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与看风景同行
编辑按语
这是一次全球的旅行,用来回望一个个美丽的城市。这是一场令人难忘的旅行,目光追随着镜头转移会映射在普通美国人的身上,也许你看不到经济有多发达,科技有多先进,艺术有多繁荣,但让我们用更感性的角度来认识世界,了解各国人的精神状况,风土人情,山川地貌。我们借此机会转载《 与看风景同行》旅游系列,以飨读者。):底特律,美国最悲情的
在东非,游人们一般都是冲着野生动物去的。但是,那里不仅有动物世界,还有美丽的风景。而那片土地的历史与现状,风土人情,同样吸引人。这一帖会展现一个我所看到的,真实的肯尼亚。既有现代化的一面,也有很原始的一面。既有文明世界,也有传统文化。

在最后,还有获得奥斯卡大奖,同时也引起非洲旅游热潮的电影,《走出非洲》。我们行程中的许多地方是这部电影《走出非洲》的外景地,还有那条铁路。这部电影1985年底上映,随后获得7项奥斯卡奖,包括最佳影片,导演,摄影,音乐等。导演和男女主角都是电影史上的重量级人物,而这部电影一直被广泛认为是电影史上排名前20位的经典名作。

非洲大陆的北部(撒哈拉沙漠以北),属于阿拉伯世界,居民多数属于阿拉伯人。撒哈拉以南才是黑人占多数的黑非洲。传统上西非和中非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法语区,以前曾是法国殖民地;东非和南部非洲是英国和德国的殖民地,属于英语区。南非是黑非洲地区经济最发达的的国家,具体情形以后再说。而处于东非的肯尼亚,是黑非洲国家,排在南非之后,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首都内罗毕被称为“非洲的巴黎”,也是联合国在非洲的中心,很多联合国和国际组织住非洲的办事机构设在内罗毕,也给这个城市带来很多经济政治上的地位。另外,内罗毕也是去东非看野生动物最重要的入口。

因为这样的背景,开始行程之前对肯尼亚和内罗毕还是有相当高的期望值;当然,safari 的条件可能比较艰苦,这个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当飞机降落在内罗毕机场,看到那破旧的机场候机楼,怎么也跟非洲的巴黎相距甚远。飞机根本无法接近候机楼,停在空地上,乘客需要拿着行李上大巴去候机楼。欧美很多机场也是用巴士接送旅客上下飞机,但巴士多是机场专用巴士,底盘低,停车时可以向乘客上下车的一侧稍微倾斜,以方便乘客。而内罗毕的机场接送巴士,是那种很老式的旅游大巴,底盘高,座位高,需要上阶梯才能上车。

第一眼观感,就清楚的提醒我,这是非洲。

1. 肯尼亚的门户,内罗毕机场,很破旧,尽管肯尼亚航空公司的飞机上都印着“Pride of Africa”
2. 下了飞机,需要乘这样的巴士去航站楼,老式的普通大巴士
3. 看到它,你就进入了肯尼亚
4. 机场到内罗毕市区的高速公路,交通状况杂乱无章
5. 高速公路边上,这是农贸市场,还是垃圾场?
6. 间或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摩登建筑
在机场的观感还只是开始,尽管设施比较破旧,还算井井有条。乘车出了机场,进入通往内罗毕市中心的高速公路,才真正体会到,这里是非洲。


肯尼亚境内只有几条高速公路,其中最重要的是内罗毕与最大港口蒙巴萨之间的高速公路。内罗毕机场到市区这一段,是这条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属于肯尼亚等级最高的公路了。就在这一段路上,交通杂乱无章,车辆随意抢道;路旁垃圾遍地,无所事事的人到处都是。很多地段就像垃圾场(也许是平整以后准备建设,但是又停摆的空场地),很多小商贩把摊位设在路边(也是垃圾旁边)。路边也有一些很亮眼的建筑,多是旅馆或商场。


第一观感,使得我不得不修正对肯尼亚的期望值。进入市区以后,市中心还是有很多现代化的建筑,街道还算整洁,但是公共巴士很陈旧。市区路上很多行人,特别是很多衣冠楚楚的白领,也是靠步行去上班,可见汽车的普及水平,社会发展程度还是不够。在市区的居民区,有一些现代化的建筑和居民楼,但是转过一条马路,就可以看到低矮简陋的民居,那简直是无法住人的地方。还有路边的商贩摊位,就是几个木条和木板搭建的“开放式”的商铺。


