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一个拗口的学术概念,如今有望成为新一代营销术语。在一个“米芝莲”已水、大众点评一直很烂的时代,要不要来点 “非遗美食”?厚街濑粉、中山杏仁饼、惠州酿豆腐、新会陈皮、肇庆裹蒸……
广东省级以上非遗美食,你吃过几个?
“非遗”名录由文化部门评选公布,是官方对传统习俗、活动、技艺的文化价值认证。在中国,“非遗”保护事业始于2005年。当时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刚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非遗“。
韩国“江陵端午祭”(来源:韩国观光公社)
至今还有不少人相信韩国“抢注”了端午节
01
90万非遗项目
一开始或许是为争口气,后来就变成:

“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是一个文化IP,都有其粉丝受众和潜在消费者。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大数据平台的统计结果,中国有近90万项非遗资源。这意味着我们拥有90万项IP。只要我们认真发掘非遗消费市场,传统非遗必然会成为我们消费升级的新着力点。”
——某文创界资深学者兼文创公司总经理
广州永庆坊被设为首个“非遗街区”(来源:广州日报)
资本盯上文化已不是一两天了,营销套路之老练,从最近“超级文和友”也可见一斑(传送门:超级文和友,有无激亲你?)。不过这里真正辣眼睛的,是那个“90万”。全国只有2845个县级行政单位,平均每县300项?每年20项?能不重样?
零记查了下大湾区的“非遗”,发现目前有世界级非遗1项,国家级非遗54项,省级六批282项,市、县级太多太杂暂且不算,只看这300多个,已经十分“内卷”了。
由粤港澳联合申报的“粤剧”于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大湾区唯一
02
咏春拳法哪家强?
你知道咏春拳是什么地方的非遗?看过《叶问》的小伙伴一定会回答是佛山,但是,江门鹤山申报的咏春拳是首个纳入省级非遗的咏春拳,据说鹤山古劳人梁赞跟随咏春拳创始人严咏春学武,尽得箇中奥秘,并将多种拳术糅合,还自己首创了偏身咏春拳。
2019年11月16日,江门鹤山市万名中小学生参加咏春拳国家武术段位考评。(来源:人民网)
然而,佛山咏春后发制人,一下申报了两项非遗,一项叫做“咏春拳(叶问宗支)”,由南海区申报(叶问是南海人),另一项叫做“咏春拳(佛山)”。不过,广州天河区也报了另一个流派的咏春拳,据说由人称“米机王”的广州人黄沪芳在习得咏春之后融合其他拳法创立,为了区别于上述几项,就叫做“咏春拳(广州天河)”。至于他们哪一家比较厉害,可能要出来打一架才知道。
继续打拳:蔡李佛拳是什么地方的非遗?被《叶问》洗了脑的小伙伴大概会想,这次肯定是佛山了吧!不对,新会才是蔡李佛拳的发源地,祖师爷陈享学习了佛家拳、蔡家拳和李家拳后,自创了蔡李佛拳,并在新会设馆授徒。所以,新会申报的这项非遗不带()标记,它就叫“蔡李佛拳”没有之一。但是,佛山也报了一项“蔡李佛拳(佛山)”,理由是使蔡李佛拳发扬光大、传向港澳及海外的,是蔡李佛的佛山鸿胜馆。
蔡李佛发源地新会崖门镇京梅村,每年祖师诞辰举行纪念大会
一些项目在邻近地区同时出现再正常不过,因为传统就是这样传播扩散。比如粤剧、广绣,就是广州+佛山,莫家拳流行于东莞+惠州,客家大盆菜深圳+东莞都有。就文化学而论,合并同类项,并根据这些组合来划定文化地域单元,特别科学,特别“顶层设计”。
不过,都这样合并法,合并后的项目数量就由几项变成一项,政绩数据下去了;传承人就由一地一家变成几地几家,谁排前谁排后,磋商成本增加了。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积极性存疑。况且大同之下必有小异,合并还是不合并,都能找到理由。更关键的是,申报是自下而上的。有些地方自恃是发源地,根本懒得报;有些地方沾点边却特别重视,抢先申报。制度设计应该激励谁?说到底,中国是怎么加入到世界“非遗”申报竞赛的?
