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的原创公众号
0-6岁的育儿百科全书
北美全职带娃老司机教你轻松育儿套路
从小到大,我一直被一个宇宙难题困扰着:我这个人到底是算聪明还是算笨?


相信很多人是不会有这种困扰的,就算是不测智商量表,是聪明是笨还是普通那自己从小时候起心里肯定是有点数的。聪明孩子表现大多是一样的,一般表现在记性好、反应快、悟性高,学什么东西都很轻松的机灵样子。笨孩子肯定就是反其道行之:记性差、反应慢、悟性差,学什么东西都很吃力的迟钝样子。是聪明是笨是普通应该是好分辨的。
但是我的智力水平就比较诡异,好像处于一种薛定谔的状态,测不太准……我有时候觉得自己挺聪明的,有时候又会觉得自己简直笨死了,身边的人对我的评价也是呈现很飘忽的分布,甚至不同时期不同方面不同人对我的评价都是截然不同的。
我幼年时期,经常会被怀疑智力有问题,据我妈回忆,我的表情显得特别的呆板,反应迟钝行动慢,不爱说话不爱动,特别听话没主见,再加上人胖胖的头又大,总让人联想起那种先天痴呆儿童。

我妈为此焦虑得不得了,于是牟足了力气打鸡血,放弃所有娱乐活动每天跟我死磕:一岁多就教我背古诗,两岁多开始认字,三岁多就学算数,四岁多让我学电子琴,说是锻炼手指可以开发大脑更聪明…
我妈当时相信人定胜天,这孩子就算弱智我也能给教正常了!
当然这个鸡血的过程是极为艰难,我好像无论学什么都极慢极费劲,特别不开窍,从来没有一点就通的时候,全靠我妈惊人的毅力和耐心,一点点的用水磨功夫慢慢磨才把我教会。
结果没想到她一个用力过猛,就把我教成了神童
:我五岁进学前班的时候,已经可以背100首诗,认300个英语单词,看很厚的小说,会做100以内加减法,弹琴还在市里拿过奖……这对现在的孩子可能没啥,80年代的时候可是真牛叉坏了。

所以我妈一度非常得意自己的育儿经:这笨鸟就得先飞,笨孩子就得先教!你看这笨孩子被我教得多聪明!

我也一直很认同我妈的鸡血行径,是她老人家的殚精竭虑,才避免了我成为白痴的命运,真是太伟大了。
直到我自己有孩子的时候,我才开始对这个感天动地的“母爱拯救弱智儿童”的故事有所怀疑,因为毛头10个月的时候,我妈打电话问我:教孩子开始认东西了嘛?我说开什么玩笑,他才多大啊,啥话都听不懂呀!连亲爸爸有时都会认错有没有!
我妈说这孩子不至于比你小时候还笨吧,你8个月就认识动物卡片了,我把卡片摆一床,让你抓猴子你就抓猴子,让你抓大象你就抓大象!
我当时就震惊了,心想,妈妈呀,
应该不是你把我培养成神童的,事实可能是我本来就挺聪明的吧!
8个月认卡片……没点儿娘胎里带来的智商怎么可能做得到呀!

其实细一推敲也知道,真要是弱智,那怎么可能被教聪明呢?是颗石头,你怎么孵也变不成小鸡啊!这要是花力气鸡血一下就能提高智商,也太无视DNA了吧!全世界弱智儿童岂不是都有救了?!

仔细回忆一下,其实证明我幼儿时期聪明的证据虽然不多,但也是有的:譬如据我幼儿园老师回忆说,她教过一首很长很长的歌谣,全班30多个孩子只有我一个人能做到完整学会背下来。譬如说我妈也说过,我小时候会大段大段把喜欢的故事书的文字一字不差的复述,并且装模作样的“读”给她听(其实并不认字)。譬如说我小时候特别爱会问很多有关于物理或自然现象的有点复杂的问题,连我爸妈都回答不上来。

这都不是一个像是一个智力低下的笨孩子能做到的事情。
事实上,长大以后我在学业上也确实表现得挺聪明的,不光文科很擅长,理科也学得不错,怎么也是正经211大学硕士毕业,肯定不能算笨的类型啊。

