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6日,林郑月娥获777张选票,当选为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这意味着香港第一任女特首正式诞生。她性格鲜明,反对港独,草根出生,“为人高尚、有同理心、友善、体恤别人、而且风趣”。有意思的是,其长子也从事科技行业,据称在小米上班……知子莫若母,林郑月娥没有让长子从事香港的最具优势的金融行业,而是科技,相信,他将是香港历任特首中最懂科技的。同时,林郑月娥当选,更是对深圳的最大利好!林郑月娥上周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我与深圳好有缘分,直言“我与许勤好有缘分!”“我好钟意马兴瑞性格”,一谈到深化粤港、深港合作时,林郑坦言,每当谈起这个话题时,“就会觉得很兴奋”!
值得深圳人关注的是,由她主导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科技园。时任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过去与深圳紧密联络,为促成「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下了很多工夫,同时掌握该项目很多细节。
林郑月娥
林郑月娥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我与深圳好有缘分!
来源:香港商报 (微信号myhkcd) 作者:黄雪峰 冯炜强
林郑刚刚在上周接受香港商报独家专访时表示,从国家层面提出这规划,为未来粤港合作指明了清晰方向,要发展纽约、旧金山一样的「湾区经济」;现阶段香港在「大湾区」的定位和角色仍未明确,希望未来能与广东省作深入讨论。
林郑在接受香港商报专访时畅谈对香港未来发展的展望。
林郑与香港商报记者自拍留念。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黄雪峰、冯炜强报道:行政长官选举将于本月26日举行,获广泛界别支持、以580张提名票强势入闸的林郑月娥一直被视为热门人选。作为前政务司司长,林郑任内一直身体力行大力推动粤港、港深合作。对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早前于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研究制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林郑在接受香港商报专访时表示,从国家层面提出这规划,为未来粤港合作指明了清晰方向,要发展纽约、旧金山一样的「湾区经济」;现阶段香港在「大湾区」的定位和角色仍未明确,希望未来能与广东省作深入讨论。
由于地理位置相近,粤港、港深合作关系由来已久,内地近年开始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构想。早在2010年《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中,已将建设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列为重点行动计划2015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进一步提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明确提出要研究制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
从国家层面订明合作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主要由广东9个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及港澳两个特区组成,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导技术变革的领头羊。据内地媒体报道,「大湾区」已有发展雏形和方向,不同城市都有不同的区域分工,未来将成为地区发展主引擎,惟目前香港和澳门于其中的定位和角色不是很清晰。
本港政商界人士均忧虑,香港若再拖拖拉拉,势必在「大湾区」规划中被边缘化。林郑月娥接受访问时表示,广东省早在「十三五」规划筹备期间就已提出「大湾区」概念,惟粤港政府过去未曾在粤港合作平台深入讨论过有关规划;对于李克强总理今次将「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升至政府工作报告的层面,她形容是「方向清晰」,认为下一步须与广东省深入讨论各城市的定位与角色。
港具基建优势利两地连通
林郑指出,香港的传统优势在于服务业、空运业与海运业等多个方面,虽然本港近年在海运方面出现跌幅,但航运业仍是重要板块。未来,香港到底如何在「大湾区」规划中发挥作用,以达到城市群经济效应,仍有待与广东省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她说,粤港合作有一个特别好的条件,就是大型基建设施完备,随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莲塘口岸等大型基建项目即将相继落成或投入服务,可有效加强香港与内地的连通性,「因此,现时展开讨论是合适时机」。
期盼「一带一路」全面合作
除了粤港、港深合作外,林郑还希望香港能够抓紧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在国家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她认为,金融是本港重要环节,中央政府过去一直大力支持香港,故她计划争取香港与内地签署「一带一路」全面合作协议,将香港打造成为有关「一带一路」项目的金融服务中枢,鼓励长线资金参与「一带一路」基础建设的投融资,以及企业在进行跨境业务时多利用香港的保险及风险管理平台,把深圳前海和内地多个自由贸易区纳入香港发展策略的视野,并增强香港和内地在区域上的合作。
林郑透露,如果自己当选特首,上任前一定会上京拜会国家财金官员,一同商讨香港在「一带一路」上的角色,以更好地发挥「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优势,将香港带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合作讲信任人和好重要
林郑月娥在政府工作36年,在担任发展局局长与政务司司长期间,代表香港特区政府出席或主持多场粤港联席会议、深港合作会议,与不少广东省政府与深圳市政府相关官员相熟,结下了深厚的工作友谊,在「人和」上具备优势。她任内在推动粤港、深港合作上不遗余力,更先后代表特区政府与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签署过多份合作文件,包括早前与深圳政府签署的《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共同创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可以说一路见证了两地合作耕耘的点点滴滴与累累硕果,齐齐造福两地民生,推进经济发展。
「我与许勤好有缘分!
