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去过那些教了三十年的老师教室观察,她们教室里根本没有任何的教室行为表(Classroom Behavior Chart)——无论是带移动夹子的彩虹表,还是翻颜色的卡片表,亦或是个人给分制度。
(图片来源:delightanddiscovery.wordpress)
曾经,我的班级奖励制度(Classroom Reward System)很复杂,把自己和学生都搞很累。今年我没有使用彩虹表和集印章换购奖励制度,效果却意外的好。
学生遵守教室规则,应该是发自内心想要做好,而不是靠外在的奖励。做应该做的事情不应该有物质的奖励。发自内心的意愿才是最有力量最持久的。老师可以做的就是支持这种行为,鼓励这种行为,让学生感觉到遵守规则的自己很棒,感觉到待在一个人人遵守规则的教室很舒服,就够了。
奖励机制要撤,但是,后果机制(Classroom Consequence System)必须要有。我班上的后果机制是,在一条规则上第一次违反,提醒(Warning)。第二次违反,暂停活动(Time-out)。第三次违反,写信通知父母(Note to Home)。
关于教室规则和后果机制有很关键的两点:第一,要让学生参与制定课堂规则和后果机制。要让学生明白,课堂规则不是老师一个人定的,而是大家一起同意约定的。一旦违反规则,就要无条件承担后果。第二点,在告诉学生需要承担后果的时候不要提高音量,叹气,瞪眼,责骂,或是讽刺,只需要用平静坚定的语气陈述事实:“你没有安静举手,这是提醒。”这样学生会认识到这不是你给的后果,而是他自己的选择造成的后果。责任不在你的身上,而在他的身上。你是一个裁判,职责是协助学生认识到是否犯规,却无权评价学生的品性人格。
你也许会说,难道学生屡次犯规,作为老师就不能表达失望和沮丧吗?当然可以,但是要有一个度。这个度怎么掌握呢?如果你觉得在接受后果后你的学生会怨恨你,那么这个后果就是无效的。不要让他们觉得是因为你,他们才会遭受这个后果。
如果有学生不愿意接受后果怎么办?
那你就要问自己四个问题:
  • 你的规则和后果是否让学生清楚明白?
  • 你是否确定学生犯规了?
  • 你是否每次处理犯规都公平?
  • 你是否让接受后果的过程没有羞辱的感觉?
关于羞辱的感觉——比如我在让学生Time-out的时候,我没有设一个单独的课桌或者老虎凳,我就是让学生坐在用于小组读书的半圆形桌子(我管它叫彩虹桌,因为它的形状)。还有,Note to Home 我不会这样开头: I had a bad day because...(今天我度过了糟糕的一天因为...)或者Today is a bad day because...今天是糟糕的一天因为...)我会这样开头: Oops, we talked about a rule today...(啊哦,我们今天谈论了一条班级规则...)在犯规的当下或者过后我也不会问他们”为什么犯错“。问“为什么犯错”毫无意义,浪费时间,还可能会招来学生的辩解抱怨。很多学生根本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他们就是那个时候想这样做。
当你的规则和后果很清楚,对每个学生都公平处理,并且没有让学生有被羞辱的感觉,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去接受约定的后果。
我还想说说关于教例程(Teaching Routines)。首先,我会确保我的routine是简单,直接了当的,但是细节很清楚。然后分四步:(1)自己做一个示范,(2)一个学生做示范,(3)一个组做示范,(4)全班练习。我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或请学生做一些错误的示范,可以做得很夸张,让他们知道没有按照routine走是多么可笑多么不可接受。但是很重要的一点,错误的示范后必须跟着正确的示范,否则他们对如何正确地做就印象不是那么深刻了。即使有一个学生没做好,就要全部重新做。完美的routine不意味着机械化或者军队化,只意味着要按照指示去执行完成一件事。完美的routine会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于每一次实践的高要求,会激发他们把每一件事都做得优秀。比如,我很重视排队,有老师会不屑一顾,觉得排队好坏和自己的教学水平无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学生的排队,校园里的每一个(校长,同事,学生,家长)都可以从中看出你的课堂管理是否有效。
重点来了。很多老师可能都会遇到——开学第一天,一整天纪律都很好,然而快放学的时候,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安静排队。你心想,算了,就这最后几分钟,就这么着吧。但是,这是错误的。他们这就是在试探你,即使是开学第一天。你必须让他们重新做一次,即使是放学前最后一秒。否则,你的默许行为在学生眼里就会意味着,你说的话不算数。我会停下来,获得每个人的注意力,必须是每一个人。然后让他们回到地毯,很快地用30秒钟讲一次规则,让他们再做一次。
开学第二周,一个家长告诉我,”我女儿说邓老师你很严格,但是她喜欢在你的班。” 我觉得这真是对我最好的夸奖。这么多年,我好像很少从学生或者家长口中听到过“严格”这个词的评价。
关于课堂管理,我曾经很受挫折。讲话的学生是这里刚按下去,那里又起来,每天都像打仗一样,嗓子总是坏。我也曾经走过弯路,认为严格就是不要笑,我就老瞪眼。结果开学很久了没有一个学生来抱过我。作为一个感性的人,我还曾经哭过,很沮丧,觉得自己作为老师很失败。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有个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不要take it personally(不要放在心上)。
也许你会问,我课堂管理的转变,是不是因为今年的学生很乖?不是的——今年我的班上有爱说话的学生,有一直哭什么事情都不配合的学生,有双耳带助听器的学生,有少数族裔的学生,有父母是同性恋的学生。和每年一样,都有有挑战性的学生。我想,或许也是我去年一年做了母亲,全职在家,有了身份的转变。过去我会想作为老师我应该怎么做,现在我会想,作为家长会希望老师怎么做。我看着这些学生,觉得他们每一个都好纯真可爱好特别。也许我的孩子将来会像Veronica一样害羞不敢发言,也许会像Lily一样数学跟不上,也许会像Ryan一样调皮捣蛋,也许会像Logan一样沉默早熟。没有好孩子坏孩子之分,全看老师怎么去指引。当你理解了学生,理解了家长,好多事情也就都不是事情了。
这两天有一个实习老师在我教室听课。跟了我一整天之后,她说我的班好安静,坐在后面听,感觉我说话好温柔,好崇拜。我想起了五年前,自己第一次来这所小学做志愿者的时候,也是无比羡慕地看着一个说话温温柔柔的老师——那个后来成为我BTSA Mentor的老师,那个告诉我不要take it personally的老师。然后我就告诉那个实习老师,你一定也会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老师,只是每个新老师都需要一些时间。
我并不是瞬间的开窍了,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老师的我成长了。新老师们,加油啊!

你也许还会感兴趣...
美国课堂连线

小邓老师
加州公立小学教师

三语启蒙教育实践家长

南加州大学对外英语教学硕士

denglaoshi_u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