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打新热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10月份。
在那时段前新股市场还很平静,即使是高瓴加持的滔博,申购人数仅1.3万人,上市首日涨幅也仅11%。
那么是什么彻底点燃了市场? 就是一只小盘互联网股——鲁大师的出现。
上市前的鲁大师并没有多少人看好,月活下降,钱途堪忧,此前两次递表过期,再加上香港IPO寒冬,有券商表示鲁大师的股票"卖不动"。
然而后续的表现让市场跌碎眼镜,鲁大师暗盘涨超30%,开盘即高开48%,最精彩的是收盘大涨222%。(当然事后看,暴涨不是偶然,是有资金早准备做事)
前一天还是IPO寒冬,第二天就是港股打新势必行了。
受到鲁大师一天暴漲222%的带动,随后的新股傲迪玛汽车、鑫苑服务、德视佳也成功接力,即使公司名气一般般,但是涨幅均在100%左右。
从此,港股打新就开启"狂暴模式"。打新人数从2万人起步,到启明医疗、保利物业时接近10万人,思摩尔之后申购人数基本都在30万人以上了,开启了全民打新的时代。
不过说穿了,打新的本质就是一个博弈的供需游戏,随着认购人数大幅上涨,参与者平均的打新财富效应却逐渐减弱比如之前的乐享互动,公开发售超购1632倍,只要上市当天气氛热闹不起來,首日收跌6%,每个乙头就需要亏损1200港元,假如是十倍杠杆申购,还有4200港元利息。
乐享互动似乎在预示,在僧多粥少的港股打新市场,快玩不下去了。
打新市场的变化
港股打新之所以可以盈利,有两个重要的前提:
最核心的就是一二级市场的价差,让投资者有套利空间。
其次就是港交所的分配机制,让散户也有一定的概率可以中签。
拿去年的保利物业举例,当时的乙头中签率是2.3%,首日上涨29%,无论中签率还是利润率,都非常可观。
如果是10倍杠杆 ,本金70万元,扣除利息后,单账户净赚45000港元,回报率是6.4%,仅仅是一周的时间。
但是,随着打新越來越火,这两个因素现在都出现了变化。
首先来看看估值。虽然市场上有一个二手车理论,认为IPO定价权对卖家有利,正如买卖二手车时,深知二手车底蘊的买家永远比卖家有信息优势。
但是由于有比较专业的机构和基石投资者的存在,所以公司IPO的时候,也要照顾这些人的利益,价格也不会要的很离谱。
比如说2018年海底捞上市,当年市场气氛不好,所以海底捞上市时估值仅为33倍,略高于呷哺呷哺平均30倍的估值,但是说到质地,海底捞比呷哺要好很多。
去年保利物业上市,动态市盈率也仅在33.4-38.2倍之间,略微低于第一梯队的碧桂园服务、永升生活服务,和中海物业持平。
可见,之前的热门新股上市时,估值上并不会太过分,给打新者留足了水位。
但是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打新实在太火了,议价能力都在卖股票的人手上。
比如,9月初农夫山泉上市,定价21.5港元,市值2405亿港元,按2019年估值水平在48倍左右。
不仅高于大量控制奶源地,有产地竞争优势的蒙牛伊利(30倍左右);
甚至还高于A股中最有竞争力的酒类企业贵州茅台、五粮液(按照滚动市盈率估值法在42-46倍左右)。
虽然上市后农夫山泉依然大涨,市盈率直奔70倍以上。
但是投资者已经不是赚水位的钱了,而是赚定价贵,上市更贵的情緒估值的钱。
假如有一天市场情绪转向,那么高位申购的投资者就可能会受伤了。
第二,随着打新人数的增加,中签率急剧下滑。
我们整理了一下过去5年申购人数前5的新股,数据显示目前打新人数已经是达到历史巅峰,远超过去的每轮周期。
打新过去也是有周期的,比如2016年熊市,新股市场也相对冷清。
当时申购人数最多的股票HSSP也仅有2.1万人,这只股票还有炒作细价股的嫌疑。
而2017年的港股大时代,对应的也是打新大年,申购人数最高的阅文有41万人。
但是即使是大年,打新热也仅限于部分热门新股,2017年除了阅文易鑫这些新经济公司,排名第5的致丰工业电子也仅有3万人参与。
到了今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简单总结,不分好坏,只要是新股就打。
在新股人数排行榜上,排名前10的除了2017年的阅文,基本都是2020年的新股。
