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 囡楠
“2015年,中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唯一的合法来源。这一年,中国有2766人在生命终结之时捐献出了自己的器官。”
   |  1  |
他现在变成了一颗种子
又到新的生命里发芽了
2015年,24岁的焦俞因为脑肿瘤恶化,被确诊为脑死亡。
再三考虑下,家人决定捐出他所有可用的器官。
焦俞的姐姐在诉说这一决定时,失声痛哭。
经过医生的分析,焦俞可以捐献两个眼角膜,肝脏、心脏、肺、两个肾脏,至少可以救7个人。
“我们这个家庭非常痛苦,我们不愿其他家庭也遭受同样的痛苦。”
器官捐献需要家属签下“放弃治疗”的协议书,这是进行接下来移植手术的前提。即便已经同意,但这四个字父亲王述成迟迟写不下去。
虽然已经脑死亡,可是焦俞还是靠着呼吸机维持着生命体征。
“放弃治疗”就意味着,在签下的那一刻拔掉呼吸机,儿子就彻底离开这个世界了。对于家人来说,签字的那一瞬间,放弃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完整,更是生的希望。
这是最最揪心和痛苦的时刻。
一向果断的父亲看着那张协议书,迟迟无法动笔,他一再说,“我写放弃治疗,那万一抢救还有生机,我当父亲的于心不忍。”
母亲说,“医生已经尽力了,签了吧。”说这话的时候,她很平静。
丈夫艰难的签下这四个字,医生准备开始手术,她才开始放声大哭。
她独自走到儿子的病床前,一遍遍的说着“儿子,我心里好难受。”
中国人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单纯站在母亲的角度来说,儿子生命结束,又不能保留全尸,这大概是对于一个母亲而言最最沉痛的打击。但是为了救更多的人,他们还是选择把孩子所有的器官捐献出来。
手术开始前,焦俞的父母跟他做了最后一次告别。
“就没有征求儿子你的意见了,请你原谅爸爸妈妈。”
我想,他一定听得到并且为之自豪。
一台肝移植手术,一台肺脏移植手术,两台肾脏移植手术和两台眼角膜移植手术,全部获得了成功。
就像6颗生命的种子,在新的身体里重新发芽。
|  2  |
这是生命的礼物
2019年9月11号,北京市通州区的一处房屋意外倒塌。
一岁八个月大的满玉昂从废墟下被救出。
经过医生的极力抢救,他还是没能醒过来。
23天后,被确诊为脑死亡。
经历了20多天的挣扎,玉昂的妈妈决定捐献儿子所有可用的器官。
不让别的家庭再承受这种失去的痛苦。
“最起码他的生命还在别人身上延续。他的器官还能救四到六个小孩,这也是他最好的归宿,对我们心里也是种安慰。”
“乖乖的,听叔叔阿姨的话,妈妈等你。” 这是一个母亲在手术室外对儿子最后的告别。
他的心脏使得另一个生命垂危的小朋友获得重生,肝脏运往北京,两个肾脏一个运往郑州,一个运往广州。两个眼角膜也融入新的生命,代替他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这是六份珍贵的,生命的礼物。
当问起玉昂妈妈为什么做这个决定时,她说,她在重症监护室外,看到别的家长在外面等,有个12岁的小男孩需要一个心脏,如果没有心脏就活不了了。
她知道等待的煎熬,更知道失去的痛苦,她不愿别的家庭也经历这些。那一刻,她决定捐出儿子所有的器官。
当问到她有什么愿望时,这位母亲再三哽咽,她说,我想听听我孩子的心跳。
根据国际惯例,器官捐献是采取双盲原则的,在理论上讲,捐献者和被捐献者不能见面的,也互相不知道对方是谁,所以玉昂妈妈的这个心愿实现起来并不是特别的容易。
玉昂的心脏被移植到一个两岁八个月小女孩的身体中。她患有爆发性心肌炎,20天前在重症监护室里几乎已经被宣判了死亡。救活她的唯一方式,就是进行心脏移植。
同样的血型,相似的年纪和体重,玉昂给了这个小女孩一个生命的礼物。
因为玉昂的心脏,小女孩活了下来。
后来,医生录下了她的心跳。
传到小熊里,送给了玉昂妈妈。
扑通扑通的心跳声。玉昂的心脏在另一个身体里有力的跳动着,对玉昂的父母来说,这大概是这世间最美好的声音。
玉昂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但爱让他的心跳,不会停止。
|  3  |
爸爸最后一次给你挠挠脚
你就要去帮助其他小朋友了
要坚强啊
2020年8月,7岁的小男孩东东因为车祸抢救无效离世。
他的爸爸站在病床前,小心翼翼的帮儿子挠着脚,哭的像个孩子。
爸爸给挠挠脚,可能是东东生前最喜欢爸爸为他做的事。
7岁的东东最大的愿望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医生,他希望可以救别人的命。所以父母选择把他所有能用的器官全部捐献出来,这也算是满足了他的心愿。
妈妈说,“孩子死了烧掉就变成灰了,什么都没有了。不捐给人家,别人家的小孩可能也会没有了,这不单单是救了孩子的性命,更是救了别人的一家人。”
我想这也是所有器官捐献者的家人之所以愿意捐赠的原因吧。
东东捐出心脏、肾脏、肝脏和眼角膜,帮助6个孩子获得了新生或者光明。
东东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因为他,别的生命继续得以延续,就好像他也不曾离开一样。

有关器官捐赠的故事,令大多数人为之动容。可是,还是有一部分人表示不理解、不赞同,甚至对捐献者的家属嗤之以鼻。
他们觉得,人死了还要在身上开刀,死后都不得安生。
有位捐助者在死后奉献了两个肾脏和一个肝脏,救了三条人命。
但家属不愿意面对镜头,更不愿把捐献者的名字刻在红十字会的纪念碑上被人知道。
明明做了件好事,却带着歉意说“对不起,人言可畏。”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当然是希望人死后能够留下全尸,这无可厚非。但对于器官捐献的人和家属来说,他们用自己的奉献让一个个在生命线上垂死挣扎的人得以存活。
被捐助者家庭的欢乐,来自捐献者一家的成全。
他们忍着自己的不舍和心痛在救命啊。这难道不是最无私和伟大的事吗?
可是就是有些闲人,用恶意的谈论带给捐赠者们嘲讽和压力。
在我国,每年有150多万人在等待器官捐赠,但只有一万名患者接受器官移植手术。
捐赠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和家属的意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选择,我们不逼迫任何一个人一定要像他们一样,在生命无法继续下去的时候还能尽最后的努力帮别人一把,只是希望在面对这些器官捐赠者的时候,可以拿出最大的善意。
向他们致敬。
看更多走心文章
长按下方图片扫码关注

视 觉 志
个人离去,换回许多人重生
致敬伟大的善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