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看点:本文整理自郝景芳上周的一场线上讲座。分享了为何说创造力是孩子必须拥有的硬核技能,及如何在家里面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没能来得及听直播的小伙伴们,快来一睹为快吧~
 周日
视野 🌏
全文共12210字,阅读时间18分钟
☄️🙌💃
12月11日晚上8点半童行学院创始人郝景芳在线上进行了一场《你的眼界,孩子的边界》系列之《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音频直播讲座。
此次讲座在转播前就得到热烈的反响,共计有79个教育社群的群主申请了转播,我们也收集到近百条关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问题,景芳在讲座最后选取了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了回复。
郝景芳是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得主,清华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2018年世界青年领袖。此次讲座主要从变化的时代、创造力培养、创造力生态和跨界未来这4点来展开。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01
创造力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拥有的硬核能力
为什么我觉得在未来这个时代,创造力是每一个孩子都必须拥有的硬核能力呢?
我们其实今天已经看见一个人在传统行业里面,如果你只是满足于开个小饭馆或者是在一个事业单位做一个普通的员工,包括我们认为的一些铁饭碗的职位,或者是一些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甚至是汽车、电脑和互联网这些行业,如果是非常传统的,只是按照一般的生产加工来做的行业,那今天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利润,因为我们已经走到了这样的一个时代转折点,这种情况下我们今天看到的比较有前途的行业都是创造力行业。
我前几天一个人到桂林参加一个访问。当时是一个培训,晚上出来的时候都会看到街上很多普通的小店都写着网红店。另外的店写着时代潮流店。那为什么连这些很多小地方的一些小店,他要写自己是网红店、时代潮流店呢?
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我们的经济时代现在到了一个比较过饱和的时代,生产厂商已经有无穷多了。那在这种情况下哪一个企业能够活得好,哪样的行业能够活得好?一定是创造性和与众不同的行业才能活得好。
我去做一个节目,主持人梁冬问我对于未来孩子的发展有什么建议?我当时的回答就是我们千万不要给到特别具体的建议,因为我们现在对比一下20年前,当我们小的时候,当我们10岁的时候,父母他们所看到的一些工作机会,他们看到的职业发展都是什么,20年前大家还觉得在工厂里面找一个铁饭碗是很好的职位呢。
但是我们今天也看到互联网行业,移动互联网行业,微信,支付宝,所有的这些新的行业的兴起。它对于传统行业和传统职位有多大的冲击。
我们会看到今天的互联网新兴的互联网职位可能月薪过百万,传统的职位还是跟20年前一样,那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时代发展。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以这样的思路,我们再去面对未来那会是怎么样的一个预期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20年后我们孩子长大以后的职场,他们要面临的行业,他们要面对的职位一定是跟我们今天极大不一样的。
我们今天要是对孩子管得非常死,以我们的经验教育他们,就像是八九十年代,父母拿当时他们的经验来教育我们一样,这一定是过时的,一定是老套的。
我们今天的所有的经验在未来其实都是夕阳红的。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办法用我们现有的很多细节经验教育孩子。只能让孩子自己对未来做出判断,让他们自己在未来找到出路。
