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炒股拌饭”,关注了解更多精彩
最近我们连续在几篇文章里比较了多次大危机是怎么来的
还告诉大家这次虽然美股下跌很快,但并不是啥大危机或者大萧条。
下面几篇是我们当时做的比较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直接跳转阅读
其实很早之前,高层智库就已经开始研究大危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还做了比较研究。
比如有一本很出名的《两次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就是说这个,很多人应该都知道。
书中结合历史背景,比较了29年大萧条和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前因后果。
1929和2008年两次大危机虽然间隔80多年,但因为人性不变,很多场景都是类似的。
比较历史上相似的时段可以更容易理解今天发生的事儿,同时推演未来可能的变化。
如果你相信人性不变,相信历史会重复,那么这本书的研究对你来说就非常有意义。
本篇我们讲讲两次大危机之前的历史背景是啥,这本书又到底说了点啥。
1929年之前发生了啥
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世界格局慢慢在发生改变。
英法这些传统老牌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德美俄这些新生代势力逐渐在崛起。
有了实力自然要和老帝国争地盘啊,一战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我们知道战争会带来利益重新分配,所以一战之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德国在一战中彻底被打败,巨额战争赔款导致国内经济崩溃,整个国家都被通胀压得抬不起头来。
英国在一战打成废墟受损严重,法国被打废以后严防死守德国崛起。
俄国则因为十月革命,进入到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被孤立状态。
老美则受益于战争,经济和制造业已经无比强大,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老二。
这时候主导世界秩序的依然是英法这种老牌强国,虽然它们的国力已经肉眼可见的开始走下坡路。
实力强劲的世界老二美国人,在国际上却没啥话语权。当时的老美是世界最大的产油国,也是最大的原油消费国。
钢产量超过了德英法三个老牌帝国的总和,汽车产量和汽车拥有量超过全世界总和,还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品和食品生产国。
战前英国是最大的债权国,战后这个角色早就被美国取而代之。
欧洲黄金为支付战争开支源源不断的流到美国,美国1924年的黄金储备就已经占到了世界黄金总量的一半。
通过一战拿走了欧洲大多数黄金之后,老美战后又给世界各国贷款搞重建成为世界头号债权国。
全球一大半工业产能都在美国,然后各国还欠了老美一屁股债,这是当时的历史背景。
因为在战争中接到了大量的工业订单,美国各大公司都在持续改进自己的流水线和提升生产效率。
打仗的时候自然订单源源不断,后面仗不打了消耗没那么多了,订单自然也少了。
生产出来东西卖不出去,就没办法形成正常的经济循环。古典经济学鼓励出口消化产能,可刚打完仗经济一团糟,国外老百姓哪有钱买东西。
国际贸易不修复,美国的工业就没有市场。如果美国内需强大没有外贸也行,就像现在的美国,虽然贸易年年逆差,但经济表面看起来依然不错。
可内需得老百姓手里有钱啊,别看当时美国经济那么好,老百姓手里根本没钱,因为收入分配体系非常不公平。
1920到1929年整整九年时间,工人小时工资只涨了2%,工厂的工人生产率却提升了55%。
2%和55%之间的巨大差额就是所谓剩余价值,也就是资本家获得的利润。
生产效率提升赚到的钱都进了资本家口袋,最后导致的结果是,10%的美国人拥有45%的社会财产。
下图可以看出整个二十年代美国的贫富差距都在不断扩大,直到29年大萧条之前达到了顶峰。
所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可生产率提高创造的剩余价值都被资本家拿走了。
贫富分化越来越大导致老百姓越来越穷,生产出来的货也越来越卖不出去。
美国市场当时的状况是生产效率提高叠加产能过剩,这使得产品价格在快速降低。
即使这样东西还是卖不出去,因为富人早就买够了,穷人根本买不起。
