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第3514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欧家锦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生于1980年代之前的国民,至少经历过三次个人消费品的科技迭代。
一是柯达(Kodak)胶片相机消失了,而终结其生命的数码相机,也是它自己发明的,但却被以索尼、佳能、松下、奥林巴斯等为代表的日本电子品牌发扬光大;
二是诺基亚(Nokia)手机式微了,而带来手机行业颠覆性革命的触摸屏,正是它自己研发的,但被天才乔布斯大批量运用了,他颠覆性地重新定义了手机,iPhone将人类带入了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三是瑞士机械表经历“石英(表)危机”冲击后,依然傲立在行业之巅,而石英表也正是瑞士人发明的。从计时的实用角度看,石英表比机械表走时更精准、装配更简便、使用更方便、售价更便宜,为何没能将其行业终结?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商业案例。
让我们简要复盘这个故事——
作为现代机械腕表界的地区霸主及发源地,瑞士日内瓦(Geneva)雄霸了两个多世纪后(瑞士史上最古老的手表品牌,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注册的钟表品牌为Blancpain/宝珀,创始于1735年),却在1970年代被来自日本的Citizen(西铁城)、Seiko(精工)等这些后起之秀打得落花流水。
这些日本品牌生产了大量的物美价廉的石英表,渐成钟表市场的新主流,并对瑞士的机械腕表产生了革命性的打击。至1980年代初期,瑞士机械表出口额比高峰时期下降了70%,从业人员从90万下降至30万,“至暗时刻”之下,有言论认为机械表将成为历史,全面被石英表取代。
而颇具讽刺意义的是,世界上第一个石英表正是在瑞士于1967年7月制成的,但瑞士人并未意识到它的革命性作用。
并不是所有的瑞士品牌都这么悲观,比如Rolex(劳力士)时任总裁安德烈·海尼格(Andre J. Heiniger),他认为石英表很快就会变得非常平庸,而机械表的魅力永存。实际上,Rolex在任何阶段的主流产品始终是机械表,即使在石英危机时期,也只是生产过少量石英表而已。
而Blancpain(宝珀)更是打出了响亮的口号:只做机械表。
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名叫尼古拉斯·G·海耶克(Nicolas G. Hayek,1928-2010)。
1980年代初期的瑞士钟表业已处于全面崩溃的阶段,大面积的表厂濒临破产,政府甚至开始做产业调整规划,放弃钟表业,所以找到了瑞士当时最著名的会计事务所,让其对这些表厂进行破产清算。而这家会计事务所的老板便是海耶克。
海耶克的事务所服务于各大表厂,由此他对这一行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这一切的原因和表本身没有任何关系,而是管理者没有把这套复杂的系统运作好。他深刻地意识到,一旦做了清算,瑞士钟表业很可能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他燃起了斗志,决定改变这一切。但因为他不是钟表圈的人,没有人相信他这么一个“门外汉”能拯救瑞士的钟表业。最终,海耶克还是做了艰难的决定: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挽救瑞士钟表业!
