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
入藏,1951
》的番外。

文章开始,我们先一起来回忆一下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背景”和“技术路线”:

1. 噶厦政府谋求“藏独”,拒绝和平统一
2. 中央见和平统一无望,准备武力攻藏
3. 噶厦以武拒统,并呼吁外部势力干预
4. 解放军攻克“藏东门户”昌都
5. 拉萨震动,准备了和谈和流亡两手牌
6. 双方达成“和平统一协议”

7. 形势所迫,
噶厦政府
接受“城下之盟”

8. 1959……
看完上面的“平藏技术路线”,相信很多朋友都会立刻联想到台湾。
目前台海局势的1、2、3阶段,是完全按照1951年剧本来进行的——

1. 台湾政府谋求“独立”,拒绝和平统一
2. 中央见和平统一无望,准备武力攻台
3. 台湾以武拒统,并呼吁外部势力干预
平心而论,台独、藏独分子有“以武拒统”的想法,可以理解。
自古以来,想要割据一方的政治势力“和平交出权力”,谈何容易啊!

所以,破局的关键一招就来了:

4. 解放军攻克“藏东门户”昌都
不愿意“和平谈判”是吧,那就把刀架到脖子上逼你谈。

在这一步中,台湾的“昌都”,是澎湖。
澎湖群岛卫星图
澎湖群岛东距台湾本岛约50公里,西离中国大陆约140公里,由97个大小岛屿组成,总面积128平方公里。
作为台湾最重要的“离岛”,澎湖扼守台湾海峡要冲,自古以来便是往来台湾海峡船只的中继站和各方军事争夺的要塞。

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有“守江必守淮”之类的古训。

对于台湾,这句古训便是“守台必守澎”。
澎湖历史上曾是频繁的古战场,近代以来这里发生过四次著名战役——

  • 1622年,荷兰攻澎湖
  • 1683年,施琅攻澎湖

  • 1883年,中法战争

  •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其中,荷兰东印度公司、郑成功、施琅在武力进攻台湾的时候,均以澎湖作为战略跳板。
以施琅攻台为例。
康熙二十二年夏,施琅率福建水师两万余官兵分乘两百多艘战舰出征台湾。
六月十四日(1683年7月8日),施琅大军从福建东山岛出发直扑澎湖。
次日,台军哨船发现清军已到花屿、猫屿一带,赶紧回报澎湖守将刘国轩。
当晚,施琅海军在澎湖南部的八罩岛安营扎寨,将该岛作为澎湖决战的清军大本营。
经过数日激战,施琅成功击败郑氏澎湖守军。

刘国轩战败的消息一出,郑氏王朝内部军心大乱。
不久,延平郡王郑克塽率众薙发降清,结束在台湾22年的统治。
八罩岛又名望安岛,位于澎湖南部,今天是澎湖县的一个乡
话题回到今天。

军迷朋友们都清楚,台湾有个年度大型军事演习,叫做“汉光演习”。

话说最近十几年来,“汉光演习”从未演练过海空军兵力增援金门、马祖的科目。
换句话说,在台军高层眼中,金马早已不是曾经的“第一道防线”,而是妥妥的“弃子”。

2000年以来,金门马祖的驻军被多次裁撤。

时至今日,一旦有变,驻防金马的台军也只能是“象征性”的比划一下了。

澎湖则不同。

目前澎湖陆军防卫指挥部兵力有约8000人,下辖4个营和直属部队,指挥官编阶陆军中将。
由于该部队前身为陆军第四十三军(台南军),所以名义上是一个军的编制。
不仅如此,澎湖还驻有台湾海军146舰队,空军马公基地等。
如果解放军并不是像马英九预计的那样“首战即终战”,而是采用“以武逼谈”的半和平方式收台,完全可以通过一次“军事演习”假戏真做,攻下澎湖以震慑台湾。
实际上,在《对台作战计划 2.0》中,有人的确也曾这样想过。
澎湖县政府
最后,我们引用一段来自台湾某智库的“国防情势月报”。

岛内的专家用清朝末代台湾巡抚唐景崧的话,作为澎湖军事重要性论述一文的结尾——

“夫争台湾者,必争澎湖。盖以澎湖可泊兵船,以为根据。若我不能保澎湖,则台湾陷于孤立,其势难守”
参考网址:indsr.org.tw(在网站首页的“研究成果”一栏中可以下载各类文档)
站在晚清的历史背景下看,唐景崧所言很精辟。
不过,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摆在大陆面前的选择就太多了——澎湖也仅是其中一种罢了。
历史总是有很多巧合。
剧本选来选去,回到1951年最初的起点也未必不可能。
待到那时,谁又会是台湾的阿沛·阿旺晋美呢?

时至今日,恐怕岛内有的人已经在思考这些问题了。

(全篇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