要知道大富豪们再怎么花天酒地消费总数都是有限的,即使你是亿万富翁也不可能一天吃十顿饭睡八张床。支撑消费还得靠普罗大众们买买买,毕竟他们的基数大。
生产出来东西得卖啊,这穷人一个个都不消费,多影响资本家赚钱和国家经济啊。
可钱都跑资本家手里了,老百姓手里没钱咋让他们消费呢?资本家们想出了新招,搞分期付款。
当时的分期和现在并没啥差别,也是银行贷给你钱,然后按月慢慢还。
因为银行竞争激烈,各种免息和免分期费的服务持续不断,催生了大家借债花钱的热情。
当时的货币政策也极为宽松,1920年8月以后就一直走在宽松降息通道里。
分期一时爽,一直分期一直爽。
穷苦老百姓靠着金融创新,纷纷过上了借钱消费提前享受的生活。
各大企业一看市场消费旺盛,争先恐后的开始扩大本来就已经过剩的产能。
这么多工厂都在扩产,未来商品生产太多卖不出去咋办?没人想这个问题。
没钱的人在贷款做分期,那有钱的人在干嘛呢?当然也一样做分期啊。
道理很简单,拿低息的银行分期贷款买东西,把自己的钱放到银行吃利息赚钱傻子才不干。
更何况当时还有年年上涨的股市,道琼斯指数在29年崩盘前涨了五倍。
那个咆哮的二十年代是华尔街牛气冲天,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
穷人低息借钱买东西,企业利润节节高,富人拿钱投资股票,股票天天涨
企业从股市融资扩大生产,然后把产品再卖给穷人,简直是一个完美闭环。
一切看起来都毫无破绽,直到1928年美联储开始决定加息遏制股市投机和信贷膨胀。
转折点出现在1929年10月,不管是长期贷款还是短期贷款利率都在这个月达到了高峰。
美国股市也在这个月低下了高贵的头,道琼斯指数直接崩了,紧接着就是后面那次举世闻名的大萧条。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要问了,不就加个息么,怎么就全崩了?因为加息以后闭环被打断了。
二十年代不断加剧的贫富分化导致穷人手里钱越来越少,偿还能力越来越差,禁不起一点风吹草动。
本来穷人的偿还能力就弱,加息以后很多人逐渐还不上自己借的分期低息贷款了。
贷款这边一爆,银行就跟着爆了,因为大批人还不上钱了。
大家一看银行出问题纷纷去挤兑,本来就脆弱的银行瞬间撑不住倒闭了大半。

群众的消费能力瞬间回到解放前,本来就过剩的产能更过剩了,东西更卖不出去了。

企业没钱想问银行贷款续命,银行也被吓怕了,不敢贷款出去,企业也只能倒闭。
后面就陷入了“企业破产—工人失业—消费减少—商品滞销—企业破产”的恶性循环停不下来。
美国1929大萧条其实都是自己作出来的,金融创新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因为产能过剩,所以要促进消费。银行开始做贷款分期,消费力提高了。
企业一看订单充足,开始扩大本来就过剩的产能。产销两旺,股价高涨,一片虚假繁荣。
最后加息泡沫破裂。经济下滑,企业倒闭,失业潮也来了。
寅吃卯粮透支未来终究是要还的,只要未来够长就不可能不出事。
一旦出事就没办法继续透支,整个链条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大型经济危机就来了,只不过那时候管这个叫大萧条。
这里我们可以思考两件事:
一是有分期贷款,穷人就不穷了?二是金融创新提升短期销量,长期产能就不会过剩了?
分配问题导致的贫富分化才是穷人没有消费能力根源,分期贷款这类金融创新只不过推迟了崩溃的时间。
2008年之前发生了啥
讲完29年大危机我们接着讲08年发生了啥,同样先从历史背景开始。
08年金融危机之前苏联早已解体,几大强国吃掉了苏联的尸体瓜分了资产包。
美苏争霸的格局变成了老美一家独大,老美成为蓝星真正的霸主从此再无对手,成为实质意义的世界老大
美国称霸以后的主导战略是全球化,想通过全球化把世界其他国家变成美国的市场,由此拉动需求扩大国内就业和出口。
中国能进入世贸组织,就是美国全球化战略中的一个环节。
说起世贸组织我们多提一句,入世之所以能谈成,也是老美过度自信和利益驱动的选择。
过度自信来源于继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取得重大胜利之后,97年又通过金融危机横扫亚洲赚的盆满钵满。
利益驱动来源于老美希望下个金融危机的爆发口出现在中国,爆发之后老美可以通过金融手段窃取发展果实。
2001年我们的GDP只有1.33万亿美金,当时美国10万亿,日本4万亿。
但从人口看我们有13亿,美国只有2.8亿,日本只有1.3亿。算人均我们非常穷,但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穷兄弟家里是抢不到好东西的,只有养肥了通过金融手段收割才能窃取发展果实。
顺利入世还有个原因是老美逐渐开始对中国放心了,也逐步淡化了之前把中国当做潜在对手的认识
