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8日,深圳市市长陈如桂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一经发布,就引发深圳人的高度关注!

与此同时,深圳2020年度的民生实事清单也随之公布,共有十大类40件事,也是40个大礼包,你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出行、生活、办事等等都安排上了!年后不回深圳就亏大了!

2020年01月08日下午,深圳市六届人大八次会议在市民中心礼堂隆重开幕。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初步预计,2019 年本市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辖区公共财政收入942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73亿元、增长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超过 10%。全年新登记商事主体50多万家、总量超过 320 万家,新引进人才 28 万人,发展更具韧性和活力。
【2020年深圳市民生实事40项】
一、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1. 高质量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32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4.6万个以上。其中,新改扩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30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4万个;新改扩建普通公办高中学校2所,新增普通公办高中学位6000个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达80%,公办园在园儿童数占比达50%。
2. 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坛”,邀请家庭教育专家结合家庭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讲座及网络直播等方式,指导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科学开展家庭教育,全年共开展11期活动,覆盖全市各中小学家长。
3. 实施学校(含幼儿园)食堂量化等级提A工程,确保公办学校食堂量化A级率维持100%,力争民办学校食堂量化A级率达50%。
二、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供给
4. 高质量先行示范新改扩建医院3家,全市新增病床8000张。
5. 开展第二轮全市儿童青少年免费近视筛查工作,针对近视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近视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完成全市近视联盟医院复诊数据采集对接。制定中小学生脊柱侧弯防治标准体系,实施第二轮免费筛查服务项目,对全市10-17岁在校学生实施脊柱侧弯免费筛查,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形体训练。为全市约8万名二年级小学生实施六龄牙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
6. 按照个人自愿原则,为深圳市助产医疗机构建册的常住人口孕妇提供外周血高通量基因检测21、13、18一三体综合征产前筛查。检测费用每例由政府补助300元(参加生育保险的费用全免),全年目标筛查18万孕妇。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签约家庭医生的医保参保人门诊用药医保报销比例最高达到医保支付标准的80%。
7. 开展疾病风险综合预报工作,通过多平台定期向市民发布季节性高发传染病预报及疫情地图、蚊媒指数地图等疾病风险预警信息,给予市民更直观科学的疾病防控建议。继续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公众场所,安装2000台全自动除颤仪(AED)。
8.全面加强社康机构建设,新增社康机构35家以上,全市新招录培养全科医生500人以上,全面启用社康通微信小程序。社康机构中医药服务实现三个100%,为市民提供全生命周期便捷高效优质中医药健康服务。一类社康中心心理咨询室设置比例从50%提高至100%,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三、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9. 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举办高校毕业生秋季就业双选会1场,组织500家以上用人单位,提供1万个以上就业岗位。为3000名来深应届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就业指导、城市融入服务,打造来深青年人才综合服务平台。
10. 开展“圆梦计划”,帮扶2000名在深工作1年以上、18-35岁青年产业工人接受本科、专科学历教育。资助3000名职工、农民工接受本科、专科学历教育,为1500名职工提供公益的职业技能培训及中职学历教育。
11. 开展企业班组长、职工职业核心能力、国际化质量人才三个专项培训。为企业培养100名班组师资和6000名班组长;为基层单位培养200名师资,提升1000名骨干职工职业核心能力;引进德国先进职业教育模式,开设25门国际化质量课程,培训人才3500人。
12. 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进一步扩大补贴覆盖面。深入实施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南粤家政”职业技能培训等重点行动,全年新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5个以上、技师工作站15个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以上,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7万人次。
四、推进住有宜居
13. 全市建设筹集公共住房不少于8万套,供应3.2万套。
14. 完成400个居民小区优质饮用水管网改造,开工200个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小区,创建150个优质饮水达标小区。全市范围内具备产权的居民小区实现电表抄表到户,全年累计完成2万户。
15. 全市新建100公里市政中压燃气管网,新增管道天然气用户20万户。
16. 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在全市不少于10个小区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完成剩余400个城中村综合治理,推行物业管理全覆盖,完善门禁视频系统,优化出租屋和人口管理,把城中村建设成为安全、干净、有序、和谐的文明新村。
五、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7. 继续实施“来深建设者关爱基金”项目和“雏鹰展翅计划”项目,为来深建设者及其子女提供大病医疗资助约2000人次,为本市户籍低保或低保边缘家庭大学生提供学费资助和奖学金奖励资助约300人次。为约55万户本市户籍独生子女家庭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全市约4000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购买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
18. 加快建设深圳市创新创业无障碍服务中心,打造成为现代化综合性残疾人服务平台和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为本市户籍持证残疾人、伤残军人、伤残人民警察约3.3万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全市约150家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购买团体意外保险。
19. 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低保标准提升至每人每月1200元左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人均补助经费标准从70元提高至120元。
20. 加快建设深圳老年大学,推出首批老年教育课程,广泛开展国画、书法等培训,举办一系列社区老年活动。推动落实养老服务培训工程,全市组织开展培训5000人次,提升养老服务人员服务技能、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开展“家庭护老者”能力提升与关爱计划,每个街道开展一场“家庭护老者”培训,惠及1万个家庭,为1万名“家庭护老者”开展培训。
六、方便市民便捷出行
21. 优化公交骨干线网及区域间快线、骨干线网衔接,优化调整85条以上公交线路,改善10个以上片区的公交微循环,重点保障大企业、保障性住房小区及医院、学校等公共机构公交服务。对100座以上公交简易站台、旧站台进行标准化改造,改善市民候车环境。
22. 治理交通拥堵节点100个,打通断头路15条。新改扩建自行车道约300公里。
23. 开通5条以上国际新航线。深圳湾口岸分步实施24小时通关。推进“智慧旅检”无感通关模式,改善市民通关体验,使市民通关更为顺畅。
24. 开展全市道路、桥梁、隧道名称整治优化,进一步规范规划道路桥梁命名管理,基本解决道路桥梁重名、无名、不规范命名等问题。
七、守护市民平安生活
