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去年下半年,山水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团队在北京京西林场先后安装了15台红外相机,希望了解这里野生动物的情况,为后续工作做准备。前两天,听林场工作人员说山里的雪化了一些,我们几个同事就迫不及待地去收了一波相机数据回来。
👇
京西林场位于北京市西部,地跨门头沟和房山两个区,总面积达11640公顷,也就大约40个颐和园公园的面积吧。京西林场这片区域之前是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京煤林场。现在的林地主要是山杨、椴树、桦树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和落叶松、油松为主的人造林。2016年年底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管辖下建立了林场,对这片林地进行管理。作为我们“北京市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与公众教育示范项目”的一个项目点,我们希望改造单一过密的人工林,让森林更健康,更适合野生动物居住。那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这里野生动物生存的现状。
冬日的京西林场 图/瑞镜祥和
去年11月相机装好以后,11月底山里开始下雪,山路结冰无法通车,我们一直都没能上山去检查数据。直到最近跟林场工作人员确认山路可通车后,几个过了隔离期的同事才得以前往。特殊时期,从北京城区全副武装出发,一路经过三个关卡测温检查,才进到目的山区。受路面结冰影响,在目的山区主要靠步行,检查了5台安装位置尚能抵达的红外相机。5个机位中,一个机位“不幸失策”,没有收获,只好调整位置,重新开始。剩余的4个机位一共收到3178张照片,拍到动物的有2115张,收获还是不错的。
这就是我们的“红外小兵”,替我们在森林中监测着动物居民们。
下面就和大家来看看
这次数据里的“佼佼者”们
豹猫:冻jio啊~~~~
虽然北京有过华北豹的记录,但如今山里的野生猫科动物大概只有豹猫了吧。这次有2台红外相机拍到了豹猫。共出镜4次。在冰面上溜达2次,在镜头前匍匐1次,还有1次看上去在思考猫生——“该走哪条路好?”。不知道是不是冰面太滑,优雅的猫步都不见了,小心翼翼的踩着。
豹猫的存在说明尚有完整的食物网存在,豹猫以兔和小型啮齿类为食,算是目前北京周边野生环境中食物网的顶级了。从拍到豹猫的次数和活动状态看,它的食物是比较充足的,说明京西林场的生物多样性基础还可以。为什么豹猫这么重要呢?首先它确实是个猫。猫科和鼬科这样的食肉动物,占据了生态系统的较高层级,一个稳定的食肉动物的种群,就意味着这里还有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如果豹猫变成豹子,那么就意味着这里的有蹄类还相当发达,如果是豹猫,那么起码还有其他的小兽存在。
思考猫生
冰滑走了我的猫步
蒙古兔:我都快到模糊了,豹猫你能追上?
对于豹猫这样的食肉动物,要度过冬天必须解决口粮问题。蒙古兔是豹猫的潜在猎物之一。林场的孙师傅说:“有兔子的地方就能拍到豹猫,豹猫要抓兔子吃”。我们在山梁上的一个兔子屎球球巨多的兽径上放了红外相机,想拍到豹猫和蒙古兔的踪迹,甚至贪心地想拍到抓捕的画面……遗憾这次还暂时上不去那个位点(期待一下)。不过这次有2台相机拍到了4次蒙古兔,其中一只蒙古兔跨过水的画面,真的是身姿矫健快到模糊……
蒙古兔过水
红嘴蓝鹊——自拍达鸟
出镜率最高的鸟是红嘴蓝鹊,足足有 245次。红嘴蓝鹊是北京山区的常见鸟,虽然和喜鹊、乌鸦同为鸦科大佬,但红嘴蓝鹊的颜值可不是盖的:黑脑袋,蓝衣服,红嘴红眼红爪子,还有末端带白班的长尾羽,瞻仰过它容颜的你一定不会忘;它们喜欢十几只集群,又大只又聒噪。不过,红外相机里的红嘴蓝鹊大部分时间单只出镜,还贡献了偷瞄表情包;但偶尔也会一起聚会,元旦当晚就拍到了聚餐4位,显然它们是没有隔离负担的。
