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使徒行者》演到第一部的时候,脑海里就一直不断地在循环《越难越爱》。

如今,电视剧勉勉强强地演到了第三部,没想到在心里剩下的,还是这首歌。它太红了。
TVB“吃老本式”的一系列出品很有意思,剧情上打情怀牌自不必说,就连音乐作品上的更新换代,都严格遵从了复刻的逻辑。
据说真正最后一集的大结局还要等到下周,据说又是一个无线套娃的结局,据说《使徒行者》还有第四部……
本期节目,我们暂时把准备寄给编剧的刀片放一边。来听听这三部《使徒行者》的歌,细细品一品,这其中暗藏的心机和道理。
第一首歌,吴若希《越难越爱》。它是《使徒行者》第一部的主题曲,也是《使徒行者》第三部的插曲。
这首歌最最深刻的一幕记忆,要追溯到《使徒行者》第一部的时候,钉姐和爆seed的诀别——
一个在这头说,你走你走我来死你去活;一个在那头说,我不我不,要死一起死。多亏了佘诗曼和林峯过硬的演技,让这场伤离别来得像剜肉刮骨一样:痛。
然后《越难越爱》的副歌响起:无惧世事变改/还是越难越爱……眼泪不值钱了。这大概也是我在多年之后,在TVB的剧越来越不TVB之后,捕捉到的少有的,真感动。
演技占一半,和剧情丝丝相扣的音乐作品占另一半。讲真,我当时真没觉得《越难越爱》有多好听,但身边喜欢这首歌朋友不在少数,去KTV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晚上能听好几遍。凭什么?
直到剧情发展到最后,有了故事情节,有了画面,才会在每次听到副歌的时候,回味到那么一丁点儿的:苦。但还是觉得:凭什么?
我敢说,TVB自己都没有料到,这首《越难越爱》会火遍两岸三地大江南北。甚至有人在知乎上提问:请从专业音乐角度评析,《越难越爱》为什么这么火?没有人回答。这人同时还问了:香港流行音乐是不是会有个“作曲模板”?也没有人回答。
答案大概就藏在《越难越爱》后时代,TVB电视剧里复制的那些“越难越爱类曲”。当然,还得打个括号:包括但不限于《使徒行者》系列。
很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这些年看TVB电视剧不如年少时期那么入迷了。演员离巢,剧情缩水,怎么说呢?像我这种老TVB迷,一边怒其不争,一边还是得从鸡蛋里的骨头拣出肉来。
于是就追到了《使徒行者》第二部。第二部的插曲是HANA演唱的《忘记我自己》。
无关佘诗曼、林峯,倒是另辟出了黄翠如和周柏豪、袁伟豪之间纠结的三人关系。剧情代入感满分。甚至到了第三部,阿梅在病床前和徐天堂诀别,那种撕心裂肺,还在。
同样是短小得放不下4个预备红点的前奏,沉默又压抑的A段,到副歌部分,又是一段,先入耳后虐心的旋律,朗朗上口,一遍秒会——《越难越爱》的惯有格式,来了。
歪个楼,歌手从吴若希更换成了HANA,还得说一则八卦。据说当时吴若希演唱完《越难越爱》,红了之后,就趁红……回家生孩子去了。唱片公司当然气,只能另择良木,于是就开始力捧吴若希的师妹:HANA菊梓乔。
HANA的声音低沉厚实一些,但效果一点不差——只要副歌一响,刀尖舔血的情真意切就满满地上头了。“越难越爱”的蝴蝶效应,呵。
为了响应《使徒行者》第三部的剧情,我第二首歌选了林峯和HANA演唱的《低谷天堂》。这首歌大约是在中后期的剧情里会时常听到。
虽然是男女对唱,但依旧和之前罗列的格式如出一辙。
这次的创作还捡了个懒:副歌歌词的铺排,也沿用了第二部那首《忘记我自己》里的3-3-N的结构。
就很像是从第二部拣了一些元素,又从第一部套了一些旋律,然后一拼,一首新歌。这大概就是让很多人心生疑惑的:模板。
当然,这样的模板不止存在于《使徒行者》系列。这几年我看过的TVB真的不多,但相继在2019年的《铁探》和2020年初的《法证先锋4》里,也听到了《越难越爱》的影子。
那时,吴若希回归,演唱了《铁探》的插曲《我记得》。听到前奏我就笑了,这简直就是《越难越爱》……2!
还有《法证先锋4》的片尾曲,HANA唱的《我不是她》。也是一样的道理。
也没有刻意比对,就是一种自然的心理反应:这不是《使徒行者》吗?真的,A段一结束,竟不知道该接哪一首“越难越爱类曲”的副歌才是标准答案了。
《使徒行者》在2019年拍过电影版,电影版的主题曲,是刘宇宁演唱的《如约》。还是赵兆老师作的曲。难怪当年有人说,电影版的,一点也不“使徒行者”。
你看是不是,盘了一圈下来,那些偶然间的耳熟能详真的不能称之为偶然。
忽而想起《还珠格格第三部》的时候,古巨基接受采访时说过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说,这部电视剧的音乐几乎都是他创作的,主题曲和插词曲都不一样,但是歌词可以换着唱。
emmmm……不信你可以试试先学会这几首歌,再用A的曲套B的词,用C的词唱B的曲。说不定比想象中完整妥帖。
《使徒行者》演到现在,早就没有了以前黑白搏斗的味道,只能悄悄地从这些无限复制的音乐作品里,去捕捉早几年逝去的情绪碎片。
TVB的无限情怀牌,往好了说,是一种迅速获取共鸣的简便方法,但实话实说,也侧面反映出了黔驴技穷的尴尬。

编辑 | 北冰洋CP站姐 门牙少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