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炒股拌饭关注我们
从经济历史角度聊社会现实,讲金融故事,谈投资方法
前几天我们在小小号发了篇《为啥三四线以下的房子未来是消费品》,里面提到一个观点,教育是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家庭环境量力而行。
因为所有投资都是要讲回报率的,没有回报率的投资就是打水漂。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展开讲一下。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多数中产家长最焦虑的点
看看各种影视作品就知道,不光是中国,其实全世界人民都在这件事上绞尽脑汁。
韩国拍了《天空之城》,妈妈们为了孩子教育勾心斗角。
印度拍了《起跑线》,父母为先人一步费尽心思。
国内就更不用说了,都不必看文艺作品,光一个微信朋友圈就够让人糟心了。
今天朋友圈告诉你,“上海家长交出18页牛逼简历”。
明天又告诉你“比上东区名媛太太们更拼的,是顺义妈妈们,时刻面对残酷竞争”。
在一次次周围人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中产家长开始鸡娃,加入教育军备竞赛,拼尽全力,想让孩子走一条精英之路。
当然,这事儿也不能完全怪家长。
在东亚这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里,成功的定义相对单一。
好好学习,进入牛逼公司,晋升,混出头,成了唯一路径。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中产都在担心自己的阶级坠落,教育成了他们能努力的唯一方向。
于是在舆论的鼓吹下,报班成了中产家长抵御焦虑的主要手段,兴趣班,强化班,培优班,提高班,先报了再说。
万一管用呢,不能耽误了孩子!!
这玩意真的有用么?恕我直言,屁用都没有。
这不过是中产阶级惯常的焦虑后遗症,结果无非也是被收一轮智商税罢了。
除了沉重的考试培训,很多中产家庭砸钱让孩子学艺术、学音乐、学击剑、学马术、学钢琴,搞素质教育,能上多少上多少,其实是在模仿上层走精英教育路线。
方向从一开始就错了。
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教育的目的是不同的,选择的路线也是不同的。
普通家庭和中产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就业或者谋生。
精英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能成为将来的领导者。
普通家庭资源和金钱都是有限的,如果孩子不是从小展示了过人天赋,不管是培训还是专业选择,都要以务实为主。
以前我们在讲大学选专业的文章里提到,家境一般的孩子应该专注于理工科也是同样道理。理工本质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不需要其他的东西,只需要你的大脑,就算你身无长物,也可以变成个有用的人,在这个社会立足,有碗饭吃。
精英家庭的孩子则完全不一样,学这些并不是他们谋生和竞争的手段,哪天孩子学到一半不愿意学了,直接扔了换下一样,丝毫不必在意成本
因为掌握生产资料,从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他们就算未来成天吃喝玩乐,也能过上优雅的生活。
对这批孩子来说,更重要的是怎么做好一个领导者。他们学艺术音乐击剑马术是为了将来能在关键场合展现才能,成为一个魅力人格体,打动一批人信任他追随他,成为领导型人才。
是什么样的家庭,选择哪条路,最终是由父辈的积累决定的
孩子上了多少种培训班都改变不了这个前提。
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接受教育最大的目的除了知书达礼,就是为了跨越企业招聘门槛,为走向社会找工作赚钱做准备。
脱离开这个目的砸钱在乱七八糟的培训上毫无意义。
教育的误区是什么
很多人从小都被灌输过一个观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想必不少80、90后小时候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在路边看到捡破烂的,家长会说,你看,不好好学习,以后长大了就只能捡破烂。
甚至还有那种本科鄙夷大专,大专鄙夷中专的现象。

在这段岁月里,给很多人形成了一个印象,人是根据学历分层的,不同学历的人,社会层次是不同的。
比如在网络上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学历出身论。
按照学历出身论的说法,清北复交毕业是人上人,985毕业是一等人,211毕业是二等人。
这等于说告诉大家,人的出身是根据自己的考试成绩“主观努力”取得的。
可社会现实真的是这样么?