因为经过一系列诸如93年银河号、96年台海危机和99年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的试探之后,老美发现我们也没做出啥过激举动,只是作出了严正抗议和交涉。
主要竞争对手欧盟、日本这些国家被逐一击败也让老美觉得不会再有新的挑战者出现。
日本1985年曾经试图在半导体挑战美国,占据工业制造的最高点。
这是老美不能容忍的,所以后面在广场协议、打压半导体产业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给了日本一套组合拳,让日本失去了在工业上挑战老美的能力。
欧盟曾经在1999年通过货币手段挑战美国,脱离老美对欧盟征收的铸币税,进而建立欧元石油结算体系。
这也是老美不能容忍的,所以后面发动了科索沃战争打残了欧元。大量欧洲资金流向华尔街,欧元也失去了挑战美元霸权的能力。
两大对手都被揍得服服帖帖,可以说当时挑战老美霸权的对手已经消失了。
美国需要维持经济增长就需要更大的市场,和石油挂钩的美元也需要找到新的投资出口。
中国当时人口众多,消费增长潜力巨大,我们又让老美放松了战略防备。最终老美同意了我们国家入世,进入老美主导的全球化体系。
老美也成功拿到了中国市场,攫取了巨额利润。不过其中获益最大的是美国跨国资本,国内中产却越来穷。
我们这里先说下为啥老美跨国资本能赚大钱。
首先它们利用中国便宜的劳动力生产工业产品,然后在直接高价卖给中国人赚取暴利。
搞通信的应该知道那个导流板的故事,一块A4纸大小毫无技术含量的铁板当时卖给我们的价格是三千块,成本大概是3块钱吧。
其次它们利用了中国对全球中低端产业进行转移,然后赚取跨市场利润。
当时基本是用人民币价格在中国买入,美元价格卖出到美国国内。即使这样美国老百姓买到的东西也比之前从东欧南美进口的便宜。
最后,让中国辛苦生产中低端产品卖向全球赚外汇,赚到美元之后再去买美国高科技产品,间接促进了美元流通和稳固了美元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那个几千万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民吃苦耐劳认真工作,国家又非常稳定,而且愿意在美国人主导的全球化里面赚辛苦钱,这和入世前老美的战略估计是一样的。
中国加入WTO在2001到2008对中美可以说是双赢,如同当年美元绑定石油一样的经典案例。
美国人先是通过绑定石油获得美元霸权,接着通过绑定世界工厂在家躺着数钱。
老美自己只需要在家拿着手上花不完的美元吸引全球精英来美国搞高科技就好,这种日子不要太好过。
中国这段时间也因为大量外来投资完成了初期资本积累,加上全产业链不断完胜和技术升级,同样也是受益方。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美两国在中国入世问题上利益是高度绑定的,也是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
至于中国后面快速崛起开始抢老美饭碗,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我们有机会再讲。
订单不断向中国转移,带来了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
制造业发展的标志之一就是原材料产量不断上升,可以看到入世之后中国的钢铁产量很快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
汽车产销量和拥有量都在高速增长,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世界第一。
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和原油消费国,下图红线是中国原油进口量(千桶/天)。
统计图上也可以清楚看到,入世以后我们的经济有了显著增长。
02年开始因为外部订单大量涌入,经济几乎是逐年加速向上的。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第二,也通过出口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有意思的是,历史好像是个圈,兜兜转转总会回到原地。
现在中国不光持有大量美国国债,还不断向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贷款换取资源,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全世界一大半工业产能都在中国,各国还欠了中国一屁股债,这就是现在的国际背景。
是不是觉得这个场景有点熟悉?和一战之后的美国处境是不是有点像?