记者问及如何在新形势下深化粤港、深港合作时,林郑坦言,每当谈起这个话题时,「就会觉得很兴奋」。她形容自己与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以及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许勤好熟悉。
林太说:「我与许勤先生好有缘分!」她说,双方已认识超过8年,当许勤从北京被派往深圳担任常务副市长时,自己是发展局局长,双方当时共同主持在粤港合作下的「港深边界区发展联合专责小组」会议他后来晋升为深圳市市长,自己则成为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双方继续在深港议题上合作。「他现在是深圳市委书记,更上一层楼了而我到底会不会有机会更上一层楼呢326日就会知道了」她笑着说。
「我好钟意马兴瑞性格
「我与马兴瑞先生认识的时间较短些。」林太说。不过,她形容对方性格与自己很相似,大家表达意见都很直接,「我好钟意他的性格,有碗话碗,有碟话碟。」
谈及今次两地能够在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发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林太说,「马书记(马兴瑞先前曾任深圳市委书记)是学习航天科技出身,有科学精神,有魄力!他觉得河套地区不可能会没有出路,要求大家解放思想!」最终,让「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合作得以成事。
马兴瑞现时已由深圳市委书记选任为广东省省长。「在粤港合作框架和机制中,广东省长和特首是对口单位。」林太说,「做特首好辛苦的但当我想到如果真的选上特首,自己去到广东、去到深圳时,有两个『老友』在,起码好过没人认识。大家都说做事要有天时、地利、人和,至少在人和这方面,我有一个优势
说起「人和」上的优势,林太意犹未尽:「不只是与内地合作,与其它地区合作时,如果与当地的人认识,甚至有一点交情,肯定方便得多。例如,我与新加坡的官员很熟悉,当我宣布辞职时,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就写了一封信给我,感谢我过去多年来在香港与新加坡合作上出过不少力。」她直言,「所有合作建基于信任。所以,对方认识你这个人,合作基础自然会强些。」
都是一家人矛盾能解决
「社会撕裂」近来成为香港热词,有不少人认为两地矛盾升温是引发社会撕裂的原因之一,要解决社会撕裂相信要由缓和两地矛盾着手。对于两地人员往来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林郑月娥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理解港人对旅客量突然抽升引起社会突变的不满,但认为有关问题并非不可解决,政府可兴建更多大型商场及酒店以提升容纳能力。「我哋都是一家人。」她期望双方能互谅互让,互相理解,同建和谐。
旅游发展局数据显示,2015年及2016年,访港旅游人次分别为5931万及5665万,当中内地旅客分别为4584万及4278万。今年1月份,548万访港旅客中,内地旅客就占了435万。这些数字都反映出,内地旅客仍是访港旅客的「绝对主力」。
觅地扩基建增加旅游容量
由于大量内地旅客抵港,令香港社会出现一些新状况,进而引起部分港人不满。林郑向本报表示,「市民有不满不难理解,旅客量上升而引起的问题确实是香港市民的切身问题,例如买不到奶粉、尿片等日常用品,酒楼、食肆难搵位,街道上行人急增、交通运输更为挤迫等,都令港人产生不习惯。」她续称,「其实,在欧美地区近年亦出现类似情况,当地人起初同样有反感,但其后市民都会明白,旅客上升确确实实地带来经济效益,令各行各业生意量上升。」
「近年访港旅客量上升,但香港的硬件并未能跟上。记得上一次有大型商场开幕已经是很久很久之前了。香港酒店供应亦明显不足,由此影响到港人日常生活。」林郑说,造成这样的情况,原因是旅游基建容量跟不上,而这些问题并非不可解决,政府可以加快觅地,兴建更多大型商场及酒店以应对问题。
回归宣传片林太有好建议
除了增加旅游基建,林郑同时认为,需要从根本着手加强两地人民了解,让双方明白大家本是一家人。说到这里,她透露,为配合香港回归20周年庆典,她在任政务司司长时,政府新闻处就已计划推出相关宣传片。
林太说,自己建议至少要拍三段片:第一段对象是本地香港人,主要讲述回归20年来香港所取得的成就,和「一国两制」的成功落实情况;第二段对象为外国人,主要围绕香港的法治优势,让外国人放心在香港投资;第三段则主要针对内地同胞,希望带出「两地人民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命运与共,感情相通」的信息。事实上,每当内地出现严重事故灾难,香港人都感同身受;当然,也要让内地人感受到香港人的好客及热情。
香港首位女特首林郑月娥长子林节思
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小米任职
林郑月娥和其长子林节思(Jeremy)
   3月26日下午消息,香港特区今日进行行政长官选举,林郑月娥获得777张有效选票,当选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这也意味着香港或将迎来首位女性特首。
  不过,还有媒体迅速关注到了林郑月娥的家庭情况,并称林郑月娥长子林节思(Jeremy)目前在北京任职小米科技营运经理。
  小米方面向媒体确认了该消息,表示公司内确有其人,不过并不希望就此事发表评论。
  公开资料显示,林节思(Jeremy)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数学系,2016年4月加盟小米任营运经理,从事软件开发。(来源:新浪科技 李根