所以,省级的“广式腊味制作技艺”,都是东莞的,还分开报了三项,白沙油鸭、高矮仔肠和厚街腊肠。“客家山歌”也列为四项,分别来自惠州的惠阳、东莞的凤岗、清溪,深圳的宝安也有。你猜对了,最早报的是深圳。
厚街腊肠:我唔係腊鸭
零记认真数了一下广东省非遗项目中这些重叠项目,发现有6项飘色、9种舞龙,舞狮相关的(舞狮技艺+狮头彩扎技艺)有12项,麟麒舞相关的更夸张了,一共有14项,广州深圳中山东莞惠州肇庆都有,但这都不是最厉害的。
有什么东西能让整个大湾区一起玩,还各自觉得“够姜”举旗?答案只有一个:龙舟。
在广东省非遗名录中,大湾区里和龙舟相关的条目有20个之多,还不包括香港的“大澳端午龙舟游涌”和澳门的“龙舟竞赛”。当然各地具体名目略有区别,广州申报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传统龙舟,中山东凤、南头办的是“龙舟五人飞艇赛”,顺德申报的是“龙舟点睛”和“龙舟说唱”,珠海淇澳和对面海的大澳差不多,端午搞的是龙舟祈福巡游,即使河涌不够发达的东莞常平和厚街,也要“游木龙”来尽兴。
顺德“龙眼点睛”仪式(上)与龙舟说唱(下)
03
商标注册大战
于是,在外战中发端,在内战中发福的“非遗”,从头到尾,更像一场商标注册战。省级非遗尚且有这么高的重叠率,市县级之间就不用说了。全国90万条各级非遗,用着差不多一样的纪录片文案和宣传模板,强行论证“人无我有”,真正形成“IP”的能有多少?如何决定谁可以牵头做大IP?
今年端午的一篇10万+网红文《看了佛山南海的龙船漂移,再也不用看速度与激情》,里面讲的地点是佛山南海叠滘。1980年在改革开放之初率先提出恢复龙舟比赛的是顺德,1983年代表广东首次出战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并一举夺冠的也是顺德。
顺德男子龙舟队80年代在香港夺冠
不过,叠滘与顺德都不是广东龙舟的非遗担当,申请得最起劲的是另一处水乡东莞:除了前面说的“游木龙”,还有中堂“龙舟景”与龙舟制作技艺,以及万江“龙舟月”。在国家级非遗名录中,由几省合并的“赛龙舟”一项中,广东省也是仅以东莞龙舟作为代表。
东莞万江“龙舟月”
在2009年的国庆60周年花车巡游中,广东花车以五条龙舟为造型,寓意“领潮争先”“广东速度”,也象征广东人民风雨同舟、团结拼搏。退一步想,龙舟既然已经象征了整个广东省,各市、区、镇之间又何必要抢?
2009年国庆时的广东花车,上面是真人在划(来源:新华社)
再看国家级非遗名录,在大湾区争得你死我活的“飘色”,最终由中山南朗崖口作为代表,被合并到“抬阁(芯子、铁枝、飘色)”一项中。而在这一项里,远至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的“脑阁”,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高台”,近的有福建屏南双溪“铁枝”,都是一回事。
同样地,广州和佛山代表的“广东醒狮”力压省级名录中的深圳东莞鹤山,但到了国家级名录里还是要和河北保定徐水舞狮、山西襄汾天塔狮舞、浙江临海黄沙狮子“合并同类项”。
广东醒狮(???):我明明和他们长得不一样
无论是玉雕、木雕、剪纸这些传统技艺,还是祭祖、舞龙、灯会、庙会等等民间习俗,都有类似情况,先在省里“内卷”,再和外省同行重新卷一次。归根结底,大湾区也是国家的一部分。
大家都是中国人,不用分得那么细。 
本文首发于零记宵夜,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得内容授权
不想错过宵夜推送?点这里获得攻略
往期精选
在看诚可贵,转发价更高
不想误推送,设置加星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