25. 构建170个供深食品标准体系,完成400种供深食品配套评价实施规则的制修订工作,组织400个供深食品的评价工作。全年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达到13.5万批次,实现9批次/千人抽检覆盖率(按照1500万人计算),对抽检不合格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严格依法处置。对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的餐饮单位完成至少3万家次线上巡检,发现问题整改率达100%;全面推广“扫码看餐饮”,全市所有获证餐饮单位的二维码张贴率不低于80%。
26. 开展社区药品安全服务,入户走访不少于2252户,服务对象建档数不少于1407份,个案服务不少于903次,并持续开展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回收工作。完成家用医疗器械抽验150批次、化妆品抽样530批次,不合格产品100%查处。
27. 对全市已登记电梯逐台安全检验的基础上,重点对商场、医院等人流较大的公共场所及住宅小区等易发故障场所的6000台电梯进行安全监督抽查,对600台老旧电梯进行安全评估。
28. 开展访客安全教育工作,在相关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播放安全宣教视频,提升访客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推行智慧气象“安全伞”,应用现有电子屏、广播、多功能智能杆等公共设施,对全市主要人员密集区域的气象风险实时提供预警预报信息。
八、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29. 举办220场“美丽星期天”等周末品牌及文化进社区等公益文化活动。举办深港水墨画作品交流展、深港澳舞蹈交流展演。
30. 举办市民长跑日、全民健身日、“深圳杯”业余足球联赛等群众体育活动,为5万名市民提供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服务,组织开展公益健身指导服务1万小时。新建80个以上便民利民健身场所。
31. 累计建成4.5万个5G基站,让市民体验到优质的5G网络。
32. 通过群众“点菜”、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式,组织实施6000个以上民生微实事项目,解决社区居民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热情。深入推进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
九、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33. 在全市不少于1100家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实现外配处方电子化,为参保人提供医保购药便利服务。实现我市医保参保单位(约76万家)申领生育津贴“秒批”功能。将有限责任公司“秒批”服务实施范围推广至全市。
34. 扩大电子税务局新办套餐式服务范围,推进纳税人首次领购发票提速提效,实现纳税人办理本业务0次上门、报送资料精简80%、办理时间减少90%的目标。推进民生警务深微平台建设。全面推行网上视频受理车管业务。实现高龄津贴认证等“无感申办”事项200项。
35.继续开展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项目,到2020年底全市公共场所母婴室达800间以上,促进全市母婴室质量提升,满足母婴群体的特殊需求。
十、营造美丽生活环境
36. 持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新建、改造提升公园30个,进一步提高公园的建设品质。
37. 推进废弃矿山石场生态修复,完成矿山石场复绿面积不低于30公顷,切实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8. 加快医疗废物处理速度,推动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焚烧炉置换更新和防治污染技术升级项目建设,将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能力由20吨/天提升至45吨/天。
39. 深入推进“深圳蓝”可持续行动。组织开展车用燃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420批次以上。对全市281家加油站、5座储油库的油气回收设备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测。通过经济鼓励等措施,新淘汰老旧车6万辆。继续执行国家排放控制区政策,全面落实船舶污染防治措施,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40. 开展水污染治理巩固提升,继续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深入推进小区正本清源、雨污分流管网修复改造等十个全覆盖,全面推动排水管理进小区,实现全市河流水质基本达到或优于地表水V类标准。续建及新开工建设民治厂等10座水质净化厂、建成塘头等2座分散式处理设施,完成沙井厂二期工程提标。推进深圳河、茅洲河、光明湖等河湖沿线240公里碧道建设。
今年度的深圳政府工作报告都有哪些“亮点”?小编梳理了报告“极简版”——
 极简版 
一、2019年回顾
本市生产总值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辖区公共财政收入942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73亿元、增长6.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超过10%
全年新登记商事主体超50万家、总量超过320万家
新引进人才28万人。
主要做了8方面工作:
1、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力跑好“第一程”。制定6年行动方案、3年重点工作计划,开展127项具体工作。
2、当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阵地。前海新增注册企业1.2万家,穗莞深城际线开通。
3、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减税降费超1100亿元,“i深圳”累计整合4700项政务服务,200事项实现“秒批”。
4、发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00多家,总量超1.7万家。
5、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地铁运营里程超300公里,在建里程275公里;新建公园117个、总数达1090个;累计完成1200个城中村综合治理。
6、三大攻坚战主要任务取得重大进展。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
7、发展成果惠及市民,完成40项民生实事九大类民生支出超3000亿元、增长9%。
8、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二、当前面临“六大”困难挑战:
  •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 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 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成本较高;
  •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较突出,“大城市病”治理难题不少;
  • 民生保障存在不少短板;
  • 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仍有差距。
三、2020年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
完成40项民生实事;
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四、今年八项重点工作
改革:全面推进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深化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前海合作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双扩区”落地,与湾区城市更紧密合作。
创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打造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推进高新区建设。
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增强投资消费外贸协同拉动,实施质量标准提升行动,拿出更多举措服务企业。 
产业链:补链强链稳链,出台措施支持 “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全球领先5G产业生态,保障产业发展空间。
宜居:构建市域协同发展格局,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高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守住安全底线。
可持续发展:构建蓝绿相融生态空间,“水污染治理巩固提升年”,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推进“深圳蓝”可持续行动。
文化:全面开建“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民生:安排教育、医疗支出分别增长16%、15%,建设筹集公共住房不少于8万套。

