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这周的【免费福利】——由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所撰写的《教育心理学》电子书,现在还可以领,后台回复“心理”即可获取
这本书是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类专业的推荐读物,会帮助大家全面而深刻地思考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从而建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我从这本书中受益良多,推荐大家有时间可以读读。
下周有两篇我老婆撰写的硬核文章——《五个维度帮你挑选优质绘本》以及《能吃、能摸、能玩、能把人感动出泪花的绘本推荐》,同时我俩给大家也准备了绘本相关的免费福利。
敬请期待。
正文开始。
我认为早教玩具的策划者们,都太低估了“口欲期”这件事了。
每一次看玩具的示范视频时,我总会感叹里面的宝宝为什么那么乖、那么配合,也许因为那是他们家的买卖吧😏。
请给这位技术老师结一下工资
我家佐佑就没这么省心了——要不就不玩儿,玩儿起来无论是什么道具,第一反应就是抓了往嘴里送。
我也不敢贸然阻止啊,因为口欲期无法得到满足的后果,在我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曾跟我妈和我老婆开玩笑说:
我的考试成绩,是跟指甲长度成正比的——因为我有个坏习惯,在专注思考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啃手指头。而指甲的存量,决定了我思维的深度和连贯度(都什么歪理…)。
《九阴真经》对我来说
是一部益智宝典
除此之外,我还钟爱啃麦当劳的吸管、曲别针、衣服的带子等等……过去我自己都无法理解,现在科普的文章多了,我们都知道——在孩子几个月到一岁多(甚至两岁)的时候,会用嘴巴去探索世界,此为口欲期。而从我的种种迹象来看,都是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的体现。
咬人的苏亚雷斯
可能就是口欲期天天被妈妈揍
当然,过去的人也根本不知道有口欲期这个概念,但现在,如何让孩子健康地“啃”,成为了一件无比重要的事。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
买对口咬胶/玩具
我在群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宝妈,也很想跟她们说,在这种时候,给宝宝一个咬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各种形状的咬胶才是1岁前后宝宝最重要的玩具。
大萝卜

胡萝卜
空心胡萝卜
长颈鹿

除了口咬胶,还有大量的可以供宝宝啃食的玩具,很多日本人设计的口欲期玩具非常大开脑洞,在这里我先挖个坑———我老婆正在准备一篇介绍我家所有可咬玩具的有趣文章,到时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说说咬胶的挑选、使用原则吧。
挑选原则
1、咬胶所用硅胶的材质,最好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等食品级硅胶,硬度要合适。
怎么挑?看产品介绍中的产品成分——一定不能是乳胶制的,因为一些宝宝对乳胶过敏!除此之外,更不能含有BPA、铅等有害化学物质。
避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认牌子,什么matchstick、baby banana、comodomo这些,都可以买(但每宝宝不一定都喜欢),到时在我老婆那篇文章中会介绍一些久经(佐佑)考验的产品,大家可以照抄。
2、千万千万别买带气孔的咬胶!
这是一个大雷区。
先前我家曾经也买过几个带气孔、能一按吱吱叫的咬胶,也经常拿去给宝宝啃噬,直到有一天,我看了一篇文章讲到:
带气孔的咬胶里面会存水\唾液,这样的环境下,久而久之,里面会滋生特别可怕的霉菌+细菌。
一个美国牙医妈妈
发现这个很火的小鹿咬胶暗藏杀机
所以后来我们就把那些带孔的咬胶收起来了,以后也不准备用了。
事实上,不带气孔的咬胶,也有立体的、不是实心的,好玩儿到我都想啃(大误),回头给大家展示。
使用原则
1、清洁。每天要把用过的咬胶进行清洗,并且建议一周拿开水烫一下;
2、有些大牌咬胶还是会有味道,可以拿柠檬水煮两分钟就行。对了,注意那是硅胶,千万别粘了锅。
3、跟玩玩具一样的原则,每次同时不必给孩子太多个咬胶,保持新鲜感。
放松心态
加倍小心
俗话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话有道理的一面是——太过干净的环境,会容易让孩子对外界的环境刺激太过敏感,产生过敏等症状。
这些年在母乳喂养时,官方提倡的也是不进行过度消毒的“有菌喂养”——目的是为了促进宝宝的肠道菌群建立和免疫系统的成熟。
因此,孩子平时啃东西同样是这个道理——在确保了环境安全、卫生的情况下,心态放松,让他们啃就啃吧……
我都存着
你俩长大后好好看看吧
但另一方面,大家需要加倍小心,因为宝宝随时有可能把一些危险的东西吞咽进去,特别是豆类、硬币、纽扣、软糖这类又小、万一卡住又难以取出来的东西。
人民日报发布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学
很多朋友、包括很多育儿嫂老师都知道这个急救方法,也收藏过类似的科普文章,但相信我吧,仅仅这样是没用的——见过和会做是完全两码事
前两天,我家佐佐在吃Finger Food的时候就有些被卡住了,不停地咳嗽,我妈急得赶紧拿出来一顿拍,这才好了。
但这完全是因为幸运——因为我妈拍的姿势是完全不对的,甚至还有可能让食物卡得更深。
但你们知道吗?我妈可是在几年前跟我和我老婆一起上过实操课,有初级救生员证的人……
这印证了什么呢?
  1. 遇事千万不要慌乱,也许我妈的记忆深处是知道怎么做的,但一时的肾上腺素上升,让她没有做正确的事;
  2.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海姆立克这件事是要学的,并且要不断复习和练习的。
我推荐大家有时间的话去当地的红十字会等机构参加相关课程,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所谓艺多不压身,没准哪天就能救命。
学会随机应变地“妥协”
由于口欲期,几乎所有的早教游戏(尤其是小步的),在我家都根本无法正常进行下去。每次光维持秩序,我和家人就耗费了大量的心力。
到后来我彻底佛了,索性想出了很多随机应变的“苟且”之术。而正是这些“妥协”的玩法,让我跟宝宝一起玩儿得很开心,也让我自己增加了很多的代入感。
我的尝试和发现来自于一次不太成功的早教游戏进程。
双胞胎的游戏现场
维持秩序成为了最大难题
小步有个名为“小猫钓鱼”的游戏——在木筷子头上绑上胶条充当鱼竿,然后垫子上放一堆纸质的小鱼,让宝宝拿着“鱼竿”把鱼一条条地粘上来。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小佐佑根本不用那个木筷子钓鱼,“鱼竿”塞到手里就迅速扔掉,争先恐后地把地上的鱼往嘴里塞……
为了能让这个游戏进行下午,我把这个游戏进行了修改:
只保留两条鱼,由我拿着鱼竿粘,让小姐妹俩人抢。
一开始,我还能确保能在她俩抓住鱼之前把鱼粘走,随着鱼的数量变成了三条、四条、五条……我开始招架不住了——这小姐俩的速度远比我想象中得快,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要确保筷子不会碰到她们,在她俩抓住鱼之后,我要迅速把鱼抢过来,避免她们往嘴里塞……
来抢吧
小不点儿们
一来二去,我出了一身汗,神清气爽;两个小宝宝玩儿得很兴奋,哈哈大笑。
当天晚上躺在床上,我又查了一下这个游戏的设计初衷:
围绕知识要点进行踩点,这个游戏在改编下,不仅顺利地进行了下去,也基本锻炼到了宝宝的感官动作。
在给口欲期的宝宝做早教时,有时就是这样,不能太教条,需要一点点随机应变的智慧。
在安全的前提下,锻炼到了就行了嘛~~毕竟,最好的早教是陪伴
喜欢的话
请关注我们
点个【在看】
转发一下
我们会备受鼓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