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要:世卫组织给小朋友每天的作息时间建议。(点击阅读:孩子一天应该运动多久、坐多久、睡多久?


今天聊一个和语言学习有关的话题,那就是在启蒙阶段中经常听到的词:双母语教育。
这可能是很多家长的梦想,或者焦虑。
这个话题之前聊英语学习的时候曾经简单谈过,今天再多聊几句吧。

我们大部分的读者生活在中国,因为只有一种官方语言,加上移民不多,“双母语教育”这个词,更多的可能是出现在很多自媒体的文章,或者英语课程、产品广告中。不断地告诉家长,必须如何抓紧孩子人生的几年,好好努力就能培养出“双母语”的孩子,如果错过了这几年,英语就不可能像母语一样熟练了。
想要“双母语”的国内家长往往羡慕移民到国外的家庭,可以更距离地接触外语,认为他们可以不需要这么麻烦就实现“双母语育儿”的理想。但其实我也收到过很多在海外家长的抱怨:不知道应该主要教哪种语言,担心平均分配导致什么都学不好,更担心孩子主要生活在国外的学校环境,未来的中文水平太差。

曾经有一位读者这样描述自己的无奈:请别觉得移民到国外,孩子的教育就能轻松一些,
国内孩子要上的辅导班我们一个都没少上,还要多上一门中文补习班。
无论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家长对于“双母语”的期待和焦虑,其实往往是忽略了一个事情:双母语,本来就是不存在的。
双母语是从英文bilingual这个词来的,bi-是两个,lingual是语言,加起来的意思用韦氏词典来解释,就是“相等的使用两种语言”。
在形容事物的时候,bilingual是常见和合理的,比如印了两种语言的双语绘本,等量用两种语言教学的双语学校,两种同等地位官方语言的双语国家等等。
但用在人的身上,bilingual一直是个谜。因为虽然有很多人可以熟练的使用两种甚至多种语言,但真正到能两种语言都达到同样熟练的母语级别,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语言是一门非常容易“用进废退”的,和使用频次、生活环境都强相关。这导致了很多语言学家否认有真正的:双母语,或者能真的相等使用多种语言的人,因为人的生活中,不会真的“相等地”将自己的社交生活1:1地均等使用两种语言或者多种语言,在生活中,总有一种语言占据主导使用地位。
比如如果在中国生活,父母都是中国人,在家使用中文沟通,而学校是中文,或是双语学校,那就意味着孩子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的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中文环境中,那他中文的应用水平肯定会高于英语。而在国外生活的华人家庭,虽然家中可能主要用中文沟通,但在学校、和朋友同学出去社交,大部分都是使用外语,那外语就会成为他的第一语音(master language)。
如果说上面的情况比较难理解,我们就去回忆一下我们身边的“双语”:普通话和方言,也同样有这种矛盾 —— 生活在方言为主的环境中,普通话就很难保持流利标准,生活在普通话环境中,方言就会被模糊生疏。在高考或者大学毕业之后离开家乡的同学,以及一直在家乡生活的同学,经过几年之后再相见,在方言/普通话的应用中,往往就会出现较大的差异。离开当地生活环境后,方言使用也会下降,除非回到当地生活一段时间,否则很难恢复水平。
所以双母语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在现实中,很难实现一个人能同时将两种或多种语言达到同等母语水平的程度。
在讨论双母语的话题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一种影响 —— 虽然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远高于成人,双语环境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导致孩子对第一语言(master language)的最终掌握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孩子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多语种环境不会相互影响。
之前有过一位生活在欧洲的读者留言问过一个问题:她的孩子刚去幼儿园,因为还不能流利地使用当地语言,所以和老师同学沟通比较麻烦,因此也无法融入。她想在家里也主要用外语沟通,来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但又担心长时间不接触中文会影响孩子的中文水平,尤其是看到身边的华人家庭天天为了孩子的中文能力而发愁,更是焦虑。