未来有很多的连接方式,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虚拟连接,未来5G技术,虚拟现实等等,他就会让人的连接更加地加快,那么就会有很多不受地域限制的新的商业方式。
我们今天会看到一些网红带货等等,其实它只是一个很小的现象,像大海里的一滴浪花,但它反应出的背后的现实是未来更多的连接,更快速,更加有效的新的商业方式。
我们未来会看到技术的新的革新和突破,软件和硬件的大大突破,会让时代革新大大地加快。我们今天会看到互联网、手机,这些硬件的革新未来还会非常地快速,包括量子计算等等。
我们今天会看到注意力经济已经很大地影响了我们整个经济发展变化,那么你如果不能够争夺到其他人的注意力,你的公司、企业、行业都可能会举步维艰。
但是,如果有很多注意力关注,那么你会成为一个时代热点,很多的资源都会来找到你。这就是一个潮流的发展变化,要求每个人都让自己成为一个创新的焦点,注意力的焦点。
最后,也是我们个人的需求,当我们每个人从温饱走向引领世界,然后走向创造力的突破,这种情况都是时代发展的变化,无论是从需求还是到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动力。未来一定都是一个创造力的时代,孩子如果没有创造力会非常的困难。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也都知道,虚拟现实技术会给我们带来整个,就像是手机互联网一样这么大的革新,现在显示器的显示屏技术和时尚技术相结合,就会有科技时尚的混搭技术。
我们未来的可穿戴设备,也许就会和手势相结合,我们都会有无穷多的想象力。这些其实都是创造力的结果。未来可能只有这些创造力的产品,创造力的行业会有蓬勃的发展,很多的传统行业可能都会既辛苦,又缺乏很大的发展空间。
那么我们孩子长大的时候,如果他们缺乏创造力的话,他们其实就很难在未来的时代获得很好的个人发展。
02
下一个时代的硬核技能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我个人认为未来下一个时代,什么是硬核技能呢?有的时候别人问我,你对于你的小孩子培养有什么样的期待呢?
我觉得他学习成绩一般般就可以了,但是也别差得太远,每一科都不及格那可能有一点过分,但是如果他学习成绩是中等一般般,但是他有自己的喜好,他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所向,他能够有一些快速的学习能力,在他喜欢的方向上能够不断发展迭代,我就很满意了。
因为未来可能路径有千千万万,一个人走上一条自己不喜欢的道路,可能就会非常头疼。但是她如果有自己喜欢的道路,能够自我独立地发展,我觉得她一定会发展得很好。
在一个新的科技快速迭代的时代,在一个每一代人都会有很多新革新的时代,在一个瞬息万变的,要求一个人很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什么是核心技能呢?
那肯定就是这两点。第一是独立的思考,第二是独立的创造。这种思考其实不是指我们一道题会做出正确答案,而是指那些没有正确答案的题,你能不能做出自己的合理的判断,你能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你能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洞察世事,这些发展变化的一些因素,独立的创造能力就是指无中生有的能力,跨界混合的能力,就是真的能够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事业的能力,这都是未来的硬核技能。
所以接下来呢?我想说一说创造力培养这件事。
创造力是能培养的吗?经常有人问我,你能不能教教我们怎么写小说,这种创意写作能不能给我们开个培训班?我经常跟他们说不行。这个根本不可能。创造力绝对不是一个短期培训班能够教的事。
短期培训班教的就是套路,但是其实创造力是一个长期磨练的过程。它是一种思维方法,是一种习惯,绝对不是短期培训班能够培养的。但是我非常相信创造力从长期来看是可以培养的。它有很多思维的具体的模型和一些工作方式,这种思维习惯从小到大,如果我们一直注意培养,那么从5岁到35岁其实是可以培养创造力的。
03
创造力的心智特征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这样的一个创造力心智模型其实是施建农老师在他的创造力研究的书中总结的模型,他总结了国外很多学者经过大量研究提出的模型。因为其实创造力也是有迹可循的,一个孩子的创造力还是一个成人的创造力,其实他都需要有一些心智的基本特征。
