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野性石河子团队成员张晖,拍摄到一只亚洲野猫(F. s. ornate)。这是我国第一次手拍亚洲野猫。(戳他们的文章:鼠年将至?先和野性石河子团队撸猫吧!
当天15点左右,张晖正在克拉玛依的郊外观鸟。路过一小片湿地,芦苇荡旁有几棵小树,其中一棵的顶部有个大黑影子。原本还以为是什么猛禽呢,但通过望远镜一看,居然是一只毛茸茸的大家伙,像只大猫咪!他好奇又兴奋地上前一探究竟。
这么高的树,您这么肥不怕把树压断呐?
15米左右时,张晖终于看清了它。那确实是一只猫,并且很大很强壮,正呆在树梢上闭目养神,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不过当时他并不确定那是野猫还是流浪的家猫,但是看着它粗壮的长尾巴还有厚实硕大的脚掌,确实有野猫的特征呀。于是他又向前靠近了一些,绕过几株遮挡的树枝,拍摄了一组照片。
此时树上的猫猫也睁开了眼睛,有些警觉地盯着树下的张晖。为了减少对野猫的打扰,记录了几张照片后,他便赶紧离开了。
这也太幸运了吧!真是2020年的开门红呀!
(这也提醒我们要多多观鸟呀!观鸟才能有好运呢~
当然也有人说了,野猫在野外我见过一大堆呀,怎么还得专门发条公众号呢?
这里的“野猫”存在着歧义

日常生活里,我们见到的大多数,或者口头上说的“野猫”,指的是流浪、野化的家猫
而上文提到的野猫Felis silvestris),指的是一种野生小型猫科动物除非生活在新疆、青海等西北的干旱区,否则在野外是很难很难幸运地遇上野猫的。
国内关于野猫的研究调查少之又少,在野外的记录也非常少,能拍到野猫可谓超级幸运!
如果正好看文章的大家正好有人生活在野猫分布的区域,怎样一眼看出它是野猫还是野化的家猫呢?跟我们来认识一下野猫吧。
野猫属于猫亚科猫属,分出了很多个亚种。根据形态特征和遗传学的差异,受到普遍认可的亚种是欧洲野猫(F. s .silvestris)、非洲野猫(F. s. lybica)和亚洲野猫(F. s. ornate,有时也被称为草原斑猫)。(三个亚种的区别,请戳:野猫的三大类群
但有些学者认为,欧洲野猫可以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种(F. silvestris),亚洲野猫和非洲野猫则被归为同一种(F. lybica),其中亚洲的亚种(F. l.ornate)栖息于亚洲大部分地区。
非洲野猫是现代家猫的祖先,9000~10000年前,新月沃地兴起了农业。可能是因为田野和谷仓附近啮齿类动物的数量剧增,野猫因此出现在人类的居住地;也有可能是人类发现猫科动物在控制鼠害上的作用、刻意培养出野猫的开始“自我驯化”,家猫开始出现。
现在,家猫和野猫在生物学上仍属于同一个种,在某些地区,两者也经常杂交、繁殖后代,但并不是在广大的分布区中都进行普遍的杂交,也存在一些不能和野猫杂交的种群。
例如,苏格兰的野猫与家猫存在基因混杂情况,但在瑞士就没有出现野猫与家猫杂交的现象。
野猫种群的最主要威胁就来自它们与家猫的杂交。在苏格兰和匈牙利,能很快就不存在纯种的野猫了
我国的野猫,一般被认为是亚洲野猫。

亚洲野猫的头体长大约为63cm-80cm,尾长约为23cm-33cm,尾长超过头体长的50%。
亚洲野猫的毛皮为浅黄褐色至黄褐色,身上有大量不规则的深褐色至黑色的斑点,这些小斑点是实心的,是所有亚种里最为“斑驳”的。
这是它们区分与欧洲野猫、非洲野猫、家猫的最大特点。
亚洲野猫身上独特的斑点
并且,亚洲野猫大多都有细小深色的耳毛,这是在其他亚种上很难见到的。
亚洲野猫大多拥有独特的深色耳毛
亚洲野猫的尾巴上都有深色环纹,且尾尖呈深色,腿的上部覆有条纹;脸上有2条小的褐色条纹,前额有4条十分显著的黑带,与较浅的底色形成鲜明对比。
由于亚洲野猫身上独特的斑点,很容易与家猫区分开来,但是它们一旦杂交,便会变得较难区分。
非洲野猫、少数欧洲野猫和家猫长得更像。通常情况下,野猫的体型更大,四肢更长,也更为强壮。但是在欧洲和非洲的偏远地区,流浪的家猫或是生活在乡村的家猫,就很难和野猫区分开来了。
欧洲野猫(F. s .silvestris)  ©花落成蚀
我国的亚洲野猫
在我国,亚洲野猫分布在西北地区,新疆是其主要分布区,在青海、甘肃、内蒙古也有亚洲野猫的身影。
它们主要分布在草原和西北干旱地区。在平原、草原、沙漠、半沙漠均有可能发现它们的存在。它们更喜欢居住在接近淡水水源的较干旱区,但从不出现在积雪超过20cm的地方。
但目前还没有关于亚洲野猫家域的相关信息,对亚洲野猫的行为、生态特性,我们也知之甚少
俄罗斯动物园内的亚洲野猫 ©花落成蚀
来自中国的有关亚洲野猫的生态学数据也十分缺乏,它们近期的生存状况未知,分布界限以及保护现状,均有待探索。
20世纪80年代,亚洲野猫曾因斑点皮毛在中国被大量捕杀,皮张在市场上销售。但目前,亚洲野猫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境内对亚洲野猫的捕杀和交易是违法的。
亚洲野猫的皮张©M.Bohnacker
此外,对亚洲野猫的威胁还可能来自对它们的食物——啮齿类动物和鼠兔的毒杀
每一次目击野生猫科动物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它们依然在野外好好地生活着,自由地在大自然里享受属于它们的家园。
中国的12种本土野生猫科动物,还有很多的生物多样性,都很需要全面的调查。
这是一件规模庞大的事,不是某一个组织能独自完成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一起行动,以确定它们的生存现状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生态特性,因此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方案,更科学、有效地对它们进行保护。
没有了解,保护又从何谈起呢?
更多: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
我可太酸了,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