但是,这还只是开始。等出了内罗毕市区,到了郊区,到了内陆地区,我们开始看到了肯尼亚更加原始的一面。


肯尼亚只有有限的几条“高速公路”,我加了引号,是因为那实在不能称之为高速公路。首先是只有双向单车道,特别是很多重型卡车占据了双向的整条车道,后面的车只能压在后边。而那些货车很多是超载的,马力也不够,好像是小毛驴拉着本该属于高头大马的车,有时真的只有步行的速度。所以在肯尼亚一定要把行车时间计划的富裕一些。其次,肯尼亚的“高速公路”是开放式的,任何人或动物都可能随意跑上“高速公路”,拦住车辆的路线甚至是并行。我们就曾经看到狒狒家族在路上和路边玩耍,数只黄牛大摇大摆的过路或行走,更多的牛和羊旁若无人的在路肩吃草,但是随时有可能上路面。再有,路上跑的车子有些年代久远,有些年久失修,许多车辆都有浓黑的尾气。


路边的民居,有些新开发区,房子的式样格局与欧美的住宅小区基本相同,多在内罗毕近郊地区。但是更多的民居是低矮的简陋房子(如果还能称为房子的话),城市附近可见很多简单的铁皮当做四壁和屋顶的简易小屋;在更遥远的地方,连铁皮都没有,就是树枝和茅草搭建的房子。水源也是很大的问题,曾路过一个小水沟,只有很少的水,看见有居民在那里洗衣服,还有人用桶从那水沟取水。路边碰到不少人用自行车或摩托车绑着多个塑料桶运水,也有肩扛手提的,或者是用牲口驮运的。  
7. 首都内罗毕的公交巴士
8. 内罗毕市中心,更多的人们用“11路”,不乘前边的巴士
9. 内罗毕会展中心,背景是正在建的内罗毕最高楼
10. 市区一角,可见大通银行的广告
11. 市中心的现代化建筑,还有老教堂
12. 市区一瞥
13. 印度神庙,这里有很多印度人
14. 俯瞰市中心
15. 早晨从旅馆的阳台上望出去
16. 市中心光鲜的摩登大楼下面,还有这样的简陋房屋
17. 商铺
18. 市郊的农贸市场,此处地处肯尼亚的几条高速公路之一路边
19. 简陋住房,内罗毕市郊,高速公路路边
20. 简陋住房
21. 行人穿越高速公路隔离墙
22. 肯尼亚有数的几条高速公路,都是双向单车道,路上很多超重的大卡车,特别是上坡路,速度极慢,压住连串车辆

23. 大群的牛和羊,就在高速公路旁边,没有护栏
24. 几只牛大摇大摆的走在高速公路上,来往车辆不得不停下来让牛先走
25. 肯尼亚一个“大城市”的集市,不少人的穿着相当时髦,特别是女性
26. 高速公路边上的铁皮房,居民住在这样的房子里
27. 高速公路边上的居民住房,这还是在靠近高速公路的较发达地区
28. 高速公路边上摆摊卖农产品的人们,看那些女性的衣着打扮,相当新潮
29. 在高速公路上拦路叫卖的人们
30. 农田
31. 农田,女性穿着裙子下地劳作
32.
33. 肯尼亚最大的两个城市之间的客车
34. 马赛马拉 safari 营地的马赛人,他们也会为营地守夜
35. 马赛马拉公园门外的马赛村落,这里应该是马赛部落最富有的部分
36. 马赛人的房子,外墙是把树枝绑好,两面糊泥,非常简陋
37. 这是马赛部落里面,先富起来的部分人,房子比较现代化,还有汽车;但是外边都是垃圾,应该是游客丢的
38. 马赛人以放牧为生,财富在于有多少头牛;这张照片在马赛马拉公园内,放牧的牛群与野生动物共享同一片草场
39. 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马赛人就开始放牧了,不知道为什么,那些牛都不够肥
40. 守夜的马赛人,我们出去看动物,他们可以去休息了