创造力的心智特征都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个是发散性思维。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呢?就是你能从一个点想到100种新的想法,新的创意,开脑洞的思维。
在今天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经常看到一些创意视频和创意产品等等。这一些在发展过程当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在公司里面也经常会看到领导召集大家头脑风暴,谁能够给出一个更有创意的想法,那就会得到领导的赏识。
这就是发散性思维,我们需要从小给孩子很大的自由空间,他才能锻炼出他的发散性思维。
第二个是总体的知识背景。那什么是一个人总体的知识背景?就是一个人多学科的知识积淀,其实我们今天很多人也知道知识储备。一个人的知识底蕴还是挺重要的。
因为当你在一个新的场景,新的场合,你并不知道你可能会用到什么样的知识,到一个新公司,或者是做一个新的项目,可能你就会调用到一些你完全没有想到的,你学科之外领域里面的别的知识,建筑学知识,有时候会调用到自然的知识,有时候要调用到艺术史的知识,等等。
那一个人的总体的知识背景越丰富,越宽广,他能够应对的新的场合就越多,他的这个创造性能力就越强,而一个特定的知识背景就是每个人得在一个方面是专家,所以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
童行线下课堂进行中
04
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为什么现在在做通识教育呢?因为我们觉得在我们从小到大,长大的这个学校系统里面知识的融合做得实在是不太好,而且总在很小的时候就让我们把知识都分裂了,以及我们很早就分出文理科,那么文科可能就完全不懂很多科学知识,理科就完全不懂很多的人文艺术的知识,那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的总体知识背景都很缺失。
总体知识背景缺失在未来这个时代你就经常很难做出创新型的产品,或者创新型的一些商业发展模式。因为任何的创新,往往都是非常综合,所以我们现在做通识教育,就是想要从小打通这个知识背景,把科学人文艺术放在一起来进行发展。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刚才上面这个图上的右面,其实更多的是显示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左边那个更多的是认知特征、智力方面的。右面更多是心理特征,就是社会情感方面的。
这种心理特征其实对创造力也非常重要。动机尤其重要,因为一个人是几乎不可能对他没有兴趣,没有动机的事情有创造力。因为创造力来自于一个人长期不断地想,从早到晚的琢磨,吃饭也想,睡觉也想,走路也想,这个时候你可能有很多好的idea出来。
但是如果你根本就没有兴趣,就是每天想5分钟,10分钟,怎么可能有创造性呢?因此我们每一个人,任何人都不会对自己没兴趣的事情有创造性。创造力一定是来自于兴趣,兴趣是第一位的。
后两点的态度也很重要。对任务的投入,这个就是你有多强的精神值得投入在这个上面,它和动机是一样的。对模棱两可的忍耐指的是你的心态上是否很开放,可能从你的角度觉得这个事情必须要这么做。
我每天下班必须要直接回家,但是从另外的人的角度,他身后的这种环境,从他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肯定觉得这个事情不是这样的,那你能否觉得这不同观点是可调和的?你能站在其他人的立场上看事情呢?如果你能够做到的话,那么你的这个心智的容纳程度就会更大,就更有创造力。
其实对于小孩子也是。我们如果从小就告诉他这是对的,那个是错的,就让他特别没有容纳力的话,那他不能换角度看问题,也就缺乏创造力。
04
给孩子创造力锻炼的机会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前面说的这么多都是讲创造力有什么样的心智特征,那创造力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天生的呢?
