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PISA测试,又称跨国评估学生能力计划,是一个针对全世界15岁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测试,自2000年开始,每三年一次,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价项目之一。几次测试中,中国学生都脱颖而出,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关于此,与中国打过多年交道的以色列人Yael分析了其背后的成功因素。让我们一起从以色列人的角度,认识一下中国的教育吧。
中国人在PISA测试中成绩最优秀的项目是阅读、数学和科学,这并非是中国学生第一次在79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万个学生中脱颖而出——PISA测试三年一次,早在2013年(2012年的测试),中国的成绩就震惊了世界。

从上至下分别为2018年、2012年、2009年PISA测试的成绩排名(源自维基百科)
此前公布的2018年成绩,中国不仅超过了富有而发达的经合组织中的国家,他们甚至还超过了自己的亚洲邻居们。尽管参加测试的是中国内部较为富有的东部地区——北京、上海、浙江、江苏,但这些地区的人均收入仍然低于经合组织中的国家。
探究这一成功背后的“罪魁祸首”,还要数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的文化。政府在教育上的巨大投入,可见他们及其重视教育。教育是决定人生发展和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教育和培训方面的重视,包括做这些的方式,可以追溯至中国漫长历史长河的源头。在皇帝时期,科考就是人们跨越社会阶级,改善经济状况的主要方式。这种文化和方式还传给了中国周边的国家——所有在PISA测试中获得较好名次的国家都有受到过此影响。

中国的教育体制尽可能避免了竞争与测试,相对的,主要是考察对课本材料的记忆。考察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更加优秀,而优秀的标准是在考察中中取得较高的分数。
从两岁开始的人生计划
父母也是背后的“罪魁祸首”。他们是“项目”的发起人、主管和实行者,投入工资的50%-70%用于一个孩子的教育,包括课外的教育。近年来,中国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支出方面的投入增加了两倍。
有时候,父母还会离职,成为孩子的专职伴读,也会为了靠近名校,搬入昂贵的公寓中。父母会尽可能和老师保持实时联系,了解孩子的课程进度。他们将自己所有的爱都献给一个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其教育之上,期望孩子尽快成长,获得成功。
80%的学生还会请昂贵的私教,在放学之后,或者周末进行课外的补习。父母如此期望孩子努力学习,取得高分,以至于给了孩子不小的压力——一旦分数没到,满盘溃败。
在孩子两岁的时候,父母就开始规划孩子的人生,主要还是学习这方面。学习的路上有两大里程碑:中考和高考。在我们国家(以色列),总人口近900万人,而中国,拥有14亿人口,其中包括2.6亿的学生和1500万个老师。高考成绩意味着太多了:它决定孩子是否有资格进入一流高等学府,拥有明亮的未来;或者进入其他的学校。
我们生活在很小,很小的国家,因此很难想象,竞争的程度有多激烈,尤其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那个孩子被赋予了无穷无尽的期望。这也就导致了,为什么孩子、父母、教师、校长的思想都如同箭头一般牢牢指向分数。当“在考试中成功”成为目标,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15岁的中国孩子们,能如此轻易的在PISA测试中夺得头筹,他们就是如此被训练的。
即便是在海外学校,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也是如此击败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的,包括那些来自英语母语国的学生。中国的留学生,总能拿到高分。
大学过后的生活如何?
毫无疑问,他们能依靠记忆能力和坚持通过测试。然而,近些年来父母和教育学家都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质疑这种方式是否能让学生在大学毕业后的社会生活中,获得成功?批判者们认为,从刻板的教育体制中走出的学生,不具备社会能力。比如他们害怕失败,会避免风险,无法进行创新创业。
重要的学习有时候放到第二位,知识学习尽管很重要,但有时候就放到第二位了。对中国学生来说,转到国际学校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把我的女儿放到公立学校...她们甚至一天也坚持不了。
有些中国家长,尤其是负担得起的那些,他们都会选择让孩子远离国内的竞争,选择就读私立学校或者出国留学。很可能,中国的教育方式只适合中国,在这里,考试是为数不多能进入大学的方式。也许,对我们这个应许之地的民族,将自己视为外邦人之光的民族,也应该向这个第一名的国家学点东西,比如认真与毅力,对教育系统的大量投入以及对老师的尊重。
 יעל עינב
作者
>>与中国打交道30年。以色列电视台前新闻主播、YChina创始人
稿tg@israelplan.org
info@israelplan.org
 点赞+在看,好文自然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