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3515字 | 阅读需7分钟
李林甫本身是显赫一时的铁腕宰相,有望成为千古一代贤相,可惜他在历史的转折点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将盛唐彻底引向了一个苦难、动乱相交织的时代。
1
四、李林甫是如何从“铁腕宰相”
的神坛上跌落到凡尘中的?
李林甫当政期间,虽然政敌攻击不断,但他始终能巧妙化解,稳坐中枢19年不动摇,而且他的政绩斐然,也十分让唐玄宗放心,甚至曾一度想将天下交付给李林甫治理,自己只顾专心享乐,虽然在高力士的劝谏下,并未付诸实践,但也侧面反映了李林甫的能量和贡献都是十分了得的。那么,这样一位铁腕权臣,他到底因何缘由,摇身一变成为了祸国殃民的“奸相”,以至于大有遗臭万年的架势。
关于李林甫的奸臣人设,多半归功于后世史学家,比如司马光就极其讨厌他:“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疾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在司马光的笔下,李林甫是个狡猾阴险的两面派,成语“口蜜腹剑”的主人公,正是他“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
《杜工部集》(中华再造善本)
但是,李林甫真正从神坛堕入凡尘,我想主要还是归于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上位不是全凭实力,而是依靠媚上固宠等手段。这个虽说不算是他的污点,但一直也是为正直士大夫所不齿的。李林甫出了名的善于钻营,他先后巴结宰相源乾耀、宇文融,后来又巴结内廷的武惠妃、高力士等人,成功接近了唐玄宗,无原则地迎合玄宗皇帝,比如他在废太子李瑛时就说“此乃天子家事,何必与外人商议?”因此赢得了皇帝的信任;最后依靠武惠妃的支持,成功扳倒大才子张九龄,当上了第一宰相,正是他这种不正当的晋升途径,被那些苦读诗书的正直士大夫们深为不齿。
唐玄宗
第二,嫉贤妒能不遗余力,“口蜜腹剑”打压异己,这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李林甫为人忌刻阴险,对于才名高和受到玄宗重视的官员,必设法排斥,同时为相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皆被他排挤罢相。同时,为了专权固位,他竭力阻塞言路,补阙杜进上书言事,被他贬为下邦令。他对朝臣说:“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作为仪仗的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朝臣受其威胁,从此谏诤路绝。
张九龄像
即使这样,李林甫还是夜不能寐,时时监控接近唐玄宗的人;尤其是那些才华超群使李林甫忌惮的人,定会被他千方百计赶出朝廷。为了蒙骗唐玄宗,李林甫还炮制了一个“野无遗贤”的假象,使得唐玄宗相信天下人才全部被网罗到自己朝廷之中。
大权在握的李林甫,对那些不听话的政敌大肆打击。他重用酷吏吉温、罗希奭掌管刑狱,帮助打击异己。那些反对李林甫的人只要落在他们手中,没有人能活着回家,时人称之为“罗钳吉网”。
就这样,明明是一片光明的开元盛世,却因为李林甫的嫉贤妒能而暗流涌动,就这样不多久,朝中人才凋零,竟连杨国忠这种无才无德之人也上位当了宰相,导致安史之乱祸国殃民。
杨国忠像
第三,自身的道德缺陷过于明显,高调张扬的为人处世风格树立了不好的为官榜样。李林甫是一个典型的权臣,他做人做事飞扬跋扈,不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即便是在他晚年快要失势的时候,也没能免掉俗套,始终是妻妾成群,生活腐化没有节制。
诸如李林甫身上的道德问题,历史上大部分权臣都有,比如明朝第一宰相张居正,虽然政绩卓著,推行万历新政,但是生活作风极其腐化奢侈,常常出行都要坐几十个人抬的大轿子。他到处网罗美女,有名分的妻妾高达7位,家中还有大量的宠姬。所谓人无完人,李林甫的缺陷,恰恰是历史上很多权臣的通病,这一点虽然值得鞭挞,但不应是他成为历史罪人的主要原因。
第四,李林甫权利欲过于强烈,竟然多次参与废立太子,这也直接影响了历史对他的评价。李林甫一生所做所为之中,最为封建士大夫不能接受,也是最受诟病的,就是他曾设计陷害了当时的太子李瑛等人,在唐玄宗立李亨为太子之后,又想废掉李亨。虽然最终没有得逞,但太子党的李适之、韦坚、王忠嗣都受到了牵连。这在封建礼教中属于大逆不道的做法,任何一个正统的士人都不可能赞同臣子害太子的行为,历史上对李林甫的评价不高,与这一点有着很大的关系。
同时,李林甫与唐肃宗关系非常糟糕,因他当政时曾经试图动摇其太子地位。安史之乱爆发后,肃宗自立为帝,对李林甫的评价比较低,这也影响了他在史书中的形象。据说,在唐肃宗即位以后,曾经多次想到当初李林甫对他的威胁,就想把李林甫掘坟鞭尸、挫骨扬灰以泄私愤,所幸当时的宰相李泌阻止了他这个疯狂的想法,使得李林甫死后总算逃过一劫。
唐肃宗像
