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曾经问过我,中国近代史里面,我最喜欢那个人物?
我对她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肯定最喜欢梁启超。
她问我,为什么?
我说,因为,梁启超有九个孩子。
我老婆听了,抿嘴一笑。
梁家九个孩子,一共出了三个院士。
我们家现在,还凑不齐三个卧室。

梁启超出生在广东江门,

江门地区有个著名的景点,叫做崖山。

公元1279年,蒙古军队在这里,消灭了南宋最后一股反抗势力。

梁启超小时候,每年清明扫墓,
都会坐船路过宋元古战场留下的石碑,

上面写着:张弘范灭宋于此。

梁启超在自己的自传《三十自述》写道,
自己的爱国之心,就是年幼时,
在家乡耳濡目染而得。
“有当宋元之交,我黄帝子孙与北狄异种血战不胜,君臣殉国,自沉崖山,留悲愤之记念于历史上之一县,是即余之故乡也。”
前几天我陪蛋蛋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顺便给他讲了崖山之战的故事。

当时,看到败局已定,战船被蒙古人包围,
南宋丞相陆秀夫,抱着8岁的末代皇帝赵昺,跳进了大海。
陆秀夫和宋少帝殉国图,来自网上

蛋蛋问我,
爸爸,你的爷爷奶奶不就是蒙古人么。
我的爷爷奶奶,都出生在内蒙古,
工作以后,爷爷随单位搬迁到了辽宁。

所以我和蛋蛋的户口本上,祖籍还都是内蒙。

我试图和蛋蛋解释,内蒙古和蒙古还不太一样,

不过蛋蛋显然无法完全领会,还在反复问我:
所以,崖山海战,最后是你爷爷奶奶他们赢了对么。
我决定到此为止,以后再慢慢解释,

我问蛋蛋,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吗?
蛋蛋想了想,问,
他们跳海以后,为什么不游泳呢?
梁启超一生有多个身份,

他是政治家,也是文学家,
但是他最让人羡慕的身份,
一定是教育家。
梁启超九个孩子里面,有三个当上了院士,
梁思成是学建筑的,梁思永是学考古的,梁思礼是做火箭的,
有理工科的,有文科的,还有搞艺术的,
毫无争议的育儿大v。

百年来中国第一虎爸。

梁对子女教育的成功,
首先源自他对教育的投入。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这本书里,
收录的他写给子女的信,
就不下几百封。

其次,他跟子女的交流,一如他的为人:平等而真诚。

信里面,极少看到家长的命令和说教,
更多的,是分享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情。
比如,1912年,大清亡国了,
曾经的政治犯梁启超终于可以回国,
作为戊戌变法的进步元勋,
他一回国,就收到国内各界的欢迎,
他得意地写信告诉儿女,
你爸老厉害了,
比孙中山还要受欢迎呢,
"此次欢迎,视孙、黄来京时过之十倍,各界欢迎皆出于心悦诚服,.......盖实情也。....... 吾则每演说令人感动,其欢迎会之多,亦远非孙、黄所及。"
那时,袁世凯当时刚刚当上大总统,
准备拉拢回国的梁启超,给大v充值,

承诺每月资助3000元,
梁启超写信对女儿坦言,有点心动:

“项城(袁世凯别名)月馈三千,受之与否,亦尚未定,旅费、家费皆极繁,恐不能不受也。”
当时的袁世凯,尚未露出称帝的野心,
个人声望和形象,都处于顶峰。
一周以后,梁启超决定接下这个商务推广,

“项城月馈三千元,已受之,一则以安反侧,免彼猜忌;二则费用亦实浩繁,非此不给也。”
面对工作生活的压力,

梁启超并没有像传统的父亲那样“一个人扛下所有”,
相反,他坦诚的沟通自己的困境和两难,
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心境和选择。

梁启超回国以后,一家老小仍然滞留在日本,

家庭开销很大,
梁启超偷偷给夫人汇款4000元。
并且情商极高的嘱咐孩子说:
告诉爷爷,只汇了2000.
“顷电汇四千,想先此书达。书言二千者,恐祖父见家费多或生恼怒也。...
(此纸不必呈祖父。)”
然而好景不长,1915年,袁世凯准备称帝,
梁启超愤然加入反袁的行列,

因害怕袁世凯暗杀,梁启超仓皇逃出北京,

戊戌变法的时候他就逃亡过一次,

一个人一生,因为政治斗争,20年内逃亡两次,也算是独一份了。

他逃到上海的租界,给女儿思顺写信,
言语间却一点都不沮丧,
似乎逃难追杀,都不是事儿。
“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两年来所境较安适,...今复还我忧患生涯,而心境之愉快,视前此乃不啻天壤......”
在上海短暂停留后,
梁启超决定去广西,参加陆荣廷的反袁大军,

但是为了防止袁世凯在路上阻挠,
于是他从上海到香港,又绕道越南,
才从越南进入广西,
在越南的梁启超非常落魄,
又穷又苦,饿了几天没吃到东西,
但是到了广西,看到父老乡亲的欢迎,
他又立刻精神百倍起来了,他告诉孩子:
"军乐爆竹声中,簇拥我入关矣。....