比如像我写小说,这个是不是天赋?我自己觉得不是,它真的是一个练习的结果。我觉得每一个孩子都很有创造力,而且每一个孩子,他原生的那些创造力真的在他长大成人的过程当中,20岁30岁之后都可以用到他工作里面去。
前提条件是我们给他锻炼的机会。因为其实每个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就像一个小火星。他就像是钻木取火里面那一点点小火星,你要是不给他用好的煽风点火,把这个小火星保住的话,那他可能很容易就灭了,就被打压。除非我们真正保护好它,它长大才能变成熊熊火光。
那么创造力到底该怎么培养呢?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一个小朋友多多地进行创造力的锻炼。
创造力这件事情其实就像写小说一样,如果他不能先写上个50个,100个自己的小说,他是很难自己摸出里面的门道。因为创造力本身就不是模仿,他是需要自己去摸索,所以我们就需要从小到大给孩子多有一些创造力的机会。
这个就是为什么我们童行学院不断地给孩子制造这样的项目制学习的机会,无论是我们的线上课程的探索式学习,还是我们线下课程的给孩子制造这种项目的机会,都是为了让他们有一次又一次的持续不断地锻炼,我们相信孩子,如果从小到大有过50次、100次的创造力项目的锻炼,长大就能成为创造力的人才。
童行线下课堂进行时
那么创造力的锻炼会分成什么样的步骤呢?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大的非常温暖的,包容和鼓励孩子的环境因为其实任何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你不可能不犯错。你让他不犯错,怎么可能创造呢?一个创意公司也往往在几个方向去试错,最后找到一个很好的方向。如果一旦孩子稍微错了一点,就说你怎么回事?你怎么又错了,怎么回事?那孩子他下回就养成一种反应,从不敢犯错,一点都不敢去探索和发现,未知的领域一点都不敢去。这种情况肯定是不敢创新。
我们给到孩子一个包容鼓励的环境就是:好吧,你去试一试。你觉得怎么好呢?OK,不错,虽然没有做好,但是下一次一定能做好。这样的环境是最重要的。
那么除了这种温暖的包容鼓励的态度之外呢,我们还需要给孩子一定的步骤。
第一个就是,我们给孩子找到合适的问题与任务。这个任务是在孩子自己的认知范围里面,他能够去思考解决,也是他有兴趣和好奇的。
比如我们曾经让孩子去搭建一个月球基地,让他觉得很有兴趣。我们也曾经也去问孩子,你觉得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样的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发表观点,他就蛮好奇的,带着这种好奇,带着兴趣,他就会想要去学习后面的知识。
这个是我们给孩子设定一个好的目标有多么的重要。我们在线上的音频课里面也往往会给孩子提出一些她自己很能理解的问题,但是背后很有深意的,例如为什么白雪公主的故事一定要发生在森林里呢?
我们相信每一个好问题,真正能够让孩子去赢取兴趣的问题,都是让他学习的动力来源,也是他未来创造力的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好问题引起了孩子的兴趣,我们就可以给孩子一些知识输入了,这个输入都是把它当做工具,不是当做必须让孩子背下来的。
童行线下课堂进行时
但是比如我们在这个大金月球基地这个课里面,想问孩子:你知不知道,如果你在月球上你要飞得多快才能逃离月球?你把宇宙飞船设计成什么样?
让孩子去设计自己的宇宙飞船的过程当中,他就学会了计算,他就学会了这些,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这些东西不是让孩子背下来,而是让他为自己的飞船去做努力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就学到了。
在这一些知识学习,信息输入的过程当中,我们还会注意锻炼孩子的综合性思维,后面我们再让他输出的过程里面会给到他一些思维模型的培养,比如说让他怎么能够更好地进行发散性思维的锻炼,然后让他在发散之后又聚合起来,让他能够更多地去考虑到其他人的需求和想法,以及他能够把想象能力与逻辑能力相结合。
这些思维模式是我们觉得未来最重要的一些东西。这就好比一个人,他马上要去大海,你如果能够使他自己学到如何去游泳,他肯定能非常好地应对这些大海的海浪,也许有些父母会觉得我说的有点抽象。
什么是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想象与逻辑能力怎么结合呢?
我举一个在生活里的例子,比如我和女儿在家里面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在一起画画,在一起画画的时候,我就会偶尔去问她,你画的这是什么呀?我说你画的就是衣服。那你能不能想一下未来我们10年之后,50年之后,你给我们每一个人都画一件衣服。你的爸爸会穿什么衣服?姥姥穿什么衣服?妈妈会穿什么衣服?