第五,改革军制出于私心,为安史之乱埋下隐患,这是比较公认的说法之一。虽然安史之乱是在他去世两年之后才爆发的,但人们认为他对安禄山的崛起负有一定责任。李林甫在改革府兵制为募兵制本来是积极的,但他同时也提出了一个荒唐的建议,就是起用出身于少数民族的胡人将领来担任节度使。名义上,李林甫的理由是文人胆怯,却容易结朋为党,胡人低贱,孤立无援,无结党之患,同时又由于他们彪悍强健,所以就敢于拼死战斗。
但李林甫的真实想法却是胡人将领粗鲁少文,只适合领兵打仗,却无法入朝拜相,这样他在朝中的地位就一直可保无虞了。但是,这种军制改革使胡人将领手握重兵,又控有地盘;既管财政,又兼管民事,胡人逐渐形成割据地方的势力。
唐玄宗听从了李林甫的建议后,实施“推诚以待,结以恩义”的方针,对安禄山等胡人将领以诚相待,让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个节度使。到天宝年间,当时的10个藩镇(平卢、范阳、河东、河西、朔方、北庭、陇右、安西、剑南、岭南)中,除了剑南镇外,其余的九镇都是由少数民族的将领担任节度使。
唐朝节度使
即便如此,安禄山还是很惧怕李林甫,甚至有“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不反”的说法。史载,李林甫虽然给予安禄山很大的权力,但也极力地防范着他,甚至派人严密监视他。因此每次安禄山见李林甫的时候,他想说什么,李林甫全都算计到了,一字不漏的替他说了出来,这可把安禄山吓得不轻,哪怕是数九寒冬,安禄山见到李林甫也会大汗淋漓。安禄山甚至对外直言:他这一生谁都不怕,就怕李林甫!
表演胡旋舞的安禄山
然而,在李林甫死了以后,安禄山便肆无忌惮了。虽然安禄山造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论起根由来,与李林甫的施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不是他主倡“胡人守边”的政策,恐怕唐朝不会那么容易出现安史之乱。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让大唐由盛转衰,其间李林甫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邙山之战示意图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李林甫的奸臣形象被牢牢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在他生前极力倡导的所有改革,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维护的大唐盛世局面,以及他崇尚半生甚至近乎偏执的法制思想,并没有给他的后世评价带来一丝曙光,反而随着他的身死夺爵、抄家灭族而成为泡影,进而在安史之乱的祸乱后急速加剧、灰飞烟灭,李林甫被彻彻底底沦为历史上毫无疑义的大奸臣之一!
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后世人眼中的大奸臣李林甫,在他身死夺爵之后,时人都为他鸣冤叫屈。《旧唐书》中确凿记载“及国忠诬构,天下以为冤”,明确说明了两个事实,一个是李林甫最后的下场是被杨国忠构陷所致,另一个就是天下人都认为李林甫冤枉。这显然是一个很矛盾的现象,甚至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狼狈出逃的唐玄宗仍然认为李林甫才能卓著,并不认为李林甫是导致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
李林甫本身是显赫一时的铁腕宰相,有望成为千古一代贤相,可惜他在历史的转折点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将盛唐彻底引向了一个苦难、动乱相交织的时代,这是李林甫个人的悲哀,更是饱受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苟延残喘150年之久的大唐的悲哀!
参考资料:
1.《旧唐书》
2.《新唐书》
3.《资治通鉴》
4.《剑桥中国隋唐史》
5.《重新看待奸臣,虽然能力很强但道德低下,换个角度了解李林甫》
6.《唐朝宰相李林甫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奸臣为什么也能改革变法?》
7.《历史欠李林甫一个公正的评价》
- 完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直接购买历年合辑!
下单送馆藏图书一本!
· 有一种爱叫做在看 ·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长按识别二维码,敬请关注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热文推荐
点击标题立即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