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梦讯】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之后第二天,一场关于深圳市“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增长协同达标”的“三达”项目结题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详见>>国家权威专家:中央发文之后,深圳示范区需要算三笔账
值得关注的是,该课题组负责人是深圳市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唐杰。他在演讲指出:深圳是全国最早经历严重雾霾的城市,经过这一轮调整修复,深圳基本上从187天的严重雾霾回到了大概1985年的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里,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看做是一个矛盾的东西。相反,唐杰教授发现了深圳发展的一个秘密:“十九大报告里提到的关于生态环境的要求和经济发展,它不矛盾,深圳就是一个实例。”深圳在处治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的同时,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大量的因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效应的产业在深圳被列入禁止目录,所以深圳产业升级的速度在加快。他说,“我们现在发现大量的投资开始进入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领域,进入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领域,它变成一个推动新行业的成长点。
以下内容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在本次结题研讨会上的精彩发言:
 生态环境要求和经济发展不矛盾 
 深圳就是一个实例 
最后结果发现两个措施共同产生的结果是推动了深圳产业结构的转型,大量的因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效应的产业在深圳被列入禁止目录,所以深圳产业升级的速度在加快。——唐杰
深圳是全国最早经历严重雾霾的城市
经过十年治理,已恢复到1985年水平
尊敬的各位专家,我把课题大致的内容做个汇报介绍。其实大家也知道,有关碳排放达峰问题是“巴黎会议”中美双方达成的重要协定,美国退出以后,中国基本上是把达峰作为一个国际的义务来承担,这个问题到底如何处理,中国应该怎么样做?当时和邹骥(能源基金会北京办事处总裁)、志高(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项目主任王志高)做过讨论,达到的时候达峰是给谁达峰,是我们给国际达峰还是自己做?这里边涉及到一个很大的问题,燃烧二氧化碳产生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关系,假如它是同源共同产生的问题,那么达峰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环境问题。这是做这个课题的初衷。
深圳全国最早经历严重雾霾的城市,比北京早,北京沙尘暴的时候深圳已经雾霾了,雾霾最严重的时候,深南路最窄的地方路面是看不到的。深圳经过大概十年的整治大概完成了这一轮的过程,深圳恢复之后的情形基本上是从187天的严重雾霾回到了大概1985年的水平(见上图)
这样一段过程现在看起来需要总结一下。深圳同时是全国7个碳排放试点城市之一,碳排放下降速度很快,接近了峰值,同时对污染的处置、恢复蓝天白云这样一个政策也产生了很大的效果。
深圳产业结构进入一个新时期
空气污染下降,产业升级加快
课题最初是这样设计的,假如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空气质量是一致的,那么它是怎么表现的?我们当时的政策操作是两个部门,应对气候变化是发改,环境是环保部门,两个部门采取的措施是不同的,如何用一个可以比较的方法,在方法学上能够比较,最后处置的结果是相同的。
后来衍生的问题是这样的,当我们说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我们自己的环境行为的时候,那么这样的环境行为是有利于经济增长还是不利于经济增长?或者叫做短期有利于、长期不利于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就引起了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就看在处治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方面,深圳的结构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最后结果发现两个措施共同产生的结果是推动了深圳产业结构的转型,大量的因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效应的产业在深圳被列入禁止目录,所以深圳产业升级的速度在加快。不仅仅是能源消耗和单位产出的空气污染在下降,整个的结构水平在提升。
深圳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大概完成了第三轮的结构调整,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所以在这样一个时期下,显然十九大报告里提到的关于生态环境的要求和经济发展,它不矛盾深圳就是一个实例。我们很长时间把它作为一个矛盾的东西,现在看起来在深圳这个案例下它是不成立的。
我们的条件现在看起来在于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下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燃烧二氧化碳是要付费是要有价的,在有价的过程当中,它就变成企业的一个收益和基础成本的比了,它会推动这样一个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们现在发现大量的投资开始进入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领域,进入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领域,它就变成一个推动新行业的成长点。这样一个课题今天就给各位做一个报告,邹老师很重视,从开题到中期就开过三次会了,王克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都是第二次了。
碳排放份额、生态标准、核算体系建立
未来从深圳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国示范
今天请各位专家对这样一个报告从方法论到结论到体系做一个评估。同时也希望对下一步深入再开展研究能够提建议,下一步开展的研究初步想包括两个大的部分:一个部分是,我们现在说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时候,关于碳排放的交易问题。昨天和邹老师讨论,碳排放交易市场都有问题,市场的碳排放份额显示的是大工业政府的决心,决心大一点配额就少一点,决心稍微松一点,配额就松一点,所以碳排放市场都是不景气的。
世锦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提了一个生态的标准,把能源作为一个生态的单位叫“源”,昨天我们俩讨论的时候说,叫“源”涉及到法定单位的计价问题了,先从一个生态单位开始变成可复制的东西,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实际上想把深圳现在正在推行的GEP考核体系在世锦主任这样一个理论的分析上变成一个初步的核算体系。
第二步,在这样一个大的框架当中深圳是没有设空间点的,未来可能涉及到在2000平方公里下对于十个区做一个结构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的分析,那么这样一个分析做完之后它可能自动就会衍生到一个未来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分析,更大范围内在2+9做这样的讨论,从目前全国的总体形势看,应该说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的环境和应对气候的总体情况在国内算是大经济区里最好的,如何总结深圳到珠江三角洲到粤港澳大湾区的经验值得关注。
未来想拓展的就是这么三个方向,想一块听听各位专家的意见,我就简单介绍这么多。
作者系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原深圳市副市长。本文为作者在2019年8月20日深圳市“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增长协同达标”的“三达”项目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经作者本人授权“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发布。
唐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空间(区域)经济学
1998.9-2015.6  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秘书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市长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