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只要人人都有一颗友善互助的心,和一颗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的眼睛,就可以海外处处有芳邻。
愿每一位候鸟长辈们都有好友、有知己、有芳邻。

图 | 雷(LHH)    北美候鸟摄影拍照群
异域有芳邻
文 | 周梅
(本文已经作者授权)
五年前,我们一家从美东密歇根州搬到了美西加州的圣芭芭拉。我们所租住的这个只有30多户的小区,两面环山,一面是旷野,一面是高速公路,显得极为偏僻。白天晚上都是静悄悄的,没有一丝生机。
我想这里会不会住着几户中国人呢?只要有一个祖国大陆的同胞就可以交流,生活就不会寂寞。
一天,我看到一个疑似中国面孔的中年男人就用英语问 ,"Are you Chinese?"(你是中国人吗?)
他摇摇头 "No."
我失望了。过几天又看到一个疑似中国面孔小姑娘,就又问:“Are you Chinese?”。
答:"I’m Korean."(我是韩国人。)
回家后我对女儿讲了此事,女儿说,“你别问了,人家是一家子!”
我好失望。原来这30多户中只有我们一户是中国人!在寂寞中我领略了度日如年的滋味。
2018年初我们一家又从圣芭芭拉搬到了旧金山湾区,这次我们租住的地方是一个人口密集的社区。放眼望去,绿荫环抱,环境整洁,穿着民族服装的印度人比比皆是,有没有中国人在这里居住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一天我推着小外孙女从一排公寓路过,一个中年妇女正上下打量着我。我一看她的容貌,心想会不会是中国人呢?还没等我开口,她便微笑着迎上前来,用普通话问我:“你是中国人吗?”
我说,“是!”终于遇到了祖国的同胞!我心里窃喜,“你是哪里人?”
“天津人。你呢?”
“河北邢台人,我们离的很近!我姓薛”。
彼此又问了年龄,巧得很,我们同是花甲之年!相互留下了地址。大有一种“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觉。
异国他乡,不会英语,不会开车,不能与外界沟通,使生活一下子黯然失色。可自从结识了中国邻居后,给我们彼此的生活增加了乐趣。那一天,门外传出敲门声,我以为是快递,打开门一看是邢台的薛姐。她给我送来了热气腾腾的馒头、花卷和千层饼,怕我看孩子没时间做,她多蒸了几个。无功受禄又是萍水相逢,我不好意思接受,但又推辞不过便收下了。过了几天,我做了四喜丸子,给她家送去品尝。
一天晚上,我们共同在小区里散步,我突然感到头晕,便对她讲了。她赶忙将我拉到了她的家里,测试了一下我的血压。高压150,低压100。她曾当过“赤脚医生”,忙对我说,“血压有点高,你自己一定要注意呀,有没有药呀?”我遗憾地表示没有。从她家出来,她一再叮嘱我要注意休息,少吃盐,多吃芹菜等等。
第二天,薛姐竟拿着配置的中药来了,她的女儿在美国读医学博士。昨天她将我的事情和她女儿讲了。她的女儿连夜给我用“吴茱萸”等中药药材配置了几副服帖,她还亲自帮我贴在了脚心的某个穴位上。顿时,一股暖流温暖了我的全身!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我对此体会颇深。
8月的一天是薛姐外孙子尧尧的三岁生日,我们几个中国家庭的孩子一起前去祝福。大家用中文唱起了“生日歌”,蜡烛点燃后,大家分享了尧尧的生日蛋糕。尧尧的母亲说,这是儿子移居美国后的第一个生日。原来以为只有他们一家人会很孤单很寂寞,没想到社区里的中国人亲如一家。晚上我们还在公园里进行了生日派对,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阵阵欢声笑语,引来了印度人、美国人羡慕的眼光。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们租住的这个约有200多户的小区里,只住着七八户中国人,来自于祖国的天南海北。在国内我们可能擦肩而过却不曾相识,但在异国他乡,我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在薛姐的介绍下,我们这几户中国人相互认识了,我们抱团取暖,互相帮助。傍晚时分我们常常聚集在一起交流,既有做菜的技法,育儿的经验,也有对家乡的思念。异域有芳邻,使我们守望相助、彼此温暖;异域有芳邻,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情趣盎然;异域有芳邻,使我们感到家乡未曾远去,亲情未曾远去,祖国未曾远去!
2018年8月23日于美国旧金山湾区
2020年8月26日修改
本文曾发表在《世界日报》中文版
END
更多精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