我给她讲了一个身边朋友的故事:她的先生是法国人,平时两个人主要用英语沟通,而他们一起生活在日本。所以孩子日常需要接触中、法、英、日四种语言,其他人羡慕她家能有“四语环境”,但她自己很郁闷,因为孩子四种语言的掌握都不够,经常“混搭”。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在老师的要求下,家里三个人也都改成主要用日语沟通,之后孩子的日语水平才很快提升。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即便生活在双语环境下,也不代表在孩子的语言启蒙阶段,需要努力1:1地混搭使用语言 —— 当然可以让孩子同时接触多种语言,但这种同时接触应该有主有辅,先让孩子主要掌握好一门语言,同时接触另一门语言,等第一门掌握的稳固了,第二门再开始提升。

说到这里,我们再聊一个认为很值得大家参考的案例: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先生。李先生一生中掌握和使用过6门语言,日语,英语,马来语,拉丁语,普通话,闽南话。
但李先生认为,他从来没能将两种语言同时达到第一语言的水平。在不同时期,他需要用到的主要的工作生活语言不同,而如果工作生活发生变化,他更换了新的语言作为第一语言,那之前的语言水平就会快速弱化和被遗忘。
而作为掌握过6门语言的语言达人,李先生给大家的忠告是:你会的语言越多,你熟悉掌握全部语言的机会就越少。
他也是因此选择主导新加坡强力推广使用普通话、简体字,来取代之前各华人社群的方言。
这是我们今天标题说“双母语是个伪命题”的原因,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提供两种语言等同并重的生活环境,同时在孩子学习语言的操作中:多语言学习是可以的,但必须在不同的时间段中有侧重,而不是刻意地追求“双母语”。
最后,再顺便回答两个之前被问到过几次的相关问题:
1,有些人习惯在中文中穿插英文使用,这是双语的例子么?

答:的确有很多海龟或者在外企比较长时间工作的人,会习惯于中英文混杂着说话。这往往被看做是显摆。当然的确有些人是为了嘚瑟,但大多数人只是因为生活环境的差异,第一次接触某些事物概念时是以英文的形式来理解,之后这个概念又长期是和英文单词挂钩起来,所以很难第一时间找到合适的中文词,下意识就用记忆中优先级更高的英文词插入到句子中来使用了。

比如到现在,我自己也不是很了解如何用是适当的中文来表达“周五要完成个essay”或者“明天你去给老板做个新项目的presentation”,因为这两个概念第一次接触时就是英文,所以如果试图用中文去表达,就可能会卡壳。
所以看似流利的混杂中英文背后,不一定是代表着两种语言都很熟练,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之前的生活经历,在使用中文时出现了“需要用英文来弥补缺失的碎片”。
2,通过你或你身边的经历,怎样学才能在成人后的英语水平更高?
答:如果仅仅限定于我身边的大部人英语好的人的人生经历,那可以这样推断:
∵ 数学好更容易考进221,985和C9的理科系。
又∵ 理科系更好申请到国外的奖学金留学。
又∵ 留学是最好的提高英语水平的方法。

∴ 提升未来英语水平的最好方法是 —— 好好学数学。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与教育相关的文章,也可以点击工具栏里的【文章查询】,在搜索栏里输入“教育”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 学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我们还剩下什么
  • 别用识字卡破坏孩子心中的汉字之美
  •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 教育是服务,底线是安全
  • 幼儿园禁止小学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园该学的到大学都没教
  • 数学启蒙的赢家,和谁先数到100无关
  • 幼儿园门口的“分离焦虑”
  • 为什么要过洋节?因为开心啊
  • 皮纹测智商天赋?算命先生们还是省省吧
  • 只有1/9家长会看的文章,左撇子宝宝的养育建议
  • 你是哪种育儿风格的父母
  • 清明,如何和孩子谈死亡
  • 别用弟子规来绑架国学教育
  •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 请教会孩子去面对那些“可怕”的人
  • 英语早教班不会和你说的事情
  • 欧美家庭最流行的熊孩子管教法:Time Out
  • 左脑逻辑右脑创意?你的大脑可不是这么分工的
  • 别了,毁在小升初上的华罗庚金杯赛
  • 给“少数派”家庭家长的育儿建议

  • 为什么要教孩子做个好人?用数学公式来推导一下
  • 吵闹不专注?蒙台梭利安静游戏的自律练习
  • 数学好的人,怎么买保险
  • 不吉利背后的中式死亡焦虑

  • 带宝宝去电影院的第一原则——别扰民
  • 贫困地区的教育公平,是去关注那些去不了清华北大的孩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