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刷微博刷到一个热点#香港幼升小有多拼#,我仔细一看,原来讲的是一部纪录片《没有起跑线》。我在两年前的一篇文章里就讲过了,结合当时上海和南京幼升小的新闻热点写的。
不过由于后来公众号迁移,好多读者说这篇文章找不到了。今天我特意又找出来,再推送一次哈。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频道)
这个周末,米粒妈的朋友圈被上海和南京幼升小的考题刷屏了。
米粒妈知道北京的一些重点公立小学会考试,上海因为民办教育发达,价格相比国际学校又不贵,好的私立小学反而更抢手。于是就出现了看着这些小学火爆的考试场面,看看这些考题,真是活久见啊!
这是南京部分小学的面试题,有些题大人都得想半天,别说5、6岁的孩子了
这是上海“幼升小牛娃配置表”,英语竟然要熟练freetalk,英美国家幼儿园毕业的娃口齿伶俐的也就如此吧
不光是考幼儿园毕业的小朋友,甚至连家长也要考!还美其名曰家长等着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做做题呗!

这是家长在手机上限时答题
这是一位家长答完题后的状态


有家长答的一塌糊涂,感觉愧对孩子和列祖列宗
面对此种情形,还出现了租爸爸的业务,也是醉了
有人说以后相亲必须要考智商,不然以后孩子上学都没法上了,真是替单身狗们捉急啊……
拼爹就算了,竟然还要拼爷爷拼奶奶外公外婆
现在的招生工作看来是从招聘的HR那里偷师不少,竟然还知道要填“第一学历”,第一学历才是反映一个人真实学识水平的硬标准……看样子是想挖掘一下孩子从基因上有没有可能成为牛娃学霸,此等居心……我也是醉了。
大批从农村考来的985、211父母,以为自己拼到了大城市,就能给孩子创造好环境,却不知自己在农村的父母,竟然给孩子上学拖了后腿……
残酷伐?荒唐伐?

