期,不过今儿先不聊,它是热门有的是排片,明后天再写。
这部《棒!少年》也刚上映,但留给它的时间已不多,只有1%排片,再不聊就下线了.....三张系列海报做得真漂亮。
电影现在豆瓣上是8.7,与《蓝色防线》并列2020年度最高分国产片,评分的5000多人不光是媒体,大部分是看过点映的普通观众。
我承认对电影有私人感情,7月份我去西宁参加First影展,第一天看了几部稀碎,现场观众都挺失望,直到《棒!少年》亮相,放完全场观众起立鼓掌,当时我就对朋友说,这片子八成会上院线。
而电影的男一号:马虎同学,就坐在我前排
,戴个帽子开始没认出,直到映后交流主持人叫名字他才站起,荧幕上是他三年前的样子,现在长成大小伙了。

电影主题是棒球——这个在中国,群众基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冷门项目。
中国的棒球发展不起来原因很多,缺乏积累、规则相对足篮球更复杂、硬件要求高、比赛时间不确定(动不动就三四个小时),电视台也不愿转播。
再就是缺乏有号召力的明星球员,台湾出了个王建民,全民氛围马上带动起来。
导演许慧晶花了整整五年时间完成《棒!少年》,本来是小制作,后来拉到资金补拍,做成了准工业级品质。
导演许慧晶
为什么要把镜头对准这么个小众项目呢?当然不止因为许慧晶热爱棒球。(他是不是球迷我也不知道
《棒!少年》关注的,不止是作为竞技项目的棒球,而是“运动如何改变渺小灰暗的人生”。
这是个体育励志片内核,所以才会引起如此大的共鸣,First影展上起立欢呼的观众,我敢说九成连棒球规则都不清楚,但依然可以被感动。

这是个特殊的地方,和一群特殊的少年。
孙岭峰现年42岁,看上去是个很普通的中年男人,他曾是中国棒球队国手,随队在08奥运击败中华台北,历史性打进八强,退役后当教练,2015年在北京郊区创办爱心棒球基地。
基地里接受训练的孩子,并非各省的体育尖子,他们大多来自老少边穷地区,贫困,家庭不完整,原本他们的人生轨迹是完成基本九年义务教育,识个字够用就行,然后离开家乡各自讨生活。
而爱心棒球基地给了他们另一个选择的机会。
虽然基地里有几十个娃儿,但电影就要挑两个典型表现,否则平均用力等于白干。
许慧晶选了两个人物,一是“问题儿童”马虎。
他来自宁夏,三个月大时,妈妈因忍受不了家暴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马虎从小跟奶奶过活,在缺爱的家庭长大,马虎性格顽皮乖张,甚至有较明显的暴力倾向,在村子里外号“游侠”,几乎要变成小流氓。

他对自己的评价三个字:流浪狗。
孙教练发现马虎有运动天赋,就将其带到北京,孙教练说在马虎身上看到自己小时顽劣的影子,“我如果不打棒球,大概也会成为流氓”。
刚到基地的时候马虎连球棒都不会拿。

另一个主角名叫梁正双
,他从小父亲过世,母亲离家出走,等于是孤儿。

小双是队里的主力投手,技术最好,但问题是性格柔弱,只能打顺风球,稍有不顺就容易抓瞎。
而马虎刚刚相反,技术很渣,但有股混不吝的劲儿,让他去打美职棒联盟估计他也不怵。
马虎相当于哪吒,有天赋却不羁难驯,小双是敖丙,技术过硬,但经常怀疑人生。
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要:摆脱宿命。
应该说导演的眼力很毒,挑了一对相反相生的主角,为心理成长预留出极大空间,完全按照励志类型片的套路设计。
没错纪录片当然需要编剧设计,一个大镜头往那儿一杵,理论上可以拍任何东西,导演必须做出取舍。
这也回答了前几天一位朋友的质疑,说《棒!少年》里关于棒球的部分并不专业,因为导演本意就不是拍成棒球科教片啊,那样会损失很多普通观众,
用励志片的思路唤起更多人对留守儿童与棒球的关注,是好事情。
电影大致分成两个章节,融入与和解。
刚到基地的马虎与队友互相不对付,在宁夏老家他可是孩子头,在他眼里没有“人际平等”概念,不是你管我叫哥,就是算你狠我惹不起,不久就与队友打了一架。
而且还叫屈咧,说队友不认他当老大,看到这儿乐死我了。
碰到这种孩子,城里人也许会叱责一句:没教养,但仔细想想,打架——其实对马虎来说,是一种人际交流方式。
在他家乡的小山村,孩子间排位或者说话语权,是用打架能力来界定的,所谓不打不相识,我赢了你服,那就罩着你,权责清晰,野蛮且真实,上一秒打架,下一秒可能就称兄道弟了。

马虎的口头禅是这样婶的:是不是兄弟?!
这套江湖规矩在棒球基地行不通,把马虎弄得郁闷,被排斥是一种很难受的感觉,想撂挑子回家。

在教练疏导下,他开始明白“打架”不一定要靠拳头,在这里成绩与实力才能赢得尊重。
小双的成长面是自信的建立,他技术好,但到比赛总掉链子,教练夸马虎能打敢拼还挺不服气。
棒球只是个引子,反正看完我还是搞不太清楚棒球规则,但不妨碍感受两个少年的痛楚,马虎有天训练结束走夜路回家,大声唱着妈妈我想你。
妈妈如果知道儿子现在的样子,不知会作何心情。
故事的大高潮是孙教练带队去美国打U11组世界棒球系列赛。
马虎就算来到异国土地,看到装备齐全的美国选手依然虎虎生风,运动员有时候必须“盲目自大”,到场上就要舍我其谁。
《棒!少年》是以遗憾收尾的,客观比赛结果没法编,此段很催泪,面对哭成泪人的小双,马虎用汉堡薯条为安慰,两个主角也达到了精神层面的统一。

《棒!少年》是工业级别的纪录片,所谓“工业”大白话一点就是:有资金请得起团队,拍出更有品质预期的作品,从一个小细节就能看出,球员们练习时,至少有三台摄像机对着,才能剪出快切画面。
导演许慧晶说:如果没有棒球,没有外⼒介⼊,这些孩⼦会带着创伤⼼灵在未来的⽣活中恶性循环。
乔丹、科比这些巨星都曾反复提到体育对于人,特别是出身底层孩子的影响,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当职业运动员,但体育能给他们带来规则意识、团队温暖与奋斗之心。
这是自强自立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孙教练做的事可以算得上功德无量。
我也知道纪录片市场容量很有限,但还是希望《棒!少年》这种诚意之作票房可以好一点,看了我的介绍大家要是感兴趣,就买张票,不亏。
收工。
这两天太忙忘了试用样品,那就继续推我2021年历了。已经卖了1个月,可以说好评如潮!实用有逼格你值得拥有....不明真相的同学戳链接👉全新改版的2021年历来喽!或者直接点小程序卡片:

往期周末佳片精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