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遥念父母情
文&图 | 远方的守护者
         (本文已经作者授权)
昨天是农历七夕,中国古老的民间节日,现代的情人节。

早起,划拉朋友圈,满屏温暖色,各种恋人爱夫妻情。原来的同事婧,她的七夕更是别样风情。美丽知性的她,应朋友之邀一起外出吃饭过七夕,两口子着急出门,锁上了门,却没有拿钥匙。于是乎,只好电钻氧焊呜哩哇啦,安了把新的指纹锁。她是一个幸福的人,心中装满了美好,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换着他人,鸡飞狗跳的事,她朋友圈一句“安把新锁寓意总是很好的”。是的,新锁会帮她锁住满屋子情爱与幸福。
今年七夕的我,受疫情阻隔,还滞留在硅谷。七夕可能是一个容易动情的日子,今天突然格外挂念远在万里之遥年迈的父母。儿女是上天赐予父母的情人,这份情,再远的银河也阻隔不了,别说是地球的一个太平洋。
父亲17岁师范毕业,1950年参加工作,一生教书育人,酷爱文字,写诗赋词,60年代曾是湖南日报的特约记者。家庭出身不好的他,爱国爱党,爱学生。父亲与世无争,正直善良,是个当之无愧的合格党员,优秀教师。他用微薄的工资暗暗资助的学生,很多事业有成,父亲从来无欲无求,两袖清风,清廉一生。母亲常说他是老学究、老书生,但这没有丝毫夸赞他的意思,满含的是因为父亲不善家务、不会钻营,家里吃喝拉撒全靠她操劳的无奈与不满。其实,年轻时候的母亲非常的开明,拮据的年代,让她的付出变得更为沉重。子女的出息,是她在父亲面前最大的骄傲。
其实,那样的岁月,生存尚且艰难,父亲除了让子女读书受教育,碰到吃不上饭、交不起学费的学生,手长袖短又善良的他,暗中他还得伸出短袖的手,拼力的拉一上把!想想,父亲又何尝容易。
现如今,物质丰富,生活无忧,久居城市的父母,每隔一段时间,心心念念的就是想回趟老家,回到前些年建好的小楼,回到不算精致,却很舒服的小院,过几天他们心中的田园生活。老人心中的田园,不是都市人心中漂亮小圆桌上飘着热气的清茶,不是绿荫下晃动的摇椅,不是小桥流水。老人心中的田园是一种情愫,一种对故土的依恋。         
老人身体硬朗时,我们姐弟几家,常会在节假日开车陪着老人到小楼短住 几日。小楼竹林环抱,院前有堂弟帮着栽种的桂花树,隔着马路是一片稻田,环境还真清爽宜人。每每这时,老人惬意之情溢于言表。拎一把小凳于院中,尽管看到的是同样的日出日落,同样的云卷云舒。但在老人心中,这里的日月星辰下,有泥土气息。城市街边路旁的景观花虽然娇艳,哪比得上这里稻花的隐逸秀美。更有不时飘来的问候与搭讪,那是从院前马路上经过的,身上混合着汗水和泥土气味的亲邻的乡音。
过往的乡邻,远处的青山,近处的田野,屋旁的池塘,这些都是老人心中真实的田园,都藏着诗,藏着词。少小离家,几番兜兜转转,再努力回到原点。也许,这就是世世代代普通的中国人追求的精神田园。
我明白,岁月无情催人老,随着二老身体的日渐衰老,这样的田园生活会逐渐变得珍贵。
其实,真的应该感恩。感恩我们年过半百还有这样的时光,陪着父母聊天拉家常,感恩我们还有这样的借口,因为父母,兄弟姐妹侄儿男女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热热闹闹。父母是根,父母在,周围总会枝繁叶茂。
七夕是夫妻续缘的日子,也是织女与儿女相聚的日子。老天保佑父母身体健朗,明年七夕,让我有机会陪着去小楼共享田园。
END
更多精彩 
「候鸟长辈生活感受分享」
「智者思源」读书会及好文分享
「候鸟日记专辑」
「长辈回国历程及经验纪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