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男童女友的幼教
“我是他的女朋友啦。”
“小马的眼里只有我,羡慕吧。”
单看这些话,很容易让人以为是某个热恋的姑娘在秀恩爱。
可事实上,说这些话的人是拥有20万抖音粉丝的网红女幼教,“小马”则是她的学生。
这个ID名为“一只小胖”的女幼教,经常在抖音上发布和班上男童亲密的视频,比如:
偷亲班上的几个男孩,测试对方有什么反应。

让孩子用胸口给她焐手。
让孩子回答“老师和妈妈掉水里,救谁?”的问题。

更无法直视的是她和小男孩亲嘴。这个男孩就是小马——她视频里常出现的男孩之一。
光是截图,就很“辣眼睛”,引起不少网友的反感:“这太过了”。
随便把孩子的脸孔传到社交平台,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如果让坏人看到,伤害他们怎么办?
身为一个幼教,一个成年女性,和孩子相处一点分寸感都没有,利用孩子在网上博眼球,甚至不排除她有猥亵儿童的嫌疑。
就这,还能当老师?
面对网友的质疑,女幼教却没能做出反思,反怪网友小题大做,认为自己的行为不过是在表达对孩子的喜欢。
从这名女幼教的行为中,我们能看出她极度缺乏边界意识,一点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尊重,只把孩子当玩物一样对待。
有些网友说,这要是我的孩子,非得找她算账不可。
好在随着事件影响的扩大,各界对之广泛重视,这名女幼教在前不久已被开除。
孩子身体被侵犯,妈妈却不以为意
把孩子置于危险之中的,不仅是直接伤害他的人,还有所有没意识到他受到伤害的人,比如受害男童小马的妈妈。
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嘴对嘴亲吻,她却和女幼教一样认为这不是问题。她说自己也会通过亲亲、抱抱来表示对孩子的爱。还表示因为孩子是男孩,所以也不用担心。
涉案女幼教账号已设私密,
这是网传小马妈妈在其评论区的回复
小马妈妈的态度暴露了自身在教育上的问题:
一是把过界的行为当成正常。
二是认为男孩就不会被性侵。
研究表明,孩子两岁前后,父母就需要帮孩子建立边界意识了,方式是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边界,尊重孩子的独立意志。
比如:
尊重孩子选择穿着的权利,像有的小女孩表示不喜欢穿裙子,不要去硬逼着她穿;
家里来了客人,孩子如果比较害羞不想叫人,那就不要强求去叫人;
和小朋友玩耍,玩具分享与否,看孩子的意愿
……
边界受到父母尊重的人,才能发展出自尊自信和完整独立的人格,能为自己负责。
而边界长期受侵犯的人,则会变得自卑、自我价值感低,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女幼教随便“调戏”、触碰孩子,亲脸、亲嘴,是在侵犯孩子们的身体界限。
如果这种行为被正常化了,孩子们就会以为身体界限没那么重要,别人碰也没关系,日后更容易受到他人的伤害。
如果孩子对亲密举动的界限产生误解,还可能从受害者变成施害者,“理所当然”地去侵犯别人。
还记得在上海某书店猥亵5岁小女孩的10岁小男孩吗?
小男孩邀小女孩去厕所,未果,便把小女孩带到书店的角落,摸小女孩的下体,诱导小女孩舔他的生殖器……
小女孩的妈妈知情后,调取监控为证,找到小男孩家长问责。对方竟态度嚣张、拒不道歉,还污蔑是小女孩自愿的。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小男孩的行为足以反映出,其父母没有帮他建立起清晰的界限意识,其父母本身就对侵犯别人的边界不以为意。
在外欺凌弱小的孩子,往往是在家庭中习得恃强凌弱的。父母经常侵犯孩子的边界、欺负孩子,孩子才有样学样。而涉及性的侵犯,突破别人身体的边界,无疑是程度最为严重的侵犯形式。