所有的这些引起她多重多样想象的事情都会锻炼到她的发散性思维,我们的老师也会引导孩子做头脑风暴,做很多发散性思维的锻炼。
聚合性思维就是当我们去真正做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可能头脑中想到了好多种方案,但是最终我们会考虑到我们这个项目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大家如何能够协同一致达到这个目标。
我们把每一种发散的想法最后收拢回来,找一个最切实可行的路径。这是我们在工作里面都经常会遇到的工作模式。
童行线下课堂进行时
其实我们在给孩子的项目里面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大家小组讨论,每个人都有很多好的想法。最后我们再去选择一个好的想法实际落地,这个在我们的课程里面就是去做商业模型的时候表现得最为明显。
每个孩子都有一些他们的小小的创业的想法,最后我们会选择一个最可实际可行的方案去落地,孩子也能够感受到一个项目到底是如何完成的?最终,我们会希望孩子整个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模型最终会转化为作品。
我们每一个项目都会让孩子去做出一些作品,在这个过程里面,他们就有团队合作去打磨。即使是我们线上的这种音频课。我们也会让孩子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作品,比如说艺术作品,还要他们一起合作的,还有他们讲的故事,画的画等等,孩子在这些作品里面都展现出非常惊人的创造力过程。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这个是我们之前的一些营地项目,让孩子去搭建自己的月球基地。我们还有其他的一些类似的项目。下个学期我们就会开线下的宇宙主题课,让孩子自己去设计太空飞船,太空城市还有其他的一些内容。
在家里面,父母怎么能跟孩子去进行这种类似的创造力的培养呢?其实就是接触孩子特别喜欢的话题。
比如孩子很喜欢恐龙蛋,能不能给恐龙设计一个我们今天的房子呢?比如孩子特别喜欢玩医生的游戏,那么可不可以让这个医生进入到人体内去进行一场大冒险呢?所有这一切其实都是让孩子带着乐趣去进行学习的、良好的项目。能给孩子设计这样良好的问题和项目就会是教育者和父母很好的功课。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上面这个视频是我们的另外一个创造力课程上,小朋友在四川的自然保护区,他们自己做的一个视频,这个视频从脚本设计策划到拍摄,剪辑,配音,后期花絮都全是小朋友自己完成。
我们最近也想做自己的视频节目,我们对接过市场上很多的视频团队。视频团队拍这么一集要好几万块钱。从拍摄到剪辑制作,最后做出来的质感还没有小朋友好。
我们的这个视频是10到12岁小朋友完成的,他们能完成到这个程度,他们一个月做4辑视频可能就有20万块钱收入了,那他们就先财富自由,然后再慢慢上学。你们可能觉得好笑,但这是真的。
我为什么放出来这个视频呢?我们现在很多市场上都报价很高,成年人并没有孩子那么有创造力,也没有孩子那么天真有趣,所以我们成年人真的不要低估孩子的实力。
孩子确实不太成熟,他们也许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是孩子他们原生的很多创造力,想象力,能力都是具备的。我们只要给孩子好的机会和好的引导,孩子就能做出让我们很惊奇,很惊奇的作品。
所以我们每一个父母最重要的是,在家里面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包容孩子、支持孩子,给孩子这些好的机会,让他们真正能够把自己的创造力发挥出来,每一个小朋友,他们其实都是非常有创造力的。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最后一个例子是我们在福建培田的一个课堂。建筑师带着孩子们去做一个公共空间的设计。
我们在福建培田的驻点是一个600年的古村落,在那个古村落里面有非常多的明代建筑,小朋友可以学到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建筑的知识,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让小朋友从一来了就知道他们要设计一个公共空间。这个公共空间是满足当地古村落的实际需求,他们就在这样的搭建和设计当中学到了当地的非常多的历史文化的知识,并把这种历史文化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建筑设计当中。
小朋友都做得非常好,他们做的一些建筑设计是很复杂的,那也许说不准这里面就有小朋友以后成为建筑师,成为那种创造力的设计师。
05
创造力需要生态系统培养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其实创造力真的需要一个生态系统来培养,创造力不是根据套路模型训练出来的,创造力一定是长期不断发展磨练出来的。