林郑月娥
林郑月娥在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中胜出,其得票已超过选举条例规定的600张有效选票。
新华社快讯: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26日揭晓,林郑月娥获得777张有效选票,当选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
相关文章:

林郑月娥是深港重要推动者

我看可以看看近一年左右的林郑月娥动作:

香港文匯報訊
本港科技及创新产业积弱已久,三名行政长官候选人政纲均强调发展的必要。当中,以林郑月娥兼备前瞻视野及本地需要,提出推进落马洲「港深创新及科技园」项目、吸引国际科技翘楚机构落户香港,以及推动政府通过现代科技提升公共服务水准等。虽然曾俊华提出的建议也多,但较「次要」,花上相当篇幅讲研发智能系统,用来控制灯号以减少塞车、管理路灯以节省能源等。胡国兴则建议开放大数据、研发全民电子身份认证等「细眉细眼」的事。
■林郑月娥早前出席《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 资料图片
  林郑月娥政纲开宗明义表明,政府需要在创新及科技发展上展示更大决心和信心,充分发挥「促成者」及「推广者」角色,协助业界打破发展局限,追上日新月异的国际创科潮流,同时为创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提供空间。
推优惠吸国际机构来港
  时任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过去与深圳紧密联络,为促成「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下了很多工夫,同时掌握该项目很多细节。她的政纲表明会尽快推进该项目落成,同时尽快完成香港科技园扩建工作,增加硬体供应。
  她又指,将以税务及土地优惠吸引国际知名、公认为行内翘楚的机构落户香港,因为这些企业可为香港培训创科人才,让本地初创者学习业内「最佳做法」,以成功创业。
用现代科技升公共服务水准
  林郑月娥政纲也有关心创新及科技应用如何改善市民生活,指将大力推动政府通过现代科技提升公共服务水准,包括应用科技提高长者服务效率,并致力研究落实将于今年年中完成的香港智慧城市发展蓝图,并探索以九龙东为起点,打造香港成为更先进、更宜居的智慧城市。
  曾俊华的建议不够宏观、细节琐碎,如提供政府公开资料即天气、交通管理、城市管理、人口结构等大数据;增加免费Wi-Fi热点覆盖;提供政府一站式服务,减少市民轮候时间;研发智能维护系统,协调和统筹行人路、电缆、光纤、水管等工程;管理路边停泊车位方便驾驶者及减少违例泊车云云。
  培训人才方面,林郑月娥政纲指政府可研究提高「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STEM)学科普及程度,长远为创科行业培育人才,并建议更新香港科学馆设施,参考海外优秀例子,从小培养孩子对创科的兴趣,也为旅游业带来新景点。曾俊华仅称增拨资源鼓励高等院校师生从事应用科研以及将科研成果商品化。胡国兴称政府可透过推出奖学金或其他奖励机制,吸引香港顶尖学生修读研究科目。
  三人都有建议政府要牵头在各范畴採用创新科技。林郑月娥指,政府会考虑调整採购政策,加入创科研发为相关要求,不纯以价低者得为考虑,以增加有意投标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曾俊华鼓励政府及公营机构协助测试初创企业产品;并在不违反世贸《政府採购协议》前提下,政府及公营机构可优先採购初创企业产品。胡国兴则称,项目投标方面可予本地技术或产品额外评分。

参考签署:深圳计划与香港开发河套地区,联手打造深港合作科技高地

  图:行政长官梁振英(右一)与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许勤(左一)见证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右二)与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左二)交换备忘录/大公网新闻处图片
星岛环球网消息:深港合作会议2017年1月3日在添马政府总部举行,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与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共同主持会议,并签署合作备忘录。会场经已布置,背景显示为“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 签署仪式”,据悉,署理创新及科技局局长锺伟强,及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梁永生稍后亦会在会议后一同出席记者会。
《星岛日报》报道,深圳市委书记许勤致辞时指出,深圳与香港共同建设落马洲创新科技园,亦为香港回归20周年的重要合作,他指香港拥国际化创新人才渐多,与深圳的优势结合发展,可将协同效应愈做愈大。一国两制下,新的科技园会是一个高端发展平台,希望吸引高端研发机构、高等教育、创新科研机构等进驻,他祝两地未来合作更紧密,又祝香港明天会更好。

林郑月娥:创新科技将成为深港未来一年的合作重点

