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好多读者说找不到我们公众号了
大家星标一下,下回就能正常看到推送了哟~
解锁更多精彩内幕
领峰会,汇聚100000名创业投资精英。在这里,读懂商业,遇见投资人和合伙人!
作者:木棉姐姐
来源:木棉说(ID:mumianshuo)

前段时间,《财富》杂志推出了202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榜单。
在今年的榜单中,包括中国平安的陈心颖、格力电器CEO董明珠、滴滴出行总裁柳青、阿里CFO武卫在内的11名上榜者来自中国。
剖开她们的人生,我们总是可以在她们身上找到这样或那样的相似性。
还有一些不在榜单,我们又比较熟悉的商界女性,比如,孟晚舟、陶华碧等等,也或多或少都有这些共通之处。
能成大事者,往往都具备这些特质。
对自己狠
柳青24岁刚硕士毕业进入高盛那会儿,经常早上三四点下班,睡几个小时,9点又回来继续上班。
有时迷迷糊糊跟出租车司机说,“我要去长江中心”或者“我要去旧山顶道”。
得到的回复往往都是,“你就在长江中心”、“你就在旧山顶道”。
入行第一年,她在高盛基本每周工作100个小时以上,最高纪录达到140个小时。
体重飙升和满脸爆痘,让她看起来憔悴到像42岁。
加入滴滴后,因为周末要开会没时间陪孩子,她每天晚上9点下班,哄完孩子睡觉,11点在自己家楼下和团队继续开会。
可以说,正是靠着这股狠劲,才有了今天的柳青。
在这一方面,董明珠有过之无不及。
她对员工狠,对自己更狠。
刚入职格力时,连空调是什么都不太清楚的她,被派去追上一任同事留下的42万债务。
当时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纷纷劝她放弃。
她却斩钉截铁地说:
“我是格力的员工,今天接替了他的位子,我就要对企业负责。”
接着,天天都去堵那个欠了债的经销商,并放狠话:
“你要么还钱,要么退货。否则从现在开始,你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
堵了40天后,那人终于受不了了,同意她把42万的货物拉回去。
车子发动的那一刻,董明珠哭了。
也正是这件事,让当时的总经理对她刮目相看,让她开启了一段销售界的传奇之路。
其实那个时候的董明珠,已经36岁了,虽然是销售员,但完全对营销一窍不通。
全靠下笨功夫一点一点积累。
领导3天要求完成的任务,她总是能在一天完成。
第一次跑市场,坐火车一天没吃东西晕了过去,醒来后第一件事想的就是跟老师傅学销售技巧。
几天后身体还是不舒服,一检查,才发现臀部摔骨裂了,而她浑然不知,只拿了些药,便继续跑市场了。
在格力的30年,她一天也没休过假。
白手起家,7次问鼎中国女首富的吴亚军身上,同样有这一点。
她甚至直言,自己唯一的嗜好,就是干活。
在职场,女性其实比男性更难。
她们除了工作,往往还要兼顾家庭和孩子,面临生育后重返职场的尴尬期,像孙洁和柳青,都育有3个孩子。
于她们而言,在职场的生存法则就是:
女人不狠,地位不稳。
想要在金字塔顶端站稳,唯有激流勇进。
得人心
做企业,要得客户心,也要得员工心。
2018年,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后,曾写过一篇日记。
昨天晚上,一封日本人的来信,在朋友圈内小小地刷屏,着实让我温暖了一把!还是那句说过无数遍的话,人间自有真情在,当自己遇到危难的时候,才知道曾经被这么多的陌生人关爱着。保释的那天,在法庭等着办手续,律师跟我聊天说,有不少陌生人打电话到律师事务所,说愿意用自己的财产为我担保,即使他们根本不认识我,甚至他们不知道我,但是他们知道华为,他们认可华为,所以他们也愿意相信我。我的律师说,他从业四十几年,还从来没见过,这样愿意为陌生人担保的事。听着律师的这番话,我禁不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这么多人愿意相信我,愿意信任我的陌生人。日本福岛地震的时候,我正好在美国IBM总部,参加为期一周的 Workshop,正为是否启动IFS变革,以及IFS变革的范围,与IBM资深财务专家进行最后一轮详细沟通。