数说报告:

2019经济总量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 2020要这么干

一图读懂深圳政府工作报告
初步预计,2019年本市生产总值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1月8日下午,市长陈如桂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传出令人振奋的好消息。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深圳经济发展依然交出靓丽答卷。
过去一年,深圳经济“稳中求进、稳中提质”,走过了不平凡的征程。面对贸易摩擦的影响,深圳坚定必胜信心、保持了战略定力,精准施策、主动服务,与企业共克时艰,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报告》初步预计,深圳辖区公共财政收入9424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73亿元,增长6.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超过10%。全年新登记商事主体50多万家、总量超过320万家,新引进人才28万人,发展更具韧性和活力。
根据《报告》,2019年,深圳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主要做了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举全市之力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

二是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三是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企业发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四是以主阵地的作为全面发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五是高标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环境品质再上新水平;
六是扎实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任务取得重大进展;
七是大力发展民生事业,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市民;
八是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2020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推进未来发展
“主动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最强!”政府工作报告在对新一年工作作出总体部署时提出明确要求。记者注意到,在对2020年要做的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时,“国际一流”“世界级”“全球领先”等关键词在报告中频频出现,彰显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责任和担当。
“聚焦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摆在2020年各项重点工作的首要位置,其中,在部署深化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改革时报告指出,要推出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政策,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在部署前海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关工作时,报告提出,前海要全面推进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建设,建成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加快“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等项目规划建设,打造世界级湾区城市新客厅。
创新决定未来,2020年,深圳将聚焦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打造全球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报告指出,要高水平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瞄准建设国际规则对接区和开放创新先导区,制定实施合作区“1+N”规划体系,推动出台便利创新要素流动的配套支持政策;要加快皇岗口岸重建等重点项目建设,扩大国际化创新创业空间供给,推进香港高校等重点科研项目落地,更好集聚国际一流创新资源。在对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作出部署时,报告提出,要构建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和前沿交叉研究高地。在部署高起点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时,报告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科教城。
根据报告,2020年我市将实施质量标准提升行动,为此报告提出,深圳要努力成为全球新技术新产品率先推广应用高地。5G技术的发展应用备受关注,报告在部署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相关工作时,专门提出,深圳要构建全球领先的5G产业生态。根据报告,深圳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今年要累计建成基站4.5万个,在全国率先实现5G基础设施全覆盖和独立组网,实施智能网联汽车等应用示范项目,打造5G创新最活跃、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城市。
此外,报告还提出,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增强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集聚辐射功能;PM2.5年均浓度稳定达到欧盟标准,让“深圳蓝”更湛蓝;建设一流文体设施,全面开工建设“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打通中职、高职升本科的衔接通道,努力打造世界一流职业教育高地;着力推进病有良医,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圳特区报)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深圳特区报,部分内容来源自读特

互联网时代,房产社群连接者
关注好房子,新地产,新生态、新战略
欢迎关注"地产号"(ID:wangfanghous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