新华社香港2016年2月29日电(记者王小旎)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29日在港表示,创新及科技将成为深港两地未来一年的重点合作范畴,期望在新成立的创新及科技局的推动下,深港双方合作能有所突破。林郑月娥与深圳市市长许勤当日在特区政府总部共同主持一年一度的深港合作会议。林郑月娥表示,今年是国家推行“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5年也将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港两地将迎来更大的合作空间与机遇,其中,创新及科技将成为合作重点。她指出,特区政府、深圳市政府及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已筹备成立一个三方专责小组,探讨实质的合作项目,充分发挥香港和瑞典在再生医学方面的研发实力,以及深圳强大的产业化能力,并期望小组的研究成果可为两地开启新的合作模式。
林郑月娥吁港人港企参与前海发展
人民网香港2015年11月9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9日在深圳出席会议时表示,目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有注册的港资企业2300余家,她期望在各方的努力下,前海的发展更趋成熟,吸引更多的香港企业和专业人士到前海发展。
香港文汇报记者 蔡文豪 摄
以下是林郑月娥当选后演讲
林郑月娥女士讲辞全文:
各位香港市民:
选举过后,团结向前
这一刻我怀著谦卑的心情,作爲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候任行政长官,与大家开始新的一段同行。
我要感谢曾俊华先生和胡国兴先生,还有叶刘淑仪女士,他们在今次选举过程中的表现令人敬佩,更发了我很多。我希望他们会继续用他们觉得合适的方法,与我一起服务香港人。
我亦要感谢所有选举委员会委员,无论他们投了票给哪个候选人。多谢他们对香港的关心和在这场选举的积极参与。
还要感谢传媒,尤其是前线的记者朋友。多谢你们一直协助市民监察我。两个多月的奔波,辛苦大家了。
我竞选办的同事亦都辛苦了,他们日以继夜的工作,我衷心感激。
我更要多谢在选举过程中,与我分享过意见、或是用不同方法表达过想法的社会人士和广大市民。在参选之前,我自信有多年的公职经验,应该已经算是瞭解情况。但在选举过程中,我听到很多人的心声,学了、体会了很多新的事物和对事物的不同角度。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白必须要加把劲。
我亦都明白行政长官的工作,会与我以前在政府所有的岗位都不一样。在以前的岗位,我比较著重落实解决问题。而作爲行政长官,我有责任找出事情的症结,更宏观地梳理问题。
香港、我们共同的家,今日存在颇严重的撕裂和积累了很多鬱结。我的首要工作就是去修补撕裂和解开鬱结,团结大家向前。
对我来说,团结是要实实在在、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我会用具体的工作和扎实的政绩去答谢支持我的人,以及赢取未曾支持我的人的认同。我深信:行动比说话更有力。
在参选之初,我提出要为管治注入新风格。现在当选之后,我会马上约晤立法会各党派的议员,之后我希望建立恒常的沟通机制,为行政立法关系打好基础。
我亦重申:我组织管治团队的原则是广纳贤能、用人唯才。只要有心、有力、有承担服务香港,不论派别,我都会诚意邀请他们加入。
而我亦会要求我管治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必需用心聆听、与民共议,同时要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这样我们才缔造到可行的共识,得到社会最大的支持。
团结向前的工作在候任期间就要开始。以我在政纲里面提出每年增加五十亿元教育经常开支为例,我会尽快联络教育界的各方持份者,以及立法会的各党派,无论大家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都应该坐下来,从莘莘学子的利益出发,一起讨论和决定如何使用这笔新资源。我有信心大家可以求同存异,达到多赢。
同样地,我在政纲内提出要策略性地运用财政及税务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其中包括引入两级制利得税,以及为鼓励投资科研的税务扣减。香港需要新想法,我会向各行各业的老板和打工仔,以及专家和学者提出邀请,共同制定税务的新方向。
大家都知道,一个困扰了香港一段时候的问题是房屋。我承诺过协助香港人置业安居、改善居住环境。要实现这理想,我们需要更多可用的土地,关键是如何在增加土地供应上建立共识。我会相约规划、工程、环保及地区人士,筹组我在政纲中提出的专家小组,继而开展与民共议。
香港社会多元,不同的意见经常并存。多元包容、新闻和言论自由、尊重人权等价值,以至经过很多代人努力确立下来的司法制度、法治精神及廉洁操守,都是我们香港人珍惜和引以爲荣的。作爲行政长官,我会竭尽所能去维护「一国两制」、坚守香港的核心价值。
正因爲这些价值,我们深爱香港这个家,亦令我们的社会生动活泼、有创意。我欢迎并且鼓励不同的声音。我会透过实务去证明,不同的声音是可以互相尊重,一起解决问题、逐渐修补撕裂。
这项工作绝不容易,未来政府亦将会有很多其他同样甚至更加艰巨的工作。我们尽量先易后难,也要聪明一些,结合政府、公民社会以及民间的力量。
我特别希望发挥青年人的力量。青年人充满活力,更重要的是,青年往往是走在社会的前端,带动、推动我们整体前进。在今次选举中,我深深感受到青年人烈的诉求和对香港的热诚。我无论是落区、出席研讨会、遇上示威、或是接到电话、电邮和脸书留言,很多时候最敢言的都是较爲年轻的朋友。而我在政纲里面的不少内容,其实都是受到青年人的发。
我自己都是在读大学的时候投身关注社会,并立志追求一个更公义、更仁爱的香港。几十年后的今日,我依然热爱服务大家。
展望未来的五年,工作确实不少,要克服困难也不容易。我怀著一直以来都无变的初心,多加一份谦卑,期盼与各位同行,以关心、聆听、行动,建设一个更美好的香港!

