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蓝字“24楼影院”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记得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2010年,网络小说《吞噬星空》横空出世。

一经问世,就成为起点中文网的种子选手,点击率和收藏率都刷新了记录,作者“
我吃西红柿”在《星辰变》之后又火了一把。

为什么《吞噬星空》能迅速成为限量级网文?


三个字:没见过。

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一部网文能
拥有如此宏大的科幻世界观,把科幻玄幻、打怪升级、小白成长、末世景观、种族入侵巧妙融合为一体

当年就有很多读者直呼不过瘾,期盼着这些天马行空的场面能被直观视觉化。

等了十年,
动画版《吞噬星空》终于在前几天上线腾讯视频。
影像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小说里,可以随着情节发展,将故事背景缓缓道来;但动漫更依赖于以画面输出内容,通常会在开篇就把故事背景交待清楚。

《吞噬星空》在第一集开端,就以“读取历史档案”的方式铺陈大涅槃时代的背景:21世纪上叶,全世界受到RR病毒的侵袭。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人口就锐减30亿。幸存者产生了抗体进化得更强,部分动物们则蜕变为怪兽。

怪兽与人类的战争,从此拉开帷幕。人类兴起尚武之风,其中的强手便被称为武者,他们的使命是保护家园。



高三学生罗峰住着廉租屋,却拥有远大的志向。他的身体素质好于常人,具有运动天赋。


一次偶然的机会,怪兽黑冠金雕冲破防护层,入侵城市,造成骚乱。一片混乱之际,武者露面解除危机。


目睹这一切的罗峰深受感染,暗下决心要成为武者,保护心爱之人与家国土地。


高中毕业后,他受到极限武馆教官江年的青睐,被鼓舞去参加准武者考核,并在武馆接受了专业化训练。

看到目前更新的第二集,故事的脉络已经很清楚:它讲述的就是罗峰如何愈战愈勇、成为武者守护地球、走向宇宙打击巨兽的故事。

少年成长史,跨越多年仍是为人津津乐道的母题。
我们总是乐于看到:一个纯粹赤诚的少年,一步步踏入江湖或庙堂,在权势、道义、爱欲的漩涡里沉浮俯仰。

因此,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科幻小说,这种类型的男主角往往容易出彩纷呈。

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借郭靖之口劝诫杨过:“行侠仗义,救人困厄,侠之小者……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这句话形容罗峰的理想倒是很贴切。起初,他只想
保护爱人家人,算是侠之小者。后来,随着对人类处境的了解,他变得深明大义、晓明大体,以保家卫国为己任,这便是侠之大者

武者的概念,类似于钢铁侠一样的超级英雄。
他们原本是凡夫俗子,在科技的支持下,戴上特殊材料的机甲,从此不必与怪兽徒手肉搏。

我们热衷于超级英雄的心理根源很简单,他们是大众的安慰剂,承担着时代责任。《吞噬星空》里将罗峰塑造成
东方式超级英雄,他的征程也不限于地球,而是冲向了更广阔的宇宙星河。
《吞噬星空》的很多设定都是围绕“华夏特征”展开的,那么动画版自然沿袭了此优点,呈现原汁原味的东方审美

城市景观以熟悉又陌生的质感打开观众的回忆宝殿:悬浮在半空的轻轨、蛰伏在地下的地铁;目不暇接、密密麻麻的霓虹灯招牌;高耸入云、鳞次栉比的公寓社区……颇具
赛博朋克风格

剧中的城市雏形是
重庆、香港与上海,依托这三座城市的代表性地标绘制了相关场景。摩登、古朴、复古感与未来感被打碎重塑,共同构建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未来都市

再来看剧中的机甲,目前露面的并不多,罗峰的红色机甲抢足了风头。他在早期属于极限武馆,装备较为阳刚简洁,不同于HR联盟的华丽风格。


红色,又是东方美学里正统肃穆的颜色。当这一抹神圣而崇高的亮色,涂抹在高科技煅造出的机甲上时,无异于一次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在把“国风”刻烟吸肺的同时,《吞噬星空》还打造了
废土美学风格