有的时候我们在听到一些说法,我们要建设创新中国,或者领导有的时候把我们一些小组组织起来说现在公司要转型,做一些创新型产品。如果你从来没有做过任何的创造力产品的话,突然无中生有去做,那几乎是没有可能立刻就做好。
创造力是一个不断反复磨炼的过程,除了童行学院这种课堂以外,父母最好在家里面也鼓励、支持孩子做一些创造力的产品。你要知道他们今天的锻炼对于他们10年以后,20年以后找工作那可能都是至关重要的锻炼。
创造力系统最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孩子的兴趣,能够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兴趣动机。按照他们真正特别有兴趣的方向去鼓励,比如有的孩子就特别有兴趣,就画故事,讲故事。有的孩子他就是特别有兴趣动手去做,看电路板去做拼接。有的孩子他就是特别有兴趣去做组织工作,去召集大家一起去玩。

不管每个孩子有任何的人格,在他特别有兴趣的方向都是你能去鼓励创造力的方向。因为创造力,它一定是要有自己内在的动机,兴趣,去引导。每一种人格都是值得被尊重的,这就是创造力培养的第一个系统—动力系统,我们每一个父母其实都应该去支持到孩子自身的动力。
童行线下课堂进行时
第二个系统就是支持系统,就是父母的教育理念,方式,管理模式,激励机制和发展机会等等。这个更多的是父母对于孩子的一些创造性的行为,是给予奖励还是给予否认。
比如说孩子,他在做一个作业题的时候,可能这个作业题本身是比较开放的,但是答案又是很单一的,可还是做了一些和答案很不一样的答案。那父母是什么态度呢?你怎么做得完全跟这个标准答案不一样?你一定是错的,这是一种很严苛的态度。
如果父母跟孩子是种很Open的、很开放的态度,可以去探讨一下,为什么这个答案是这么说呢?他会不会错了呢?标准答案一定是对的吗?那你是怎么想的,能够有这样Open态度就是有很好的支持系统。
最后是资源系统。一个人的创造力,他如果完全没有资源支持的话,可能也是无本之木。所以,这个知识系统就是像有知识专业的技能,方法,工具设备等等。
比如在我们的课上我们讲这个动物图腾的时候,会告诉孩子各个民族的图腾,大概都是有哪些动物,我们会给到他们合适的彩纸、卡纸,然后会指导他们去进行艺术创作。
这些专业技能是一个人必须需要去学习的,但前提条件是这是一个他发自内心热爱的,很有兴趣的方向,并且他有很好的鼓励系统让他敢于去试错,敢于去越做越好,最后这些知识和技能才成为工具,帮助他们够把一个创造性的产品制作出来。
06
有利于创造力的社会环境
怎么样的社会环境能够更有利于个体的创造力?包括文化与物质便利,对文化刺激的开放,注重正在生成的,而不是注重已经存在的,无差别的让所有人使用文化手段,允许接受不同的,甚至相对立的文化,对不同的观点容纳及其兴趣,重要人物的相互影响,对鼓励和奖励的提倡等等。
所有这些有利于创造力的社会环境都是我们现在需要去提倡的,也是我们要一起努力为我们的孩子们要营造的社会环境,当我们都给孩子更多的和更丰富的一些文化刺激,当我们有更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孩子去关注一些正在生成的东西,孩子都有可能变得更加有创造力。
我这次讲座的内容基本上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我自己是非常会看到未来的,未来它一定是一个跨界的未来,一定是科学、人文、艺术相混搭的未来,一定是创造力的未来,所以我今天更多的是从未来的角度去讲一下创造力的培养,这个更多是用我们课堂中的一些实践方法,但是其实这种方法是相通的。
我们会把同样的思路和方法带到我们音频课程当中,也带到我们马上要推出的APP课程当中,我们是把其中背后的思维模型培养和这种思维能力的锻炼,当做我们最核心培养的方式和目标。
童行学院其实就是希望这样的通识教育的思想理念和工具方法真的能够帮助到孩子,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长远的路上能够有很好的助力和培养,我们今天教给孩子他们什么样具体的知识,他们以后能用的上呢?真的不一定,我们今天教他们的知识,他们可能20年后有很多很多都是过时的。
那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呢?我自己觉得就是要去教他们一些非常具体的能力,比如说我们不用教他们叶子里有叶绿素,如果只是教了这一个知识点,其实没什么大用,叶绿素有什么用呢?但是如果我们教他们,你看古代科学家是怎么发现叶子有叶绿素的,那他可能会用这样的方式去发现未来的一些商机。
童行线下课堂进行时
这就是我们今天对于如何教孩子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的总结。就是任何一个知识,比起记住这个知识,比起记住这个公式,比起记住这个题目的算法,更重要的是去想想它是怎么来的?它是如何推导到今天,到它有什么样的影响?