当今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工业产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老二。
但话语权却掌握在别人手里,和一战之后的美国状态几乎是一样的
入世之后因为全球化制造业订单持续转移,也带来了老美制造业的空心化。
因为中国生产便宜嘛,跨国资本就把中低端制造业的生产和加工都搬了过来,这也是大家看到贸易逆差越来越大的原因。
一方面中低端产品迁往国外,高端技术产品美国政府又严格限制出口。能出口的只剩农产品,根本赚不到啥顺差。
另一方面生产和加工搬到中国,但产品主要目的地还是美国。中国生产美国消费以导致了美国贸易逆差急剧上升。
跨国资本越来越富的同时,美国国内的中产却越来越穷。道理很简单,工厂都撤离了,大批老美中产不就失去工作机会了嘛,日子自然越过越差。
中产收入少了,整体内部需求也会降低,出于成本和消费市场的考虑,迫使更多跨国公司转向中国。
老美搞全球化本意是想把中国变成美国的市场,但却没想到最后美国却成了中国的市场。
美国跨国公司和全球公司是其中主要推动和受益者,它们在其中获得了最大的利润。
财富在少数跨国公司以几何级数倍增。它们控制了全球30%的生产,70%的对外投资,60%的世界贸易,70%的专利和技术转让。
它们找到了廉价生产基地,降低了运用成本,也发掘了最大的潜在市场,成为其全球利润的主要来源。
从统计数据看,2001到2006年,美国GDP中企业利润占比从7%增长到12%。

美国最富的10%又像1929年大危机之前占据了超过45%的社会财富。
当然,老美贫富分化的起点并不是在全球化,而是80年代开始的里根减税,后面的全球化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

关于里根减税怎么加剧贫富分化我们以前在《通往奴役之路》里讲过,这里就不赘述了。
当初苏联解体导致老美再不需要和谁比拼制度优势,所以里根马上给富人减税把美国中产按在地上摩擦。
减税拉大一波贫富分化,后面全球化再拉大一波贫。跨国资本家越来越有钱,老美国内中产越来越穷。
减税以后有钱人可以拿这部分钱全球套利炒资产,全球化也让他们找到成本洼地可以获得更大利润,变得越来越富。
中产在减税中并没有获得多少好处,全球化则让他们失去了职业成本竞争力,变得越来越穷。
红脖子和铁锈带老白男这批人可以说是减税和全球化最大的输家。
以前从事制造业的铁锈带白人和红脖子极其不满,他们支持川普上台也是这个原因。
他们希望川总能带领美国振兴制造业,让美国再次伟大,重现他们往日的荣光。
其实根本不可能,资本总是流向利润最高的地方,制造业再也没办法回到美国了。
虽然全球化开始以后贫富分化越来越大,美国中产越来越穷,但产品生产出来还得卖啊,不然不是要影响经济嘛。
所以金融创新就必须出马了,这次资本家们瞄准的对象是房子。
房子是个好东西啊,这玩意能拉动上下游几十个产业,全面带动经济增长。
08危机前有能力买房的合格贷款人早都买完了,买得起的早就买了,剩下都是没钱买不起的。

没关系,买不起可以想办法让你买得起,金融机构给穷人们发放了次级贷款。
次级贷款是一种结构性贷款,前几年利率设定很低,但到了一定年限之后利率会急剧上涨。

当时美国房子年年涨,所有贷款人的想法是哪怕从银行借钱买了房子,之后在利率上涨前卖掉还款就行。
白住几年新房子,说不定还能赚笔钱,何乐而不为呢?在这种背景下,大量的不合格贷款人借了次级贷款开始入市买房,成为楼市的最后买家,带动了楼市的虚假繁荣。
楼市的繁荣又带动了上下游几十个产业,企业利润节节高。这也带动了股市在危机前的最后一段繁荣,所以08年危机之前大家看到的是股楼双牛。
搞笑的是,这些最后入场的穷人们借了次级贷款买了房子之后,连续十年上涨的美国楼市居然开始下跌了。
道理很简单嘛,最后的购买力都用尽了哪还有买家,买家都没了还怎么继续推动上涨。
这时候他们想卖掉自己的房子还债,结果房价降得比之前买房时候还要低。
房子这个价位卖出去就只剩债务,等于房子没了还倒欠银行一屁股债。
更惨的是他们还在犹豫要不要卖的时候,次级贷款合同约定的利率上涨,还有美联储的加息都在同一时间来了。
他们发现自己居然连利息都交不起了,后面就是各种连环爆。
整个次级贷款链条垮了,震惊世界的08年金融危机就这么来了。
那本两次大危机讲了啥
1929年的故事和2008年有区别么?可能时间和人变了吧,但本质是一样的。
以前我们推过一本《两次大危机比较》,书里对两次危机的比总结非常的好
两次大危机看似不同,但如果分析其内在原因,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
第一、危机产生的根源都是因为分配问题导致了贫富差距过大。富人拿走大多数钱,穷人没有购买力导致需求不足。
这也是为啥马克思老爷爷说,所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不是绝对过剩。是资本家拿走过多剩余价值,导致吃瓜群众支付能力不足买不起的那种过剩。
回顾历史,美国每次前10%的人拿走超过45%的社会财富就没啥好事。
1929年发生了大萧条,后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让贫富差距再次回归。
01年科技股泡沫破了,08年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现在我们又接近这个节点了
第二、在危机之前都会有一次技术革命,带动生产力水平突破,带来经济繁荣。
长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创新会引起繁荣,繁荣又是萧条的原因。
重大技术革命引发大繁荣,毫无疑问也会引发大萧条,这是历史周期律的重要表现。
1929年爆发的那次大萧条发生在第二次技术革命之后,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则发生在第三次浪潮之后。
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第三次浪潮的主要标志是通讯计算机技术的突破。