更残酷的请看香港人民,激烈程度让上海人民小巫见大巫模式不是感受到了一丝丝安慰呢?
《没有起跑线》是香港的一部纪录片,看看这个,也许你会觉得身在上海还是幸福的
香港的很多孩子,幼儿园就要同时上2所,还没上小学就做功课做到十点多,还要上5-6个兴趣班,还有升学面试班……
香港小孩三、四岁就没有娱乐时间,天天学学学,赶时间跑场子,就差厕所里学习了……
从出门就开始赶时间,出租车上吃面包,妈妈都要拿出识字卡片让念字
大街上看到什么,家长都要问认不认识啊,大概就差妈妈跟进厕所,指着一个英文问孩子,认不认识啊?
难怪片子里这位女士说,在香港不做两件事,会活得很潇洒:
一、不要买房子
二、不要生孩子
感觉现在北上广也有此趋势啊,不买房不生娃拿个平均薪水也可以过得很嗨皮,一旦走上了结婚生子买房这条路,分分钟吃土的节奏……(米粒妈频道 :MilimaPinDao(点击可关注))
据说香港排名第一的私立小学,考试报名费就得100万港币,光是牛娃还不行,还得有资产保障!怎么感觉这是在报长江商学院啊……
香港娃幼儿园开始学编程,现在北上广也大有赶超之趋势,北京现在也是一样,编程课也是从娃娃抓起。
上次在学区房那篇文章里,大家可能以为身在北京,只要拼学区房就够了。只要攒够钱买了学区房,孩子上了牛校,就等于进了保温箱,从此无忧一路上名校?
呵呵!
传说中的海淀牛娃,也是奥数报三个班,英语报六个班,每天赶场如陀螺;
传说中令人闻风丧胆的海淀家长,不仅要驾车穿梭于各种补习班,还得随堂做笔记比孩子做的还认真,回家又反哺给孩子……
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每天学习到10点、11点,从此没有周六日,也没有寒暑假,只有永恒的学学学!
残酷的淘汰率和升学率,让你一路都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不进则退,你不打鸡血,有的是人打鸡血把你挤下去!孩子和家长,在这场身不由己的洪流中,都被裹挟着、催赶着,没有最鸡血,只有更鸡血!
学区房,说白了就是用价格来将家长区分开来,设立护城河,买得起学区房、上得了牛校的家长,
一是家庭收入高,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社会阶层高,家长可能是社会精英;
二是社会地位高,其实我说的就是条子生、共建生、配额生,有关系有门路;
三就是踮着脚很费劲刚好能够到学区房的中产,这部分家长自身能力强、智商高,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能够很好的配合学校开展教学。
这三类家长都是学校和老师最喜欢的,一来家长重视教育,学校教学不费力;二来这些孩子因为家长都是精英,智商一般不会差,是可教之才,将来能出成绩;三来这些家长可都是学校和老师的资源,资源么,你懂得。
而上海、南京、香港这些拼了命也要进重点私立学校的家长,就是在拼学区房之外的另一条路:拼娃拼爹拼爷爷!拼努力!
只有过五关斩六将,展现出超高的智商和超前的教育,再加上神一样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助攻,才能赢得这张入场券。
最近幼升小家长也要考试、调查祖辈信息的新闻被许多人吐槽,上海市教委也批评了相关学校,要求公开致歉。但是这件事背后的深意,我们却不得不思考。
难道真的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中国从此陷入阶级固化的模式了吗?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
确实很多70、80后靠着自我奋斗,努力读书,从山村走到了大城市,实现了一代人的阶层升跃。
这部分人成了城市中产后,现在孩子面临上学问题,可是天价的学区房却不是工薪阶层能够承受的,于是有了之前关于学区房的一大波热议。有清北毕业生说,清北毕业也买不起学区房,到底还有啥意义?
奋斗和阶层跨越,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是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去拼搏。
老话都说三代才能出个贵族呢,怎能企求一步登天,一代人实现从泥腿子到顶级精英的跨越。这话虽然有点政治不正确了,听着有点扎耳朵,但理就是这个理,一口吃不成胖子,也一步成不了精英。
你比自己的父母强,比上一代有了进步,就是成功。
从小山村小县城到了北上广定居,就已经是跨越。你为子女提供力所能及的教育,培养孩子往更高去发展,孩子将来的成就如果比你高,这也是跨越。
而这跨越,不一定是上名校,不一定是高学历。难道爹妈上清北,孩子就必须上哈佛才是超越,那孙子上哪?难道上月球上火星?
其实很多父母已经意识到,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强太多:
才一年级已经会不少单词,懂天文地理历史很多方面的知识,去过很多地方旅行,见多识广。就连一年级的数学题,也比我们那时难了不知多少倍!这难道不是超越吗?

就连应试教育来说,此时的清华北大非彼时的清华北大,此时的高考状元也非彼时的高考状元。以往学校统计高考成绩,都是以600分以上多少人为荣,而现在牛校的统计口径,已经是700分以上多少人,有多少人高中毕业直接去常青藤!北京市2016年石景山区的文科状元671分,也没考上清北啊。
竞争已经白热化,分数已经水涨船高,这也是出现上海、南京幼升小考试这么火爆的原因。真正的上层阶级有资源,不用挤这个独木桥,底层人民想挤有心也无力,真正焦虑的、拼得头破血流的,就是中产了。
要不要挤这个独木桥,其实就看父母对自身的定位,和对孩子的期望。
过分鸡血偏执于名校,家长和孩子吃得消也行,就怕吃不消落得个揠苗助长的后果,孩子童年被毁,亲子关系一塌糊涂。如果心态能放得平和一些,对孩子报以合理的期望,相信家长和孩子都不至于这么累。
上海幼升小家长考试题和祖辈信息调查虽然可以当做新闻看看就罢,却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孩子的成长与教育,离不开家庭数代的积淀,无论是物质条件方面,还是文化教育层面。
你可以痛骂阶级固化,嘴上一时爽,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更理智的做法,是从现在起,别躺在过去的成就上,把所有的期望都押在孩子身上,而是继续努力奋斗,让自己成为孩子的起跑线,让孩子将来填这种信息表时,不会因为父母起点太低而吃亏。
真正的教育,是你期望孩子成为什么人,你就去成为什么人。
有人说过,真正的爱自己,就像爱孩子那样爱自己,像要求孩子那样要求自己:早起早睡,坚持运动,终生学习,求知若渴,虚怀若愚
从这个意义上,教育就是拼爹。
米粒妈热门好文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点击可关注),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3-10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3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学院】
29.9元百节外教课已团25000+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