但是,
实际的生活经历又总有很多事会实实在在的证明我的笨:
譬如说我是个下棋白痴,无论是象棋围棋跳棋五子棋,我都下得特别烂,跟谁下都输,我爸是个特别有耐心毅力的人,试图教我学围棋,教了整整五年,最后以失败告终,事实上直到现在我也不太明白围棋怎么下。
譬如说算数这件事,你可能不太相信,我虽然数学学的不错,但是算数却又慢又容易错,小学的时候有那种“速算考试”,我永远是不及格的,怎么练都长进不大。这么说吧,如果高考的理科考试能再延长半小时,并且计算错误不扣分,我估计可以进清华。
譬如说我记性超差:翻开书“马冬梅”,合上书“马冬什么?”,再翻开书“马冬梅”,再合上书“马什么梅?”——这种经历就是我的日常,我连自己的电话号码都要半年以后才能记住,背单词之类的更是噩梦,为什么我特别喜欢文科最后却学了理科呢,就是因为怕政史类背东西太痛苦。
另外,我还打游戏手残,学不会解魔方,容易丢三落四,凡事慢半拍,并且脸盲+路痴……
我老公说我颠覆了他对于智商的认知,他一直觉得聪明就应该做什么事都显得聪明才对,真没见过我这样既聪明又笨的家伙!很难相信一个如此迟钝迷糊爱犯错的人,居然能把高考考好,并且平安活了这么多年没把自己坑死……
然后他像研究外星人一样,研究了我的大脑运转规律研究了很多年,最后得出结论:你这脑子性能总体是很不错的,只是缓存空间太小了。
一个人的思考过程,是需要一定缓存空间,也就是“短时记忆”的——这是把一些信息临时的放在脑子里,以便于思考处理的一种记忆模式。
我的缓存空间小,就是说,我的“短时记忆力”很差。
为什么我下棋差劲,因为下棋这个程序非常“吃内存”,想赢必须预先往后想好几步,脑子里的缓存里要放个棋盘,假设对手会怎么走,自己又要怎么应对,还要假设好几次,并且众多假设中挑选一种对自己最有利的走法。我既然脑子里缺内存,所以下棋只能往后多想一步,想到第二步已经过热扭曲,想到第三步脑子就死机了,再去想下一个假设的时候,第一个假设已经忘记了。
不会玩魔方也是同理,魔方多转两圈,色块之间的原来的位置关系就会被我完全遗忘,所以它对我来说那就是一个全新的魔方……
估计我的短时记忆还不如一条金鱼。
也是因为这个“内存小”的特点,让整个大脑运转的速度和质量下降,导致我的思考过程总是格外的慢而且容易出错,学的慢,想的慢,领悟的慢,记忆得慢,总跟不上别人节奏……看起来就是一副奇笨无比的样子。
但是,那只是慢而已,却又不是真的做不到,只要有充足时间一点点运行,任务依然可以成功的处理完,不比别人差。所以我小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别人都会的题,我做得比别人都慢,别人不会做的题,我反而能作对。记东西也是如此,虽然记东西的过程很艰难,但是只要记住了,就会很准确并且很久不会忘记。
那思考数学题难道不会“吃内存”,引起系统崩溃吗?当然会啊,我心算能力是特别差的,但是我可以用草稿纸做辅助,把我思考的中间过程都写在纸上,然后再看着草稿去想下一步,就不会占用脑子里的内存,从而做到流畅思考!
也是因为如此,我思考特别依赖草稿纸,但凡遇到不能用“草稿纸”的智力活动,我就完蛋了。比如说下棋和魔方。
我连写作过程也充满了“打草稿”,我写东西从来没一气呵成过,全都是破破烂烂修修补补的过程:写一句话,改两遍,再往下写几句,再回来删掉一句,再从头改两遍……如此这般来来回回很多遍才能语句通顺并且准确表达我的意思。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电脑这个工具,让我像几十年前的作家那样用笔慢慢写字,我肯定是当不了文字工作者的,估计脑子里的想法还没来得及修补好呢就已经跑掉了。

所以我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呢?我追问了这个问题很多年,发现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因为"聪明"这个词概括的范围是在是太大了,说一个人聪明,就等于说一台电脑性能好,实际上包括了很多指标:硬盘要大(博闻广识),内存要够(短时记忆强),cpu厉害(逻辑能力好),输入灵敏(感受能力强),输出质量好(表达能力强),等等等等。
只要其中某一方面表现差,看上去就是不太聪明的样子。
可就算不是那种全面型的聪明,也可以是一种“非典型的聪明”,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的能力其实用不着面面俱到,只需要某一个方面比较出众,就可以成功的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只不过每个人优秀的这个方面,未必是智商量表能测到的范围,也未必是学校的考试范围而已啊。
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如果高考考的是下棋,或者考速算,或者考试的时候允许我用一张草稿纸,我可能都是个永远没办法翻身的学渣吧。


之所以说了这么多我的事,不是让大家了解我这个人,而是因为我有感于很多父母总是容易对孩子的智力表现特别焦虑:他专注力不够,他反应很慢,他记性不好,他学东西吃力,他算数很差,他不善言辞……总而言之一句话,
他好像不太聪明,怎么办怎么办!
我想用我的例子让大家知道,
聪明其实分很多很多方面,你所看到其中一部分的薄弱,并不代表孩子全部的智力水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擅长的地方,只不过他还没长大,还不明显,也可能你过于熟视无睹,看不到他的长处。

所以,请一定不要对孩子太早盖棺定论放慢脚步,等等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用放大镜寻找他的优点和擅长之处,而不是总是关注他的不足和弱项。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不“笨”,他既然来到这世间,就有属于他的位置,关键只在于,他有没有找到那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
而升学和考试,肯定不是通往那里的唯一道路。

热门话题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学龄前 | 培养专注力 | 如何读绘本 | 表达爱意

婴儿游泳 | 视觉刺激 |锻炼想象力

★★★
扫码:加助理微信

★★★
聪明其实分很多很多方面,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擅长的地方
同意的朋友点个“在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