香港第一位女特首,是这样的林郑月娥

  果然是她!
  林郑月娥在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中胜出,其得票已超过选举条例规定的600张有效选票。
  2007年,崭露头角;
  逐步以果断、坚强、“好打得”的作风,成为政坛新星;
  带着73.8%的最高民望,进入梁振英领导下的港区政府;
  不惧处理一件又一件的棘手案子,“将个人的诚信和公信力押到现届政府”……
  林郑月娥,香港“铁娘子”,香港回归20年来,第一位女特首。
“毫无悬念”
  香港,曾以金融自贸和娱乐时尚,成为财经和文艺媒体的宠儿。2014年“雨伞运动”和非法“占中”以后,香港开始日益频繁地出没在世界媒体的政治版面。
  谁将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带领香港再现“东方之珠”的荣光,今天,有了答案。
  林郑月娥,当选香港第五任特首。这不意外,众望所归。香港研究协会早前公布的民调显示,多达73%的受访者认为林郑最有机会出任行政长官。就在选举前一天,她的支持率也依然远远超出另外两名候选人。
  不仅如此,舆论也一致倾向于认为她胜选几率最大。《纽约时报》在24日的文章里说结果“几无悬念”,BBC则认为林郑在提名阶段就已经获得580份提名,距离当选特首所需要的601票“只有一步之遥”。
“唐楼子弟”
  林郑月娥祖籍宁波,1957年出生于香港,在湾仔一栋唐楼的板间房里长大。
  唐楼,就是没有电梯和冲水厕所的楼;板间房,就是内地正在整治的“群租房”。
这种居住条件,内地人也曾习以为常,但近年已不多见
  没有电梯、没有冲厕、采光极差、极度拥挤、消防隐患巨大,这样的居住环境,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香港的一个投影。2013年,林郑出任政务司司长时,香港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向政府报告,全港还有171.3万人住在上图这样、甚至更差的环境里,占总人口的两成以上。
  十年苦读,林郑留下一段成绩优异的求学之路。中学时,她曾满怀医者仁心,梦想悬壶济世;后来,她又立志成为社工,服务社会,为此,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社工系。大二时,林郑从社工系转到社会系,毕业后考录政务官,加入政府队伍。
青年时期的林郑月娥
  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往往为未来的人生埋下伏笔。贫寒的出身让林郑十分懂得珍惜,她曾笑言,现在只要晚上回家洗澡时打开花洒能有热水出来,就会觉得好幸福。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后,林郑设立了“护幼教育基金”,用以照顾那些失去单亲甚至双亲的儿童。她原本目标是筹资1000万港币,但由于政府部门同事和社区的积极响应,在3个月内筹资额达8300万港币。13年来,为监督“基金”使用而设立的顾问委员会一直定期开会,这期间不管担任何职,林郑几乎从未缺席。
  提出护幼倡议,多年坚守承诺,已经超越了自身职责所系。出于对受害家庭隐私的考虑,相关消息并未公之于众,因此,公众对此知之甚少。
  林郑密友眼中,她“为人高尚、有同理心、友善、体恤别人、而且风趣”。这些特质,也许可以从她的成长经历中找到内在的逻辑。
今年情人节,林郑月娥在社交网络上公布丈夫林兆波写给自己的“情书”
  她也曾动情地感谢家庭:“我能够在政府做到今日的位置,能够投入那么多时间,一定是因为有家人、特别是丈夫的支持。”
林郑月娥非常疼爱两个儿子,总是争取时间一起吃饭,还常常亲自下厨做饭
  出身寒门,勤奋苦读,热心公益,教会她不畏惧、不退缩,同时又满怀同情心。正是这样的特质,让她在担任发展局局长的5年期间,迅速上升为炙手可热的政坛新星,赢得“高民望、高效率、高政治能力”的“三高”美誉。
“拆弹专家”
  1980年加入政府,曾任社会福利署署长,2007年被委任为发展局局长,2012年出任政务司司长,到今天当选香港特首,近37年的公职生涯中,林郑月娥以“好打得”本色深入民心。
  “好打得”,意即为人坚决强硬,不容易低头。林郑第一次展现出这样的特质,是在2007年处理中环皇后码头的拆迁纠纷。
  2007年7月1日,林郑被任命为发展局局长。在发展局工作,离不开一个“拆”字。众所周知,香港是一个极难拆的地方,否则,那171.3万人也不会一直没有像样的房子住。
