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层的善恶之下,真相是什么?
记者|张月寒
《审讯室:英国》是一部只以审讯室内外三处场景构成的英剧。它每集围绕一个案子,由两名警探、一名嫌疑人作为基本结构,另有数名警探在审讯室玻璃外观察这场对话。室内外警探里应外合,力图用最短时间突破案情,决定是否起诉嫌疑人。


播出两季,这部剧评分和口碑皆高。精妙的台词,让人充分体会到谈话的技巧。层层递进的心理战术,更让观众直观看到,面对一个拼命想捂住真相的人,如何从他口中套出事实。第二季除在审讯的技巧层面保留过往水准,一个更有趣的点是,它探讨了善与恶之间模糊的界限。
由恶到“善”
西方研究性侵问题的经典之作《违背我们的意愿》里有一个观点,认为“对男权的过度自信”是男人关于“女性喜欢被强奸”的信念的成因之一。《审讯室:英国》第二集出场的艾利克斯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面对一男一女两个审讯人,他很自然地认为女审讯人是负责做记录的助手;有一个信息他希望警察核对查询,于是用手指敲桌子,表情轻蔑和充满命令性。

一个在西方社会如鱼得水的金童,被控罪名是强奸。相信很多观众正如剧里的审讯人一样,几乎立刻就在潜意识里对他下了有罪的定论。然而,最终结果却并不是这样。心细的警察在受害人萨拉发给闺密的一条短信中找到端倪,发现这一事件的真相,可能是萨拉因为升职未遂,对艾利克斯发起的报复,并以此获得经济上的赔偿。剧集也没有肯定这就是最终真相,但警察因无法证明艾利克斯有罪,最终放弃对他的指控。
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在《人心:善恶天性》里说,所谓的“善恶”两方,究竟哪一方是正确的,关键取决于谁是胜利者,有时则取决于事后持更为客观态度的旁观者、阐释者。
那么,在一段性关系中,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行为发生时鲜少旁观者,决定了它难以获得一锤定音的证据,足以百分百地区分施暴者和受害者。在这种模糊的特性下,有时施暴者难以被定罪,成为无数女性压抑而不得发的隐痛;但有时,这一模糊性也会被心怀不轨之人,作为达成自身目的手段。
善与恶的难以区分,还在于当事人在事件中“选择”的界限是模糊的。
艾利克斯在“强奸”发生的那一晚,有无数次机会可以避免这一结果。他和一群同事下班后喝酒,本属正常,但最后,其他同事都先回家了,他选择继续和女同事单独喝酒。虽是女方提议,他却选择欣然应允两人单独去他的公寓。更别提他是有女朋友的,是他自己选择出轨,在陈述过程中他不掩饰自己确实是想和萨拉发生性关系。

正如埃里希·弗洛姆所说,“每个人都可以朝自己选择的那个方向发展:选择生或选择死,选择善或者选择恶”,艾利克斯的“小恶”一步步朝着自己不希望的方向发展,最终招致了强奸的罪名。
小恶看上去平常、微小,人们会觉得,自己偶尔犯一犯也无妨,但这集恰恰让人看到,在一次又一次“选择的模糊”下,一点点小恶会发展成什么后果。
由“善”到恶
界限的模糊在第三集则作了相反角度的展示。人在正义的召唤下进行一系列行为,这些行为,如何一步步走向错误?为什么出发点是好的,最终却酿成灾祸?
丹尼埃尔是一名全职妈妈,她利用业余时间创立了一个网站“杀虫剂”,专门公布恋童癖者的信息,利用社交媒体等力量,对他们进行网络声讨。为了揪出更多的恋童癖,丹尼埃尔在网络上假扮未成年少女,利用钓鱼的方式锁定恶人。

她为什么被带到审讯室?丹尼埃尔最新一个“成功”案例,是一名叫安德鲁的男子。通过网上对话“确定”了安德鲁的罪行后,丹尼埃尔套取并公布了安德鲁的工作、家庭地址。安德鲁一夜之间名声尽毁,女儿也因父亲是恋童癖在学校被殴打致伤。
更可怕的是,安德鲁根本不是恋童癖,丹尼埃尔锁定错了人。缺乏专业的刑侦培训,她首先从技术层面就存在缺陷。然而,在正义的自我感动下,她无视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她像一条充满漏洞的船,在当今这个网络过于发达、隐私极易被窃取的时代,这条船注定会四处漏水,撞伤他人。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尓·桑德尔在公开课《正义》里讲到,当人们觉察不到别人的痛苦时,便是一种恶。丹尼埃尔一心以为自己揭露恋童癖的行为是正义、正确的,却没有想过,恋童癖者也有父母、配偶、子女,她的这一揭露方式是否会伤及无辜?她没有考虑自己的行为可能对他人造成的痛苦,于是善演变为恶,悲剧发生。
《正义》的另一讲有这样一个观点:软弱无能的人,由于不能“创造”生活,所以只能“破坏”生活。快结尾的时候,我们得知,丹尼埃尔早已不是全职妈妈。由于精神问题,她的孩子被带离她身边,不再让她抚养。由此,不难看出,对自我生活的无法掌控,才是丹尼埃尔沉迷做网络义警的根本原因。她无法阻止现实生活的分崩离析,但在网络上,没有人限制她,于是,她大展拳脚,在一次又一次的“追捕”行动中获得满足,甚至快乐。
《审讯室:英国》是一部短小精悍的英剧,在短短50分钟之内,既让观众体会到酣畅淋漓的审讯技巧,又紧贴当下社会,从法律、道德、人性层面探讨问题。善与恶的翻转是新季的一大亮点,让人在传统的泾渭分明的正与邪、善与恶之间提出新的追问。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封面图,一键下单
「再问“李约瑟之问
▼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