然吾实已忍饥两日,露宿一宵,至今念之犹痛怖也。
....沿途所经市镇村落,皆悬旂燃爆欢迎,父老相携,迎送十里外。...
全城爆竹声,喧天沸地,父老儿童皆感极而泣,..."
好在,袁世凯不久就被打到,
梁启超回到北京,
但经此变故,他决定退出政界,受聘到清华大学做教授。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慢慢将几个孩子接到身边,

他嘱咐仍在日本上学的孩子,

学习好不好无所谓,

能上大学最好,

上不了也没什么,
但是一定要努力,不能懈怠,
“汝等能升级固善,不能也不必愤懑,但问果能用功与否。若既竭吾才,则于心无愧。若缘怠荒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佳子弟矣。”
二次驻京期间,发生一场意外,

长子梁思成在长安街遭遇车祸,被甩出车外。
而路边城墙的散砖,距离梁思成的头部只有几个厘米。

要是撞到,必死无疑。
梁启超写信向女儿报告这一惊心动魄的一幕,

"你看见今日《晨报》,定要吓坏了。

我现在极高兴的告诉你,我们借祖功宗德庇荫,
你所最爱的两位弟弟,昨日从阎王手里把性命争回。"
北京的城墙也许有灵,
冥冥中护佑了一个未来的建筑大师,
而这个逃过一劫的少年,又在多年之后,
成为了北京城墙的保护神。
几年之后,梁思成的未来老丈人,
也是梁启超的亲家加好友林长民,
在东北的乱军之中遭流弹击中去世,

梁启超写信给已留学国外的梁思成夫妇报丧,
“徽音遭此惨痛,惟一的伴侣,惟一的安慰,就只靠你。你要自己镇静着,才能安慰他”
“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意他(她)领受我这种十二分的同情,渡过他目前的苦境”
他对尚未过门的儿媳林徽因,
说了一番非常动人的话: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清华教书这几年,梁启超远离政治,生活愉快,
梁启超还在给孩子的信里面,记录了自己炒房被套牢的一段经历。
首先是暑假的时候,他的两个小孩吵着要去北戴河玩,
他给大姐思顺写信,抱怨自己被孩子们烦得要命,一点都不想去。

“忠忠、庄庄两个天天撒泼,要我带他们逛北戴河...."
两个星期以后,他写信告诉思顺,北戴河,真香
“今日从北戴河归,明日便入京,... 此十二日间,游极乐.....”
又过了没几天,老梁已经在写信,
说自己准备贷款,入手一套北戴河海景房了:
“现在有一件事和希哲、思顺商量。我们现在北戴河借住的是章仲和的房子,他要出卖,索价万一千,大约一万便可得。...."
半年以后,梁启超发现,自己被海景房套牢,成了房奴,
“今年狠不该买北戴河房子,现在弄到非常之窘..."
1926年,梁启超因为便血,接受了右肾的切除手术,

但是手术并不成功(也有人说是医疗事故,切错了)。
此后梁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对儿女的信,
却一直是昂扬乐观,毫无病人的迹象,

1928年,梁的病已进入晚期,生命进入倒数计时,

这是他写给自己最喜爱的女儿思顺的最后一封信,
他对女儿说,老爸就要痊愈了,
但是看上去更像是一封诀别信。

"你们在爹爹膝下几十年,难道还不知爹爹的脾气吗?......
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
无论处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
你们弟兄姊妹个个都争气,我有什么忧虑呢?........
此次灌血之后,进步甚显著,.......
大概半年后可以完全复原,你们放一万个心罢。"
就在这封让孩子们 “放一万心” 的信,
寄出去不久之后,梁启超病逝于北京。
按今天的话说,梁启超是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
他早年接受的是全盘的传统教育,
12岁当秀才,17岁当举人,
但是,他在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的同时,

一直勇敢地接受新思想,好奇的学习新事物。

二十世纪初,梁启超第一个创造了“中华民族”一词,

汉,满,回,蒙,藏,从此有了共同的精神寄托,
此时的他,不再像少年时,执着于汉夷之辩,
他已经将当年宋元海战的交战双方,

都视作自己共同的同胞。
万里长城,
曾经是中原人民抵抗外族的堡垒,

但如今,
长城内外,皆是故乡。
个人微信:dandingzhifu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