再来说说世人对男孩遭受性侵的忽视。
小马妈妈因为自己孩子是男孩,就大松心,即使女幼教对儿子做了许多越界行为,还是持一种“事不够大”的态度。
可是,男孩也是人。遇到别有用心的人,他们也可能成为对方的猎物。
侵害带来的阴影和创伤,根本不分性别。
视频《被侵害的男孩》中有个男孩小时候被表哥性侵。
当他把这件事告诉父母时,父亲说了一句话,令他印象深刻:
“如果是女孩子经历这个,那完了。幸亏你是男孩。”
可事实上,性侵也会给男性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
正如这个男孩,一直承受着痛苦与煎熬。即便事情已经过了十几年,当时的场景、那张床、表哥的脸、那个村庄,仍是他的噩梦。
如果爸爸能认识到性侵不分性别,在儿子将遭遇告诉他时,他能立刻和孩子站在一起,帮孩子维权,同时帮助孩子修复身心创伤,孩子就不会活得那么痛苦、无助了。
孩子的心理边界,同样很重要
除了身体层面的界限,精神层面的界限亦不容忽视。
身心的过界,都是不对的。
比如父母经常开孩子玩笑,把孩子丢人的事情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一番。可能父母觉得孩子出糗时很可爱,所以忍不住分享。但是孩子如果不喜欢被别人议论自己的糗事,那父母的行为,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尊重。
孩子到了青春期,会逐渐和父母分离,显现更强的边界意识。
有的父母发现孩子跟自己不像从前那么亲密了,就会很焦虑,怕孩子交到坏朋友,出了什么事自己不知情,于是就偷窥孩子的隐私。
之前,看到一个报道。有个孩子学习成绩下降,其父为了监督孩子好好学习,在男孩的卧室安装了摄像头。父亲本意是关心孩子,可孩子感受到的却不是爱,而是不被信任不被尊重。反抗父亲无果,男孩忍无可忍,只好找警察寻求帮助。
相同的事,在《少年说》里也发生过。一个初中男孩上台控诉母亲过度关注。男孩说,妈妈把他房间里的门把卸了,他在卧室里总是感到脊背发凉,背后有一双眼睛盯着他。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他借着节目说出了烦恼,希望在现场的妈妈能有所改变。

长期被父母控制的孩子,不满与压抑随着时间越来越膨胀,早晚有一天会爆发。
前两年,中国台湾女星狄莺的儿子告诉朋友:别来学校,我要进行枪击。
还好朋友报了警,阻止了一场腥风血雨。警方在狄莺儿子的卧室里,找到了防弹背心、千发子弹。狄莺儿子因此被控恐袭威胁罪,被美国警方逮捕。
一个孩子成为了人格不健全的人,根源必然是父母欠妥的教育方式。
狄莺在儿子11岁时,为了能让他长得高壮,要求他必须吃成人的饭量。一天用7小时盯孩子吃饭,吃饭时帮孩子夹菜,严密控制孩子,严重侵犯孩子的边界。
狄莺对儿子的成绩要求也非常严格,低于80分就要打屁股。
尹建莉老师说过:
在教育中,自由就是空气,看不到摸不着。你可以不去关注它,甚至可以不承认它,但绝不能缺少它。没有自由就没有教育,一个人,必须首先是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自律变成了他律,生命里满满都是他人介入的痕迹,一个孩子怎么能健康顺利地活成自己的模样?
给孩子做好尊重和守卫边界的榜样
要想帮孩子建立起清晰的边界意识,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做好榜样。
除了时时处处尊重孩子的边界,父母也可以给孩子示范如何守卫自己的边界。
如果父母都还在任人“欺负”自己,比如邻居爱借东西不还,你明知道他是这样的人,却还是碍着面子,借给了对方。领导给你很多不属于的你的任务,你却不敢反抗。你都成家立业了,父母还是要干涉你的生活,替你作主……像这样,父母本身就不能守卫自己的边界,那么孩子不就在父母身上学到了忍让与软弱吗?
也许你担心拒绝会得罪人、失去一段关系。可是一味忍让、心甘情愿让别人介入自己的边界伤害更大。
当别人提出让你不舒服的要求,你有权拒绝。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是自我尊重的表现,也能让别人知道你的底线,看出你的态度,不会觉得你软弱可欺。

如果你正在经历被他人侵入边界的痛苦,那么今后请亮出底线,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在保护你的孩子!
您是如何帮孩子建立边界意识的呢?请在留言区分享经验吧~
延伸阅读
作者介绍
蓝皮,尹建莉父母学堂原创内容编辑,关注细节的金牛座,专注家庭教育。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 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直面男孩女孩的性教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