技术的突破都带来了生产力水平的突飞猛进,带动了经济超预期繁荣。
大萧条之前新技术的集中和推广主要是在电力和汽车行业。
比如福特汽车启用了流水线作业,这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加剧了贫富分化。
金融危机之前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突破加速了全球化,带来了产业转移、生产力提高和剧烈的贫富分化。
29年贫富分化是因为资本家拿走了生产力提高带来的大多数剩余价值。
08年贫富分化是因为全球化产业转移造成大财团越富,普通中产越穷。
第三、繁荣之后政府没有逆周期调节,却进一步放松了金融监管,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快速吹大了泡沫。
所谓放松金融主要在货币政策,每次危机之前都采取了更为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
大萧条前泛滥的信贷政策不但在分期付款领域推波助澜榨干了穷人的最后一滴血,也引起了股市泡沫和投机的狂热。
08年金融危机前,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放松金融监管和次级贷款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吹大了股市和楼市泡沫。
再加上宽松的货币环境叠加提高杠杆率的金融创新助推,人们大量举债参与高风险投机。
资产价格泡沫就是这么被吹起来的,这一点在两次大萧条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有意思的是,每次人们都会相信繁荣会永远继续下去,还认为自己可以一夜暴富。
最终两次破灭都是因为经济泡沫导致消费品价格上涨,货币当局不得不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捅破了泡沫。
通胀起来以后连续加息改变了投机者的心理预期,迟早发生的事儿终于发生了。
第四、每次大危机都具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它将导致大国实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
危机不仅对生产力发展有破坏作用,也有积极的创新作用,具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而且危机的再分配效应无法改变。
大萧条以后世界经济中心从欧洲转向美洲,美国开始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美元也开始取代英镑占据支配地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是在这个背景诞生的,关于这段我们在《美元是怎么称霸和收割全世界的》讲过。
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发展重心开始向亚太转移,国家实力的对比正在急剧变化。
下次的危机才是真正的危机,因为那时候美联储救无可救,而且会带来巨大的再分配效应。
基辛格在他的名著大外交里面讲,世界每隔百年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全球大国。
“基辛格定律”很可能在下次危机中再次被验证,因为每次大危机的到来都意味着世界秩序的转变。
这次崛起的毫无疑问是中国,这也是为啥之前在文章里说《我们正站在一个关键历史转折点上》。
过去的一个月美联储每秒钟印钞速度是100万美金,美国财政部五月又宣布要新借三万亿美元,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辛苦劳动40年才积累了三万亿外汇储备,人家印出来只要三个月。
大量印钞迟早会带来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这也是为啥我们在《美元的末日狂奔》里讲美元贬值30%行不行。
这次美国人印了那么多钞票透支信用,已经用尽了财政和货币政策。
下次危机来的时候,它还有什么手段?所以下次危机真正到来的时候,会无比剧烈。
尾声
危机终究会来,但不是这次。因为这次放了滔天大水,用尽了所有货币和财政政策。
现在死还是未来死,美联储一定会选择后者,这个道理我们之前在《美股崩了,大危机要来了么》里面清楚的讲过。
回顾历史,我们也从没见过全球协同大放水背景下还会立刻到来的大危机或者大萧条。
这也是为啥我们一直说这里美股会先下后上再瀑布,因为知道这里美联储一定会大放水。
当时美股暴跌向下的时候还告诉大家别担心,通胀不起周期不止,同时在三月中旬告诉大家美股本年度最佳买入机会来了。
当时到处是什么大萧条1929的声音,现在大萧条了么?标普都涨回去大半了吧
周围抄底PDD,BABA还有TSLA的小伙伴都已经吃到大肉了。
当时他们就在说买到好价格下半年彻底可以不用干活休假了,不知道大家咋样。
当然后面大危机一定会有,而且是过去几十年的总清算。
现在美国联邦政府的负债,已经达到了二战时期的高度。

上次是靠打仗才解决债务问题的,这次靠什么我也不知道。
这种高企的债务未来放水都救不起来,全球主要央行已经用尽了政策空间。
最后文章末尾再说个小预测,我随便说说,您也随便听听。
劳动节前美股我们的看法是,这波反弹结束之后会进入一段低波动时期,但不会持续很久,不过诱空或者让不坚定者下车已经足够
后面如果基本面和宏观面两碗面都能证明这是一次性事件时,美股将会到新高并延续剩下的牛市尾声。
通胀的脚步也会在这里缓缓到来,加息信号枪响起的时候,就是舞会即将结束的讯号。
最后想说,虽然A股一如既往的不争气,我们还是认为,这里它也会跟上。
全文完!感谢观看,如果喜欢请点在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