  林郑履新不到一个月,位于中环的皇后码头拆迁问题便摆上了她的案台。
  皇后码头始建于20世纪初,1954年搬迁到现在的位置。在殖民地时代,它是香港唯一用于举行仪式的公众码头。2006年新中环码头启用之后,皇后码头面临被清拆的命运。由于是“老香港”的标志性回忆之一,不少人不理解为何要清拆。一些本土派人士开始静坐、露宿,就连周润发也签名支持保留码头,一时间,舆论纷纷扬扬。
  2007年7月27日,三名保育人士宣布进行无限期静坐绝食,直到政府承诺保留皇后码头。
  两天后,林郑月娥身着利落的白色衬衫,单枪匹马到皇后码头与上百名示威群众对话。她既耐心地说明,学术意见认为皇后码头“未达到有一个大的历史价值”,又诚恳地表示,“往后我们如果要继续香港的繁荣稳定,我们必须再前行一步”,不迁不拆,我做不到”。
  这场“战役”,不仅没有让林郑失分,反而令她声名鹊起。其干练的处理方式大获赞赏,被外界认为敢于处理棘手问题,并且立场坚决果断。在那之后,“好打得”的名声便传播开来,甚至有人说她是“拆弹专家”。
  林郑以从不浪费时间聊天出名,一些人觉得她“高傲、冷漠”。不过,一位前同事曾写道:“事实上,从她的很多看法来看,不仅头脑清晰还乐于助人,尤其是对弱势社群。无论人们出身如何卑微,林郑都会用心,尽力帮助他们”。
  这种作风,令林郑一度成为政务官中民望最高的一位。2012年4月香港大学的民调显示,受访民众对林郑月娥的支持率高达73.8%。
“我爱香港”
  带着如此的高民望,林郑月娥于2012年7月跻身梁振英班底,出任排名仅次于特首的政务司司长。
  甫一上任,林郑就迎头撞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反国教”风波。
  港府原本计划在中小学推行德育和国民教育课,出人意料的是,部分深受西方意识形态思维影响的人,反过来硬指这一课程是“洗脑课”,要求政府撤回科目。而他们所谓的“洗脑”,只是因为在该教材的众多教学参考资料中,提到了“中国模式”。
  林郑当时正是民望最高的官员,也是媒体的宠儿。不少人希望她缄口不言、明哲保身,也有人想看到她吃饭砸锅、“为民出头”。但是,不顾大局、爱惜羽毛并非林郑作风。她直言政府撤回科目不合适,在接受访问时更是一度落泪,但自己已“将个人的诚信和公信力押到现届政府”。她还表示,如果不这样做,“是对不起香港市民”。
  2015年,香港部分公共屋邨(相当于内地的保障房,住着全港54%的居民)爆发食用水含铅超标事件。政府高度重视并立即成立了独立调查委员会,但一些泛民派却依旧不依不饶,利用居民对公共屋邨普遍老旧失修、租金昂贵的不满,提出全民验血等不合理要求,试图将事情闹大。
  食品安全向来最牵动百姓人心,港府的处理工作举步维艰,甚至有两名官员在向居民进行解释时被迫喝下“铅水”。
  向来敢做敢言的林郑在立法会上拍案而起,炮轰泛民议员将事件政治化:
  “前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今天我说官到无求胆自大。我有胆承认我们的制度有不足、不善之处,但我有点无奈是,尽管政府已承诺全面彻查,并成立了极具公信力的独立调查委员会,泛民议员仍然穷追猛打。”

  “我们已经发出内部指示,提醒官员不能接受屈辱。因为他们不但代表自己,更代表特区政府的尊严。”
  这番话语惊四座,出人意料。她也表示,预料上述言论会“被扭曲、被抹黑、引来人身攻击”,但她“有胆承认制度不足,督促各部门跟进善后,今天也有胆冒着被批评护短的风险,为公务员讨回公道”。

  2014年爆发的“占中”,令香港陷入不安与彷徨。以林郑为首的5名特区官员同学生代表进行了一次全程公开的对话。由于对方仍然提出违法诉求,对话并未取得进展。而林郑在此间表现出维护“一国两制”原则和《基本法》权威的坚定,掷地有声:
  “世界各地的民主制度,都建立在宪制基础之上。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的民主选举制度,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香港基本法来规定。”
林郑月娥是“政改三人组”成员之一
  这或许可以解释,在昨天的一项民调中,林郑月娥被最多民众认为符合行政长官的4个条件——爱国爱港、有管治能力、中央信任、港人拥护。约45%的受访者认为林郑月娥最符合这4个条件。
  而用林郑自己的话来说,强硬也好,感性也罢,都是“因为爱香港”。
  祝贺林郑,祝福香港,祝愿未来!