在思摩尔后面上市的新股,乐享互动、福禄控股等等,人数基本都在35万人以上。
参与人数多了,中签率自然就下来了,乐享互动的乙头中签率仅为0.36%,杠杆打新需要上涨16%才能回本。
新股的数量和涨幅就那么多,总不能期待每只新股都是思摩尔欧康维视,一上市就涨一倍两倍。
蛋糕还是那么大,分的人多了,每个人能分到的就少了。
第三,资金成本在变化。今年以来券商的利率也在悄悄走高。以富途为例,去年的孖展利率在2%-3%左右波动,今年基本利率都到3.98%。
其他三大天王辉立、耀才、信诚的情况也类似。
除了利率,融资倍数也在增加。之前都是10倍融资,现在部分券商推出了20倍,甚至33倍融资。
假如20倍成为常态,所有打新的人都内卷了。
你不打20倍的,中不了签;打20倍的,所有人都是20倍,你的中签率不变,资金成本却变高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券商的银行授信额度有限,目前还不能漫天放贷。
最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 汇率,由于人民币和美国利差的存在,人民币急剧升值。
虽然央行出手后,汇率短暂回调,但是从中美的利差仍然在,而且中国的出口火热,未来汇率大概率还是要上升。
过去的每一个月,港币都在以1%左右的速度贬值,而现在一次打新的回报率目前大概是本金的2-3%,甚至更低。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现在的打新游戏就如逆水行舟,事倍功半。
打新市场的未来
香港新股市场之所以这么火热,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是近年港交所的一系列改革,带来了很多优质的新经济公司,比如说互联网科技股,比如说生物科技公司,为打新获益提供了基础。
其次,疫情以来全球大放水,流动性的宽裕让全球股市情绪高涨,港股的成交量也达到近年的一个高位。
两个因素共振,再加上越來越多大型的股份如思摩尔上市带來的绝对数字赚钱效应,整个市场的热情被点燃,无数的套利资金涌入。
但是投资界有一句老话: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随着新股市场越来越拥挤,获利越来越难。拿最热门的农夫山泉举例,申购150手才稳中一手,中签率0.67%。
按10倍杠杆,3.98%利率计算,扣除利息成本、汇率损失,回报率仅为1.2%。
未来,随着新股市场变得更拥挤,回报会越来越接近无风险利率,这也符合金融市场的规律。
那长远来看,新股市场会不会崩盘?因為往往崩盘的时候,新股才會便宜下來,这样才有机会。
我认为也不會崩盘。
港股打新最大的风险就是上了太多杠杆,而申购不足,融资打的资金全部获配新股,而新股又破发大幅下跌。
但是目前新股分化很明显,有好基石的公司申购火热,质地较为一般的公司申购冷清。
申购火热的公司就算下跌,每个投资者中签不多,也不会亏损太多;申购冷清的股票虽然部分投资者会中很多,但是毕竟只影响少部分人。
不崩盘,也就意味着不会有人退出,整个市场会变成一片红海。大家最后发现,辛辛苦苦抢回来的不是融资额度,是寂寞。
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看。
随着港股的新股越来越优质,比起打新,我们更应该去寻找市场错误定价的机会。
比如说当年美团上市,认购仅0.5倍,明显不受待见。
上市后还跌了50%,然后便一路上涨,较招股价涨了接近4倍。
还有2016年的颐海国际,这只60倍股当年上市时,申购人数仅仅只有898人...
市场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与其做抢额度打新股这种毫无复利的事情,还不如多看看公司财报。
永远都有好公司、好价格的买入机会。
丫丫商务合作微信:wushuxi_
(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合作事项)
丫丫内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转发"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