在肯尼亚看野生动物,基本上是在马赛人的领地,马赛马拉和安博塞利。肯尼亚有四千四百万人口,有很多语言,人种和文化不同部落组成,最大的部落也只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没有一个占统治地位的种族部落。马赛人口总数不到一百万,属于较小的部落。马赛人在组织结构上相当于原始社会,还没有达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水准。部落首领与长老共同管理,而人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在于放牧,财富的标志是家里有多少头牛和羊。这也是主要的食物来源。马赛人仍在坚持他们的传统,直到今天。这也是为什么通往马赛马拉和安博塞利的路面都是搓板路,而通向其他游客热点地区都是柏油路面。

来到马赛马拉和安博塞利追寻非洲五大野生动物的游人,给原本闭塞的马赛社会带来文明世界的气息,还有经济收入和现代生活方式。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大批的垃圾与环境污染。曾在游客来往的营地路边,看到很多垃圾物,特别是各色的塑料袋,饮料瓶子,包装纸,非常的醒目。直到目前,马赛马拉和安博塞利还基本保持着原始风味,没有多少商业性的开发,包括路面仍是搓板路,严重的限制了游客人数,影响了游客游览的舒适程度。如果开放旅游,当地的交通,经济发展,人民居住水准,生活水准,收入水平都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反过来,原来的风貌也可能会大幅改变,对原本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也有严重影响。如何取舍,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肯尼亚的服务业收入占总GDP的61%,其中主要是旅游业,也是肯尼亚的经济支柱。其他部分主要是农产品,包括茶,咖啡,花卉,蔬菜等。而这些经济支柱,不是靠了土著居民和原始部落,而是来自1880年代以后,先是欧洲的移民带来了种植业,现代工业和农牧业,还有今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现在的肯尼亚,来自中国的投资和游客与日俱增,已经达到了举足轻重的地步。 

就像游客给马赛人带来两方面的影响,1880年以后来自欧洲的殖民者,也给肯尼亚带来正面的和反面的影响。100多年前,英国人来到了肯尼亚,带来了现代化的工业交通,修建了从肯尼亚港口蒙巴萨经内罗毕和那库鲁,到乌干达的铁路。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大批印度人作为熟练工人涌进肯尼亚,并在这里生活至今。这条单轨铁路直到今日仍在使用,电影《走出非洲》里面有很多这条铁路的画面。在欧洲人到来之前,肯尼亚只有若干原始部落,没有国家的概念,没有军队和警察,没有学校和医院,没有任何现代社会的结构和规范,没有法律和执法司法机关。英国人把现代的国家管理方式,现代社会结构,带进了肯尼亚,并开办学校和医院,使得肯尼亚人也学到了这一切。等到肯尼亚独立时,已经不是原始状态的部落社会,而是直接大步跨进到现代文明社会了。 

如果没有英国人,欧洲人和今天的中国人到肯尼亚,给那里带去现代农业和工业,现代的社会结构和基础设施,修建铁路公路矿山油田,那么肯尼亚人民可能还是生活在原始状态,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甚至连吃盐喝水都成问题。

另外一方面,站在肯尼亚那些原始部落首领的立场上,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占领原本属于原住民的土地资源,废掉草场开垦农场,改变了原始部落的饮食生活习惯,污染和改变了原来的文化传统,更加打乱了原本的上层建筑(权利和管理系统),代之以西化的国家管理模式,极端可恶,罪大恶极。实际上,今天在中国大举投资非洲的形势下,一方面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效果,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准有帮助;但是,也有少部分非洲人指责中国是新殖民主义者,到非洲掠夺资源。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哪个更重要,不同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结论是不一样的。对人民来说,提高生活水准是很重要的;对于搞政治的人而言,打着民族利益的旗帜来争取个人的权势和利益,也是大有人在。 

41. 在肯尼亚,人文和自然风情固然有吸引力,但是重点还是那些野生动物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乞力马扎罗山,赤道雪山
51.
52. 再见,东非草原

今年的投票不同寻常,千万不要错过这些投票信息!
小编插播一条重要信息:如果微信真的在美国地区下架了,为了防止跟读者们失联,我们已经在Telegram建立了
“大纽约生活网频道”
https://t.me/gnychineselife
“大纽约华人华人互助群”
http://t.me/gnychinese
长按二维码进入后,请点击Telegram
往期回顾
如果此文由【大纽约生活网 GNYLife.com】独家约稿、创作,此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如果此文由本网独家整理编辑,取自网络的图片属于原作者。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编辑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微信号:NJChineseMedia。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