那个时候,公司刚刚决定将所有的应急预案交给财经来负责,包括战争、瘟疫、动乱、地震什么的,由财经与业务团队共同制定各种场景下的应急预案,平日里组织演练,以便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预案,公司各个部门也能按照预案的设计快速集结、快速响应。因为我在美国确实走不开,让孙总一个人去了趟日本。

从美国回来后,把我们在美国 Workshop的收获,组织财务的同事们进行分享和讨论,大家达成基本共识,形成可以与IBM沟通的财经变革的思路后,我就定机票去了东京,到日本代表处去跟大家开会,讨论灾后重建的工作安排,包括客户网络的抢修,以及我们自己的日常运行。在我去日本之前,公司的应急工作组已经成立,孙总也刚从日本回来,也没有什么太多需要我做的事情,我就是跟日本代表处把震后两周的工作再次梳理了一下,跟大家在一起把工作顺序核对了一下,自己也记了很多笔记。
日本地震,是财经组织第一次接触危机预案的设计及实施,虽然,在那次日本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中,我们的不少环节在协作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但帮我们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几年之后的尼泊尔地震,我们的危机预案完全能够及时和充分地支撑着灾后重建工作,也得到了尼泊尔客户的高度赞扬。
这次经历,我很少提起,也没什么可自豪的,只是我的分内工作而己。好人终有好报,没想到,八年之后,这份回报以一个普通日本人的来信展现在我面前,让我的心里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与宽慰。自豪,是因为在那份不确定下,我踏上了去日本的航班,勇敢不是因为不害怕,而是心中坚守的信念;宽慰,是因为上苍始终能看到我们的努力,也从不忽略我们付出的努力。
在日记里,孟晚舟提到一件事。
里面提到一位日本友人给她写的信,那人对她的遭遇表示悲伤,并决定声援孟晚舟。
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
“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时,其他公司都在撤退、逃离,只有华为,在危险还没有排除的情况下,毅然进入灾区,抓紧抢修被地震损坏的通信设施。”
那次地震,孟晚舟第一时间飞去东京,当时整个航班除了一个日本人之外,就只有她了。
而那位写日记的日本人,刚好是那次地震的灾民。
当所有人都选择逃离的时候,只有孟晚舟带着华为的员工在逆行,这是一个企业担当和责任的最好体现。
以客户为中心,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收获客户的心,也就意味着收获市场。
当然,得客户心远远还不够,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也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像华为,还提出“以奋斗者为本”的另一核心价值观。
公司的股份、丰厚的薪资,这些到员工手上都是实实在在的福利。
当然,领导人对员工真诚与保护也是另一种温情。
在格力,董明珠是个不近人情的“恶人”。
但在护犊子方面,却是人人都心服口服的。
曾经有个底层小员工,在收货时发现货物有问题,于是要求退货。
供货商就给他送礼、请客,见他依然无动于衷后,便恼羞成怒,雇了几个人把他暴打了一顿。
小员工将此事反映给了副总裁,得到的回复却是:
“你忍忍吧,以后晚上注意点!”
董明珠知道后,勃然大怒,立马做了三件事:
帮员工报了警,亲自去医院慰问他;
痛批了一顿副总裁“连自己的兵都保护不了,没有资格担任副总”,并对他进行免职;
从此再也不和这家供应商合作;
之后,供应商还找人向董明珠求情,她更是霸气回应道:
“你打我员工,我让你破产!”