偷瞄
元旦聚餐,看到第4只了吗?
苍鹰幼鸟——洗澡水味道不错
带我们放相机的老护林员孙师傅说:“冬天山里干燥,动物都要找水喝,放有活水的地方,肯定能拍到”。借他的吉言,我们看到了喝洗澡水的小苍鹰。(ps:鸟儿洗澡可以保持羽毛干净,降低温度和去除体表寄生虫)。苍鹰,大型猛禽,幼鸟背部羽毛褐色;胸腹部黄褐色,具有黑褐色粗纵斑。所以这只洗澡的家伙是未成年鸟。苍鹰在全国都有分布,鸟书里说,在北京都是旅鸟。可能是山里食物足够,温度也合适,这只亚成鸟没有离开,希望它能长成翱翔天空。
边洗边喝的苍鹰
红嘴蓝鹊喜欢集群,有时会追赶猛禽,视频里的红嘴蓝鹊可能是嫌弃苍鹰霸占水源时间太长了。单打独斗胜负犹未可知,但群殴起来就算是猛禽也占不到便宜。
围观苍鹰的吵闹的红嘴蓝鹊
红尾鸫打架斗殴事件
阴面的沟里拍到2只打架的红尾鸫,红尾鸫是冬候鸟,喜欢在地面活动。红尾鸫喜欢吃虫,冬天主要以植物果实为主,是非常优秀的种子传播者。红尾鸫出镜是比较隐蔽的。有一张照片,看的时候以为只有岩松鼠,切换时才发现还有只鸟。除了和松鼠,红尾鸫还和红嘴蓝鹊合过影,还有在红嘴蓝鹊眼皮底下找吃的。打架的视频还是第一次见到,是不是抢我们红外相机的机位打起来的了,233333。
红尾鸫打架
红尾鸫和岩松鼠合影(考考眼力)
灰林鸮——萌禽捕食
看数据时,我们比较喜欢先挑晚上的。因为晚上空拍的会少点,多数是夜行动物的触发。鸮字辈的大兄弟都是捕鼠能手。说起来曾经在天坛公园的长耳鸮就是鸮家的明星。不过现在城里的环境改造“过于适宜人居”,没有了老鼠,长耳鸮只好搬家了。
拍到灰林鸮的这个机位很调皮,放相机的第一天晚上就空拍了。但随之半个月后一天夜里却拍到了灰林鸮捕食。灰林鸮在这个机位前露了三次脸,两次展现飞翔,一次展现优秀的颈椎。
灰林鸮捕食
我很凶哒
谁叫我?
野猪:拱拱拱
野猪是山里比较大的动物了。目前北京山里没有豹这样大型的食肉动物,野猪也就没什么天敌。野猪喜欢拱地,是为了找到土里埋着的好吃的。野猪一般在晚上出来觅食,这次就拍到了一只晚上拱地的野猪。它在视野范围外拱地,看不到它吃了什么,只能看到它翻出的泥土和偶尔出镜的鼻子,还有飘落的雪花。被翻开的土壤成了白天红嘴蓝鹊觅食的好地方。
野猪拱地
红嘴蓝鹊到翻过的地里找吃的
 雪地野猪
 斑羚:舔冰大法
斑羚是这次意料之外的动物。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过去的日子里不断遭受着盗猎的威胁,能拍到也是难得。这回拍到了斑羚舔冰,冬天河流结冰后,还可以通过吃雪河舔冰来补充水分。这次只拍到一个脑袋,好期待下次能拍到它的全身照。
斑羚舔冰
果子狸——散步觅食
一家子果子狸出门觅食,然后一只单独走回来了。冬天动物会换上冬装,暖和厚实。这三只圆滚滚的果子狸看来是不缺吃的,慢悠悠地踱步觅食。希望它们可以好好的,生活的隐秘而快乐。
这么可爱的动物,在过去被人类折腾地不轻。
 就我走回头路
“今天也要瞎眼”环节
上面的照片大都是同事精挑细选的成果。其实看红外相机照片真的是一件考验眼力的工作,同事经常盯着一张照片疑惑:触发相机拍摄的动物到底在哪儿?邀请大家来体验一下:
👇
第一题
点击下方显示答案
(不同设备下,画面显示有出入,如果看不到整体可以向上滑动查看,下同)

第二题
点击下方显示答案

第三题
点击下方显示答案

答对了几道题?留言区和我们分享一下呗
~
等山路通了
就能看到剩余10台红外相机的成果了
等春天来了
我们的盲盒就有更多的惊喜了
最后给大家放个彩蛋,一只岩松鼠从树干上过河取水~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和引用到任何公开媒体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THE END-
作者介绍
想了解更多京西林场冬日监测成果
欢迎扫描下图二维码观看线上分享会直播回放~
👇
关于本项目:
你还可以了解:

识别下图二维码 关注山水公众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