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苏东坡》
林语堂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中国的文人很幸福,往往得意的时候是个儒家,失意的时候是个道家。”
不信你看苏轼,年轻时考科举、做文章、争功名、反王安石变法,活脱脱一个执着有为的上进青年,想的都是“古之所谓豪杰之士”。晚年历经政治浮沉,手捧一卷《庄子》,心中一颤,“今见《庄子》,得吾心矣”,落笔写下“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儒家和道家,一个入世,一个出世,看起来互相矛盾,却在多少中国人的心中共存共生。
岂止是儒家和道家纠缠不清,儒家跟法家也相互影响。
这个道理两千年前已经有人讲得很清楚。汉元帝长于深宫,熟读经籍,抱怨老爹汉宣帝“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汉宣帝气不打一处来,放下冠冕堂皇的话,连骂带吼训儿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帝王坐天下兼采儒法二家,一个是面子,一个是里子,从来没有只靠道德说教能管好天下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假,但汉朝立国还有一个大的前提——汉承秦制,汉朝被捧起来的儒家已经是儒法合流。
戊戌变法时,谭嗣同猛然惊醒“两千年来,皆荀学也。许多人批评秦始皇的严刑酷法导致秦二世而亡,殊不知为秦始皇厘定王朝顶层制度的人,一个韩非,一个李斯,都是儒学大家荀子的弟子。儒家的大师为何教出法家的集大成者?
儒家是复杂的,如果说孟子继承了儒家理想主义的一面,荀子就继承了儒家现实主义的一面。孟子对人性信心满满,希望君心民心,将心比心归于仁,天下可大治;荀子对人性充满忧虑,希望对人的欲望加以限制,将“礼”作为束缚人性的工具,从而达到天下归一。
礼的工具化再往前迈一步是什么?韩非、李斯给出了答案。
究竟儒与法是对立还是统一?
还有,道家的学问看起来最是出世逍遥,可历代的帝王学却特别推崇老子。
道家讲的无为,是不是通往“无不为”的一条终南捷径?
你印象中的儒墨道法是不是越深究就越让人糊涂?
世界上哪有单纯到只受一种思想影响的人,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你都会看到复杂的结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佛家等因素的互相拉扯。真正有穿透力的思想,百姓日用而不知,悄然融入我们的人格中,构成我们的一部分。
明  陆治《梦蝶》
外儒内法爱老庄,心中所想,口中所说,行之所至,往往各不相同。
正视我们自己的矛盾性,就要正视那些塑造我们的精神力量,正视那些从春秋战国以来一脉相承的思想渊源。时代在变,有些理念分崩离析,还有些则执拗地留存在文化中,凿穿时代的隔膜,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不管你喜欢还是厌恶,接受还是拒绝,我们都被这些思想传统所塑造。我们不敢说,单凭一门课就能扛起思想史的大旗,但首先在主讲人阵容上,我们就保证了它的质量,绝对够硬。
我们特别请到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来为我们做总序部分的精讲,他会为我们树立一个整体的观念,让我们看见内与外、新与旧、中与西的冲突与融合。
许倬云
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
当代的史学大家
一本《万古江河》振奋了低迷的汉语史学界
 著有《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万古江河》、《西周史》、《中国文化的精神》等书
课程特色
一个过程:
换个侧面了解中国历史
历史不是只有打打杀杀,不是只有绝境逆袭,这一次可以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到一个和小说、野史不一样的历史,更可以贴合古人最真实的想法,感知从先秦时期到如今当下的千年历史脉络。
一个机会:
通读思想史上那些巨著
老师们会结合原著进行讲解,并剖析原著的核心思想,《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坛经》......以前想读读不完的典籍,这可以趁这次难得的机会好好领悟一遍。
一个高度:
从学术高度理解思想史
三联邀请到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有当代一流水平的教授,他们分别来自北大、复旦、武大、社科院......平时没机会听到的课程,这次打开中读App就能听。至于课程中的每一句引用、每一段理解,都有过硬的学术素养支持,保证你的聆听体验,为你投入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负责。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社科院等
名校的专业学者
课程大纲
扫描图片二维码,了解课程详情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阅课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