事实上,人从来不是按照学历,而是按照你拥有的资本分层。
任何一个自己赚过钱的富人,他的过往经历和经济来源就决定了他没办法相信学历出身论,因为他的收入从来不是单纯因为学历带来的。
老一代人可能对资本分层更熟悉,比如家里曾经很多土地,家庭成分就是地主。家里一贫如洗,那你家就是贫下中农。
这是最简单的资本分层,你的出身和资本天然来自于父母。
学历出身论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呢?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岗位空缺使得当时很多大学毕业生通过教育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带来的影响也延伸至今。
拿受益最大的70后来说,他们毕业的时候赶上了中国发展最快的年代,每一天都是日新月异,资产价格不高,工资收入不低,如果在一线城市生活,咬咬牙基本都结婚买了房,随着房产升值,顺顺利利就拥有了几百上千万的资产。
这是当时的历史背景决定的。
这段时期带来的最大教育误区就是,觉得读书以后能为人上人,能带来高收入,能跨越阶层。
这也是不少家长大量在教育培训砸钱的动力。
要知道随着社会发展,学校快速扩招,毕业生越来越多,大背景已经完全变了。
看看公开数据就知道了。
2018年高考总人数975万,985招生人数不超过16万人,全国平均录取率大概是1.68%。
算上中考分流的一半孩子,每年考上985的人占了当年出生人口的不到1%,应该是非常优秀了。
统计告诉我们,这批人本科毕业5年以后平均收入大概是1万块,其中有不到三成会超过两万。
还得在一线或者强二线城市才有可能。
也就是说如果你读书不错,打败千军万马杀过独木桥考上985,毕业五年以后拿到月薪两万的概率大概是0.3%。
同一所985院校专业间差距也很大。
文科专业很多只有六七千,计算机,金融常常超过两万。
这已经每年出生人口里最优秀的一批孩子了,没有家庭的支持多数人依然买不起房无法定居。
说到底不过就是找份工作罢了,和什么跨越阶层毫无关系。
学霸的苦恼是什么
因为行业特殊,我认识清北复交毕业的人非常多。
这批人算是高智商人群了吧,发展特别好的当然有,但绝对是极少数。
多数人不过也就是当白领打一份工,做点生意赚点钱。虽然平均工资比二本三本高一些,但本质上也是芸芸众生。
官方数据也证实了这点,C9最牛逼的清华除去计算机金融这种热门专业,刚毕业平均年薪也就勉强过10万。
看看下面表格的数字就知道,年年起薪还在下滑。以清华为例,从2013年的12614元下滑到2017的9065元。
要知道,多数孩子是不可能上清华的,一本的比例都不高。
读书好不好很大程度要靠天资,而人的天资和智商完全是上帝掷骰子决定的。
以前在网络经常看到985学霸父母哀叹子女一本都考不上,这根本不奇怪。
统计学早就告诉我们,所有符合高斯分布的人类指数,比如外貌,智商都会趋于均值回归。
你这代人特别强,下一代人很可能比你弱的多。
只有财富是指数分布,一代人富,下一代大概率更富。
如果你自认是学霸能力又强,与其花大量时间搞教育军备竞赛,还不如利用自己天赋多赚点钱,给孩子搭好平台。
人的阶层始终是来自自己的父母的,搞教育搞军备竞赛的家长最喜欢说那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可孩子的起跑线不是读书,是你自己啊。
社会从来都是按照资产,而不是按照你的学历分层。
前几年的学历出身论先是给了不少年轻人憧憬,然后又是一记耳光。
从小到大的教育都是告诉他:进了名校就好了,毕业就有好工作和不错的生活。

可走向社会以后告诉他的是另外的现实。
在高学历扎堆的大城市,如果没有家庭资助首付,不少名校毕业生一辈子都不可能买得起房。
更痛苦的是,如果这孩子来自小地方,家庭和社会还对他有个高期待,这么好的学校毕业怎么能自己买不起房?
说到底,除去特殊发展阶段,在稳态社会能不能挣钱都是要看父母底子和人脉的。
不然再有本事的孩子,长大最多也就是去清北,拿着白领薪水一步步往上爬。要是还得填坑父母,努力结婚生子以后顶多也就是中产,上学只能帮他脱贫而已。
从统计数据看,孩子中天赋异禀的只占了5%,其余95%里面,90%是资质差不多的,剩下的5%特别的差。
除去5%的天生牛娃,大部分资质普通孩子的出路,拼的是家长们自己在高级打工者中占据优势地位的能力,未来子女的出路,就业水平的直接决定者是你自己,你的占坑能力越强,社会关系越广,孩子的出路就越好。
如果一件事你在社会没有完全固化的今天都做不到,指望不是牛娃的孩子在教育军备竞赛以后做到,你觉得可能性有多大?