也就是比答案更重要的是问题,只有问题引起孩子的思考,引起孩子真正发挥创意去做事情,这个过程带给他的才是一些可以真正携带到未来的有用的能力。
像我们线上的音频课一年500节课程,每一节课程里面都至少有四五个从孩子视角提出的问题,那么这一年500课程里面就可能有2000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孩子关心的。
每一个问题都是能够引起孩子思考的,那么每一个问题背后其实都有知识,但是这个过程的知识,不是让孩子背下来的,而是让孩子去自己思考。
我们线上课、线下课都秉持着这一样的宗旨,就是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思考,然后他可以表达观点,可以自己得出一些结论,而我们的父母更多提供的是给他一个专业技能上和知识上的支持,而不是灌输。
我们提倡的是知识型父母,他就能够支持到孩子的自我发展。可能具体落实到家里该如何去进行这样的操作呢?我前面也已经提到了。
首先,父母需要对孩子的多种多样的尝试给予包容的态度,比如我女儿在学习英文字母ABCD的时候,她经常写一个字母就开始画画了,她把B画成一个大肚子的小人,等等。
这种情况下,父母是很生气很生气呢,还是父母可以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呢,我自己觉得父母是可以给一定的空间,可以赞扬她一下,她把字母改成小人这样的一个思维过程其实是很好的,但是父母也可以后面跟孩子去讲一下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不能随随便便的做很多的调整,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好的思维锻炼。
童行线下课堂进行时
现场Q&A
在讲座前我们收集到不少的问题,因为时间有限,景芳挑了几个比较典型的问题来回答。
一、扼杀创造力的常见做法和话语?
景芳:我认为扼杀创造力最主要的就是给孩子传递一种只有权威说的才是对的,或者说非黑即白,这样一种思维观念其实都还蛮扼杀创造力的。
就比如上次我听说有一个语文期末测试,他讲的是仙人掌的一些好处,最后的问题是:你觉得你喜欢仙人掌吗?正确答案是必须要喜欢。
有一个小朋友答的是:我不喜欢,因为它放在危险的地方可能会扎到人。结果就没有成绩。这种时候如果作为父母说:你怎么答不出标准答案呢?或者这就是错的。这些其实都还蛮扼杀创造力的。
创造力就是允许另辟蹊径。当然另辟蹊径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跟孩子讲,现实有一些限制性因素,可能这个考试老师一直这么判,可能会跟他讲一些在现实当中,在集体当中,你必须多少得符合集体的需求,这些现实因素我们是可以告诉孩子。
但是我们不要给孩子传递一个:只有唯一正确答案,其他,你只要想想就是错的,你胡思乱想这件事就是错的,你必须得作出正确答案,稍微不同意见就是错的。我们不要给孩子这种僵化的思想意识,一旦有这样的意识,他将来就很难踏出一步,真正有创造力的一步。
童行线下课堂进行时
二、如何看待模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就像绘画和乐高。有的人认为不应该指导,有的人认为需要模仿之后才能创作,我们怎么看这种情况呢?