在董明珠的三观里,维护员工利益,远比失去一名干将重要。
还有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老干妈陶华碧。
对客户“宁可人人负我,我绝不负客户”,对员工“以情待人”。
这种经营企业的方式,加上产品质量和口味的保证,让几乎从不打广告的老干妈享誉海内外。
就连前段时间和腾讯的那场battle,老干妈也化危为机,白捡了一波正面营销。
可以说,这件事公关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得益于老干妈长久以来积累的人心和好口碑。
其实无论是做领导,还是做企业,都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格局大
孙亚芳是华为前董事长,被称为“华为女皇”。
是任正非的副手,也是华为唯一一个能和任正非比肩的人。
两人被誉为“左非右芳”
她曾3次救华为于危难之中。
第一次是坊间流传地最广的一个故事。
1992年,刚成立没几年的华为为了打开市场,采用赊销的方式。
时间一长,现金流出了问题,公司也几个月都发不出工资,员工个个都准备辞职。
后来,孙亚芳拉来一笔50万的投资,高层的想法是,要么还债,要么投入到生产研发上去。
只有孙亚芳力排众议,坚持先拿来发员工工资:
“供应商没了,还能再找;研发生产今天明天都行,不急在一时;员工走光了,公司就真的垮了!”
此话一出口,让犹豫不决的任正非立马就采纳了,也让华为渡过了此次难关。
第二件事,则是1996年华为与竞争对手相差无几的时候,提出了“狼性文化”的概念。
“什么叫使命感,要真正拿心去做才是有使命感,心中装着客户才叫有使命感”
在这种企业文化的驱动下,华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人才,让当年的华为与竞争对手迅速拉开了差距。
一直到今天,这个模式都还在沿用,并被无数中小企业学习和模仿。
第三件事,是进行华为首次大规模的人事改革。
1996年,不满当时组织架构的孙亚芳,带领市场部高管集体辞职,震惊业内。
但后来事实证明,这次的改革成效显著。
对此任正非高度评价:
如果没有大辞职所带来的对华为公司文化的影响,任何先进的管理系统在华为都无法生根。
在任的这些年,孙亚芳作为任正非背后的女人,总是都以自己高瞻远瞩的大局意识和危机意识,成功为华为化解一次次的危机、突破一次次的瓶颈。
可以说,华为能有今天的成就,孙亚芳功不可没。
还有老干妈陶华碧。
她创业伊始,很多贵阳本地辣酱商都喜欢坑外地客,故意加价、卖快过期的产品。
陶华碧非但没有同流合污,反而另辟蹊径,把老干妈辣酱主动送给这些外地的客户。
也正因如此,被带到全国各地的老干妈名声一下子打响了。
走向全国还不够。
企业一点点壮大后,陶华碧又提出了“创民族品牌,立千秋大业”的雄心壮志。
“我是中国人,我要把老干妈卖到国外去,赚外国人的钱。”
谁能想到,多年以后,这个老太太真的靠一瓶辣酱征服了全世界。
格局,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也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否能走得长远。
虽然于所有女性而言,职场这条路处处都是荆棘,歧视遍布,越往上走越困难。
甚至爬上了高管的位置后,也往往伴随着比男性多得多的质疑声和流言蜚语。
但总有些人,靠自己的努力、能力和个人魄力,一步步得到员工和领导的认可。
走到全国人民的面前,走向世界,收获鲜花与掌声,成为行业佼佼者和无数人的楷模。
特别是那些白手起家的商业女性,真的特别特别不容易。
在某种意义上,是她们,证明了在职场上女性并非不如男性。
也是她们,打破了人们对职场女性的刻板印象。
而未来,只会出现越来越多这样优秀的女性领导者。
就像《财富》杂志评论所说:
尽管女性在全球高管的比例仍然远远不够,但每年进入更是高层管理的女性明显增多。
分享在看,她们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作者:木棉姐姐;来源:木棉说(ID:mumianshuo),新女性全方位成长平台,1000w+都市女性都在关注。每晚九点,不见不散。

欢迎小伙伴们转发、点赞、发表神评!
高端财经人士必备微信号 
领峰创投会
读懂10000种创业赚钱的生意
▼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