所谓废土,指的是:“环境被彻底破坏,自然资源被消耗殆尽,纯净的空气和水极其罕有,最终仍不免面临厄日。”



废土美学的关键词就是:
厄日感、破败感、未来感
。它是在这些概念的碰撞下,旁逸斜出的另类美感。


具备废土美学的电影有不少,例如《疯狂的麦克斯4》《遗落战境》《移动迷宫》等等。但运用于动画的还真不多见,《吞噬星空》开了先例。


最典型的是第一集开篇,伴随着“大涅槃时代往事”的念白,镜头一一掠过活在肆虐的城市、核武器爆炸后的废墟、冰天雪地的地下城。厄日情调的渲染下,尽显苍凉凌冽的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核弹爆炸的场面,还特意致敬了米开朗基罗的名画《创造亚当》。
当时间线拉回五年之前,罗峰和好友站在天台上眺望远方。此时此刻,镜头仿若观众的眼睛,我们与他们站在同一视角下凝视着旧世界废墟:倒塌的房屋地基、摧毁的大堤长坝、道路崩塌的断桥,皆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

废土景观之美,不仅仅在于被毁坏之物的视觉冲击,还在于沉郁顿挫的悲剧氛围。

旧文明已被摧毁,新文明尚未建立,人类的命运将何去何从?这是萦绕在罗峰心头的问题,亦是观众迫不及待想看到的剧情转向。

在《吞噬星空》惊艳视效的背后,是抠到细节的精神和特效技术的支持。

它由
中国的玄机科技和英国的AXIS公司共同制作。
其实,制作公司在特效细节中下的工夫,难以一眼辨别出。只是从肉眼的角度看,它们的质感和细节增加了。

例如武者们身上的机甲,粗略一看,只觉得它们形态各异,似乎是由不同的材质做成。

实际上,制作团队在前期耗费了大量时间,使用
合金、高分子、指示灯等多种材料,力求还原不同派系的不同机甲风格。为了让机甲更好地融入环境,还使用物理相机和物理灯光检测了不同环境下多种材质折射灯光的效果

再如剧中的怪兽,肉眼看,可以分辨出哪个是黑冠金雕、哪个是血蝙蝠。它们时而盘旋,时而滑翔,时而鼓翼,给人以压迫感。


怪兽的制作也绝非易事。毕竟,网文作者在写书时可以天马行空、奇思妙想;但把它们真正做出来,既要考虑还原原作,又有兼顾技术限制。

怪兽体型巨大,面目狰狞,和人类同框时形成鲜明的大小对比。剧中正是以怪兽之宏大,凸显人类之渺小。这就交给了制作团队更大的难题,他们一方面
刻画怪兽的大而可怖,一方面又没放弃对怪兽毛发的雕琢。当镜头拉近,可以清楚看到怪兽们的粗糙毛孔。

《吞噬星空》在注重搭建大场景的同时,也不忘对小细节的把控。


以南岸小区为例,
短短几秒钟的空镜头,背后是1.7万个模型组件。至于这片贫民窟的动态元素(车辆、风扇)等,全部由蓝图工具智能设定。为了呈现可信服的生态社区,后期还会搭配智能AI人群。

小细节则详尽到空气里的微尘、凝结住的水汽、淅淅沥沥的雨滴、席卷而来的风沙,试图打造一个真实可信的空间。制作团队为此配套开发了
环境快速切换的工具,以满足多样化的拍摄需求。
说了这么多,你或许会问:《吞噬星空》有无不足之处?

当然是有的,我们不能忽略硬件条件的限制。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依然是当今国漫市场上的探索者与突破者,开辟了国产科幻3D动画的先河。

以技术尝试着上限,以风格吸引关注。无论是对于书粉漫粉还是国漫市场,都意义非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