我们不是说读书没用,读书从来都是普通人能接触到提升收入的最好手段之一。
只是除去超级牛娃,读书多数情况下和越阶无关,只是就业的门槛。
算算回报率,不顾家庭情况砸锅卖铁投入教育真的值么?
所以我们才强调,在教育上的投入,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量力而行,不要陷入乱砸钱的误区,最后算算回报率,注定是个大坑。
投入产出比
对多数中产或者普通家庭来说,教育本身是一项投资。
在你没有钱多到可以随便挥霍的情况下,所有的投资都是要考虑回报,考虑投入产出比的。
你投入时间和金钱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拿高薪,拿不到就是投资失败,前面的投资就变成了消费。
当然了,有钱人确实可以当做消费。
拼教育本身没什么错,但要想想砸钱的目的,很多从小没什么艺术天赋的孩子花去大量时间金钱,把精力耗费在弹琴画画这种特长上,学的无比痛苦,这些东西未来又能给他带来什么?
目的导向是这里面最关键的点,否则就是转移财富,你读书培训交的钱就变成了消费。
对天资一般的孩子来说,想让他未来过得好,与其把钱砸在乱七八糟的培训,真不如把这个钱存起来在楼市低位付个首付多买套房。
像下面这个留学的例子就是对回报预期有错误的估计。
卖掉济南房子去澳洲留学,回来拿了一千三的工资,房子后面涨价变成200万,这辈子都赚不回来这笔钱。
对普通人来说教育是最典型的投资,怎么可能不计代价?
脑子清楚的人之前就算过这笔账,去澳洲毕业以后预期能赚多少,除去开销几年能赚回留学的投资成本。
脑子不清楚的就开始和你扯眼界,扯人脉,告诉你这些东西用钱买不到,动不动把提升孩子的“眼界”“格局”“人脉”挂嘴边。
你一老百姓,“眼界”“格局”那么高有屁用。
自己家不过刚刚跨过中产,留学能获得什么人脉?人脉是建立在势均力敌的基础上的。
这是典型的没有资本家的命,染上了资本家的病。
而且看看现在企业对留学生的态度,送孩子出国,如果不是排名前50的学校,很可能是让他高价旅游消费了一趟
该说的差不多都说完了,文章写到这里就该收尾了。
文末对教育投入问题讲一点个人意见供参考吧。
很多家长怕自己孩子是牛娃耽误了。
其实想看出孩子是不是有才一点不难,参加点大的竞赛,考试马上就知道了。
要是没咋训练,都能碾压别人得奖,稍加训练就能突飞猛进,显然是可塑之才啊。练半天都没这种经历,肯定算不上有才。
这种情况选个孩子喜欢的特长,学一下高考中考的科目得了。
课内考试科目要根据自己的弱项加强
课外如果没有特别喜欢的,建议多考虑体育、演讲和写作。
其他不要再花钱了,存下来多买套房,多给孩子留点,以后创业买房结婚都用得着。
普通人家的普通孩子有更多财产继承才能保底,比在教育瞎浪费钱回报率高多了。
当然了,时间金钱足够多的土豪随意。
为啥课外强调体育、演讲和写作,我们这里也说一下。
体育能让孩子身材挺拔,性格坚韧。团结协作类型体育尤其推荐,不但能让孩子在协作和挫败中成长,也很容易在协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协作这件事会贯穿每个人的一生。
演讲和写作的能力也很重要。
读书时代就不说了,演讲和体育是学生时代展现自信和魅力的最佳途径。学生时代的风云人物多数是口才好,逻辑强,有体育特长,会表现的。
毕业以后就更重要了,如果去了政府,一个好的笔杆子加上良好的表达能力是你晋升的基础,机关里写东西牛逼的一般不会混的太差。
如果去了大公司,演讲和写作,尤其是演示PPT是你展现个人才能,散发个人魅力的窗口。说服别人,让别人安静地听你说话是职业生涯能更进一步的关键。
看看下面这张图就知道大公司晋升需要的技能点。
怎么写好故事通过精彩的演讲把故事讲好,怎么把话说得漂亮并贯彻你的意图,非常重要。
所有大公司最终都是一样的。
全文完!!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可以点击再看。如果觉得对别人有帮助,可以转发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