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能力强的中国企业,越躲不过“国际化”这一关,仅仅“逐鹿中原”远远不会成就一流的企业,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底层系统。
文丨赵晓晓

编辑丨孔露娇
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新冠疫情让整个中国甚至全球的经济局势都处于动荡和不确定中。
中国企业在海外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印度、美国先后对中国出海企业进行封杀,字节跳动也经历了艰难的TikTok事件。但另一方面,供应链、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依旧是中国企业出海的优势所在。
在历史上,国际化一直都是非常困难的事。“为了打开国门跟你做生意,甚至需要把船开到你家门口,用枪炮顶着大门来跟你做生意,那个时候国际化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今天的国际化显然遇到了一些问题。”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说道。
10月17日~18日,由创业邦主办,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博览局、成都市投资促进局、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指导,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支持的2020 DEMO CHINA创新中国总决赛暨秋季峰会在成都举行。
在闭幕式上,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韩彦、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BAI创始及管理合伙人龙宇、高通全球副总裁兼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沈劲进行了主题对话——出海创业还会重拾“涨”声吗?
在龙宇看来,越是能力强的中国企业越是躲不过“国际化”这一关,仅仅“逐鹿中原”远远不会成就一流的企业,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底层系统。但最终以什么样的方式落地,先去哪些国家、不去哪些国家、最后去哪些国家,要有一定的策略,这才是最重要的。
沈劲表示,短期中国企业出海的挑战不少,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在企业成长发展的路径规划上,一定要考虑海外市场。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中国企业的总数已经超过美国,但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方面走得相对更慢。
韩彦认为,未来10年,将是中国出现越来越多拥有全球视角创业者的10年。中国企业的数量在飞速增长,但大部分中国企业的收入占比都来自于国内市场。但企业出海要采取差异化打法,用自己的长板来竞争,同时提高风险意识提前布局,规避未来的各种潜在风险。
刘二海表示,越是国际化非常困难的时候,越是涌现出一批更加优秀、更加强大的企业的时候。国际化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不仅要看到当地的经济问题,更要考虑政治问题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当地的合作伙伴、当地基础设施的发展。
出海创业还会重拾“涨”声吗?》圆桌对话完整视频
国际化之路曲折复杂
韩彦:今天我们讨论的主要话题是出海,请在座各位介绍一下自己的基金,讲讲我们在出海方向上是怎样布局和考虑的?
龙宇:BAI是一支在中国活跃了12年的基金,专注早期与成长期的投资,投资了170多家企业,旗下资金管理规模超过30亿美元。
我投资的领域比较宽泛,从零售、新金融、社交媒体内容、医疗健康、教育、中国模式海外复制到科技与基础设施等领域,因为形势变化,我们现在涉猎的领域比较多。在出海方向上,中国的智能输出领域有较大的机会,我们一般会根据出海格局的不同进行布局。
刘二海:愉悦在出海领域也做过一些布局,出海是我们在考虑的方向。我们近期在以色列投资了两家公司,一个是医疗领域的healthy io,我们还曾在美国硅谷投过项目,另外在东南亚投过零售的项目,此外在韩国等市场也有所涉猎。
沈劲:高通创投是一家全球化运营的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在中国、以色列、欧洲、印度、巴西等国家和地区都有我们的运营团队,关注的领域涵盖智能连接、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
韩彦:光速是一家在中国、美国、以色列、印度都有布局的全球风险投资基金,今年也在东南亚和欧洲成立了办公室,主要做早期投资。
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在2019年特地去看了非洲市场,疫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正巧有几个在印度的案子。光速投资的企业里,很多都有海外布局,我们也通过世界各地的办公室来支持早期投资。
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韩彦
韩彦:今年除了疫情,各国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技术竞争,这其中包括中国和美国、中国和印度等存在的技术竞争问题。几个月前,印度曾两次发布对中国150多款APP的禁令,美国也发布了针对一些中国技术企业的严苛禁令。
今天也想听听在座各位的意见,在这样一个严苛的环境下面,你们是持续看好海外市场直接投出海企业?还是会在自己的基金投资策略和方向上做一定的调整?