来源:补壹刀(ID:buyidao2016),作者:花叨叨;新华社

林郑月娥胜出!关于香港特首选举5点你不知道的事

  今天,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简称「特首」)选举将在湾仔会议中心举行。林郑月娥以超过选举条例规定的600张有效选票胜出。
  昨日上午,会展中心门外已有多家港媒用梯子、脚架及纸板等,提前一日排队「占位」,力求在今天的选举报道中能抢到最佳拍摄位置。特首的选举,受到国内外各方人士的高度关注。究竟特首如何选举,谁会当选,新特首就任后能否带领香港走出「低迷」,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文 | 沙沙
-1-
特首的职责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又称特区首长,亦可简称特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长及香港最高代表,此职位成立于1997年7月1日,大致上代替香港总督的职务。每届任期5年,可连任一次。前几任特首中,董建华和曾荫权都是连任。特首的职责主要有:领导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执行香港基本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签署、公报并向中央人民政府备案由香港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和政府的行政指令,建议中央任命或免去主要官员、各级法院法官及公职人员的职务,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及处理请愿、申诉事项等等。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楼
-2-
特首是怎样选出来的
  今年的选举将和往届一样,继续沿用选举委员会的模式。选举委员会由1200人组成,分成4个界别,各300人。4个界别又细分为38个界别分组,其中香港立法会议员、港区人大代表是当然的成员。另外,宗教界由机构直接提名产生。剩下1034人在去年12月由香港选民投票选出。有了选举委员会,下一步就是提名特首人选。
  特首候选人的参选资格:候选人必须年满40周岁,香港永久居民,中国籍,没有外国居留权,在香港连续居住不少于20年。符合以上条件的香港人想参加选举,需要至少150名选举委员会的人员提名,这是提名的门槛。当选的门槛是得票超过600票,也就是超过选举委员会人的半数。如果入围候选人只有1人,他的票数没超过半数,则宣告选举失败,由选举委员会重新提名,42天后重新选举;如果正式候选有2人,他们的票数都没超过半数,则结局是一样的,由选举委员会重新提名,42天后重新选举;如果正式候选人至少有3人,而且票数都没过半,则取前两名,再投一次票。一种少见的情况是票数并列,则前两名不止两人,选举委员会则就第一名和并列的第二名再投一轮或多轮,直到选出票数过半的第一名或前两名,前两名的话就再投一次票。拿到了超过半数的票,不代表马上就可以就职,获胜的候选人需要在7个工作工作日内宣布脱离原属政党。最后,还需经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不管怎样,一切都要按照基本法。目前的三位正式候选人分别为:林郑月娥、曾俊华、胡国兴。
-3-
前几任特首分别是谁
  自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以来,香港产生过5任3位特首,分别是董建华、曾荫权、梁振英。任期分别为:
董建华(1997.07.01-2002.06.30),
董建华(2002.07.01-2005.03.12)
董建华
曾荫权(2005.06.21-2007.06.30),
曾荫权(2007.07.01-2012.06.30)
曾荫权
梁振英( 2012.07.01-2017.6.30)
梁振英
  董建华于第二任特首任期内辞去特首职务。
  2005年3月12日至2005年6月2日,时任政务司司长曾荫权署理特首。
  2005年6月2日至6月21日,时任财政司司长唐英年署理特首。
  2005年6月21日至2007年6月30日,曾荫权补任第二任特首。
-4-
关于三位候选人
  随着选举的日期不断推进,三位候选人林郑月娥、曾俊华及胡国兴把握最后的时间,马不停蹄拜访不同团体及社区,社会气氛不断升温,热烈讨论谁会成为新一届特首,接任梁振英。三位候选人的背景及参选历程如下:
「学霸」林郑月娥
林郑月娥
  林郑月娥,1957年出生于香港一个基层家庭,毕业于嘉诺撒圣方济各书院,其后升读香港大学,自幼勤奋好学,成绩斐然,几乎年年考第一名。1980年取得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同年加入政府成为政务主任,正式踏入公务队伍。在37年的的公务生涯中,曾历任20个不同工作岗位,先后出任社会福利署长、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发展局局长等,官拜政务司司长。随着梁振英宣布不竞逐连任第五届特首,林郑月娥于今年1月中旬辞去政务司司长职务,正式宣布参选特首选举。今年1月16日,国务院决定免去林郑月娥的政务司司长职务。3月1日,获提名为第五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选举候选人。
