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Cochrane综述显示,与定期更换相比,在有临床指征时才更换静脉滴注(外周静脉导管),此二者的安全性差异极小或没有差异。仅在有临床指征时才更换导管的成本,可能要比定期更换的成本低。
研究会告诉我们什么?
系统性回顾会收集可用的研究并进行严格评估。这篇系统性的Cochrane综述中研究的问题是:对于接受药物治疗的输液患者,相较于定期更换(每3-4天)外周静脉导管,在出现临床指征时才更换导管对于患者有何效果差异?
结果表明,在有临床指征时才更换静脉导管:
  • 与静脉滴注相关的血流感染的患者人数可能几乎没有差异
  • 获得血液感染(所有来源)的患者人数可能几乎没有差异
  • 可能对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人数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 可能会减少与静脉滴注相关的护理费用
与定期更换导管相比,在出现临床指征时才更换的有效性
背 景
大多数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某些时间,可能需要通过外周静脉导管接收液体或药物。外周静脉导管(也称为静脉滴注、静脉通道或静脉插管)是一条短的空心管,它被放置在静脉中,可以将药物、液体或营养物直接注入血液中。
这些导管通常每3-4天会被更换一次,以试图防止静脉刺激或血液感染。但是,更换导管可能会使患者感到不适,因为插入外周静脉导管可能会很疼,尤其是放置在手背或手腕上时,如果疼痛评分总分为10分,则该操作的平均得分为4.5分。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更频繁的更换导管,可能会对设施产生成本影响(静脉滴注使用的材料和人工护理方面)
这篇综述的作者希望找出的答案是,与定期更换导管(每3-4天)相比,在出现导管相关问题的症状或体征时才更换导管,在效果和安全性方面而言是否有明显的差异。
这些信息基于什么?
Cochrane作者们在研究数据库中搜索了截至2018年4月的相关研究。他们发现了9项研究(随机对照试验),总计7392名患者。他们发现在其中的7项研究,招募了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的成年患者。
另2项研究招募了各个年龄段的患者,1项研究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另1项平均在60岁左右。其中的8项研究包括接受连续输注或间歇输注治疗的患者,而另1项研究仅涉及间歇性治疗。
所有研究的干预措施是出现临床指征时才更换导管。
5项研究将“出现临床指征”,定义为出现以下其中1种表现:静脉炎、局部感染、菌血症、浸润(当导管松动或穿过静脉壁时可能发生的血管损伤)或阻塞的迹象。2项研究将其定义为导管穿刺部位疼痛、导管移位或出现周围静脉输注血栓性静脉炎的迹象。2项研究未描述出现临床指征的定义。研究对比的是定期更换导管,其中7项的更换周期为每3-4天,另2项研究为每2天。它们没有报告研究中使用了哪种类型的外周静脉导管(材料、涂层、敷料)。其中5项研究是在单中心急性住院患者环境中进行的,2项是在大型三级医院进行的多中心研究,1项研究是对20个医院病房进行随机分组的聚类研究,最后1项研究是在社区环境中进行的。研究在澳大利亚(5个研究)、巴西、中国、英国和印度进行。
在此,我们介绍了Cochrane综述的结果总结表中报告的7个最重要的结果中的4个。对于剩下的2个主要结局,即浸润和导管阻塞,研究发现,与定期更换相比,在出现临床指征时才更换导管的这2种结局的发生率略有增加。对于所有结果,确定性大多是中等的。等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一致和存在偏见的风险。
证据的确定性(GRADE)
当我们总结研究并提出结果(效果估计)时,我们还需要说一些关于我们对这一结果的确定性。证据的确定性可以告诉人们,我们对于该结果反映真实生活/现实的可信度。GRADE是我们用来做出这些判断的系统(或工具)。我们在GRADE中判断的要素包括:
  • 研究进行得如何
  • 研究是否足够大
  • 研究是否足够相似
  • 研究的相关性
  • 是否已确定所有相关研究
编 译:小 怡
原文来源:cochrane.no
点击可查看原文链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