刘二海:其实国际化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在历史上,国际化一直都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为了打开国门跟你做生意,甚至需要把船开到你家门口,用枪炮顶着大门来跟你做生意,那个时候的国际化就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今天的国际化显然遇到了一些问题,美国因为国际化导致了一些影响自己国家内部分配的事情,国际化必然受到挑战。我觉得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一,要看到当地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只从经济这一个角度分析问题是不行的,要有更远大的眼光看到这些国家对我们是什么样的态度,要考虑政治问题对当地国的影响。
第二,要考虑当地的合作伙伴。我们要在当地有比较强的合作伙伴,否则我们的生意就会非常难做。
第三,要考虑当地基础设施的发展。刚才几位嘉宾谈论了中国的发展,包括今天在DEMO CHINA舞台上的很多项目,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互联网的时代已经落幕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的消失,相反,互联网变成了基础设施,与支付、中国制造、AI、现代物流一起构成了中国的新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化之后,一方面,新技术会继续改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新的基础设施也会影响很多行业,给这些行业带来变化,比如汽车行业的电动化,基因的技术在生物领域带来的变化。
中国目前是这样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到了其他国家或者你项目的所在国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要更多一些。长期我们还会看好出海,只不过考虑的因素会增加。
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
国际化已经成为“底层系统”
龙宇:这么多年来,BAI一直有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不改变策略,但需要做调整。最主要的调整就是不再单单具备“全球化”意识,而是更有“国际化”意识。
今年的国际形势变得特别复杂,一切的国际形势都建立在中美关系之上,中国在此次疫情中受到很大的挑战,竞争生态变得更加多元化、复杂化,这就要求所有的企业,尤其是出海企业要有全球化的视野,要具备更强、更全面的作战能力。
交流下来我发现,越是能力强的中国企业越是躲不过去“国际化”这一关,这已经成为一种底层系统,仅仅“逐鹿中原”远远不会成就一流的企业。即便在今天,企业也不得不对“国际化”进行考虑,一流的企业不能完全在中国自循环的基础上做到市场的绝对化。我们还是要放宽心,看看到底有哪些不可替代、不能阻挡其发展的技术。
我个人觉得中国的供应链的确是不可替代的,不是因为便宜、量大,而是因为它柔性灵活的特点。这不在于能接多大的单,或者凭借多小的单起量。除了特别高端的制造业之外,中国制造的确是在疫情里面经受住了考验,它的自循环非常完整非常灵活,可以瞬间组织起来,是全球的动力。
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出海电商增长了31%,这是非常惊人的,这种势头也是拦不住的。不客气地讲, 中国企业的超级体验是建立在过去20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海量数据上的,它们所带来的信息流、资金流与频繁的商业活动,是拦不住的,这些都在流动。但最终以什么样的方式落地,先去哪些国家,不去哪些国家,最后去哪些国家,要有一定的策略,这才是最重要的。
刚才韩彦提到印度,我们就举一个例子,在疫情中“深受其害”的Club Factory,本来在疫情之中,它的曲线是“噌”一下就上来的,几乎就成为了印度的拼多多和淘宝,没有谁像他们这样便宜、这样快,还能盈利。但是在一夜之间——原来两位非常笃信国际社会是法治的、笃信数据、看哪里ROI高就单投哪里从而绝对不去其他国家的创始人,这次也认识到要规避风险。
我们也和Club Factory讲,暂时不要裁人,不要停下速度,马上转型去欧洲。现在他们已经在英国购物网络中有所突围。在国际关系变得尤为复杂的当下,选择什么国家,出海去哪儿,这个还是考验功力的。
BAI创始及管理合伙人龙宇
未来国际化潜力巨大
沈劲:虽然短期来说,中国企业出海挑战不少。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对于每一家创业公司来讲,在企业的成长路径上,海外市场是一定要考虑的。
今天我们在决赛台上看到上海七桥机器人的canvas智能剪草机器人项目,这家企业就是发现了美国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去美国市场开展业务。如果这家企业只关注中国市场,就只能服务企业级客户,但失去了在消费级市场大展身手的机会。
高通创投投资过佰才邦,目前它在5G创业公司里面还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佰才邦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没有在中国市场找到合适的机会,但在美国市场发现了发展机遇。
美国有一个全民无限宽带的细分市场,是为规模为几百个家庭的小镇提供宽带服务的,一些企业不太看重这个市场,但是佰才邦利用小基站技术和产品进入了美国的这个细分市场,为公司打下了基础。后来,佰才帮又将优势迁移到国内市场的开拓上;如今在中国5G市场,佰才邦也跑在了前面。
因此,我们建议创业公司在发展路径规划中,必须要考虑海外市场。有时候,一些企业在综合考虑以后,可能会发现国内的竞争更激烈,决定将起点设在海外,然后再进入到国内,也有的是一半市场在海外一半市场在国内。
很多公司会考虑先在国内做,以后再考虑海外市场。海外市场是很宽泛的概念,出海到底选择哪个国家合适?现在欧洲市场是创业企业普遍比较重视的,但对于某些类型的产品和技术公司来说,美国市场也不能忽视。
高通全球副总裁兼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沈劲
韩彦:一些企业的生意不仅在中国市场,在海外也有很大的比重,在你们投过的全球化技术公司中,这样的企业数量占比多少?