「薯片先生」曾俊华
曾俊华
曾俊华,1951年生于香港,13岁时举家移民美国。曾扬言在彼岸目击中国人被欺侮的情景,感到十分气愤,常为此而打架。后于麻省理工学院修读建筑学,其后曾担任建筑师及在一间中学任教。直至1980年代初,亚洲急速发展,曾俊华往哈佛大学修读公共行政硕士学位,并认识时任贸易署副署长曾荫权。后来在曾荫权的鼓励下回港投考公务员。回香港后,曾俊华成为一名公务员,历任沙田政务专员、财政司政务助理、贸易署助理署长、彭定康的私人秘书、香港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香港海关关长、规划地政局局长及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常任秘书长、官拜财政司司长。任内财政盈余大增,多「派糖少长远措施,受到不少争议。
「退休法官」胡国兴
胡国兴
胡国兴,1946年生于一个富裕家庭,家族从事建筑生意,年幼时生活富足。1965年中学毕业后,赴及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法律,取得伦敦大学学院法学硕士。后取得英国与香港的执业大律师资格。1992年,胡国兴获香港政府任命为最高法院原讼庭法官,并过渡至1997年政权移交后的香港特区高等法院原讼法庭,2000年升任高院上诉法庭法官,2004年出任副庭长,直至2012年正式退休。2016年10月27日,胡国兴宣布参选行政长官,打着反对梁振英的旗号参选。他认为梁振英不能照顾香港的整体利益,并难以消除香港人的怨愤与社会分化。他表明反对「8·31决定」,提出要在五年内重启政改。
-5-
香港究竟需要一位怎样的新特首
  今天就是香港特首的选举日,选举委员会的1200名委员将用他们手中的选票对香港的未来进行抉择。香港将迎来一位怎样的新领导人?行政长官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香港未来发展的命运。最基本的评价标尺是中央提出的:「爱国爱港、中央信任、有管治能力、港人拥护」四项标准。爱国爱港是最基本的条件,中央信任是为政之本,有管制能力是关键,港人拥护是应有之义。此外,还应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开拓创新的干劲和协调各方的本领。
迎难而上。毋庸讳言,目前香港的发展正面临着许多困境,经济增长放缓,传统优势弱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缓慢,社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涌现,特别是地产垄断问题亟待破解。中国社科院2015年发布的城市竞争力报告中,香港被深圳所超越,13年来首次将榜首位置拱手让人,这是对香港现状的一种映射。新一任行政长官即将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如果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是绝对带领不了香港突围而出重塑辉煌的。
开拓创新。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观念不断深入,我国许多城市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近年来,香港在创新方面尤其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上近年来止步不前,已经落后于周边的深圳、广州等城市,这就导致动能切换不畅,传统优势正在弱化,又缺乏新的增长点来进行替代,香港的经济发展遭遇很大障碍。新特首在施政理念上必须有所创新,才能为正在爬坡过坎的香港经济提档增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港人观念,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必走之路。
协调各方。近日,现任特首梁振英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中央对新特首有明确的要求。香港处在中国与世界联通的交口之上,这就是香港最大的优势。作为特首,应该具备协调各方的能力,不止是港内关系,也有香港与中央的关系,香港与国际的关系。这些都需要特首牵头去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争取赢得最大支持,为香港的发展争取更多机遇。
香港的地位是由经济地位决定的,许多有识之士也一直在呼吁「离政归经」,不要将包括特首选举在内的很多事情赋予太过强烈的政治化色彩,而是要集中精力发展香港经济,这才是香港的未来所在,也是香港市民能够实实在在的获益之处。期待香港能够依法、依规、顺利选出一位中央满意、港民认可、能力出众的新特首,带领香港人民锐意进取,走出「低迷」。
香港夜景
相关文章:
来源:深圳梦综合自香港文汇报、新浪科技、香港商报、人民网、补壹刀(ID:buyidao2016),作者:花叨叨;新华社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一起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