景芳:我的观点是我们去做很多的事情,包括绘画和乐高。第一位还是表达,第二位是训练。表达和训练,这其实是不同的阶段人所接触到的工作。
比如说像小朋友,他去画画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这是不是一幅艺术品,也没有想到说这个东西的形体和真实形体有多么接近。
但是小朋友,他就会把他自己心中想的故事给画出来,比如他怎么骑着喷火龙,然后怎么到了一座森林冒险,后来又怎么来到一座小岛上等等,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是小孩子的表达。
他在这个里面有多少美术技巧呢?可能没有。其实我也听过一个专家讲过技巧,等九岁以后再学也来得及。在他从1岁到9岁之间那段时间让他先学会表达是比较好的,我作为一个写作者也是认同这一点的,先学会表达,然后再学习那些写作技巧至于模仿,我也觉得模仿完全不是问题。
这个通识故事课是我亲自撰写的一门课,200节课,40万字的稿子都是由我来撰写,并且录音,这个里面是把我自己所有对于教育的想法,对于教育的想象都给做进去。
解读故事中文学的深意,在解读背后的科学知识和历史知识,我把自己对于如何通过阅读来培养孩子创造力的这些思考都写进了这个通识故事课。
近期我们推出了课程配套的礼盒,包含《哲思之旅》永久课程卡和7样游戏化教具,送礼自用都很合适。
有很多父母都在问如何在家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之前有一幅有意义的图,大家可以记住一下,一个是我们在家里面给孩子营造这样温暖和鼓励的环境。第二个是我们可以给孩子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一个有趣的目标。
比如,你能不能找找为什么可乐的瓶子它这么满,它这么鼓?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试试可乐瓶子里面这个气是怎么样顶那个盖子的?那像这样的一些小问题都很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兴趣,去探索。
除此之外,我们鼓励孩子开脑洞,去发散思维,也鼓励孩子去聚合他的脑洞,能够真正为了目标可以有逻辑地进行推导,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思维模型的培养和作品的打磨。
我相信有这样的几个过程,孩子就会对创造这件事不陌生也不害怕,等他创造过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他创造了十次以上,他自然就成了一个创造性的人才。
创造性人才,一定是通过这种实践而锻炼出来的,所以无论是童行学院的课堂还是我,都希望童行学院的父母们都能够给孩子营造这样的创造力的机会。
童行线下课堂进行时
三、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对万事万物都很有好奇心,创造力很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力会减弱,在学校和教育或者家庭教育的过程当中会不断地减弱。那如何持续的进行创造力的激发和培养呢?
景芳:因为确实我们在学校里面有的时候太过于强调唯一的正确答案,让孩子都得去猜什么是正确答案,那就是不太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因此我还蛮希望父母给孩子多一些空余时间,多一些额外的时间,让孩子能够真正去接触到一个更大的世界,让孩子能够去想一想说OK,我在这个大世界里,我到底想往哪去啊?我到底想做什么呢?孩子抬头看看天,其实跟让他低头走路一样重要。
以上就是景芳针对关于创造力的一些典型问题的回答。
欢迎父母们能够成为童行学院的长期的合作伙伴,成为我们的朋友,加入童行学院的社群,未来景芳还会在童行学院的社群里跟大家继续交流,而景芳对于孩子创造力培养,启发式教学和以及其他的一些教育思想都融汇在我们童行学院的课程里面了
近期我们推出了课程配套的礼盒,包含《哲思之旅》永久课程卡和7样游戏化教具。希望大家能够成为我们童行学院长期的朋友,我们可以一直走下去。
价值839的「哲思之旅礼盒」,现在仅需529元。
礼盒包含:价值499元的《哲思之旅》课程卡,以及7样专属定制游戏化教具。
限量礼盒热销中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互动话题
对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你有哪些心得和疑惑呢?文末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拓展阅读
12
郝景芳
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得主
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
童行学院创始人,2018年世界青年领袖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