进行一番详细调研,海耶克逐步形成了拯救瑞士钟表业的解决方案。他发现了产品、政策和分销方面的问题,以及急需改变过时的领导思路。“例如,钟表集团Asuag,拥有超过100家独立公司,一些是大公司,一些是小公司,一些是现代公司,一些是落后公司。” 
1981年,瑞士政府出面组织,由当时的瑞士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等7家银行联合出资,以10亿瑞士法郎收购了两家最大的钟表企业——Asuag和SSIH的98%股权,历经四年时间的重组后,于1985年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钟表集团——Swatch(斯沃琪)集团。海耶克的任务就是带领集团去阻击日本钟表,以挽回瑞士钟表业的地位。
为更好地施展抱负,海耶克携手一批瑞士投资家成为了集团的控股方。1986年,海耶克就任Swatch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他的带领下,瑞士制表业逐步重新走向辉煌,瑞士机械表重返全球钟表业品牌金字塔的顶端,并受到全球各地高端人士的追捧。
作为外行,海耶克对瑞士机械表行业有着独到认知:
  • 我们的失败不是技术和价格的问题,而是忽略了自身最大的优势——品牌。瑞士手表与日本手表最大的差异在于“瑞士表有历史”,历史将是瑞士表重建的基石,唯有品牌才能赢得未来。
  • 腕表对于人们来说并不是一只冷冰冰的计时机器。比如一块潜水表最深可以潜到水下数千米,但又有多少购买它的人真的会下潜到那样的深渊之下呢?所以,买表的人绝不是为了看时间,而是一种身份的证明,一种个性的象征:我有能力和品位购买这样的表,而且我热爱运动和自然。
  • 人们可以将腕表当成传递个性和情感的产品,可以彰显自己的身份与品位,可以像更换时装一样,根据不同心情和场合而拥有第二块、第三块甚至更多的腕表。
而生产者要传达给消费者的,正是这种无形的东西。这绝非电子科技可以简单复制。服务和产品都很容易快速被抄袭和复制,唯有品牌与品位无法被超越。
在领导Swatch集团期间,海耶克所创下的非凡成就包括:
1、战略性推出Swatch时尚腕表,令业界震惊;
2、为瑞士钟表业提供腕表机芯和零部件,制定行业发展战略,助力瑞士钟表业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复兴;
3、持续开发和提升Breguet(宝玑)、Omega、Rado、Longines、Tissot等品牌的腕表产品及品牌形象,使其不断树立瑞士钟表业的先锋典范;
4、(2001年起)实现年销售额逾40亿瑞士法郎,使Swatch集团在全球钟表业中长期保持头名位置;
5、促使Breguet品牌焕发新生,在担任该品牌的总裁期间,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便使它重新回归顶级豪华钟表的行列。
如今的Swatch集团已拥有Breguet、Blancpain、Harry Winston、Jaquet Droz、Glashütte Original、Hamilton以及Swatch等近20个品牌,成为全球第一大钟表集团。
为何机械表远远比石英表贵,却依然备受消费者追捧?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好回答奢侈品为何这么贵,却还会有人买单,是因为人傻钱多、崇洋媚外吗
当我们在消费奢侈品时,到底是在消费什么?我曾写过一句:你消费的是传统工艺与现代材料相结合的无与伦比的产品;你享受的是商家营造与周遭投射相呼应的自我满足的情感。
抛开情感、道德、文化、理念等精神层面的争执,站在经济学角度,我们来解剖奢侈品,它至少包含了以下六个特征:
一是客群定位清晰。
二是极致工艺呈现。能将数百个零件整合在手腕上的方寸之间,这对材料的把握与精妙运用、设计的创意与绝妙执行、工艺的精湛与巧夺天工、功能的创新与精益求精等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绝对是人类在天体学、物理学、材料学、工艺美学等方面集大成的极致成就。
三是大师匠心凝聚。
四是投资增值功能。奢侈品既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又是极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看,从消费者追捧的供需失衡关系上看,奢侈品也具备了保值增值的投资属性。
五是身份品位彰显。
六是供需匹配失衡。正是因为奢侈品具备了以上五种特点,让它备受市场瞩目,而众多消费者的持币待购,加上品牌方的“饥饿营销”(或工艺复杂而产能有限,或维持形象而限量发售),更助推了奢侈品价格的上涨。
当一个产品面临着三个以上的消费者争抢,品牌方就获得了绝对的谈判优势地位。为何疫情之下,Hermès、LV、Chanel等头部奢侈品牌依然敢涨价?答案很简单,因为有消费者需要,“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对于中国企业家而言,与其攻击西方奢侈品牌“漫天要价”,谩骂中国消费者“人傻钱多”,痛恨国民大众“崇洋媚外”,还不如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产品,时刻扪心自问:我的产品足够精美吗?我的服务足够精致吗?我的心态足够精益求精吗?
毕竟,遥想两三百年前(特别是18世纪),欧洲大地还盛行过“中国风”呢!作为新生代的中国企业家,你有没有勇气、信心与能力,将你的品牌打造成为源自中国且被全球主流消费者(特别是欧美日国家)认可的世界级精品品牌?
「 图片 | 视觉中国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