沈劲:近两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中国企业总数已经超过美国。美国领先企业的海外收入占比大多是40%以上,而中国领先企业的海外收入比重普遍在20%以下。
比较起来,美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将全球很多国家视为目标市场;而中国企业还是更注重在国内市场把生意做大,在国际化方面走得相对慢一些。
韩彦:今年年初的全球创业企业研究报告,特别讲到了中国企业的数量在飞速增长,其实大部分中国企业的收入占比都来自于国内市场,而不是海外,这里面的潜在空间还是非常得大。
从光速的角度来看,我感觉出海的挑战还是非常大的,无论是印度市场还是美国市场,政治都是很大的考量因素。
我们能看到很多差异化打法的机会,比如怎么用自己的长板去竞争?在中国已经是红海市场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凭借我们供应链的优势来占领美国市场?这就是一个差异化的思考。
另外,所有的出海企业,也要考虑是否在风险的认知程度以及在对策上花费了足够的心思。比如一些科技性企业,你会如何分配在美国、中国以及其他各地团队人员的配比?如何在法律上规避潜在的风险?如何在IP上做好前置性的布局,来规避未来潜在竞争带来的风险?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需要全球视角的创业者
韩彦:在座的三位都是非常看好全球化的,我记得在上一次DEMO CHINA的活动上,我们也谈到了全球化。在今天的环境下,我们是否继续看好全球化?如果是的话,在这样一个更加严苛的环境下,哪些领域是我们未来半年或者一年时间内会持续加大关注度,甚至会考虑出手投资的?
刘二海:有几个比较重要的事情,实际上还是关于价值体系的创造:第一类就是国外的技术拿到国内的市场来做,我们在以色列投资的健康类机器人技术,它的市场既在国外也在国内,这是一类。
第二类是利用了中国供应链优势、产品优势、低成本优势,其市场主要在海外。第三类是了解一些技术模式,比如过去讲时光机的原理在中国发生,但是在哪些地方还没发生,这些模式我们要看得更加清楚一些。以上这三类,我想在今后还会持续关注。
龙宇: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海外供应链领域的企业不要放弃制高点,比如开源的分布式数据库,比如PingCap,实际上中国肯定会出巨大的赢家,一旦成了就是五百亿甚至上千亿的生意,一定要敢赌,一定要敢去坚持,中国人只卖尿布和衣服肯定是不行的。
另外在教育和金融领域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比如在新兴市场国家,在巴西去年有一家30亿美金的教育公司Afya上市,它曾获贝塔斯曼集团投资,我们输出了很多中国的经验。
中国在重新构筑新的价值与架构体系,比如中国蚂蚁金服做的信用体系,它未来绝对不仅仅只做金融板块。中国在其他领域还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大家肯定要依靠中国的供应链实现衣食住行。
刚才讲那些方向,大家不要放弃对它们的关注,另外,不同地区也有各自的品类,全球化的概念是完全没有缝隙的,国际化是一定的,但各地区有各地区的情况。比如,在东亚和东北亚,中国跟日本的关系怎样,跟韩国关系怎样,能否形成板块互动?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有些新的趋势正在形成。
沈劲:我稍微分享一些精神层面的看法。第一点,现在很多人往往在做二选一的选择题,不是左边就是右边,我们可以尝试不要用二元对立的视角看问题。
第二点,最近马云在出席一个行业活动时分享了他对于中国企业出海的看法——“我们走出去要赢回来的不仅仅是利润,更应该赢回来的是尊重;我们要展示的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而是一个善良美好的国家”,我很同意这一点。
虽然创业者只是个体,但创业者在走向海外市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时候,也体现了国家的形象。让我们在开拓业务的同时,也展示出中国企业家善良美好的一面。无论是创业公司在国际市场做生意的时候,还是比较成熟的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这么去想。
韩彦:最后请在座四位用一句话送给出海的创业者,或者有海外市场的企业。
龙宇:用平常心和同理心做新时代的世界公民。
沈劲:我们中国企业出海,不仅仅要展示强大的供应链、强大的技术,更重要的是需要展示基于中国历史文化沉淀的善良美好的企业价值观。
刘二海: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国际化非常困难的时候,越是涌现出一批更加优秀、更加强大的企业的时候,祝福大家。
韩彦:未来10年,将是中国出现越来越多的有全球视角创业者的10年。从光速角度来看,我们将持续看好和支持这样的创业者和企业家,请在座的各位和我们一起拥有世界的视角,谢谢大家。

关于Going Global
这是创业邦推出的出海栏目,对话一线出海人物,讲述一线出海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备注公司-职位-姓名,添加作者微信konglujiao1991加入出海群。如您对本栏目有宝贵意见,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栏目往期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